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下第一单元基础复习
【知识梳理】
第一单元基础知识梳理
一、易读错的字
鸳(yuān)鸯 海豚(tún) 鸳鸯(yāng) 疲倦(juàn)
凑(còu)数 纤(xiān)维 欠款(kuǎn) 丝绸(chóu)
膜(mó)拜 投掷(zhì) 大约(yuē) 斑(bān)点
二、易写错的字
溪:右边的“奚”第五、六笔是撇折。
聚:“乑”第一笔是平撇,不要少写撇画。
瓣:左边的“辛”最后一笔是撇,中间的“瓜”要写得瘦长。
蓬:上下结构,“艹”盖住下面的“逢”,不要写成左右结构。
痕:“疒”里面是“艮”,不要写成“良”。
三、一字组多词。
融róng 融化 融洽 通融 金融
燕 yàn 燕窝 燕子 海燕 燕雀 (yān 燕赵 燕山 燕京)
鸳 yuān 鸳鸯 枕鸳 双鸳
鸯 yāng 鸳鸯 梁鸯 鸯浆
惠 huì 恩惠 贤惠 惠风 惠临
崇 chóng 崇尚 崇拜 崇高 崇敬
芦 lú 芦苇 芦荟 葫芦 芦席 芦花
芽 yá 麦芽 豆芽 发芽 嫩芽
短 duǎn 短发 短处 短剧 长短
梅 méi 梅花 冬梅 腊梅 红梅
溪 xī 小溪 溪水 溪流 溪谷
泛 fàn 广泛 泛滥 泛舟 活泛
减 jiǎn 减轻 减少 衰减 削减
凑 còu 凑近 凑合 凑拢 凑数
拂 fú 吹拂 拂过 飘拂
集 jí 集团 集中 召集 集合
聚 jù 凝聚 聚拢 团聚 聚焦
形 xíng 忘形 图形 圆形 矩形
掠 lüè 掠过 掠夺 掠影 掠取
偶 ǒu 木偶 偶数 偶然 偶尔
尔 ěr 尔后 偶尔 莞尔
沾 zhān 沾惹 沾手 沾亲 均沾 沾光
惓 juàn 惓切 惓恳 诲人不惓
纤 qiàn 纤绳 拉纤 (xiān 纤尘 纤微)
痕 hén 印痕 痕迹 伤痕 裂痕
瓣 bàn 花瓣 蒜瓣 瓣膜
蓬 péng 蓬松 莲蓬 蓬乱
胀 zhàng 膨胀 臌胀 肿胀 饱胀
裂 liè 分裂 破裂 决裂 (liě 裂着怀)
姿 zī 姿态 姿势 舞姿 丰姿
势 shì 姿势 趁势 水势 流势
仿 fǎng 仿造 摹仿 模仿 仿佛
佛 fó 佛像 fú 仿佛
随 suí 跟随 随后 随便 随意
蹈 dǎo 舞蹈 蹈海
止 zhǐ 停止 阻止 止境 岂止
四、多音字。
正 行
散 杆
挨 蚂
觉
五、重点词语
吹拂 聚拢 形式 偶尔 花瓣 莲蓬
饱胀 破裂 姿势 仿佛
六、近义词
轻快—轻盈 活泼—伶俐 洒落—飘落 烂漫—灿烂 偶尔—偶然
聚拢—聚集 平添—增添 清香—芳香 赶紧—赶快 破裂—分裂
姿势—姿态 仿佛—好像 雪白—洁白 灵敏—敏锐 收拢—合拢
琢磨—研究 喜欢—喜爱 掌握—掌控 讨厌—厌恶
光彩夺目—绚丽多彩
七、反义词
乌黑—洁白 轻快—沉重 活泼—古板 伶俐—笨拙 偶尔—经常
聚拢—分散 纤细—粗壮 展开—收拢 饱胀—干瘪 破裂—完整
雪白—乌黑 停止—继续 合成—分散 灵敏—迟钝 收拢—散开
完整—残缺 漂亮—丑陋 益虫—害虫 喜欢—讨厌 粗短—细长
硬—软 光彩夺目—暗淡无光
八、词语积累。
①带有数字的词语:千条万条
类似的词语:千军万马 千姿百态 千奇百怪
②ABCC式词语:波光粼粼
类似的词语:小心翼翼 风尘仆仆 得意扬扬
③AABC式词语:翩翩起舞
类似的词语:斤斤计较 滔滔不绝 井井有条
④修饰词积累:乌黑的羽毛 剪刀似的尾巴
类似的词语:轻快有力的翅膀 活泼的小燕子 光彩夺目的图画 波光粼粼的湖面 纤细的电线 碧绿的大圆盘 嫩黄色的小莲蓬 雪白的衣裳 瓷漆似的硬翅 褐色的口水 微微地吹拂 款款地落下
⑤“AA地”式词语:静静地 款款地
⑥描写春天的词语:烂漫无比
类似的词语:春暖花开 生机勃勃 万物复苏
九、句子积累。
1.描写春天的名句
(1)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诗人以“迟日”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诗中描写的物象有机地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
(2)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初春,大地复苏,竹林已被新叶染成一片嫩绿,更引人注目的是桃树上也已绽开了三两枝粉红的桃花,色彩鲜明,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接着,诗人的视线由江边转到江中,那在岸边期待了整整一个冬季的鸭群,早已按捺不住,抢着下水嬉戏了。
2.描写外形的句子
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
这句话是对小燕子外形的勾勒。“乌黑”写出了燕子羽毛的颜色;“轻快有力”表现了小燕子的活泼机灵;“剪刀似的”写出了小燕子尾巴的形状。
3.描写环境的句子
二三月的春日里,轻风微微地吹拂着,如毛的细雨由天上洒落着,千条万条的柔柳,红的白的黄的花,青的草,绿的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
“千条万条”说明了柳条多,体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红、白、黄”写出了花的颜色多。“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花、草、叶的多,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春天万物复苏、花儿竞相开放,活泼而热闹的景象。这句话点明了小燕子的活动背景。
4.描写动作的句子
小燕子带了它的剪刀似的尾巴,在阳光满地时,斜飞于旷亮无比的天空,叽的一声,已由这里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高柳下了。
“阳光满地”写出了天气的晴朗;“斜飞”写出了小燕子的飞行姿势;“叽的一声”写出了小燕子飞得速度快。这句话突出了小燕子飞行时轻快灵活的形象。
5.比喻句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这句话把荷叶比作碧绿的大圆盘,突出了荷叶又绿又大又圆的特点。“挨挨挤挤”,一个紧靠着一个,说明荷叶密密层层,数量很多。这句话写出了荷叶旺盛的生命力。
