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27校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开学联考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深圳市27校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开学联考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0.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13 00:30:36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广东省深圳市27校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开学联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2022九下·深圳开学考)语段阅读
2020 年,我们共同见证了这样一串数字——“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在广袤的宇宙中累计飞行约 3.7 亿公里;在 38 万公里之外,嫦娥五号探测器实现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奋斗者”号勇闯马里亚纳海沟,创造了 10909 米的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一项项成就, 标注着我国科技发展的高度。一项项创新成果和技术突破,既离不开基础研究的持续推进,也有赖于对创新土壤的厚培。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从新中国成立时的一穷二白,到如今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我们怀揣梦想,锚定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勇攀科技高峰。从 1970 年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到今年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如期完成,每一次技术攻关与突破的背后,都是 zī zī bù juàn 的潜心探索和(A 行之有效 B 持之以恒)的实验。每一次对未来生活蓝图的抒写,都在为人类文明发展贡献着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
新者胜!
1.根据词语写出相应的拼音和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广袤    zī zī bù juàn    
2.根据语境,上文括号中应该选择的成语是   
3.(2022九下·深圳开学考)下列选项中有误的一项是(  )
A.“怀揣梦想”“锚定目标”“勇攀高峰”都是动宾短语。
B.“一项项创新成果和技术突破,既离不开基础研究的持续推进,也有赖于对创新土壤的厚培。”这是并列复句。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
D.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是病句,应改为“每一次对未来生活蓝图的描绘,都在为人类文明发展贡献着力量”。
4.(2022九下·深圳开学考)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1914 年,梁启超到清华大学做《论君子》的著名演讲,引用《易经》中君子当“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来激励清华学子。
②清华大学的校训显示出清华大学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五千年华夏文明对清华大学的影响。
③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它取自于《易经》。
④促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成为清华大学校训的,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梁启超。
⑤后来,清华大学又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校训,直至今日。
⑥《易经》是中国最古老的典籍之一,位列“五经”之首,是中华文明重要的源流!
A.③⑥②④①⑤ B.③②⑥①⑤④
C.⑥③①⑤②④ D.⑥①⑤②④③
5.(2022九下·深圳开学考)有位老爷爷不明白“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这句话的意思,请你改用更通俗易懂的话给他解释。
6.(2022九下·深圳开学考)请谈谈你对自强不息精神的理解,并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如何践行自强不息精神。
7.(2022九下·深圳开学考)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1)    ,边秋一雁声。(《月夜忆舍弟》杜甫)
(2)因思杜陵梦,   。(《商山早行》温庭筠)
(3)   ,山雨欲来风满楼。(《咸阳城东楼》许浑)
(4)塞下秋来风景异,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5)   ,人道是,清光更多。(《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
(6)伤心秦汉经行处,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7)诗文中常流露出厚重的家国情怀。《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   ,
