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庖丁解牛》-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名师精讲课堂(统编版必修下册)(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庖丁解牛》-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名师精讲课堂(统编版必修下册)(共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13 07:33: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在孟子生活的时代,还有一位思想界的巨星在另一片天空中熠熠生辉,这就是庄子。作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以丝毫不逊色于儒家的思想深度,文学才华,对中国后世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节课,一起走入庄子的世界,初步了解庄子及道家学派思想的特征,深入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并思考对于自身的启示。
导 入
学习目标
1、掌握课文重要文言字词和特殊句式,疏通文意,把握文章内容。
2、了解庖丁解牛的过程及方法,探讨作品主旨。
3、理解“庄子之道”的内涵,培养学生敢于实践、遵循规律的精神。
名周,约生于公元前369年,死于公元前286年,战国时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庄子的主要思想是清静无为。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由于现实的束缚和苦闷,他还倡导精神超脱,主张彻底摒除世俗名利地位之心,入于精神自由的“逍遥”之境。
作者简介
批判现实社会,向往自由
《庄子》
养生主: 指养生的主要关键。
鲁迅先生说:“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
《庄子》
共33篇
内篇(7)
外篇(15)
杂篇(11)
庄周门人和后学所作
为庄周所作
现存33篇:《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其中《内篇》一般认定是庄子自撰,外篇、杂篇出于庄子门人及后学之手。
《庄子》善于虚构,大多是寓言作品,“寓真于诞,寓实于玄”。想象奇妙,构思巧妙,意境开阔,描绘生动,善于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对后世文学有较大的影响。《庄子》被人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
据传,庄子曾隐居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称其著书《庄子》为《南华真经》。
《庄子》
走近庄子
庄子生活在战国时期,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约比孟子的年龄略小,曾做过蒙邑的漆园小吏,生活很穷困,却不接受楚威王的重金聘请,在道德上其实是一位非常廉洁、正直,有相当棱角和锋芒的人。
虽然他一生淡泊名利,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但在他内心深处则充着对当时世态的悲愤与绝望,从他哲学有着退隐、不争、率性的表象上,可看出庄子是一个对现实世界有着强烈爱恨的人。他认为做官扼杀人的自然本性,不如在贫贱生活中自得其乐,其实就是对现实情形过于黑暗污浊的强烈的觉醒与反弹。 
庄子主张精神上逍遥自在,在形体上,他也试图达到一种不需要依赖外力而能成就的一种逍遥自在境界;庄子提倡护养生命的主宰亦即人的精神是要顺从自然的法则,要安时而处顺。
庖丁:庖:厨师。丁:厨师的名字。
解牛:指剖开,分割牛的肢体。
解 题
在先秦时期,牛是非常尊贵的祭品以及礼品,人们非常看重牛,解牛这一举措也并非寻常,牛通常用于祭天、祭地、祭宗庙、王飨xiǎng等祭祀活动中。
古汉语中的一种人物称谓法
春秋战国时代人们称呼以某种技艺为职业的人,习惯以“职业+名”的方式
师襄:就是名叫襄的乐师。
师旷:就是名叫旷的乐师。
弈秋:就是名叫秋的围棋高手。
优孟:就是名叫孟的优伶。
匠石:就是名叫石的匠人。
医和:就是名叫和的医生。
读准字音
所倚yǐ
怵chù然
踌chóu躇chú满志
謋huò然
硎xíng
庖páo
族zū
大軱gū
肯綮qìng
导大窾kuǎn
批大郤xì
騞huō然
砉xū然
所踦yǐ
所履lǚ
学习第一段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译文
一个姓丁的厨师给梁惠王解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膀所倚靠的地方,脚所踩的地方,膝盖所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合音律的:既合乎(汤时)《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
学习第一段
思考
文章是如何描绘的? 请用一个词来归纳庖丁解牛的表演。
通过对庖丁解牛时动作、声音和节奏的生动描写,逼真的再现了解牛的全过程,给我们一种艺术的享受。
总结
(1)动作:
(2)声音:
(3)节奏:
手触,肩倚,足履,膝踦
砉然向然,奏刀騞然
合于《桑林》之舞
乃中《经首》之会
精彩绝伦
学习第二、三段
译文
技术一般的厨工每月换一把刀,因为他们用刀子去砍骨头。现在臣下的这把刀已用了十九年了,宰牛数千头,而刀口却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牛身上的骨节是有空隙的,但刀刃没有厚度,用这样薄的刀刃刺入有空隙的骨节,那么在运转刀刃时一定宽绰而有余地了,因此用了十九年而刀刃仍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一样。即使如此,每当碰上筋骨交错的地方,我一见那里难以下刀,就十分警惕而小心翼翼,目光集中,动作放慢。刀子轻轻地动一下,哗啦一声骨肉就已分离,像一堆泥土散落在地上。我提起刀站着,为这一成功而得意地四下环顾,为这一成功而心满意足。拭好了刀把它收起来。”
学习第二、三段
译文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的技术怎么会高明到这种程度呢?”   
