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七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七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13 09:21: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七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练习题(含答案)
选择题
1.下边是某同学整理的学习资料卡片,由于疏忽漏写了标题,请你根据卡片内容,帮他拟一个标题(  )
1004年辽军大规模进攻北宋, 直接威胁北宋都城,第二年 辽宋订立和约,北宋给辽白 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 使双方保持相对和平局面.
A.澶渊之盟 B.宋夏议和 C.靖康之变 D.宋金议和
2.北宋曾把与契丹政权边境交界地区的一些地方改名,如“威虏”改为“广信”、“静戎”改为“安肃”、“破虏”改为“永静”等。这种现象约出现于( )
A.澶渊之盟前 B.澶渊之盟后
C.宋金和议前 D.宋金和议后
3.银川是全国101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凤凰城”的美誉。银川在古代称为兴庆,它曾是下列哪一少数民族政权的都城 ( )
A.吐蕃 B.西夏 C.南诏 D.渤海
4.据藏文史料记载:夏尔巴人是历史上西夏政权的党项羌人的后裔。西夏政权的建立者是(  )
A.耶律德光 B.完颜阿骨打 C.元昊 D.兀术
5.宋辽和议与宋夏和议的共同点是(  )
①都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②都加重了少数民族人民的负担
③都有利于北宋边贸的发展
④都是在北宋军队取得重大胜利的前提下订立的。
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6. 京剧《澶渊之盟》是一出历史故事剧,其中戏词“将舟船暂驻中流,寡人要一观黄河夜景”中的“寡人”是指历史上的哪位皇帝(  )
A.寇准 B.宋真宗
C.宋太祖 D.宋太宗
7.右图是上京遗址。据文献记载,上京是契丹建国之初设立的都城,也是我国古代漠北地区的第一座都城。契丹政权的建立者是(  )
A.元昊 B.阿保机 C.朱温 D.赵匡胤
8、学生甲:“堂堂中原王朝,在没有战败的情况下与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妥协议和,不仅称兄道弟,还给岁币绢帛,这难道不是一种耻辱 ”学生乙:“客观上说,这次议和取得了通过战争没有取得的结果。之后的一百多年里,双方之间再无大规模战事,礼尚往来、榷商贸易、互通有无,不也造福百姓 ”据此可知,两位同学谈论的“议和”出现在下列哪两个政权之间(  )
A.宋、辽 B.宋、夏
C.唐、辽 D.辽、夏
9.宋真宗时,针对辽的大举南犯,坚决主战的大臣是(  )
A.寇准 B.宗泽 C.岳飞 D.于谦
10、 比较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对宋辽、宋夏之间的“议和”进行比较后,下列哪一项不是它们的共同点(  )
A.结束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B.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
C.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D.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
1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宋朝皇帝每年要向游牧民(辽、西夏)‘送礼’,……(‘送礼’)是宋朝一个致命的弱点,它使游牧民入侵十分容易。‘送礼’政策实行了一个半世纪。”对于这段文字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送礼”指的是北宋统治者缴纳的岁币以及绢帛
②宋朝皇帝向两个游牧民族“送礼”的原因是战场上的失利
③“送礼”给宋朝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财政负担,所以是其致命弱点之一
④“送礼”政策客观上有利于边境安定,互市贸易往来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2.“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给辽‘岁币’”。材料中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点苍山会盟 B. 和同(为)一家C. 澶渊之盟D. 经济重心南移
13、请你用一句话概括一下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关系( )
A、战争频繁 B、双方和平共处 C、时战时和 D、互不来往,闭关锁国
14.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下面对辽、西夏与北宋并立局面示意正确的是( )
15、下边是某同学整理的学习资料卡片,由于疏忽漏写了标题,请你根据卡片内容,帮他拟一个标题(  )
1004年辽军大规模进攻北宋,直接威胁北宋都城,第二年辽宋订立和约,北宋给辽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使双方保持相对和平局面.
A.澶渊之盟 B.宋夏议和 C.靖康之变 D.宋金议和
16.北宋曾把与契丹政权边境交界地区的一些地方改名,如“威虏”改为“广信”,“静戎”改为“安肃”,“破虏”改为“信安”等。该现象的出现与下列哪一重大史实有关(  )
A.陈桥兵变 B.澶渊之盟
C.开元盛世 D.安史之乱
二、非选择题
17、两宋时期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大范围的交融时期,政权并立战和交错形成了社会的独特面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规定双方为兄弟国家,送每年向辽纳岁币,绢20万匹、银10万两。
材料二:西夏向宋称臣,宋每岁赐西夏绢13万匹、银5万两、茶2万斤,节日再另行赏赐。
(1)上述二则材料反映的分别是什么事件?
(2)简述材料二中的“西夏”的建立,并列举出西夏的汉化措施。
(3)如何看待宋与辽、西夏的“战”与“和”?
18、对宋朝和约的认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请结合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 规定双方为兄弟国家,宋每年向辽纳岁币,绢20万匹、银10万两。
材料二 西夏向宋称臣,宋每岁赐西夏绢13万匹、银5万两、茶2万斤,节日再另行赏赐。
(1)、上述两则材料反映的分别是什么事件?
(2).材料一签订时宋的最高统治者是谁?
(3)材料二中“西夏”的国主是谁?
(4)谈谈你对宋与辽、西夏的“战”与“和”的看法。
19、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各个民族对中华文明的发展都做出了贡献。据所学知识,请将历史上的契丹、党项、女真等民族依政权名称、建立时间、建立者和都城4项编制成表格。(表格完整清晰,有名称)。
答案
1-5ABBCA 6-10BBAAC 11-16BCCBAB
17、(1)澶渊之盟 宋夏和议
(2)公元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政权,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
(3)宋辽、宋夏之间的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人民负担,“和”则有利于双方人民生活环境相对安定,加强了各民族间的友好关系,促进了民族融合和双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是历史的主流,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18、(1)澶渊之盟、宋夏和议.
(2)宋真宗.
(3)元昊.
(4)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和平有利于双方经济的发展,“和”是历史的主流,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