6.排比句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是一组排比句,写的是荷花刚开、全开、将开时的三种不同状态。这句话中用“两三片花瓣儿、嫩黄色、展开、饱胀”等词语,写出了荷花花瓣儿的数量、颜色,以及花的样子,十分生动形象。
十、课文内容回顾。
《绝句》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全诗描绘了草堂浣花溪一带明丽和谐的春日美景,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惠崇春江晚景》的作者是宋代诗人苏轼。这是一首题画诗,再现了画中江南早春景色。抒发了诗人对早春美量的喜爱、赞美之情。诗人紧紧抓住并突出自然景物在季节转换时的特征,以“三两枝”“鸭先知”“芦芽短”“河豚欲上”传神地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早春图。“暖”“欲”写出了画家难画之状和未画之意,使全诗灵动鲜活,意境清新自然。
《三衢道中》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曾几。描写了梅子成熟时节诗人游三衢山的见闻感受,展现了山间明媚清丽的风光,表达了诗人舒畅愉悦的心情。前两句写出游的天气和路线,后两句写游玩归途中的所见所闻,几声黄鹂鸣叫,衬托出深山的幽静。全诗有声有色,构成一幅清新明丽的图画。
《燕子》的作者是郑振铎,课文以烂漫无比的春天为背景,描写了燕子的外形以及飞行、休憩的姿态,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荷花》的作者是叶圣陶,课文描绘了夏日清晨一池荷花的美丽姿态,及作者欣赏荷花时的美好感受。
《昆虫备忘录》作者以轻快随意的笔调,描写了昆虫的复眼和花大姐、独角兽、蚂蚱的外形、习性、活动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赞美之情。
十一、素养与能力
1.《古诗二首》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这三首古诗,根据注释理解诗意,结合诗意,想象画面,体会作者心情。
2.《燕子》反复诵读,通过品读,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作者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3.《荷花》反复诵读,通过朗读感悟,展开想象,来理解和欣赏满池荷花的美丽。
4.《昆虫备忘录》通过默读,感受昆虫的有趣,学习做昆虫备忘录。
5.《口语交际》说清楚想法和理由,耐心听别人讲完,尽量不打断别人的话。
6.《语文园地一》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了解古诗意思,自主阅读词语和句子,交流讨论问题,学会积累语句。
单元课文知识梳理
第1课:《古诗三首》
1.课题解读
《古诗三首》春风送暖,桃红柳绿,群鸭戏水,黄鹂鸣叫,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幅有声有色、清新明丽的图画。《绝句》为我们描绘了鸟语花香、生机盎然的迷人景色;《惠崇春江晚景》让我们感受到了明媚的春光,暖暖的春意;《三衢道中》带领我们畅游了山清水秀的三衢,让人心旷神怡。
2.课文重点理解
(1)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理解:迟日:春日。丽:秀丽,美丽。春天来了,在明媚的阳光映照下,山河无比秀丽。春风中飘散着花草的芳香。
(2)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理解:融:融化。 鸳鸯:“水鸟,凫类,雌雄未尝相离,人得其一,则一者相思死,故谓之匹鸟。”溪边的泥土融化了,小燕子翩翩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春光映照下成对的鸳鸯睡卧在沙滩上,享受着春天的温暖。
(3)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理解: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
(4)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理解: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5)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理解:梅子成熟的时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再走山间小路。
(6)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理解:山路上古树苍翠,与水路上的风景相比也毫不逊色,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更增添了些幽趣
3.问题探究
(1)春江晚景这幅画描写的是哪个季节?你能从这首诗中找到春天的足迹吗?
春天 桃花,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来。
(2)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说三首诗分别写了怎样的景象。
《绝句》:春风和煦,百花初放,芳草如茵,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鸳鸯也享受着这春天的温暖,在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
《惠崇春江晚景》:竹林外三两枝桃花初放,桃竹相衬,红绿掩映,春意格外惹人喜爱。江上春水荡漾,好动的鸭子在江水中嬉戏。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黄绿相间,呈现出一派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
《三衢道中》:梅子成熟的五月,天气晴朗,碧空如洗。沿着清亮的小溪坐船至尽头,回程正好走山路。绿阴掩映,连空气也格外清爽,在幽静的林中,偶尔传来黄鹂的叫声,声色相和,好美!
