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 说教材
《修饰文章》是义务教育山东省初级中学课本信息技术(泰山出版社)第一册下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在word中编辑文章,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本节是这一内容的核心,它一方面将为后续内容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也使学生体会到美化文档的着手点及基本思路,在教材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初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掌握文字格式设置技术,包括字体、字号等字符格式化操作。
掌握段落格式设置技术,包括段落缩进、前后间距、对齐方式和行距等。
2、 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探索与创造的快乐;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为有效实现上述教学目标,实现教学行为的有的放矢,依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设置如下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本节课学习的重点是对文章进行字符格式化、段落格式化的修饰操作。
2、 教学难点:本节课学习的难点是对字体、段落等格式意义的认知。
2、 说教法
针对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结合他们的认知水平,本节课采用以任务驱动法为主,以讲授法、演示法为辅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进行演示和指导整个教学过程,学生通过上级练习,结合“任务”进行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3、 说学法
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初一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在生活中也积累了一些信息技术知识。但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需要加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既要让学生敢于肯定自己的能力水平,也要让学生能够发现自身的不足,实现自我超越。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任务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成果展示等学习方式逐步完成任务,使学生活动过程中实现知识传递、迁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 说教学过程
初中信息技术课的特点是实践操作性强。为此,我将从以下四个板块来构建这堂课的教学。
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设置了这样的导入:把排版错乱和排版规范的文章进行对比欣赏。让学生从直觉感知和理性分析文章规范化、标准化对信息交流的价值和意义。
2、 讲授新课
为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此时出示任务一:修饰文字
让学生参照课本上的步骤,小组之间合作完成任务。
教师巡视指导,积极参与学生的交流,同时特别强调学生注意字体、字号不是随意选择的,它是根据一定的含义与标准设置的。在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稍作总结,然后用多媒体网络系统演示“如何设置正文字体”、“标题字体”、“标注字体”。这样既可让程度好的同学巩固所学的知识,又可让程度差的同学较清楚地观看教师的操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在学生完成任务一的基础上,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
出示任务二:修饰文章
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这一环节由学生参照课本自主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对基础较弱的同学进行个别辅导,增强他们学习这门课的信心。最后,教师针对段落格式的设置稍作总结。
3、 自主探究、活动迁移
为巩固本堂课所学知识,特举行“我的版面我做主”活动,让学生通过所学知识,对自己的版面进行修饰。
活动完成后,让学生相互交流评价,谈自己的体会和收获,部分学生可能对教材内容理解还不够清晰,教师可以让他们与基础好的同学结成对子,在同学的帮助下进行学习,完成自己的作品。通过这样的任务驱动和合作学习,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掌握方法和技能,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他们互相帮助,取长补短的品质,提高了学生的鉴赏与审美能力。
4、 作品展示:
教师展示较好同学的作品,让他们的成就感得到满足,这种成就感也许是他们在有些课堂获取不到的。
5、 说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请谈一谈你的体会和收获。
教师适当总结。
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师生共同小结,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