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 必须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三单元 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 必须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三单元 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13 21:54: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教学设计
一、课标分析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对于本课的要求是:通过了解新航路开辟所引发的全球性流动、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的改变,以及对世界各区域文明的不同影响,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 从课标要求的行为动词来看,对于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世界人口迁移、物种交换、商品的世界性流动、早期殖民掠夺的基础史实属于识记层面;世界各地形成了广泛的直接联系,人类历史逐步从分散走向整体;认识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对当时、对现在的双重影响,理解当代全球社会问题的复杂性。
二、教材分析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是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第二课。从单元上分析,6、7课是一个整体,第7课紧紧承接第6课的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过程,探究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影响。从时间上分析,新航路的开辟是人类由分散走向整体的重要节点。本课在本单元中处于收束的重要地位,下启第四单元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新航路开辟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西方社会转型提供物质基础。 本课共分为三个子目。子目一: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该子目主要介绍了人口迁移、动植物大交流、病原体传播,着重强调以上传播交流对世界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环境状态的改变。子目二:商品的世界性流通。该子目主要介绍了新航路开辟后新兴的大西洋贸易、太平洋贸易和传统的印度洋贸易的状况,包括三角贸易、西班牙葡萄牙主导的贸易。子目三:早期殖民扩张。该子目主要介绍了欧洲资本主义的殖民掠夺、商业贸易和奴隶贸易。三个子目内容相互交织、并行推进,体现着其在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的过程中发挥的双刃剑作用。
三、学情分析
1、已知:在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走向近代”中用两课的内容讲述了新航路开辟的原因、过程及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学生已初步新航路开辟、三角贸易等历史概念,同时对人口迁移、物种交换也不同程度的了解。 2、想知:高一下学生正处在 15—16 岁之间,他们思维活跃,对于人类如何由分散走向整体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于教学而言,比对初高中知识的基础上,哪里有断层哪里就有教学的生长点,针对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想要知道新航路开辟对于全球联系建立和世界格局演变影响中具体的历史人物与事件、想要对于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探究上进行深挖。 3、能知:通过教师的情景设置、问题导引,学生能够知道新航路开辟中人口迁移、动植物交流、病原体传播、商品贸易、殖民侵略进行辩证的分析与思考。通过全球一体的发展能够感悟人类命运与共的精神。 4、未知:学生对于新航路开辟所引发的全球性流动的具体过程了解较少,对于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概念辨析易存在误区。同时,高一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了解仅停留在表面的事实,较少关注其背后的历史,本课设置“殖民侵略对不同地区影响”探究活动,带领学生在历史的情境中,站在不同视角上进行辨析与思考。
四、教学目标
