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课题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实验活动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实 验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二氧化碳的主要化学性质及简单用途。②培养学生猜测、观察、分析、交流、合作等探究能力,总结化学实验探究的一般方法。
过程与方法 ①学会运用实验、观察等方法获取信息。②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分析及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在宽松、愉悦中学习,增强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欲望和激情;培养学生正确应用科学知识生活。
重点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难点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及用途
内容简析 本节课是第二章第二节的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探究,认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主要是对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与水的反应及不燃烧不助燃三个性质的学习,教材处理的条理性不强,学生容易混乱,因此我将教材重新整合,使其更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学情分析 1.学生的认知特点:初中三年级的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是“有较多的亲自动手实践”、“引发较多的讨论交流”。这与他们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愿意表现自己的心理特点是相符的。因此,本节课充分体现化学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特点,给每位学生亲自动手的机会,充分利用讨论、交流、动手实践、互相合作,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与探究中,不断体验,促进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发展。2.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二氧化碳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物质,生物课已经学过了某些知识如,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学生已经认识了一些必要的仪器如烧杯、试管、酒精灯、集气瓶等,并且已经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实验基本操作如取用液体,加热液体等。
实验材料 石灰石(或大理石)、稀盐酸、紫色石蕊试液,澄清石灰水,蜡烛、木条、烧杯、集气瓶、试管、导管、乳胶管、单孔橡 皮塞、试管夹、酒精灯、玻璃片、火柴。
设计理念 在学习过程中贯彻“过程让学生参与、问题由学生解决”的理念,力求做到:突破课本课堂的束缚,拓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习兴趣,从而有计划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合作意识。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引发学习兴趣,就要创建一个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真正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生活,使化学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到所学的化学知识是有用的。
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反思:
二氧化碳是继氧气之后又一重要的物质,在初中化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节课的实验多、如何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让学生做到“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值得深思,本节课做了一些有益的探讨,现把教学反思总结如下:
1.分组合作的探究有利于学生自主地位的体现。在讲授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我将班级分为12个小组,让学生亲自制取二氧化碳来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从中让学生既得到了展示也体验到了实验合作的乐趣。
2.密切联系生活,让学生感觉化学就在身边,充分体现新课标“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这一教学宗旨。例如在检验二氧化碳的性质时,让学生对装有石灰水的瓶子吹气,用石灰抹墙等,都体现了用生活中鲜活的例子来演绎化学。
3. 通过简单且易操作的实验探究来教学。对二氧化碳性质的知识内容,我采用了让学生动手实验的形式进行教学。所做的二氧化碳灭火实验是一个经典的化学实验。通过这个实验的展示,对其现象的深入剖析,可以得出二氧化碳的两个化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性质,即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一个物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性质,即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在分析的时候,充分地让学生讨论,从而使他们的思想火花互相交流、撞击,体现了合作学习、质疑的特点。
一位学生上台讲解实验内容
学生分组实验探究
(2)在试管中加入石灰石,倒入稀盐酸,塞紧橡皮塞。用集气瓶收集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并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
(3)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
(4)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放有蝗虫等小动物的集气瓶中。
(5)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盛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管中,观察现象。片刻后将试管加热。
(6)把收集好的一瓶二氧化碳气体缓缓倒入放有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
师生互动,讲解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
教师活动:指出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知识应用
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单
检验人呼出的二氧化碳,解释石灰砂浆抹墙的化学原理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