4.课后拓展
(1)描写春天的古诗。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赏析】全诗以“春”字为着眼点,景中寄情,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喜悦轻松地情绪,以及对西湖春色细腻新鲜的感受。
《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赏析】这是一首哲理诗,诗中的“泗水”暗喻孔门,“寻芳”暗喻求圣人之道,“东风”暗喻教化,不露说理的痕迹。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赏析】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乡的深切感情,同时也蕴含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
(2)“春满诗行与众不同的咏春诗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逢春感怀,留下了许多咏春名句。但有两首咏春诗与众不同。
一首是从湖南长沙郊区出土的唐代瓷器上发现的:“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弄春声。”另一首题为《春贴儿》:“春日春江春水流,春原春野放春牛。春花开在春山上,春鸟落在春树头。
两首诗的诗句均布满“春”字。每首诗各用了四个看似平常却恰到好处的动词,把生机盎然的新春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一句诗就是一幅画,有人有物,人物协调;有声有色,声色和谐;有动有静,动静相宜;有情有景,情景交融。两首诗均通俗洗练,韵味十足,充满了诗情画意。
第2课:《燕子》
1.课题解读
课文描绘了活泼可爱的燕子,赞美了生机勃勃的春天,反映了作者欢乐愉快的心情。
2.课文重点理解
(1)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地翅膀,加上剪刀似的的尾巴,这就是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理解:句中的“活泼机灵”是关键词,作者从燕子的羽毛、翅膀、尾巴三方面来描写了它的外形。体现燕子的活泼机灵,同时也蕴含着作者对燕子十分喜爱。
(2)二三月的春日里,轻风微微地吹拂着,如毛的细雨由天上洒落着,千条万条的柔柳。
“微风”、“吹拂”是说春风轻轻地、缓缓地吹着,写出了春风的轻柔。“千万条”写出了柔柳的枝条不是一条两条,而是千万条,写出了柔柳枝条的多。“舒展”、“柔”写出了柔柳的姿态。“黄绿”写出了柔柳枝条的色彩和鲜嫩。“眉眼”是把柔柳比作人也有眉有眼,好像人刚刚睡醒,才舒展开眉眼。
(3)红的白的黄的花,青的草,绿的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
理解:这句话以拟人化的手法,说“草”、“叶”、“花”等,“像赶集似的聚拢来”,构成了一幅繁花似锦、万木争荣、春意盎然的景色。在这生机勃勃的春天,燕子也从南方“赶来了”,更加富有感彩,给春天增添了活力。
(4)嫩蓝的春天,几只木杆,几痕细线连于电杆之间,线上停着几个小黑点,那便是燕子。多么有趣的一幅图画呀!
理解:这里作者展开了丰富的想象,由“几痕细线”联想到音乐中的五线谱,把“几个黑点”想象成音符。只要燕子欢飞起来,就会奏出美妙的“乐曲”,从而使燕子落线停歇的情境构成了一个奇妙的比喻。这一比喻使我们联想到春天正是一部巨大的充满生气的乐章,燕子给春天大合唱谱写了动人的旋律,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
3.问题探究
(1)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写燕子的?
课文是从燕子的外形、燕子为春光增添生机、燕子的飞行、燕子的停歇四个方面来描写燕子的。
(2)作者为什么不说“小圆圈”而说“小圆晕”“晕”是什么意思?
理解:“晕”就是日光或者月光透过云层折射出来的七彩圈,你们见过日晕或者月晕吗?那七彩的光圈可真美!在作者的眼里,燕子点水荡起的一圈一圈的波浪就像日晕、月晕。不但作者笔下的燕子美,就连这小圆圈也是美的!
(3)写电线为什么用“几痕”,而不用“几条”、“几根”或“几道”呢?
这是作者遣词造句准确、形象的表现。《新华字典》以“根”、“条”、“道”等条中都有量词的注解,是指长条形的东西。如:一根麻绳,一条河,两道红线,等等。但是,这些东西是明显可见的,而课文中的“几痕细线”是指远处模糊不清的电线,看过去好像只看到电线的一些痕迹一样。再仔细观察课文中的彩色图画:嫩蓝的天空中有几道隐约可见、似有似无的痕迹,上面还有几个小黑点,很像是“正待演奏的曲谱”。课文用了“几痕”这个朴实无华又富有形象性的词语,在插图中再配以嫩蓝的天空来映衬,这就给春天的大自然增添了新意和生趣,使人有心旷神怡之感。
(4)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比喻。如课文中用“剪刀似的尾巴”突出燕子尾巴的特点;用“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突出青草绿叶、各色鲜花的多而集中,表现了春天万物吐翠、百花争艳的美好景色;用“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来描绘几对燕子落在电线上的情景,是多么形象生动。
拟人。如“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一句,给燕子赋予了有思想、有感情的人的特点,使小燕子的形象更加生动活泼;而“……谱成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一句,更使小燕子的形象具有了音乐家的风采。
摹绘。如用“乌黑光亮”摹绘燕子羽毛的颜色,用“俊俏轻快”摹绘燕子翅膀的形状,用“蒙蒙”摹绘春天细雨的情态,用“唧唧”摹绘燕子的叫声之柔,用“一转眼”摹绘燕子的飞行之快……形象的摹绘使人如入其境,如睹其形,赏心悦目,其乐无穷。
对偶。如用“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青的草,绿的叶”分别描绘燕子的体形和春天里万物萌生、色彩鲜明的情景。读起来铿锵有力,富有音乐感;想起来意味无穷,富有感染力。
4.课后拓展
(1)描写燕子的古诗词
①海燕何微眇,乘春亦暂来。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咏燕》 张九龄
②汉宫一百四十五,多下珠帘闭琐窗。何处营巢夏将半,茅檐烟里语双双。——《村舍燕》 杜牧
③豪家五色泥香,衔得营巢太忙。喧觉佳人昼梦,双双犹在雕梁。——《燕》 李中
④卷幕参差燕,常衔浊水泥。为黏珠履迹,未等画梁齐。——《空梁落燕泥》 顾况
⑤旅食惊双燕,衔泥入此堂。应同避燥湿,且复过炎凉。——《双燕》 杜甫
(2)郑振铎