1、通过族群分布地图、描绘欧洲人餐桌的油画、先薯亭实物史料、三角贸易路线及船只复原图、商业贸易时间轴等,学生能够掌握人口迁移、动植物大交流、殖民侵略等史实,明确其背后原因。了解从人类从分散走向整体的过程中世界不同区域受到的不同影响。(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2、学生能够辨析一手史料与二手史料,认识其各自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明确“孤证不立,多方互证”的史料运用原则。从当事者与旁观者不同视角审视探究殖民侵略的历史真相。(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通过学习欧洲资本主义获得发展的原因与过程,认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唯物史观) 4、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从世界的角度看中国,从历史发展的趋势看中国。对新航路开辟带来的影响的认识由表及里、逐渐深化,透过对过去历史的解读,理解如今世界问题的复杂性,升华家国观念,将历史学习所得与自身发展、国家发展连接起来,思考中国应如何在全球化的处境下更好的发展、如何真正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家国情怀、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五、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了解新航路开辟所引发的人口、物种和商品等的全球性流动;探究其作为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发挥的作用。 (二)教学难点 理解世界格局的演变。
六、教学策略
(一)教学方法 以讲授法为主,辅以历史情景实践教学法。 (二)教学设计理念与思路 通过我对本课教材逻辑结构、叙事内容的分析,以及学情的考量等,将本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置于“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之下,分为“发展与共”、“安全与共”、“卫生与共”、“人文与共”四个部分。
七、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资源呈现】呈现蝴蝶效应的全球性影响地图。 【讲解】美国气象学家在20世纪60年代经过调查研究发现,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就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概念拓展】除了气象学的复杂原理外,从这一效应中我们更多看到的是全球一体之下的息息相关,没有任何人任何地方能是一座孤岛,全球各地的人们同呼吸,共命运。 【过渡】经过上节课对于新航路开辟的原因、过程、结果的学习,今天,让我们不妨从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出发,一同探索《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引出本课主线——“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 从“蝴蝶效应”的气象学原理拓展理解至全球视野。
(一)人移物换商贸兴——发展与共 1.人口迁移 运用材料和16-20世纪世界人口大迁移示意图、世界人种分布图显示人口迁移前、中、后的对比情况,以巴西的高度种族融合而呈现出的人口图片作为典型例子。 【材料一】数万年来……所有的黑人都生活在非洲,所有的白人生活在欧洲即中东,所有的蒙古人(黄色人种)则生活在东亚和美洲,而澳大利亚人则生活在澳洲。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讲授】新航路的开辟对于发展的贡献之一——改变了全球种族分布,促进了新族群的诞生。 2.物种交换 【资源呈现】荷兰画家克莱兹于1627年创作的《火鸡派和万历果盘》 【观察】呈现的是17世纪中期欧洲人的餐桌。作为画面主体最显眼的有来自美洲的火鸡、来自印尼鹦鹉螺杯、来自中国的瓷盘、从各大洲汇集而来的各种各样的水果(葡萄、苹果、橙子、柠檬);作为画面陪体的牡蛎、胡桃、面包、蛋糕。 【结论】欧洲人的餐桌上的食物十分丰富。 【细节挖掘】阴影里的一处细节——胡椒。 【讲授】胃的记忆总是长久的,现在的欧洲人无论吃什么也总会撒上一些这种粉末,它就是在欧洲有着千年崇拜历史的——胡椒粉。新航路开辟之处,胡椒的传输是有限而稀少的,俗话说“物以稀为贵”,16世纪前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只有贵族才配享用,胡椒被欧洲人誉为“香料之王”和“黑色黄金”。 【提问】但是在这幅17世纪所创作的油画中,它却被随意地与食盐放到一起,这说明了什么? 【得出结论】物种交流的频繁与扩大。 【过渡】看过了欧洲人的餐桌,让我们不妨再将目光横向转移到亚洲。 【资源呈现】福州市乌石山先薯亭 【讲授】陈振龙传播番薯的事迹 【史料佐证】 【材料二】按番薯种出海外吕宋。明万历年间,闽人陈振龙贸易其地,得藤苗及栽种之法入中国。值闽中旱饥。振龙子经纶白于巡抚金学曾令试为 种时,大有收获,可充谷食之半。自是硗确之地遍行栽播。 ——【清】陈世元《金薯传习录》 【讲授】他叫陈振龙,是土生土长的福建人,未中举后弃儒经商,在吕宋之时,他见当地朱薯遍野,并了解到此薯耐旱、高产、适应性强,生熟皆可食等特点。遂学习种植法,并密携薯藤,避过出境检查历经许多艰难才回到福州。当年,正值福建等地大旱,五谷少收,他便让他的儿子陈经纶上书福建巡抚金学曾,申报吕宋朱薯可以救荒。得到允许后试种。当年即试种成功。从此在坚硬而贫瘠的土地上亦推广种植开来。 【提问】总结上面两种不同视角,有没有哪位同学能试着概括一下新航路的开辟对于发展的贡献之二? 【小结】丰富了世界食物结构,促进人口增长。 3.商贸往来 【过渡】物种的交换,归根结底,有一个统称——“贸易”。 【资源呈现】主要的环球贸易路线,1400-1800年 【讲授】全球海路的开辟大大提升了海路在世界贸易中的重要性,传统的印度洋贸易和新兴的大西洋贸易、太平洋贸易形成齐头并进的态势。 【小组合作】参照教材P41页,小组合作,完善老师所给表格。 【讲授】从购买方、主导国、供货方三个主体来看——请同学们思考——“白银都流向了哪里呢?” 首先是主导国,一定是从中获利不少。但更大量的白银还是流入供货方。 欧洲、日本、墨西哥(美洲)的白银均大量流入中国,这就不仅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一个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逐渐形成。 【提问】是否真正形成了“发展与共”的形势呢? 【资源呈现】 【材料三】这种新的世界性商品经济关系的意义何在呢?