   ”是韩愈忠心之志的袒露;《出师表》中“   ,   ” 是诸葛亮临危受命的担当。
二、阅读(48分)
(2022九下·深圳开学考)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①不远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②,削荆③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燃麻蒿④以照。观书有合意处,书其衣,以记其事。同学者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节选自《拾遗记》)
【注】①笈:书箱。 ②庵:茅草小屋。 ③荆:一种有刺的灌木。 ④蒿:野草。
8.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①色愈恭,礼愈至. ②比至.陈,车六七百乘
B.①或依林木之下 ②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C.①观书有合意处,书其衣 ②得鱼腹中书
D.①常以净衣易之 ②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9.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②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
10.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B.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C.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D.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11.宋濂和任末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共同困难?他们分别是如何克服的?请结合甲、乙两文具体分析。
(2022九下·深圳开学考)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深圳某中学的学生小强是个特别关注时事的同学,在疫情反复的情况下,他收集到以下有关医药创新的信息:
【材料一】
①中国已进入“十四五”新发展阶段,在五大新发展理念中,“创新”被置于首位。“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将成为中国未来五年乃至中长期的核心战略。经过新冠疫情全球流行与防控的洗礼,医药创新水平在控制疫情、恢复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更加凸显,医药创新能力更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不可或缺的强国要素。
②2015-2020 年是中国医药创新生态系统建设浓墨重彩的五年。五年期间,中国医药创新生态系统初步形成,医药创新产业蓬勃发展并与全球创新产业链不断融合。2020 年,中国对全球医药研发的贡献实现了从第三梯队“跟跑”到第二梯队“并跑”的历史性跨越,世界正在以新的视角看待中国快速崛起的医药创新实力和对全球公共卫生的潜在贡献。
【材料二】
①2021 年
6 月 1 日世界卫生组织(WTO)宣布,北京科兴研制的新冠疫苗通过评审,正式
列入“紧急使用清单”。早在 5 月 7 日,世卫组织宣布,将中国国药集团的一款新冠疫苗列入世卫组织紧急使用清单,科兴这款疫苗成为列入世卫组织紧急使用清单的第六款疫苗。 至此我国已经有两家疫苗企业进入全球新冠疫情供应队伍,为全球新冠疫苗的供应和接种发挥中国力量。
②除了中国的两种疫苗,目前获得 WHO 认证的列入“紧急使用清单”的疫苗还有辉瑞-BioNTech、阿斯利康、强生和莫德纳(Moderna)研发的新冠疫苗。
【材料三】
①中药,这个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元素的守正精品,正迎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从制药大国向制药强国蜕变,中药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在国家政策层面对中医药产业的持续加码中,越来越多的创新中药潮涌。
②2021 年,疫情带来的影响持续发酵,中药全方位、深度参与新冠疫情防控救治并作出了突出贡献。
③2021 年 12 月 24 日,“宣肺败毒颗粒”被纳入《陕西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治疗方案(试行第三版)》,用于新冠肺炎普通型。步长制药的“宣肺败毒颗粒”来源于抗疫三方之“宣肺败毒方”,在武汉疫情期间,使用“宣肺败毒方”的新冠患者极大降低了转重症和复阳的几率。12 月,西安疫情散发,步长制药将远在山东菏泽药厂刚刚生产出来的宣肺败毒颗粒,用最快的速度通过专车发往西安市胸科医院。
④中药是我国比较具有优势的产业之一,但由于中药产业基础较差,现代化水平比较低,如中药材质量不稳定,部分中药材重金属和农药残留量超标;中药工艺技术落后,不能对中药进行有效的提取、纯化;中成药制剂水平较落后;中药的质量标准体系不够完善,控制方法和手段较落后。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中药行业技术水平的提高。
⑤为保持中药优势,“十五”期间中药行业的主要任务是积极推进中药现代化进程。
12.小强从材料中提取出了以下信息,但有一项出现了错误,请帮他找出来(  )
A.中国国药集团的一款新冠疫苗和北京科兴研制的新冠疫苗,先后被列入世卫组织紧急使用清单。
B.5-2020 年,中国医药创新生态系统完全形成,医药创新产业蓬勃发展并与全球创新产业链不断融合。
C.医药创新能力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不可或缺的强国要素。
D.积极推进中药现代化进程成为了“十五”期间中药行业的主要任务,目的是为了保持中药优势。
13.小强看到材料二中的表格后,倍感骄傲和自豪,迫不及待想跟同学分享他得到的结论, 他的结论可能会有哪些?