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社会活动家。生于浙江永嘉县,原籍福建长乐县。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1921年同茅盾、叶圣陶等人共同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1923年主编“小说月报”,1931年任燕京大学教授。抗战胜利后创办《民立》周刊。解放后历任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考古研究所所长、文物局局长、文化部副部长。1958年在出国访问途中,不幸因飞机失事遇难。郑振铎毕生从事文学创作、文学研究和考古研究,致力于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建设。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文学史》《中国俗文学史》《中国文学论集》《佝偻集》《山中杂记》《泰戈尔传》等;主要译作有《沙宁》《血痕》《灰色马》《新月集》《飞鸟集》等。
(3)燕子
一种候鸟,体小、翅膀尖而长,尾巴分开像剪刀,背部黑色,肚皮白色。常在人家屋檐下用泥做巢居住,捕食昆虫,对农作物有益,是益鸟。在我国,燕子春天飞到北方,秋天飞到南方去。燕子外形美丽可爱,是人类的朋友,文学作品中常常写到他它。作者以呀“燕子”为题,是告诉我们,燕子是文章致力描写的对象,也许会涉及到燕子的外形、活动以及给人们带来的欢乐、情趣等。
(4)歌曲:小燕子
小燕子穿花衣
年年春天来这里
我问燕子你为啥来
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
小燕子告诉你
今年这里更美丽
我们盖起了大工厂
装上了新机器
欢迎你长期住在这里。
第3课:《荷花》
1.课题解读
课文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课文重点解读
(1)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理解:这句话把荷叶比作碧绿的大圆盘,突出了荷叶又绿又大又圆的特点。挨挨挤挤,一个紧靠着一个,说明荷叶密密层层,数量很多。这句话写出了荷叶旺盛的生命力。
(2)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理解:这句话中的:“冒”字用得好,荷花不是偷偷地钻出,也不是自然地长出,而是“冒”出,这不但与上句话中“荷叶挨挨挤挤”相呼应,而且说明了荷花顽强的生命力。
(3)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理解:这是一组排比句,写出荷花刚开、全开、未开时的三种状态。这句话中用“两三瓣儿”“嫩黄色”“展开”“饱胀”等词语,写出了荷花花瓣的数量,花芯的颜色,以及花的样子,十分生动形象。
(4)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
理解:这句话中的“仿佛”是好像的意思,作者并没有真的变成荷花。为什么会有这种“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的感觉呢?是什么引起了作者的这种想象呢?因为作者鼻子闻到的是荷花的清香,眼前出现的满池的荷花,作者被陶醉了,看得入迷了,到了入情物化的程度了,所以感到“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而眼前的荷花都是白色的,所以自己仿佛也“穿着雪白的衣裳”。
3.问题探究
(1)课文题目是荷花,为什么这里要写荷叶呢?
为了更好地突出荷花的美。
(2)默读课文,说说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
这一池荷花色彩明丽: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白荷花的状态不同: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3)作者是怎样写出荷花的美的?
文章一开始就未见其形,先闻其香。挡不住的诱人清香,不禁让“我”循香而去。接着,来到荷花池边,只见“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挨挨挤挤的”,看似写叶,其意在花:写荷叶之绿,荷叶之盛,其绿之浓,更加衬托出白荷花的亮丽、惹眼。而形状不一的荷花,却各有各的风韵:初开的有初开的羞涩之美;怒放的有怒放的热情之美;含苞待放的则争先恐后,不依不饶。千姿百态,千娇百媚。
如此洁白无瑕,如此清幽淡雅,怎能不令“我”深深地迷恋呢?于是“看着,看着,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随风摇曳,翩翩起舞,在阳光里,亭亭玉立。动静结合,虚实合一,更显示出荷花难以抗拒的美。
4.课外拓展
(1)第2自然段写了荷花不同的样子,仿照着写一种你喜欢的植物。
茉莉的小枝是圆柱形的,稳稳地挺起叶片和花朵。它的叶子多得数不清,椭圆形的叶片,翠绿欲滴,展现大自然的活力;叶脉发白,清晰可数。
茉莉花从绿叶之间探出头来,好奇地打量着这个新奇的世界。它们小巧玲珑,十分可爱。有的全开了,花瓣分开,润如玉,白如绢,轻如纱,散发着阵阵清香;有的刚开,沐浴着温暖的阳光,像一颗颗珍珠镶嵌在绿叶之间;有的还是花骨朵儿,跃跃欲试,仿佛要和盛开的花儿争个高低。
(2)叶圣陶爷爷的想象
忽然觉得自己仿佛是另外一种东西,这种情形以前也有过。有一天早上,在学校里看牵牛花,朵朵都有饭碗大,那紫色鲜明极了,镶上一道白边儿,更显得好看。我看得出了神,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牵牛花,朝着可爱的阳光,仰起圆圆的笑脸。还有一回,在公园里看金鱼,看得出了神,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条金鱼。胸鳍像小扇子,轻轻地扇着,大尾巴比绸子还要柔软,慢慢地摆动。水里没有一点儿声音,静极了,静极了……
第4课:《昆虫备忘录》
1.课题解读
蜻蜓的复眼,让“我”一直琢磨它是怎么看东西的,生活经验让我们知道“凡是有复眼的昆虫,视觉都很灵敏”。披着光鲜外衣的“花大姐”,硬翅上的圆点可是有定数的,“花大姐”有益虫、害虫之分。“独角仙”,在甲虫里可能算是最大的,它的头部尖端顶着一只犀牛一样的角,它的力气很大。蚂蚱飞起来会咯咯作响,尖头绿蚂蚱是画家的最爱。“土蚂蚱”被捉时会吐出褐色的口水,顶讨厌。在作者的笔下,一只只活灵活现的昆虫便出现在我们眼前,即便不认得,看完好像也认得了。
2.课文重点解读
(1)你走近蜻蜓和苍蝇,还有一段距离,它们就发现了,蹭——飞了……
理解:拟声词的使用,表现了复眼昆虫的机警,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2)我曾经想过:如果人长了一对复眼……还是不要!那成什么样子!
理解:作者的语言,亲切自然,充满童真童趣。作者使用了省略号,让人产生联想。人如果长复眼,你能想象那是什么样子吗?