厨师放下刀子回答说:“臣下所喜好的是自然的规律,这已经超过了对于宰牛技术的追求。当初我刚开始宰牛的时候,(对于牛体的结构还不了解),(看到的)没有不是全牛的,(和一般人所见一样)。三年之后,再也看不见整头的牛了。现在宰牛的时候,臣下只是用精神去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就像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顺着牛体的肌理结构,劈开筋骨间大的空隙,沿着骨节间的空穴使刀,都是依顺着牛体本来的结构。宰牛的刀从来没有碰过经络相连的地方,更何况股部的大骨呢?技术高明的厨工每年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割肉。
(1)庖丁是是经过哪几个阶段才寻求到“解牛之道”的?(用原文回答)
第一境界:“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不懂规律——目有全牛
第二境界: “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认识规律——目无全牛
第三境界:“方今之时,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运用规律——游刃有余
学习第三段
(2)你认为庖丁所说的“道”是什么?
天道:自然规律
学习第三段
庖丁解牛给我们的启示:认识和掌握事物规律,反复实践、积累经验,才可以做到“游刃有余”、“踌躇满志”。
总结
学习第四段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译文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你的话,学到了养生之道啊。”
问题探究
提问:文惠君听庖丁介绍后,说自己懂得了“养生之道”,这个“养生之道”是什么?
补充:“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庄子·养生主》
问题探究
译文: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要是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就会劳形伤神,危险便由此产生!明知这样做危险,反而自认为聪明,仍要汲汲以求,那就太危险了。如果能忘记世俗的荣辱观念,就不会有心为善以求功名,也不会有心为恶致遭刑辱。顺着自然的正道以为常法,这样就可以保全身躯,护全天性,奉养双亲,享尽天年了。
明确: “养生”在这里是指保全身躯、护全天性,并不单纯指现代所说的补养身体。
明确:
文惠君从庖丁的经历中得到的“养生”哲理 :
作者用牛体的复杂结构来比喻社会,用刀来比喻人。在错综复杂的现实社会中,要像庖丁避开肯綮一样,来避开矛盾,游刃有余地在各种矛盾的缝隙中生存,像保护刀刃一样来保护自己。
如何养生,“缘督以为经”,督脉是颈中央之脉,古人认为督脉具有总督阳经的作用。缘督就是顺从自然之中的规律。顺从自然规律,才能保身全性。
养生之道
小 结
喻体 刀 牛 天理、固然 枝经肯綮、大軱
本体 自我的延伸 社会生活 自然、生命规律 社会生活中矛盾艰难之处
揭示的道理 人要顺应自然规律,避开矛盾、艰难之处,在是非矛盾的缝隙中生活,来保全身躯、护全天性、享尽天年。 “解牛之道”和“养生之道”有什么联系?完成下表。
解牛之道 养生之道 喻体 喻体特点 本体 本体特点


解牛
“养生之道”: 在错综复杂的现实社会中,要顺应规律,像庖丁避开硬骨一样来避开矛盾,游刃有余地在各种矛盾的缝隙中生存,像保护刀刃一样来保护自己。
十九年若新发于硎
批大郤:避开硬骨
依乎天理:按照生理规律
筋骨交错、结构复杂
导大窾:顺着空隙
保全自身
关系错综复杂
顺应规律
避开尖锐矛盾
选更好走的路

社会
处世
思维延伸
有人认为庄子的养生之道是一种消极的人生哲学,你怎么看?
观点1:庄子认为,生命是一种自然现象,因此养生也要“依乎天理”,顺其自然,不必追逐名利而天下大治,不避居江湖而保持清闲,忘记一切,保有自身,恬淡而没有穷尽,一切美好的东西便随之而来,这边是自然法则。但如果人人这样,社会如何进步?文明如何发展?这种人生哲学是典型的消极避世哲学。
思想争鸣
有人认为庄子的养生之道是一种消极的人生哲学,你怎么看?
观点2:这种人生哲学有它的积极意义,它在一定意义上陶冶和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它教人们忘怀得失,摆脱利害,与生机盎然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从中获得生活的力量和生命的意趣,从而抚慰人们心灵的创伤。这也正是中国历代知识分子在遭遇失败和不幸之后,并没有真正毁灭,而更多地是保存生命,坚守节操,隐逸遁世,以山水自娱,洁身自好的原因。
思想争鸣
◎论理深刻透彻,层层相扣,逻辑严密,具有强说服力。
◎言简意赅,语言精练,富有表现力。
◎动作描写、比喻、对比、反衬等多种手法的综合运用,增添文章艺术感染力。
艺术鉴赏
请概括本文的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