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易错点检测卷-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单选题
1.下列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嫣红(yān) 晴雯(wén) 袭姑娘(xí)
B.高墩(dūn) 宝钗(chā) 窗屉子(tī)
C.恰似(qià) 晦气(huǐ) 铰断(jiǎo)
D.飘飖(yáo) 喇叭(lǎ) 豁喇喇(lǎ)
2.下面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剪子股:一种放风筝的工具。
B.榜文:旧时官府张贴的文告。
C.驿站:古代供传递政府文书的人中途更换马匹或休息、住宿的地方。
D.墨客:专指会画画的人。
3.下列词语不全是近义词的是( )组。
A.光滑——平滑 开辟——开拓
B.迸裂——裂开 炎热——酷热
C.安身——安家 宽阔——宽广
D.呼唤——召唤 光滑——粗糙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秋季校运会即将举行,同学们蠢蠢欲动,决心为班级争光。
B.我们来到郊外,登上开满鲜花的小山坡,俯瞰山下的沧海桑田,真是心旷神怡!
C.小林学习很虚心,每到课间,他都会捧着书本不耻下问地向老师请教。
D.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们必须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
5.为了把《红楼春趣》演成课本剧,同学们对怎么演好宝玉这个角色进行了讨论,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宝玉这个角色很重要,我们要把他的动作、神态、台词演得很率真。
B.宝玉公子哥架子十足,差丫头去取风筝时的语气要很着急,很强硬。
C.宝玉认得是嫣红的风筝要给她送过去,这里要说得轻一点,体现心地善良。
D.宝玉风筝放不起来,便把风筝摔在地上,说要跺个稀烂,要演得又气又恼。
6.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与其它不同的一项是( )
A.过了二十三,春节眨眼就到了。
B.他的心眼比针尖还要细。
C.他是一个宽洪大量的人,真称得上是“宰相肚里能撑船”。
D.他又高又瘦,真像一根细竹竿。
7.以下对古典名著中的词语,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榜文:旧时官府张贴的文告。相当于现在的“通知”。
B.驿站:古代供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相当于现在的“酒店”
C.官府:指地方国家行政机关。相当于现在的“政府”。
D.钱铺:以物品作抵押物,按物的实际价值打折扣借钱,并约期赎回的店铺。相当于现在的“当铺”。
二、填空题
8.同音字组词。
[huì] 忌 聪 气 合
[yān] 然 没 喉 草
[dūn] 子 位 厚 下
9.根据方法提示,选择词语并解释词义。
①序齿排班 ②瞑目蹲身
(1)词语 (填序号)可以通过抓关键词“ ” “ ”和做动作的方法猜出它的意思: 。
(2)词语 (填序号)可以先联系上下文,再结合影视作品中的相关场面展开想象猜出它的意思: 。
10.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①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荣。
②见那股涧水奔流,真个似滚瓜涌溅。
③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
④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11.合适的关联词语填在句子中的横线上。
只要……就…… 不仅……而且…… 一……就……
与其……不如…… 因为……所以……
(1)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 见了风, 化作一个石猴。
(2)众猴拍手大喊道:“ 敢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 拜他为王。”
(3)石猴 进去, 大声说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4)桥边是一座石房。房内 有石锅、石灶、石碗、石盆、石床、石凳, 还很宽阔,能容得千百口老小。
(5)石猴笑道:“ 在外面受老天之气, 我们搬到这里来住。”
12.根据课文内容将文章结构图填写完整。
三、现代文阅读
13.课内阅读
武松见了,叫声:“啊呀!”从青石上翻身下来,把哨棒拿在手里,闪在青石旁边。那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上按了一按,望上一( ),从半空里蹿下来。武松吃那一惊,酒都变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里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 ),( )在大虫背后。大虫背后看人最难,就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 )。武松一( ),又( )在一边。大虫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 ),震得那山冈也动了,接着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 )。武松一( ),又( )在一边。
(1)按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动词。
(2)“大虫”的进攻主要有三招: 、 、 ,武松对付这三招的动作都是 。
(3)面对老虎来势汹汹的三招,武松均一“闪”而过,这里“闪”字能否换成“躲”字呢?
1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三顾茅庐
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但都没有见着。
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可是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都不同意。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知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张飞答应不再无礼,兄弟三人才一起上路。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就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亮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功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青天。
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作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张飞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①茅塞顿开:
②诚心诚意:
(2)“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这句话可用一个成语来概括:
(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邀请诸葛亮出山的“诚心诚意”?
(4)第三自然段的景物描写写出了什么?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
(5)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刘备三顾茅庐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四、写作题
15.习作。
题目:《 》读后感
要求:选择自己最近读过的书籍或文章,先简要介绍其中的内容,再结合感触最深的部分谈一谈,还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者引用原文中自己印象深刻的语句。注意把自己的感受写具体,450字左右。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2.【答案】D
3.【答案】D
4.【答案】D
5.【答案】B
6.【答案】D
7.【答案】B
8.【答案】讳;慧;晦;汇;嫣;淹;咽;烟;墩;吨;敦;蹲
9.【答案】(1)②;瞑;蹲;闭上眼睛蹲下身体
(2)①;按年龄大小排好顺序
10.【答案】拟人;比喻;反问;对仗
11.【答案】(1)因为;所以
(2)只要;就
(3)一;就
(4)不仅;而且
(5)与其;不如
12.【答案】迸裂、石卵、一个石猴、山涧源头、石猴、水帘洞、拜石猴为王
13.【答案】(1)扑;闪 ; 闪 ;掀; 闪;闪;霹雳 ;剪;闪;闪
(2)一扑;一掀;一剪;闪
(3)“闪”既是本能的反应,又是防御的手段,准确刻画了武松在遭到大虫的突然袭击,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的动作。“闪”这个动作,具有突发性,用在这里很能表现人物的机警敏捷。而“躲”却显得很被动。这样,充分说明了这一个连一个的“闪”字,绝不是重复、雷同,而凸现了武松的有勇有谋、智勇双全。
14.【答案】(1)形容经过启发诱导,突然明白了,一下子醒悟过来。;真心实意。形容十分真诚。
(2)如鱼得水
(3)从刘备的动作(轻轻敲、等候、快步走进等)、神态(恭恭敬敬),可以看出刘备邀请诸葛亮出山的“诚心诚意”。
(4)写出了诸葛亮居住环境的优雅;衬托诸葛亮是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5)起因:刘备邀请诸葛亮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但拜访两次都没有见着。
经过:刘备第三次去拜访,离诸葛亮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家又等了几个时辰才同诸葛亮见上面,听了诸葛亮的分析,刘备茅塞顿开。
结果:刘备有了诸葛亮,如鱼得水。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5.【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