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知识巩固
夏朝建立
商朝建立
西周建立
秋
春
距
今
约
7000
年
距
今
约
6000
年
公
元
前
2070
年
公
元
前
1600
年
公
元
前
1046
年
公
元
前
841
年
历史时序
河姆渡人
半坡居民
国人暴动
西周灭亡
公
元
前
771
年
公
元
前
770
年
公
元
前
476
年
夏朝灭亡
商朝灭亡
公
元
前
475
年
公
元
前
221
年
国
战
商鞅
变法
公
元
前
356
年
知识巩固
秦朝的建立
大泽乡起义
秦的灭亡
西汉的建立
东汉建立
黄巾起义
张骞第一次通西域
张骞第二次通西域
西汉对西域的管理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魏建立
蜀建立
吴建立
卫温到夷洲
1、写出下面历史事件相对应的时间。
魏灭蜀
西晋建立
西晋灭吴
西晋灭亡
东晋建立
南朝
开始
淝水之战
北魏统一北方
孝文帝迁都洛阳
公
元
前
2
2
1
年
公
元
前
2
0
9
年
公
元
前
2
0
7
年
公
元
前
2
0
2
年
公
元
前
1
3
8
年
公
元
前
1
1
9
年
公
元
前
6
0
年
公
元
2
5
年
公
元
1
8
4
年
公
元
2
0
0
年
公
元
2
0
8
年
公
元
2
2
0
年
公
元
2
2
1
年
公
元
2
2
9
年
公
元
2
3
0
年
公
元
2
6
3
年
公
元
2
6
6
年
公
元
2
80年
公
元
316年
公
元
317年
公
元
383年
公
元
420年
公
元
439年
公
元
494年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1、通过了解隋朝的兴亡知道隋朝速亡的原因;
2、了解科举制度创建;
3、了解大运河的开通;
4、 认识隋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
1、唯物史观:认识隋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2、时空观念:知道隋朝建立、统一、灭亡和开通大运河的时间,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
3、史料实证:通过“含嘉仓示意图”认识开皇之治的成就,通过隋朝大运河示意图认识该河流在当时的地位以及开通此河的历史意义。
4、历史解释: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能了解隋统一全国、开皇之治、开通大运河、科举取士等史事及意义。
5、家国情怀:通过了解大运河文化遗产的辉煌成就,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和突出优势,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
隋的统一
杨坚
阅读正文第一段,回答问题:
1、北朝前后经过哪几个政权?
2、北周末年,谁掌握了国家大权?
答:1、北朝经过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个政权。
2、杨坚。
隋的统一
隋
陈
581年
杨坚
阅读正文第一段,回答问题:
1、北朝前后经过哪几个政权?
2、北周末年,谁掌握了国家大权?
阅读左图回答:
1、 隋朝是何时建立的?谁建立的?都城在哪里?
2、当时南方是哪个朝代?
长安
答:1、隋朝的建立时间:581年
建立者:隋文帝杨坚
都城:长安
答:2、陈朝
隋的统一
隋
陈
杨坚
阅读正文第一段,回答问题:
1、北朝前后经过哪几个政权?
2、北周末年,谁掌握了国家大权?
阅读正文第一段回答:
1、隋朝是何时灭掉陈朝,统一全国的?陈朝被灭掉的原因是什么?
2、隋朝统一全国的意义是什么?
长安
589年
隋文帝灭掉陈朝,
统一全国
答:1、隋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的时间:589年
陈朝被灭掉的原因:陈后主不问政事,沉迷享乐。
答:2、意义: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隋
隋统一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这一系列措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
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阅读正文第二段和P2相关史事回答:
1、隋的治国措施有哪些?取得哪些成效?
2、隋朝最大粮库叫什么?修建在哪里?
相关史事
含嘉仓是隋朝在洛阳修建的
最大的国家粮库。经考古发掘,
遗址面积40多万平方米,有数百
个粮窖。仓窖口径最大的达18米,
最深的达12米。
开 皇之治
答:1、隋的治国措施: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成效: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食丰实,疆域辽阔、国力强盛。
答:2、隋朝最大粮库:含嘉仓。
地点: 洛阳
海河
黄
河
淮 河
长 江
钱塘江
长安
洛阳
涿郡
兴洛仓
江都仓
余杭
永
济
渠
通
济
渠
邗沟
江南河
广通渠
隋
开通大运河
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阅读“开通大运河”回答:
1、开通大运河的目的是什么?
2、大运河谁开通的?是何时开始修建的?