第一次国际分工已经大规模完成,世界正在成为一个经济单位,南北美洲和东欧(与西伯利亚一起)提供生产原料,非洲提供人力,亚洲提供各种奢侈商品,而西欧则指挥这些活动,并愈益倾全力于工业生产。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结论】整体之下存在不公。 【2021·全国高考真题】16世纪起,英国国王将大量特许状授予从事海外贸易的商人团体,成立特许公司。与此同时,欧洲许多国家掀起创办海外贸易特许公司的热潮。至18世纪末,特许公司数量已达数百个。这反映出该时期 ( D ) A.资本输出成为海外扩张的主要形式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C.划分势力范围成为列强争霸的焦点 D.殖民扩张呈现竞争格局 【结论】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存在竞争。 【小结】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根据材料和地图定位时空,进行对比归纳,了解新航路开辟中的人口迁移给世界带来的影响。 仔细观察油画,归纳其中的物品及其来源,体会其丰富程度,得出结论:物种交流的频繁与扩大。 聆听教师对陈振龙事迹的生动讲述,感悟物种交流对于人口增长的重要作用。 定位梳理商贸往来的时空,了解商业贸易网络,知道白银的流向,在此基础上分析世界连接成为整体之下的竞争与不公。
二、殖民侵略引动荡——安全与共 【过渡】在第二幕拉开前,同学们对于老师刚才所呈现出的那幅发展的画面是否存有什么疑问呢? 刚才的表格中,我们仅仅将印度洋贸易与太平洋贸易。却未提及——大西洋贸易。 【资源呈现】大西洋特殊的地理位置(亚欧非三大洲之间)——大西洋贸易的重要作用与地位。 【资源呈现】三角贸易路线图 【讲授】大西洋位于欧洲、非洲、美洲之间,此处的贸易,以黑奴贸易为主,又称三角贸易。带有殖民主义所特有的暴力与血腥的特征。在这一圈的航海中,原本廉价的手工制品变为了大量的贵金属与本土所缺少的蔗糖、烟草。其暴利性不言而喻。 【对于不同地区的影响】 ·美洲获得了廉价劳动力,促进了每周种植园经济的发展与殖民地的开发。 ·欧洲带来巨额财富,创造了原始资本积累,引发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加速欧洲封建制度的衰弱,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非洲丧失了近亿劳动力,破坏了原有社会结构,极大地制约了非洲的发展;造成非洲长期贫穷和落后。 【资源呈现】三角贸易商船复原图 【讲授】这是贩卖黑奴的欧洲商船的平面图和横截面图。他们或被拥挤在二层,或在底层,密密麻麻的人共享近乎密闭的船舱中狭小的空间和稀少的空气,在过程中的死亡率非常之高,引发了许多健康问题。 【资料呈现】 【材料四】西班牙殖民者在登陆的岛屿上屠杀了无数印第安人,制造了巨大的灾难。他们掳掠印第安人的妻小,奴役蹂躏他们。整个岛屿全部被摧毁,一片荒凉。 ——【西】卡萨斯著,孙家堃译:《西印度毁灭史》 对于作者卡萨斯的身份、创作背景和情感态度辨析。 【史料辨析】 【史料互证——资源呈现】 【材料五】15世纪末到17世纪……印第安人便开始了锐减和被灭绝的过程,16~17世纪时锐减了约90% 。与此同时,欧洲人又大肆猎捕黑人,运入美洲供奴役。 ——【中】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 【总结】殖民侵略延续的动乱 “究其本质,殖民主义已肩负起精神病院承办商的角色……殖民主义是一个以否定他者和抹杀他者所有人类特征为目的的系统,它迫使被支配的人们时刻不断地问自己 ‘我究竟是谁 ’” ——【法】弗朗茨·法农《全世界受苦的人》 【讲授】这是法农在生命最后时期的著作。作者从社会经济政治状况、人的生理和心理等方面,揭露长期的殖民统治对于非洲社会结构的深远影响,对非洲人民生理和心理的伤害和摧残,并且指出,第三世界的人民在进行反殖民化斗争中和获得独立之后将面临着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独立并不意味着真正的解放和自由。 【结论】殖民侵略引发的动荡频繁且剧烈,“安全与共”任重而道远。 了解殖民侵略的过程与影响。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殖民侵略的双面作用,感悟“安全与共”的任重道远。
三、以疫为刃阴影长——卫生与共 【讲授】欧洲人随身带来的病菌乃是他们最强大的征服武器。他们在新世界横扫一切,因为当地居民对欧洲人带来的病菌无免疫力。……在加勒比海地区,几乎所有的土著部落居民在不到50年的时间里被扫荡殆尽。在大陆上,病菌的传播比科特斯和皮萨罗率领的远征军进展得更快更远,也更有毁灭性。他们带来的新植物种子和动物则以较慢的速度传播着他们的危害。 【资源呈现】 【材料六】死尸的恶臭弥漫。当我们的父辈和祖辈倒下后,人们大半逃往田野。狗和秃鹫在吞嚼尸体。死亡是多么可怕。你们的祖父死了,随之一同离去的还有国王的儿子、兄弟及其亲戚。于是,我们 成了孤儿,啊,我的孩子们!我们从小就成了孤儿。我们所有的人都是如此。我们生下来就是为了等死! —— 【美】威廉·麦克尼尔 《瘟疫与人》 【讲授】在美洲印第安人的人口曲线中,尽管不排除地域差异,前哥伦布时代与最低点的比例还是约为20:1甚或为25:1。 【小结】在欧洲殖民者们将疫病作为无往不利的侵略利刃之时,其被忽视的长期的阴影已经笼罩全球。 【资源呈现】 重点国家疫情数据 【开放性讨论】 谈谈你对于全球疫情形势的看法? 如何实现卫生与共? 了解疫病对于各大洲的不同影响,从历史走向现实深入认知其危害性,对当今社会热点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形成历史解释。
四、文明互鉴和为美——人文与共 【讲授】从海上马车夫到日不落帝国。 荷兰和英国崛起的过程——世界格局不断发生演变,各个资本主义国家对于海外殖民地的争夺十分激烈。新航路的开辟,给新兴资产阶级提供了新的活动场所,随着海外市场的不断开拓,欧洲出现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商业贸易的大扩张使商品种类与流通量成倍增长,股份公司与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欧洲的商业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法国、荷兰等新的商业强国出现。大量贵金属源源不断流入欧洲,导致货币贬值、物价上涨、投机活跃。价格波动搅乱了传统的经济关系,依赖固定地租收入的封建领主地位下降,商业资产阶级实力上升,资本主义加速发展,封建制度濒于解体。欧洲从殖民掠夺、商业贸易和奴隶贸易中获得的财富最终转化为资本,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结论】人类社会开始进入大变革时代。 学生梳理文明由多元走向融合过程中冲突的矛盾与客观的进步。
