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资治通鉴》
4. 孙权劝学
新课导入
孙权(吴)
曹操(魏)
刘备(蜀)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历时十九年完成,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长于描写战争。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作品简介
孙权(181-252),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他从兄长孙策遇害身亡之日起,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内占据江东。其最大功绩就是开发了东南地区,促进了东南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
人物背景
吕蒙(178-219) ,东吴国大将。字子明,汝南富陡(今安徽阜阳)人。少年时不读书,以胆气称,后接受孙权劝告,读了许多兵书、史书,智勇双全。倍受孙权、鲁肃的信赖。鲁肃死后,掌管东吴军事,率军暗袭荆州,擒杀关羽父子,名扬三国。杀关羽后不久病死。
鲁肃(172-217),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县)人。三国时吴王的得意谋臣,倍受赏识。他少有大志,轻财好施,喜欢习武骑射。他一生的最大功绩是倡导、促成并终身不易地竭力维护孙刘联盟,使三足鼎立之势能够形成。
编年体
指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的体例。编年体是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以编年体记录历史的方式最早起源于中国,代表作有《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等。
文体知识
卿( ) 涉猎( )
岂( ) 邪( )
遂( ) 孰若( )
qīnɡ
qǐ
yé
suì
字词注音
shè liè
shú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古代君对臣或朋友、夫妇之间的爱称。
当道,当权。
推托。
事务。
古时王侯的自称。
研究儒家经典。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
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语气词,后写作“耶”。
释词解意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粗略地阅读。
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于是。
到,等到。
经过。
才干和谋略。
不再是。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重新。
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擦擦眼。
长兄,这里是对朋友辈的敬称。
知晓事情。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事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 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论议,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鲁肃于是叩拜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就分别了。
课文译文:
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
听朗读,概括课文的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是如何开展的?
通过人物对话展开故事情节。
品析内容:先独自思考、再四人小组讨论
孙权是怎样“劝学”的?你能找出并读一读吗?
他说话时会是什么样的语气、神态和心理呢?
2、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劝告吗?
3、吕蒙“就学”后有变化吗?文章是怎样表现这种变化的呢?这种表现人物的手法叫做什么?
4、吕蒙对自己当时的进步又会是怎样的心态呢?从哪里看出?
5、读了课文,你能告诉老师孙权、吕蒙
和鲁肃三人你喜欢谁?为什么?请用“我喜欢……(谁),因为…….”表达
(1)“不可不学”:双重否定句,语气坚决。
心理:表现了孙权对吕蒙的严格要求和厚望。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表反问语气。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告的不悦和责备。
(3)“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现身说法,激励吕蒙求学,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孙权是怎样“劝学”的?你能找出并读一读吗?他说话时的会是什么样的语气、神态和心理呢?
2、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劝告吗?
辞——就学
3、吕蒙“就学”后发生了有变化吗?文章是怎样表现这种变化的呢?这种表现人物的手法叫做什么?请找出具体证据。
(1)(鲁肃)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通过鲁肃的神态、语言描写来表现.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令鲁肃既吃惊又赞叹。从侧面反映吕蒙才略大增。
(2)从鲁肃与吕蒙“结友”这一行为描写,进一步从侧面表明吕蒙学有所成. 因为鲁肃佩服吕蒙的才略,这也表明鲁肃敬才、爱才。
可见文章为了表现吕蒙“就学”后巨大变化,主
要是通过鲁肃的语言、神态、心理、行为来表现
的。
这种表现人物的手法,叫侧面烘托。
4、吕蒙对自己当时的进步又会是怎样的心态呢?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自得、自豪
5、读了课文,你能告诉老师孙权、吕蒙
和鲁肃三人你喜欢谁?为什么?
请用“我喜欢……(谁),因为…….”表达
可用文中哪两个词语来概括鲁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
全文共写了哪几个片段?
孙权劝学,
吕蒙就学
吴下阿蒙
刮目相看
鲁肃赞学
结友而别
“非复吴下阿蒙”(惊异、赞叹)
孙权劝学
对话
孙权劝学
孙权
吕蒙
“不可不学”
“大有所益”
(恳切、关心)
认真
与蒙议论
鲁肃
吕蒙
风趣
“乃始就学”
结构梳理
“刮目相待”(自得、自豪)
本文的人物对话写得十分精妙。请反复品读,细细揣摩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体会本文对话描写的特色。
孙权
研读赏析
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权,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又不失主人身份。
鲁肃
情不自禁地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在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简直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此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非同一般。
吕蒙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从吕蒙的答语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
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鲁肃之所以愿意主动与吕蒙结交,是因为鲁肃折服于吕蒙的才华,这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志趣相投。这最后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巨大长进。
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合作探究
孙权劝吕蒙,使之“就学”,“劝”的本领可谓高矣。试分析一下他劝说技巧的高明之处。
读书、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读书可以增长人的才干,读书可以改变人生;
读书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可以提高人的品位;
读书不只是学生要做的事,参加工作的人同样要读书;
人要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活到老,学到老。
吕蒙由不学到学有所成的经历给了我们怎样的启发?
学习的重要性,古人从事例、名言……都给了我们很好的教育,你还有哪些关于古人爱学习的故事或者名言?
拓展延伸
故事:闻鸡起舞 悬梁刺股 凿壁偷光
程门立雪 囊萤映雪
名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冰心
读书使人心明眼亮。 ——伏尔泰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莎士比亚
无论掌握哪一种知识,对智力都是有用的,它会把无用的东西抛开而把好的东西保留住。 ——达·芬奇
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说出来大家分享一下。
拓展延伸
解释划线词语。
卿今当涂掌事
蒙辞以军中多务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及鲁肃过寻阳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当涂:当道,当权。
见事:知晓事情。
更:重新。
过:经过。
涉猎:粗略地阅读;见:了解。
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辞:推托。
词语解释
课堂检测
古今异义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孤:(古)古代王侯的自称;(今)孤单,孤苦。
博士:(古)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学位最高一级。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但:(古)只,只是;(今)转折连词。
往事:(古)指历史;(今)过去的事情。
一词多义
卿今当涂掌事
但当涉猎
蒙乃始就学
指物作诗立就
当
就
掌管
从事
应当;应该
完成
见往事耳
何见事之晚乎
蒙辞以军中多务
自以为大有所益
见
以
了解
用,拿
认清
与“为”连用,认为
翻译句子
蒙辞以军中多务。
吕蒙以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辞。
我难道是想要你钻研经史典籍而成为学问渊博的学官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你如今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过去的东吴吕蒙可相比的了!
对于有志气的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长兄怎么看到事物的变化这么晚呢!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学习本文,我们不仅学习了通过写人物对话来展开情节,表现人物的精彩笔法,更重要的是可以从吕蒙的经历中得到启示,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从而热爱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课堂小结
同学们可以进行分组,自由发挥,试将这篇课文改编成课本剧。
如果你的同学不爱读书,你能不能学习孙权的劝导方法劝导他从学习态度上重视学习呢?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