(3)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一一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
理解: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瓢虫当作人来写,动作缓慢,穿着黑绸衬裙,多么有趣,可以体会到作者对瓢虫的喜爱之情。
(4)小圆点,叫作“星”,有七星瓢虫、十四星瓢虫……星点不同。
理解: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根据瓢虫身上的星点不同,可以起出不同的名字。
3.问题探究
(1)边读课文边圈画,找一找课文记录了哪些昆虫,记录了昆虫的哪些秘密。
昆虫:蜻蜓、苍蝇、花大姐、独角仙、蚂蚱。秘密:蜻蜓、苍蝇有复眼,视觉灵敏;花大姐的硬翅上有圆点,圆点有定数;独角仙头部长有一只犀牛一样的角,动作笨拙力气大;蚂蚱飞起来咯咯作响,“土蚂蚱”被抓住就会吐出一泡褐色的口水。
(2)默读课文,说一说文中哪些描写生动有趣。
①外形描写生动。如,“朱红的”“瓷漆似的硬翅”形象地写出了瓢虫翅膀的色泽和质感。
②动作描写细致贴切,很有画面感。如,“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支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小瓢虫优雅降落的形象跃然纸上。
③拟声词运用准确。如,“噌”“鸣扑”表现了复眼昆虫的机警和独角仙的莽撞笨拙,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④语言描写充满童趣。如,“我曾经想过:如果人长了一对复眼…还是不要!那成什么样子!”“我说,吃马铃薯嫩叶的瓢虫,你们就不能改改口味,也吃蚜虫吗?”
(3)仔细读一读文中的四个小标题,想一想这些小标题有什么特点。
“复眼”是蜻蜓、苍蝇等昆虫的特点;“花大姐”是瓢虫的别名;“独角仙”“蚂蚱”是昆虫的名字。
4.课外拓展
(1)与昆虫有关的词语
蜻蜓点水 飞蛾扑火 金蝉脱壳 噤若寒蝉 螳臂当车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2)与昆虫有关的诗句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北朝]王籍《入若耶溪》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唐]杜甫《曲江二首》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小池》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宋]叶绍翁《夜书所见》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
蟋蟀独知秋令早,芭蕉正得雨声多。——[宋]陆游《秋兴》
(3)好书推荐
书名:《昆虫记》
作者:法布尔(法国昆虫学家、科普作家)
内容简介:法布尔以毕生的精力,通过仔细观察,深刻地描绘了多种昆虫的生活,真实地记录了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姻、繁衍和死亡。
推荐理由:本书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在法布尔笔下,每一只昆虫都同人类一样有灵性,会说话,会唱歌。胡蜂、苍蝇、蜣螂、蚂蚁、蝉等这些看似不起眼,甚至有些让人讨厌的昆虫,经过法布尔的细致观察后,都显示出美好的一面。
口语交际:春游去哪儿玩
1.交际主题
能向同学推荐春游值得去的地方,说清楚好玩之处和可以开展哪些活动。在讨论交流时,能耐心听别人把话讲完,尽量不打断别人,互相尊重。
2.交际内容
(1)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春游去哪儿玩”。选一个地方,说说这个地方有什么好玩的,可以开展哪些活动。
(2)春天里景色宜人。郊外春光明媚,山清水秀,山坡绿草如茵,绿树红花……可以赏景郊游、登山踏青。
植物园里,小草发芽,鲜花含苞;果园里,树木展叶,果树开花……可以观察花草、记录拍照。
3.交际妙方法
(1)充分准备,成竹在胸。想好所要推荐的地方,这个地方在哪儿?有什么美丽的景色?有什么娱乐设施?或者有什么有趣的动物?可以再搜集一些动物图片资料或者文字资料,为讨论作好准备。
(2)主动交流,展示自我。在小组交流中,可以主要述说“好玩的理由”,同组进行补充,之后小组间再进行交流补充。可以说那里有什么好玩的,如有哪些游乐设施,有哪些好玩的项目,适合开展哪些活动,如果去过,还可以说说自己的游玩感受。
(3)全班评议,形成定案。发言人说清楚最喜欢谁的推荐,并把理由说清楚,其余同学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耐心听别人讲的话,不打断别人。最后投票选出春游最想去的地方。
4.范例一起看
(1)城东近郊非常好玩,那里有山有水、有花有草,我推荐去那儿春游。我们可以赏花观景陶冶情趣,可以散步爬山、锻炼身体,也可以听听鸟鸣,看看游鱼,还可以找一个平坦的地方放风筝,随风筝放飞心情……
(2)咱们又要春游了,我建议带上相机、记录卡等到植物园去。在植物园里开展如下活动:第一,观察小草吐芽,树木放叶,鲜花绽开,可以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第二,用相机拍照,或填写记录卡,从名称、样子、颜色、气味等方面作好记录。第三,观察草地上的蚂蚁爬行、觅食,看树林间的鸟雀跳跃,听它们在枝头唱歌……
(3)这次春游,我推荐大家去动物园参观,那里的动物可真多啊。有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有聪明伶俐的小猴子,有身着五彩锦衣的孔雀,还有威武凶猛的大老虎…看完动物,如果还有时间的话,可以再到旁边的游乐场玩玩。
语文园地
1.交流平台
(1)交流目标
关注优美生动的语句,细细体会,再进行展示交流。
(2)交流指导
“交流平台”中的三句话优美生动。第一句,借“翼尖或剪尾,偶尔沾了一下水面”写出了小燕子轻盈的动作;第二句,写出了作者独特的感受,花骨朵儿含苞待放的样子富有动态;第三句,动作描写细腻逼真,瓢虫落下的动作优雅生动,栩栩如生,如在眼前。在读文章的时候,遇到这样的语句,我们要多读几遍,细细体会,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感受的独特、描写的细致。同时也要关注语句中运用的修辞、句式,体会这样写的妙处。