14.小强准备向外宾介绍中药的情况,他有点儿纠结材料三中的第③段要不要删去,请你帮
他做出选择并说明理由。
15.中药的创新面临挑战,对此小强感到担忧。请结合材料三谈谈如何推进中药的现代化进程。
(2022九下·深圳开学考)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17 分)
井拔凉
刘世河
①炎炎夏日里,每当听到有人大声吆喝着“来瓶冰镇矿泉水”时,我就会不由得想起儿时在老家常喝的一种夏日饮品来。那绝对是纯天然,且无需花钱便可畅饮的一种饮品,不仅够凉,而且味道清冽甘甜,喝到肚里那叫一个爽。此物便是彼时乡下极寻常的井水,我们老家叫做“井拔凉”。
②之所以叫井拔凉,原因有二,一是每到夏天井里的水拔凉拔凉,天越热就越凉;其次 则是从井里拔上来的意思。说白了,就是刚从井里拔上来的凉水。
③记忆中整个村子里足有四五口井,但真正能饮用的只有村东头大槐树下的那一口。爷爷说,这是他年轻时和村里几个后生一起挖的,那时候地下水位高,挖了两米多深时就开始见水层了,而且再往下一挖,居然又挖到了龙脉(泉眼)上。爷爷说,是龙王显灵,咱村往后不愁没水喝了。果然,在村人的记忆里,那口井从未干过,即便是大旱的年头,那泉眼也照样不慌不忙地冒水,像极了庄稼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波澜不惊细水长流的日子。
④我记事的时候,那口井已经几十岁的年纪,村里人都叫它老井。井口处几块条形的青石被打水人的双脚磨得锃光瓦亮。井旁边常有一盘井绳就挂在那棵大槐树上,是公用的。
从井里往上拔水,可是一件技术活,需两腿分开站成蹲马步的姿势,井绳的一端挂上一只铁桶,迅速滑入井中,待桶底碰到水面,一只手猛烈地左右晃动几下井绳,再往下一沉,直听“咕咚”一声闷响,桶里的水便满了。然后打水人伸开双臂,两手倒换着,只三两下一桶还冒着冷气的井拔凉就稳稳地戳在了井沿上。赶上性子急的男人,不等挑回家,就猴急地蹲下身子,直接趴在桶沿上海饮起来。喝完后抬手粗枝大叶地一抹嘴,便弯腰挑起两桶井拔凉,颤颤巍巍地往家去了。女人也喜欢喝,但多半不会直接趴在桶沿上海饮,尤其姑娘们,她们是用葫芦水瓢在桶里舀着喝,绝无“咕咚咕咚”的牛饮声。喝完了也会抹嘴,但不同于男人的是,她们不直接用手抹,而是不慌不忙地从兜里掏出叠得齐齐整整的花手帕,在嘴唇上轻轻一沾,如蜻蜓点水,羞涩而柔美。
⑤井拔凉除了直接饮用,还有诸多用武之地。男人们下田归来,满头大汗,于院子中 打上一盆井拔凉,两手捧了在脸上胡乱地一划拉,浑身上下的燥热和田里的劳作之累顿时踪影全无,直觉神清气爽,周身都无比的轻松惬意。这时,媳妇将早已丢在桶里拔着的黄瓜、甜瓜、或者西瓜捞出来,一边往小桌上放,一边招呼正在一旁玩耍的孩子们过来,于是一家人围坐在小桌旁,风卷残云般地大快朵颐起来。那种润心润肺的清凉是时下冰箱冰柜所永远无法比拟的。
⑥印象最深的当属凉面和蝌蚪面。凉面就是过水面,煮熟的面条在刚打来的井拔凉水中过上几遍,配以黄瓜丝、菜豆角、茄子丝以及切成碎丁的红萝卜咸菜,再淋上一勺麻汁,一边搅拌一边“秃噜秃噜”地吞吃,委实过瘾。蝌蚪面的制作稍稍费点工夫,它的食材是地瓜面。很幸运,母亲就是制作这道美食的高手。首先和面就十分讲究,太干不行,太稀了也不行,须水和面比例恰到好处方可。面和好后,置于一个专用的漏勺中,然后一手端着漏勺,另一只手有节奏地击打这只端漏勺的手的手腕,一条条小“蝌蚪”便在漏勺的底部,接二连三地挣脱出来,落在提前铺好的箅子上。接下来就是盖锅起火,慢慢蒸制。大约半个小时后,即可出锅了。和凉面一样,也要将蒸熟的蝌蚪面浸泡在井拔凉水中,反复冲泡几次,待其彻底凉透,配以提前砸好的蒜泥,红萝卜咸菜丁,再淋上几勺老醋和香油,最后以香菜末点缀,便大功告成了。
⑦地瓜面的香甜,红萝卜丁的咸鲜,老醋的酸,再加上蒜泥的辣,几种味道在口中完 美地结合,那绝对称得上是人间至味。当然,若无井拔凉水的助力,口感上定是大打折扣 的。
⑧如今,村头的那口老井早已被填平,村里家家户户也都用上了自来水,“井拔凉” 注定已成为一个时代的记忆。但每每念及这几个字, 、 、 , 以及 便好像一幅幅岁月深处的生动剪影浮在眼前,氤氲着缕缕升腾的水汽,也牢牢地牵引着我乡愁的方向。
(选自《思维与智慧》2020 年 6 月下,有改动)
16.根据前文内容,补充文章最后一段划横线处的四幅“剪影”,使该段能起到总结全文的作用。
但每每念及这几个字,    、    、    ,以及 便好像一幅幅岁月深处的生动剪影浮在眼前,氤氲着缕缕升腾的水汽,也牢牢地牵引着我乡愁的方向。
17.文章的第③段有什么作用?
