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项脊轩志》课件(共40张PPT)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9.2《项脊轩志》课件(共40张PPT)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5.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12 21:56: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项脊轩志
归有光
课文导入
刘禹锡—— 梁启超——
蒲松龄—— 鲁 迅——
陋室
饮冰室
聊斋
绿林书屋
从古至今,书斋一直是读书人放牧思想的精神家园,它有时反映作者的志向,有时寄托自己的情怀,或自勉,或自嘲,比如刘禹锡的“陋室”、蒲松龄的“聊斋”、梁启超的“饮冰室”、蒲松龄的“聊斋”。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归有光的这间小小的书斋,听听他的光阴故事,学习这篇被称为“明文第一”的《项脊轩志》。
课文导入
他短巾束发,长须飘然,一双睿智的眼睛,凝视着震川西路川流不息的车辆和人群。他就是江苏省昆山市震川园归有光石雕头像。
课文导入
学习目标



了解归有光的生平及其作品的独特风格,理解归有光作品的价值。
学习作品通过平常琐事表达内心深沉感情的技巧。
品读亲情,理解作者对家道衰落的感伤和对故居亲人的眷恋深情。
学习目标
走进作者
 归有光(1507年1月6日-1571年2月7日)
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世称“震川先生”。明朝中期散文家、官员。
归有光崇尚唐宋古文,其散文风格朴实,感情真挚,是明代“唐宋派”代表作家,被时人称为“今之欧阳修”,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与唐顺之、王慎中并称为“嘉靖三大家”。著有《震川先生集》《三吴水利录》等。
走进作者
明代嘉靖年间的一个散文流派,代表人物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他们崇尚唐宋古文,主张“文道合一”。归有光为“唐宋派”成就最高的人。
他的散文源出于《史记》,取法于唐宋八大家,主要特点是:①即事抒情,真切感人。②注重细节,刻画生动。③篇幅短小,言简意赅。④结构精巧,波折多变。其文风后人评价曰:“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
唐宋派
他的作品对清代桐城派散文影响很大,姚鼐评价他是架设在唐宋八大家与桐城派之间的一座桥梁。
 作者生平:
8岁丧母周氏,
17岁失奶奶夏氏,
18岁写成项脊轩志前四段
24岁娶了母亲生前为他定亲的女子魏氏
25岁生下一女,看到女儿想起母亲,与魏氏环保而哭,写下了《先妣事略》
29岁发妻魏氏死,
走进作者
 作者生平:
32岁久病卧床,魏氏婢女寒花亡,写下了《寒花葬志》
33岁,重新拿出项脊轩志,补写最后两段。
补写完第二年中举,三年后连续八次落第
43岁长子亡,44岁继室又死。
年近花甲高中进士,后6年,因劳累过度身染重病而亡。
走进作者
归有光主要生活在明朝嘉靖、隆庆时期,当时明王朝的统治十分腐朽。
项脊轩是作者年轻时学习、生活过的地方。它印证着一些人和事的变迁。小小的书斋是作者家庭和身世遭遇的见证,那里记录着他的希望和梦想,也留下了他的喜悦和悲哀。
归有光一直郁郁不得志,他回首往事,情不自已,于是写下了这篇文章。
写作背景
书斋名,是作者家中的一个只有一丈见方的斗室。
取此名一是说它窄小,如在颈脊之间;二是因作者远祖归道隆曾在江苏太仓县的项脊住过,取此名,有怀宗追远之意。
志,即“记”,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志”或“记”属于“杂记类”文体,这种文体常常灵活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来记人叙事,描摹对象,抒发怀抱。
解题
项脊轩
熟读课文



课文解读
读准字音,读顺句段
读懂文意,掌握文言知识
思考相关问题
看朗读视频 学生整体感知
一间书房
二种情感
三个女人
三个


思考文章写了什么(物 事 人 情)?
间老屋
种情感
女人

件琐事
诸父异爨、
老妪忆母、
追忆大母、
回忆亡妻
项脊轩
一喜一悲
先妣
先大母
亡妻
借一阁以寄三世之遗迹。
——清·梅曾亮
渗漉( ) 修葺( ) 前辟四窗( ) 偃仰( )
逾庖而宴( ) 栖于厅( ) 先妣( ) 立于兹( )
姊( ) 呱呱( ) 扉( ) 顷之( )
长号( ) 扃牖( ) 凭几学书( )
读准字音



yán
páo





fēi
qǐng
háo
jiōng yǒu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判断句
一间老屋
旧日的,原来的
名作形,南边的
一丈见方
渗漏
名作状,向下
每当
桌子
环顾,环视四周
放置
名作状,朝北
得到
阳光
超过
光线不明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一间老屋
稍微,略微
修缮,修理
省略句
名作状,从上面

名作动,砌上围墙
抵挡,挡住

明亮的样子
混杂地
状语后置
栏杆
增添光彩
摆满
俯仰,指安居、休息
端坐
离开
农历十五的夜晚
省略句
省略句
修葺前的项脊轩是什么样子?修葺后有什么特点?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一间老屋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旧南阁子也,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狭小
老旧,破旧
阴暗
修葺前
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借书满架”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明亮
雅致
宁静
修葺后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修葺前的项脊轩是什么样子?修葺后有什么特点?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一间老屋
渲染出一种衰败、阴冷的气氛
狭小、破旧、
阴暗
修葺前
明亮、雅致、宁静
修葺后
情感
作者对项脊轩的喜爱之情和高尚的志趣、恬淡的心情