(3)范例展示
①小燕子的翼尖或剪尾,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理解:“沾”字用得太贴切了,我仿佛看到小燕子飞行时,“翼尖或剪尾”一触到水面,就离开的样子,体现了它飞行的轻盈。
②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理解:“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让人感受到花骨朵儿从里向外膨胀的力量,仿佛看见花骨朵儿一点点胀大,一点点裂开的样子。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把这种独特的感受写了出来。
③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稠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
理解:细致的动作描写,很有画面感。小瓢虫优雅地降落的样子,出现在了我们的面前。
2.识字加油站
(1)读一读,记一记。
(2)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题中的生字是按偏旁归类的,三个字为一组。第一组的生字都带有“扌”,第二组的生字都带有“纟”,第三组的生字都带有“贝”。带“扌”的字一般与手的动作有关;带“纟”的字一般与丝、线有关;带“贝”的字一般与钱币、财富有关。
3.词句段运用
(1)读一读,说说括号里的哪个词语用在句子中更合适。
指导:先比较每组词语的意思,体会每组词语之间细微的差别,再联系具体语境选用词语。“荡漾”多用于形容水波等微微起伏波动,如“湖水荡漾、水波荡漾”;“飘荡”多用于形容在空中随风飘动或飞扬,如“随风飘荡、香味飘荡”。第一个句子中,“小圆晕”是水面的波纹,所以选用“荡漾”。“轻巧”多用于形容重量小而灵巧或操作轻松灵巧等,如“外形轻巧、精致轻巧”;“轻快”多用于形容不费劲或轻松愉快,如“脚步轻快、轻快的曲子”,所以第二个句子选用“轻快”。
答案:荡漾 轻快 灵敏
语境运用:①微风吹过,岸边的柳枝随风飘荡,湖面上的微波一层一层地荡漾开去。
②几只轻巧的小燕子在春风里轻快地飞来飞去。
③聪明灵巧的小猴子,登山爬树的动作非常灵敏。
(2)读一读,照样子写一种小动物的外形特点。
◇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
◇独角仙的壳多为深色,挺硬的,头部尖端有一只犀牛一样的角。
指导:一边读句子,一边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形成画面。了解作者描写小燕子的外形时,抓住了羽毛、翅膀、尾巴的特点;描写独角仙的外形时,突出了壳和角的特点。另外,这两句话叙述的顺序有所不同,第一句是后交代所写动物,第二句是先指出所写动物。
答案:螳螂体长一般为55~105毫米,身体呈流线型,以绿色、褐色为主。标志性特征是有两把“大刀”,即前肢。前足腿节和胫节有利刺,胫节镰刀状,常向腿节折叠。头部呈扇形,较小;复眼突出,大而透亮。触角细长,腹部肥大。前翅轻柔,后翅比前翅要薄,伸展开呈现扇状,休息时收敛和前翅相合。
4.日积月累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1)作者我知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文学家,有“诗魔”之称。主要作品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2)注释
〔曾〕曾经。本文读céng。另一个读音是zēng,用来指与自己中间隔着两代的亲属,如“曾祖父、曾孙”;也为姓氏读音,如“姓曾”②〔谙〕熟悉。③〔江花〕江边的花朵。[诗句]江花何处最肠断,半落江流半在空。(元稹《使东川·江花落》④〔蓝〕蓝草,叶子可制青绿染料。
(3)理解
江南真好我对江南的美丽风景曾经是多江南真好,我对江南的美丽风景曾经是多么熟悉。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大地,遍地开放的鲜花更加艳丽,由于红日映照,所以红花更红,像燃烧的火焰,春回大地,春天的江水如蓝草一样碧绿。江南的风景这样美好,能不让人回忆吗?
(4)赏析
开篇赞颂“江南好”,正因为“好”,才不能不“忆”。春来百花盛开,已极红艳;红日普照,更红得耀眼。在这里,因同色相烘染而提高了色彩的明亮度。春江水绿,红艳艳的阳光洒满了江岸,更显得绿波粼粼。在这里,因异色相映衬而加强了色彩的鲜明性。作者把“花”和“日”联系起来,为的是同色相烘染;又把“花”和“江”联系起来,为的是异色相映衬。江花红,江水绿,二者互为背景。于是红者更红,“红胜火”;绿者更绿,“绿如蓝”。作者竭力追忆江南春景,从内心深处赞叹“江南好”,而在用生花妙笔写出他“旧曾谙”的江南好景之后,又不禁以“能不忆江南”的眷恋之情,收束全词。
单元高频考点
1.《古诗三首》以默写和填空的形式进行考查。
2.《燕子》第1—3自然段,要求背诵,一般会以原文填空或课内阅读的形式进行考查。
3.《荷花》第2—4自然段,要求背诵,一般会以原文填空或课内阅读的形式进行考查。
4.《昆虫备忘录》一文对动物的外形描写比较多,经常以仿写动物的外形来进行考查。
5.反义词是考试中的一个常考考点,常见的考查形式有:①找出下列句子中的一组反义词。②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单元检测】
一、基础检测
1.读拼音,写词语。
(1)我们沿着xiǎo xī往上游走,在刚fā yá的lú wěi从中,发现一对卧着的yuān yāng。
(2)yàn子的翅膀óu ěrzhān了一下水面,就嗖的一下飞过去了。
(3)小妹妹跳舞的zī shì,fǎng fú一位荷花仙子一般。
2.选择正确的答案。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伶俐(líng) 纤细(qiān) 丝绸(chóu)
B.束缚(fù) 大约(yuē) 电线杆(gǎn)
C.河豚(tún) 闲散(sàn) 崇高(cóng)
D.翼尖(yì) 网络(luò) 挨近(āi)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蚂蚱 蚂蜂 蚂蟥 蚂蚁缘槐 B.旗杆 杆子 桅杆 光杆司令
C.挨打 挨骂 挨近 挨家挨户 D.闲散 散文 散漫 散兵游勇
3.仿照例子写词语,并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湖面——波光粼粼的湖面 图画——( )