18.赏析第④段画横线的句子。
19.《舌尖上的中国》播出后,模仿其解说词而产生的“舌尖体”也在网上走红。请参照下 面“舌尖体”文字,以第⑥段中的凉面为例,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写一段文字。
油条:两根由面粉揉成的绵软身躯彼此缠绕,在翻滚的油锅中翩跹起舞,在膨胀中穿戴起金黄的盔甲。
20.文章最后说,井拔凉“牢牢地牵引着我乡愁的方向”,这“乡愁”二字蕴含了丰富的情感,请结合全文内容具体分析。
21.(2022九下·深圳开学考)根据以下情节在右边横线上填上适当的答案。
武松道:“我却不是说嘴,凭着我胸中本事,平生只要打天下硬汉,
不明道德的人!既是恁地说了,如今却在这里做甚么!有酒时,拿了去 路上吃,我如今便和你去,看我把这厮和大虫一般结果他。” 《水浒传》——武松——    
沈琼枝说道:“你们都是都堂衙门的?是巡按衙门的?我又不犯法,
又不打钦案的官司,那里有个拦门不许进去的理!你们这般大惊小怪, 只好吓那乡里人。”说着,下了轿,慢慢的走了进去。 《    》——沈琼枝——威武不能屈的奇女子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艾青诗选》: 《   》(篇名) ——艾青——真挚爱国的诗人
(2022九下·深圳开学考)阅读下面《简·爱》的片段,回答问题。
坦普尔小姐也履行了当初的承诺,他把全校师生都召集起来,当众告诉大家,她已经对简·爱所受的指责做了调查,调查的结果很令她高兴,所以也还了简·爱的清白。老师们都与我握手,亲吻我,同学们发出了欢快的私语。
我终于可以扔掉背负在肩膀上的沉重包袱了,我下定决心重新开始,一定要不畏艰辛、 排除万难,走出一条新路。我越发努力了。几分耕耘,几分收获。虽然我的记忆力并不好,但是通过大量的锻炼已经有所改善,头脑越来越机敏了。几个星期后,我被调到了高班。距离上次承诺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我就开始学习法语和绘画了。
22.结合以上文段和书中内容,说说这个时期简·爱面临的主要困难有哪些。
23.从上面文段可以看出简·爱的什么品质?结合书中内容,谈谈这种品质对她以后的人生有什么帮助。
三、写作(48分)
24.(2022九下·深圳开学考)请根据要求写一篇作文。
挥别 2021,迎来 2022,即将到来的春天是一年中的第一个季节,代表着新生和希望。深圳前海自贸区的扩容,是深化改革开放的春天;《植树的牧羊人》中牧羊人三十多年耕耘荒漠,迎来了绿洲的“春天”;对于初三的你,挑战中考也是一个生命的“春天”…… 只要心怀希望,努力拼搏,生活处处都是春天。
请以“▲的春天”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
⑴不少于
600 字,不超过 900 字;
⑵不得套作、抄袭;
⑶不得透露影响评分的个人信息;
⑷书写工整、规范。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guǎng mào;孜孜不倦
2.B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汉字的部首与偏旁;解释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字音拼读和汉字书写的能力。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这样在读写的过程中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
(2)此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成语主要有语意内涵不明、褒贬误用、对象错配、似是而非四种误用方式,成语只能分类记忆,没有什么捷径,如果不知道意思一切方法都失灵,所以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1.本题考查学生字音拼读和汉字书写的能力。
这里注意“孜”的书写和“袤”的拼音。
故答案为: guǎng mào孜孜不倦
2.此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行之有效”指实行起来有成效,一般指方法或措施,不能与“实验”搭配。
故答案为:B
3.【答案】C
【知识点】并列复句;动宾短语
【解析】【分析】ABD.正确。
C.有误,表现了诗人视死如归、舍生取义的高风亮节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语法知识的掌握。此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根据平时所学,结合各选项内容分析判断。
4.【答案】A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句子顺序排列的能力。
引出话题: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⑥“《易经》是中国最古老的典籍之一”承接“它取自于《易经》”;②“清华大学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五千年华夏文明对清华大学的影响”承接“是中华文明重要的源流!”;④“促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成为清华大学校训的”另起话题,写其原因;①“梁启超到清华大学做《论君子》的著名演讲”承接“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梁启超”;⑤“后来”“直至今日”写其发展和现状,为末句。所以正确顺序应为:③⑥②④①⑤。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句子顺序排列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分别分析斟酌每个句子的意思内涵,按照循序渐进的步骤,排列句子的顺序。排列顺序最重要的是前后连贯,层次循序渐进,这就要求我们充分理解每个句子的意思含义。