答: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答:2、开通者:隋炀帝
开始修建时间:605年
隋炀帝
海河
黄
河
淮 河
长 江
钱塘江
长安
洛阳
涿郡
兴洛仓
江都仓
余杭
永
济
渠
通
济
渠
邗沟
江南河
广通渠
隋
开通大运河
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阅读“左边大运河示意图”回答:
1、大运河以哪里为中心? 北和南各到什么地方?
2、大运河连接了哪些水系?
3、大运河从北至南分为几段?
答:1、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
答:2、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黄 河
答:3、大运河从北至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
。
隋炀帝
海河
黄
河
淮 河
长 江
钱塘江
长安(西安)
洛阳
涿郡
(北京)
兴洛仓
江都(扬州)
余杭(杭州)
永
济
渠
通
济
渠
邗沟
江南河
广通渠
隋
开通大运河
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阅读“开通大运河”回答:
1、大运河全长多少千米?
2、大运河开通有什么历史意义?
答:1、全长:2700多千米
答:2、意义: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隋炀帝
相关史事
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是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基础上开凿的。它利用了黄河南北水流的自然地形趋势,贯通了不同水系之间的水路交通,成为连接富庶经济地区与国都的纽带。
阅读左边“相关史事”回答:
隋朝大运河在古代世界上有什么地位?
答: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人仕途。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
阅读“开创科举取士制度”回答:
1、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如何选拔官吏的?
2、隋文帝时期又是如何选拔官吏的?
答:1、魏晋南北朝时期选拔官吏的方法:
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
2、隋文帝时期,选拔官吏的方法:
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建立起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人仕途。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
阅读“开创科举取士制度”回答:
3 、科举制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4、科举制创立的意义是什么?
答:3、科举制确立的标志:
隋炀帝创立进士科。
4、意义:
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
问题思考
想一想:科举制与前朝选官制度有什么重大不同?
答:科举制与前朝选官制度的重大不同:
① 科举制选拔官吏不再看重门第,而更加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
② 以考试成绩作为选拔官员的标准。
隋朝的灭亡
隋文帝厉行节俭,曾教训太子说:自古帝王没有好奢侈而能长久的。然而,隋朝的第二个皇帝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他在位期间,营建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屡次发动战争,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
阅读“隋朝的灭亡”之第一段回答:
隋朝灭亡的直接原因是什么?社会矛盾激化的原因有哪些?
答:隋朝灭亡的直接原因是:
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
隋炀帝在位期间,营建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屡次发动战争,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
隋朝社会矛盾激化的原因:
隋炀帝每年都要征发大批的
劳动力,动辄数百万,驱使他们
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修筑
长城和驰道。为加强对各地的统治
他还多次巡游,乘坐高大、华丽的龙舟,随行的船只浩浩荡荡,沿途护卫的兵士和拉纤的民工多达数十万,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隋炀帝还三次征辽东,迫使大量农民服兵
役、当民夫,使人民无法正常从事生产劳动。
阅读“隋朝的灭亡”之第二段回答:
隋炀帝的暴政有哪些?
答:隋炀帝的暴政表现:
① 每年征发数百万劳动力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
② 多次乘坐龙舟巡游;
③ 三次征辽东。
④使人民无法正常从事生产劳动。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使人民忍无可忍,终于导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起义首先爆发在人民受害最深的今山东地区,随即迅速蔓延到全国,在各地形成了许多反隋的队伍。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朝的统治面临瓦解。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随之灭亡。
阅读“隋朝的灭亡”之正文第三段回答:
1、隋朝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起义首先爆发在哪里?
2、 隋朝是何时灭亡的?灭亡标志是什么?
答:1、根本原因: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起义首先爆发在:山东
答:2、 隋朝灭亡时间: 618年
灭亡标志是: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
材料研读
《 旧唐书·李密传》中写隋末的社会状况是:“父母不保其赤子,夫妻相弃于匡床,万户则城郭空虚,千里则烟火断灭。”
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
知识拓展
隋炀帝派人三赴流求。隋朝称今天的台湾为流求。隋炀帝即位不久,就派人前往流求,先后有三次。第三次是在610年,由文臣武将率领10000多人,从义安出发,渡海抵达流求,加强了与流求的联系。隋朝对台湾地区的认识比前代前进了一大步。在《隋书》中,就有对流求的专门记载,详细记述了这一地区地理、物产、社会组织、饮食服饰、习俗等方面的情况。
阅读“知识拓展”回答:
1、三国时称台湾为什么?隋朝又称台湾叫什么?
2、隋炀帝派人几次赴流求?第三次是何时去的?有什么意义?