春天——( ) 燕子——( )
在这 ,垂柳娇柔的身影倒映在 上,几只 掠过,留下一圈圈美丽的波纹。
4.用“\”划掉括号里搭配不恰当的词。
(1)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 姿态)。
(2)无论什么时候,她都会以优美的(姿势 姿态)出现。
(3)姐姐用(灵巧 灵敏)的双手,做出了各式各样的花篮。
(4)春游那天,孩子们的欢歌笑语在公园里(荡漾 飘荡)开来。
5.先补充词语,再按要求做题。
( ) ( )挤挤 生( )勃勃 ( )光粼粼 旷 ( )无比
翩翩起( ) 顺顺( )( ) 严丝合 ( ) 咯咯作 ( )
(1)写出两个同画“ ”的词语结构相同的词语: 、 。
(2)意思是“缝隙密合,也用来形容言行周密,没有一点儿漏洞”的词语是 。
(3)用“生( )勃勃”写个句子: 。
【答案】
1.(1)小溪 发芽 芦苇 鸳鸯 (2)燕 偶尔 沾 (3)姿势 仿佛
2.(1)D (2)D
3.光彩夺目的图画 烂漫无比的春天 伶俐可爱的燕子 烂漫无比的春天 波光粼粼的湖面 伶俐可爱的燕子
4.划去的:(1)姿态 (2)姿势 (3)灵敏 (4)荡漾
5.挨挨 机 波 亮 舞 溜溜 缝 响
(1)勃勃生机 默默无闻
(2)严丝合缝
(3)我最喜欢生机勃勃的春天
二、积累运用
1.补充古诗,再说说后两句话的意思。
绝句
唐 杜甫
,春风花草香。
, 。
这首诗写的是 季的景色,从诗中的 、 、 、 、
等词语可以看出来。我还知道后两句话的意思是:
2.读句子,完成练习。
(1)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用加点的字仿写比喻句)
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的, 。
(2)蚂蚱的形态好掌握,很好画,很多人喜欢画蚂蚱。(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3)独角的甲多为深色,据硬的,头部尖有一只屏牛一样的角,(照样子,仿写一种动物的外形)
(4)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千条万条的柔柳,红的白的黄的花,青的草,绿的叶,都集似的聚拢来。
①这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生动活泼地写出了
。
②请你运用这种修辞手法,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春天到了,燕子 。
3.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1)“一身 的羽毛,一对 的翅膀,加上 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 小燕子。”《燕子》一文描写燕子的 以及飞行、休憩的姿态,表达了作者对燕子 的之情。
(2)春天来了桃花开了,鸭子下水嬉戏了。看到这个景象,我不禁吟诵起苏轼的诗句:“竹外桃花三两枝, 。”
(3)曾几走在绿树成荫的山路上,听着耳边传来的黄鹂悦耳的歌声,不由得写下“ , ”。
(4)下面三幅图分别体现的是哪句话的景象?选一选。
A.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B.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C.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4.社会实践。
春天来了,小草纷纷探出头来,柳枝抽出点点嫩芽…多美的景色啊!让我们去春游吧!请你选择一处春游地点,为班级做一次春游计划,想一想,如何说服其他同学接受你推荐的地方呢 试着说一说吧!
【答案】
1.迟日江山丽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春 迟日 春风 泥融 沙暖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2.(1)示例:像无数颗明亮的钻石。
(2)示例:因为蚂蚱的形态好掌握,很好画,所以很多人喜欢画蚂蚱。
(3)示例:瓢虫的甲壳多为红色,上有黑色的斑点,头部尖端有一对花蕊一样的触角。
(4)①拟人 示例: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
②唱着歌从南方回到了北方的家
3.(1)乌黑 轻快有力 剪刀 可爱的活泼的 外形 喜爱
(2)春江水暖鸭先知
(3)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4)B A C
4.示例:我建议大家去小竹林里游玩。在那里我们既能感受到盎然的春意,呼吸到清新的空气,还可以做各种好玩的游戏,比如爬竹竿、荡秋千,当然也可以挖竹笋。
三、课内阅读
(一)(2022·聊城百草园·三年级期末)默写古诗《三衢道中》,完成下列练习。
三衢道中
宋 曾几
,
。
,
。
1.解释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却: 阴:
2.这首诗描写的是 (季节)的景象,从 、 和 可以推知。
3.前两句从短语“ ”中可以看出诗人描写的季节是 。加点字“却”的意思是 。诗人乘小船来到小溪尽头但游兴不减,继续走山路前行,从中我体会到了诗人 的心情。(3分)
4.下面对诗句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出游诗,诗人游玩路线是小溪→山中,“日日晴”点明天气是晴天。
B.“添得黄鹂四五声"以动衬静、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的愉悦心情。
C.“却”字写出了诗人由最初游兴高涨、心情愉悦,变为略有遗憾、失望。
5.用自己的话写一写后两句诗描写的画面。
【答案】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1.再,又。 树荫。
2.夏季 梅子黄时 绿阴不减 黄鹂声
3.梅子黄时 夏季 再,又 愉快
4.C
5.示例:夏季,虽然天气有些炎热,但山林里的树木长得却很茂盛,就像一把把伞给人们遮阴蔽日,诗人走在树林中感到十分凉爽。树林中不时传来黄鹂清脆的叫声,使山林显得更加幽静。诗人尽情享受着山中美景,脸上露出了愉悦的神情。
(二)(2022·聊城鼎顺小学·三年级期末)课内阅读。