结课 【资源呈现】 “新冠疫情的发生再次表明,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这样的重大突发事件不会是最后一次,各种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还会不断带来新的考验。国际社会必须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守望相助,携手应对相应风险挑战,共建美好地球家园。” ——2020.3.12 习近平应约同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通电话 【讲授】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这也充分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小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球人类共同需要努力的方向。全球命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学生总结本课内容,进行梳理回顾,感悟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与重要意义。
板书设计 第7课全球联系的 初步建立人口迁移种族融合世界格局的 演变物种交换商贸往来殖民侵略竞争动荡疫病为刃卫生与共侵略动荡多元一体全球联系世界格局立中孕变 变促新立
学生根据板书梳理本课重要内容,将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主线贯连起来。
八、教学评价
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及“学业质量评价标准”相关要求,将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学习及掌握情况划分为四个层次。 1.第一层次:能够认识新航路开辟前世界的形势,能够概述人口迁移、动植物大交流、商贸往来的过程和典例,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掌握相关史实。 2.第二层次:能够运用历史时间轴和历史地图,分析人类社会由分散走向整体的时间空间上的推进;能够运用历史地图提炼出基本的历史要素进而分析人口迁移、动植物大交流给世界各地带来的变化;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殖民侵略中的贸易。 3.第三层次:能够理解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演变之间的逻辑关系;能够对不同类型史料进行辨析,将历史事实与当时的历史环境相结合,进行客观辩证的层层剖析;能够认识到殖民者、被殖民者和旁观者(第三只眼)对于“殖民侵略”这一史实的不同态度并理解背后原因。 4.第四层次:能够将个别国家与地区的发展放在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加以认识与思考,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联,分析变化的原因;能够在辨析史料的基础上,运用不同史料进行互证,从而对历史事实进行客观准确的探究与认识,形成自主的问题探究意识,辩证看待新航路开辟的双面影响,最终运用于认识当代复杂的国际关系。
九、教学反思
1.关注初高中课程衔接,基于“最近发展区”设计教学环节。本课紧承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的基础性的、史实性的知识,进行新的情境创设,更加突出情境创设,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要求学生通过历史学习,具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实现全面发展、个性和持续发展,因此,教师应充分考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设计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 2.关注学习聚焦,抓住核心问题,突破教学重难点。本课围绕“发展与共、安全与共、卫生与共、人文与共”进行推进的设计,将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两条线结合起来,贯穿成连贯的逻辑链。 3.本课突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新理念,尤其注重培育学生的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核心素养。在史料实证方面,设置“殖民侵略不同影响”探究问题,系统讲解一二手史料的辨析与使用原则问题。 4.挖掘辅助材料(如地图、遗迹、油画、视频等史料),探寻理念落地的切入点。辅助材料相应也紧紧围绕了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而设计的。培养学生提取历史信息、分析史料价值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表象感知到深度析因,理解当代全球社会问题的复杂性。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