一幅清静、优雅的水墨画,引人遐想
(景可爱,情可喜,情景交融)
情感
两种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结构上:
承上启下的作用
状语后置句
值得
形作名,高兴的事情
形作名,悲伤的事情
分小组研究四件事的细节描写,说说这些细节描写分别在什么地方,写出了什么情感,并试着将这种情感读出来。
诸父异爨
回忆母亲
追忆祖母
追忆亡妻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
已为墙,凡再变矣。
四件琐事
诸父异爨(一个封建大家族的分崩离析)
在此之前
中间相通
状语后置句
等到
分灶做饭、指分家
到处都是
名作状,向西
越过
吃饭
不久后
副词,总,总共
两次
数作名,一体,整体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四件琐事
回忆母亲(关爱儿女、温婉慈爱)
同、与
曾经
判断句
名作动,喂奶、哺育
去世的祖母
状语后置句
爱护,指对待
去世的母亲
内室
经常
同“尔”,你的
同、与
表修饰
一一回答
完结、完成
状语后置句
省略句
为何不直接写母亲的音容笑貌,而要通过老妪之口?
余泣,妪亦泣。
一、归有光8岁丧母,对于母亲的音容笑貌没有什么印象。只能从他人的只言片语中去拼凑母亲的点点滴滴,每一个小细节于他而言都如同至宝。
二、对于一个日渐长大的孩子来说,想象和怀念母亲的感情一天比一天浓厚,乃至于成为一种阴影笼罩在心头。从老妪的角度写,会更真实。
四件琐事
文中写乳母的回忆有何作用?
余泣,妪亦泣。
通过乳母的回忆,叙写母亲的往事,表现了母亲的慈爱,寄托着自己刻骨铭心的哀思。
四件琐事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四件琐事
追忆、怀念祖母
古代男子成童,十五岁,束发为髻。
拜访,探望
代词,你
整天
很像
等到
省略句
关闭
名作动,产生效果
一会儿
名作动,上朝/朝见皇帝
宾语前置,“不禁自”
大声号哭
将来
应该,应当
细节描写、语言描写
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语气亲切而风趣,又爱怜又夸赞。
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喃喃自语,忧虑中充满殷切期望。
顷之,持一象笏至,曰:“……他日汝当用之!”
——情意真诚,嘱咐庄重。
真实感人的细节
睹物伤情,怀念亲人。
功名未成,有负祖母,愧对先人。
“追忆祖母”部分是如何刻画祖母这一人物形象的?其中看出来人物对“我”什么样的情感?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分家)
异爨—— 家境没落之悲
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思亲之悲,伤逝之痛
令人长号不自禁
自伤身世,始终不遇的愧疚

情感表达极有层次
由内向转为外露
由沉稳渐趋强烈
人事的变迁、世事沧桑之慨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牗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小轩变迁
小轩变迁
原来,从前
去,到
关上窗户。扃,关闭
凭借
一共
能够
被焚烧
恐怕,可能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 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四件琐事
1、琴瑟相和(甜蜜) 2、爱妻逝世(忧伤)
已经
写作
古代称女子出嫁
时常
有时
写字
已嫁女子回娘家看望父母
没有精神寄托
于是,就
状语后置句

形制,规制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四件琐事
爱妻逝世、物在人非
名作状,亲手
高高挺立的样子
文章结尾,贵有余味,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看到树,就似乎看到妻子的音容笑貌。由“亭亭如盖”的树,自然就会联想到当年亭亭玉立之人,可现在物是人非,占据着心头的只是一片怅惘之情。这一句话托物寓情,同时又点到“庭”,与题目“项脊轩志”相照应,言简意丰,情深意浓。
——扣扉问食
母亲
——温婉慈爱
祖母
——至轩过余
——怜爱期望
亡妻
——凭几学书
归宁妹语
——琴瑟和谐
三个女人
文章线索
明线:
项脊轩的兴废变迁
暗线:
作者的感情变化
文中体现作者情感的句子:
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结构作用:
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多可喜”到“多可悲”的转折。
独特的悲喜
1、喜——清贫之乐,诗意之心(轩中读书、俯啸仰歌、冥然兀坐,独享一份宁静、惬意、雅致)
2、悲——人事变迁、世事沧桑之慨
A、异爨—— 家境没落之悲
B、先妣关切,大母殷切希望——思亲之悲,伤逝之痛
C、读书不效——自伤身世,始终不遇的愧疚
D、怀念亡妻的深挚之情
三个女人
母亲
祖母
亡妻
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
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儿之成,则可待乎!”
顷之,持一象笏至,曰:“…他日汝当用之!”
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庭有枇杷树,……今已亭亭如盖也。
作者的情感:
怀念,愧疚
动 作
语 言
侧 面
选材:取材生活 描写:细节描写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只要用心感受,抓住富有特征的细节,定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因为自己亲身感受过的,写起来最真切;自己动过情感的,写起来最美好。
正所谓:平平淡淡才是真 细微之处显真情
4、此文在选材和描写上有什么独特之处?对我们的写作有何启示?
作业:
1.整理文言知识。
2.感悟亲情:写一个你习以为常却包含了父母对你关爱的生活场景。
项脊轩志
项脊轩修葺前后之变化
项脊轩的变迁
补记婚后生活

写景

诸父分家
忆母亲
忆祖母
叙事


叙事、写景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