答:1、三国时称台湾:夷洲
隋朝称台湾叫:
流求
答:2、隋炀帝派人三次赴流求;
第三次去的时间:610年;
意义:
隋朝加强了与流求的联系。
课后活动P5
1.想一想:科举制度的确立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课后活动P5
2.隋炀帝死后,被葬在扬州西北的雷塘。唐朝诗人罗隐在《炀帝陵》一诗中写道“君王忍把平陈业,只换雷塘数亩田。”
议一议:隋炀帝为什么会落得如此下场?隋朝速亡的原因是什么?
答: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营建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屡次发动战争,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
隋朝速亡的原因是: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课后活动P5
3.中国古代桥梁建筑技术高超。隋
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
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之一。
请查阅资料,并对照右图,分析赵州桥
的特点。
答:赵州桥特点:全桥只有一个大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节约材料、排水;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赵州桥跨度大,桥面平缓,便于交通,造型美观,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之一。
开皇之治
时间: 都城:
开国皇帝:
时间:
意义:
隋的统一
开通大运河
目的: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
朝对全国的境治
时间: 领导者:
605年
建立
581年
杨坚
长安
589年
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顺应了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治国措施:
成效:
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币制和度量衡,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发展,疆域辽阔,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食丰实,国力强盛
隋炀帝
中心: 北达: 南至:
长度:
组成:
河流:
意义:
洛阳,
涿郡,
余杭
两千七百多千米。
永济渠、通济渠、刊沟、江南河。
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统一
加强了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注重考察人才的 学 识,建立起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文帝选
官方法:
隋炀帝选
官方法:
创立进士科,标志科举制的确立
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 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
意义:
隋的灭亡
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 又纵 情享乐,奢侈无度。
原因:
时间:
标志:
618年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
第
一
课
隋
朝
的
统
一
与
灭
亡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选择题
1.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是在( )
A.581年
B.589年
C.605年
D.618年
B
课堂练习
2.“到隋文帝末年,西京和各地的仓库都装满了粮食,多的达到千万石,少的也不下数百万石。”上述材料表明隋文帝末年 ( )
A.隋朝疆域辽阔
B.人口数量增加
C.经济快速发展
D.行政效率提高
C
课堂练习
3.“他在位期间成功地统一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他在1978年美国学者麦克·哈特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排行第82位。这位在西方人眼中影响深远的中国皇帝是(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隋文帝 D.汉文帝
C
课堂练习
4.有人这样赞美京杭大运河:“翻开人类历史的记录本,从没有一页如中国大运河一般,将人类勤劳与勇气,文明与智慧标记得如此熠熠生辉。”隋炀帝时期开凿的大运河,其中最北的一段是( )
A.通济渠
B.永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
B
课堂练习
5.隋朝开凿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 )
A.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B.加强水利灌溉
C.供隋炀帝到江都巡游
D.为了对高丽战争
A
6.“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国运),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者矣。”“炀帝此举”是指( )
A.建立隋朝
B.统一全国
C.开通大运河
D.创立科举制
课堂练习
C
7.大运河中有一段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人工运河,它是( )
A.永济渠
B.通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
课堂练习
C
8.隋朝时期科举制的创立,一方面选拔了大批有能力的人当官,另一方面也将官吏拔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朝廷。上述材料反映了科举制度( )
A.促进了中外交流
B.加强了南北文化交流
C.促进了民族交融
D.巩固了国家统治
课堂练习
D
9.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对“流星”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繁荣而短暂
B.实现了统一
C.统治者残暴
D.大运河开通
课堂练习
A
10.隋朝末年,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导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爆发。起义首先爆发在( )
A.山西地区
B.山东地区
C.关中地区
D.江南地区
课堂练习
B
11.隋朝的历史与秦朝有很多惊人的相似,它们的相似之处有( )
①都结束了之前的分裂局面,统一了全国
②都因残暴统治而灭亡
③都修缮了京杭大运河
④都对辽东进行征伐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③
课堂练习
B
课后练习
商鞅变法
修都江堰
秦朝的建立
大泽乡起义
秦的灭亡
西汉的建立
西汉灭亡
东汉建立
黄巾起义
张骞第一次通西域
张骞第二次通西域
西汉对西域的管理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魏建立
蜀建立
吴建立
卫温到夷洲
1、写出下面历史事件相对应的时间。
西晋建立
东晋建立
北魏建立
孝文帝改革
隋朝建立
隋的统一
开通大运河
课后练习
2、背本课知识点
3、预习第2课
谢谢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