荷花(节选)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过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了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过了好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1.“翩翩起舞”的意思是 ,在选文中“翩翩起舞”写出了 。
2.选文主要写的是作者的 (A.想象B.观察),看着一池的荷花,作者觉得自已也变成了 ,与之翩翩起舞;当风停了,作者仿佛又跟 、 说悄悄话,可见其痴迷与快乐的心情。
3.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荷花的美丽和迷人。
B.选文写出了“我”看荷花时如醉如痴的情态,表现了“我”对荷花的喜爱之情。
C.选文描写的是“我”在看荷花时的真实情景以及“我"听到的声音。
4.为什么“过了好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答案】
1.轻快地跳舞荷花的动态美
2.A荷花蜻蜓小鱼
3.B
4.示例:因为“我”已经被眼前的美景迷住了,已经陶醉其中。
四、拓展提升
(一)(2022·聊城英才小学·三年级专题练习)课外阅读。
会流泪的苦楝(liàn)树
在乡间,苦楝树是一种会流泪的树,一年四季像老牛一样静默着。
春天,惠风和畅,乡村处处流红泻碧。苦楝树初吐(浓绿 嫩绿),羞羞怯怯的,几场绵绵春雨过后,苦楝花开了。苦楝花开得细碎,一簇簇碎花一层层染在枝头,细小,但挨得紧、挤得密,开得热烈繁茂。花色淡紫,中间有极小的黄蕊儿,密密匝匝地挤在一起,远看如淡紫的轻烟。
夏夭,苦楝树的枝干褶皱处会冒出黏稠的液体,那是它的泪水,晶莹透亮,如琥珀一般。这时节的苦楝树上结满了青色的小果子,叠叠累累。
秋风渐紧,褐色的树叶如疲倦的蝴蝶般悠悠落下。残阳如血,炊烟袅袅,成群的乌雀在树上争食成熟的楝果,叽叽喳喳,一片欢腾。不时还有树叶和楝果掉落下来,引得树下的猫儿狗儿追逐着,蹦跳着,撒着欢。
冬夜,苦楝树(坚强 坚固)地挺着一根根肋骨,沐浴着月辉,凝睇着地上的剪影。枝头上悬挂着零星干瘪的楝果,萧疏惨淡,镂刻时间的痕迹。
1.短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展开描写的 请用“ ”画下来。
2.圈出文中括号里使用恰当的词语。
3.照样子,写词语。
一层层 羞羞怯怯
4.第2自然段至第5自然段是按照 顺序来写的。
5.用“ ”画出描写苦楝树“流泪”的句子。
6.“冬夜……沐浴着月辉,凝睇着地上的剪影。”这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苦棟树 的特点。
【答案】
1.在乡间,苦楝树是一种会流泪的树,一年四季像老牛一样静默着。
2.嫩绿 坚强
3.一座座 一条条 叽叽喳喳 干干净净
4时间
5.夏天,苦楝树的枝干褶皱处会冒出黏稠的液体,那是它的泪水,晶莹透亮,如琥珀一般。
6.拟人 坚强
(二)(2022·聊城澜庭小学·三年级专题练习)开心阅读。
燕子
柯蓝
一对黑色的燕子,( )在我的玻璃窗上。我连忙把窗子打开,这一对小客人却又忽然不见了。窗外是一片绿色的春天……
我在窗口等着,等待这春天的使者,这幸福的使者。我的心也在发芽,也像迎着春风的嫩叶,在枝头上眺望。
燕子终于又回来了,( )着泥草,忙忙碌碌地飞来飞去,在我的房角上,造起一座白色的小房子。一会儿,它们又出去了,又回来了,并且吱吱地叫着,仿佛在向我( )它们的劳动成果,向我( )它们的快乐。
接着,它们又出去了,不知道从什么地方,衔来了一条又肥又绿的虫子,它们就饱饱地吃了一顿。吃完了,它们在窗外唱了一会儿歌,又朝它们那还未建成的房子飞去了。这中间也回来过一两次,不是衔着泥沙,就是抬着树枝……
燕子,燕子,我知道你们是在劳动中,才变得如此矫捷!也知道你们是在劳动中,吸取了太阳的光亮,才使自己黑色的羽毛变得如此闪亮。甚至你们那火红的嘴唇,也是涂上了太阳的颜色,才变得如此艳丽!啊,你是春天的使者,劳动的使者!
1.把下面的字词填入短文中合适的括号里。
分享 报告 撞 衔
2.在等待燕子时,“我”的心情是( )的。
A.着急 B.充满希望 C.快乐
3.“我”重点描写了燕子( )的活动。
A.建房子 B.唱歌 C.吃虫子
4.“我”赞美了燕子怎样的精神?
【答案】
1. 撞 衔 报告 分享
2.B
3.A
4.燕子勤劳的精神。
(三)(2022·聊城阳光小学·三年级专题练习)开心阅读。
牵牛花(片段)
叶圣陶
手种牵牛花,接连有三四年了。种在十来个瓦盆里,无从取得新的泥来加入,便从城隍庙的花店里买了一包过磷酸骨粉,搀和在每一盆泥里,这算代替了新泥。
瓦盆排列在墙脚,从墙头垂下十条麻线,每两条距离七八寸,让牵牛的藤蔓缠绕上去。这是今年的新计划,往年是把瓦盆摆在三尺光景高的木架子上的。这样,藤蔓很容易爬到了墙头;随后长出来的互相纠缠着,因自身的重量倒垂下来,但末梢的嫩条便又蛇头一般仰起,向上伸,与别组的嫩条纠缠,待不胜重量时重演那老把戏;因此墙头往往堆积着繁密的叶和花,与墙腰的部分不相称。今年从墙脚爬起,沿墙多了三尺光景的路程,或者会好一点儿。
但兴趣并不专在看花,种了这小东西,庭中就成为系人心情的所在,早上才起,工毕回来,不觉总要在那里小立一会儿。那藤蔓缠着麻线卷上去,嫩绿的头看似静止的,并不动弹;实际却无时不回旋向上,在先朝这边,停一歇再看,它便朝那边了。有时认着墙上斑痕想,明天未必便爬到那里吧;但出乎意外,明晨竟爬到了斑痕之上;好努力的一夜工夫!
即使没有花,兴趣未尝短少;何况他日花开,将比往年盛大呢。
1.联系上下文写出加点词语的意思。
不胜:
未尝:
2.“老把戏”指的是什么?用“ ”在短文中画出来。
3.你从( )这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对牵牛花非常爱惜(多选)。
A.生长迅速,内心惊喜 B.寻找新泥,悉心照料 C.制作架子,期待开花 D.每日观赏,寄托心情
4.为什么作者说“即使没有花,兴趣未尝短少”?作者从哪里得到了兴趣?
【答案】
1.承受不了,不能忍受。 并没有。
2.画:藤蔓很容易爬到了墙头;随后长出来的互相纠缠着,因自身的重量倒垂下来,但末梢的嫩条便又蛇头一般仰起,向上伸,与别组的嫩条纠缠
3.BC
4.例:作者在种花的过程中,也享受到了快乐,感悟到很多的道理。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从出乎意料的牵牛花变化中,作者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得到了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