(共17张PPT)
第1课 观潮
第一单元
1.会认“盐、屹”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薄”,会写“潮、据”等15个字,会写“奇观、农历”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3.默读课文,能说出课文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
4.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说印象最深刻的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美。
一、熟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找出关键词句。
二、读课文后第三题的古诗,尝试在课文中找出与之对应的内容。
三、读一读课后生字,并借助工具书组词。
四、在下列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下面画“ ”。
薄雾(báo bó) 屹立(yì qǐ)
隆隆(lōng lóng) 震动(zhèn zhèng)
.
.
.
.
五、补充词语。
人声( )( ) 若( )若( )
水( )相( ) 山( )地( )
浩浩( )( ) 齐( )并( )
风( )浪( ) 漫( )卷( )
鼎 沸
隐 现
天 接
崩 裂
荡 荡
头 进
平 静
天 地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 。课文按照潮来前、 、 的顺序生动地写出了大潮的形态、声音和气势。我想用这些四字词语来形容钱塘江大潮: 、 。
天下奇观
潮来时
潮去后
汹涌澎湃
气势磅礴
☆任务驱动一:自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顺序。边读课文,边找一找相应的段落,并把自然段的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本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课文围绕“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个中心句(板书:天下奇观),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具体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
潮来前:第 自然段 潮来时:第 自然段
潮去后:第 自然段
2
3、4
5
☆任务驱动二:分小组讨论。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思考并讨论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具体描写潮来时江面上的景象的,运用了哪些方法,这样表达的好处是什么。完成思维导图,并记一记这些方法。
隆隆
山崩地裂
拉长、变粗
浩浩荡荡
白浪翻滚
作者通过由远及近、由小到大的方法记叙了潮来时的景象,并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进行细腻的刻画。这样的表达方式极具现场感、画面感,从而写出了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和壮观。
☆任务驱动三: 分小组探究。作者在介绍钱塘江大潮的时候,除了具体描写潮水的景象,还多次写到了观潮人,找出这样的句子读一读,并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加入这样的描写。
1.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2.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3.人群又沸腾起来。
这样的句子不但可以写出观潮的人多和人们期盼、急切的心理,还可以从侧面衬托出钱塘江大潮的奇特。
☆任务驱动四:分小组合作,模拟报道。假如你是一名记者,现在就站在钱塘江边观潮并现场直播报道当天的盛况,你准备如何解说这一天下奇观呢
修辞手法:夸张
【概念】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手法。
【作用】夸张可以突出表现事物的本质,加强作者要表达的感情,强化语气,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丰富想象和强烈共鸣。
【例析】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这句话极度地夸大潮来时的声音,从而衬托出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一、看拼音,写词语。
1.pàn wàng yóu rú
着,东风来了, 母亲的手抚摸着大地,田野 zhú jiàn
也 变得热闹起来。
2. dì zhèn shān bēng dì liè shà shí
发生 。 ,整个城市变成了废墟。
盼 望
犹 如
逐 渐
地 震
山 崩 地 裂
霎 时
二、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恰当的解释。(填序号)
观:①看; ②看到的景象; ③对事物的认识或看法。
1.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中传统的观潮日。( )
2.尽管没人赞同他的观点,他还是坚持自己的看法。( )
3.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
①
②
③
.
.
.
三、先补充下面的课文片段,再回答问题。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 ),( ),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 ),形成(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 )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 ),好像大地都被( )起来。
1.作者按照 的顺序写出了大潮来时的景象。
2.把选段中描写声音的句子用“ ”画出来。
拉长
变粗
白浪翻滚
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千万匹白色战马
山崩地裂
震得颤动
由远及近
3.选段中把浪潮比作 和 。我也能运用这种修辞手法写一句话。
水墙 白色战马
略
四、情境创设。( 情境表达类作业)
远方的客人到你的家乡旅游,请你来做向导。快按照一定的顺序说一说你熟悉的景点吧。
END
感谢观看 下节课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