5.【答案】只有进行改革的人才能有所进步,只有创新的人才能够强大,只有改革与创新才能够获得胜利。
【知识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理解“惟”“改革”与“创新”的内涵。
故答案为: 只有进行改革的人才能有所进步,只有创新的人才能够强大,只有改革与创新才能够获得胜利。
【点评】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题干要求改用更通俗易懂的话解释句子,其实主要是把重点字词意思解释清楚,整个句子意思就好理解了,抓关键即可。
6.【答案】示例:自强不息精神是中华传统美德,是刚毅坚韧,持之以恒,努力奋进的精神。(意思相近即可)作为中学生,我有时候考试成绩不理想,但我不气馁、不放弃,勤思苦学,坚持努力钻研。(结合自己实际,行动体现出自强不息的内涵即可)
【知识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自强不息:指自己努力上进,永不懈怠;形容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关于对“自强不息”精神的践行,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行动体现出自强不息的内涵即可。本题答案不唯一,符合要求即可。
故答案为: 自强不息精神是中华传统美德,是刚毅坚韧,持之以恒,努力奋进的精神。(意思相近即可)作为中学生,我有时候考试成绩不理想,但我不气馁、不放弃,勤思苦学,坚持努力钻研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要解答好此题需要考生有较好的分析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做这类试题要指导学生学会分析题干要求,能揣摩理解出题者意图,当然考试时这类题型以主观题为主,在备考时还应多练习、多积累。
7.【答案】(1)戍鼓断人行
(2)凫雁满回塘
(3)溪云初起日沉阁
(4)衡阳雁去无留意
(5)斫去桂婆娑
(6)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7)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默写易错的字词有:戍、凫、斫、阙、弊。
故答案为:(1)戍鼓断人行(2)凫雁满回塘(3)溪云初起日沉阁(4)衡阳雁去无留意(5)斫去桂婆娑(6)宫阙万间都做了土(7)欲为圣明除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 受任于败军之际 奉命于危难之间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名篇名句的默写的能力。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平时长积累,边读边写。答题时笔画要清晰,答完后要检查,避免低级错误。
【答案】8.D
9.①因此人们大多肯把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
②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功呢?
10.B
11.示例一:困难:求师难。宋濂不顾路途遥远到百里外向名师求教,面对老师的倨傲耐心虚心叩问。任末没有固定的老师,便克服艰难险阻到远方找老师求学(引用原文或自己概述均可)。
示例二:困难:求学物质条件艰难。宋濂没有书可读,便向他人借书,并抄写下来读。任末没有好的读书环境、用具等则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以星月、燃野草来照明读书。 (引用原文或自己概述均可)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一词多义
【解析】【点评】(1)此题考查把握文言文一词多义的能力。我们要把字放到句子中加以理解而不能孤立地理解,当然平时要识记重要实词的比较重要的几种意义。做题时我们会遇到我们没见过的实词,要学会结合上下文语境来揣测字的含义。
(2)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时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
(3)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4)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参考译文】
【甲】我小时候就爱好读书。因为家中贫穷,没有办法买书来看,经常向有藏书的人家去借,亲手抄录,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天气特别冷的时候,砚池中的墨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也不放松抄书。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担心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游,曾经快步走到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求教。前辈道德高,名望大,向他求教的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从不把言辞和脸色略微变得温和一些。我站在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来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我的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不敢多说一句辩解的话;等到他高兴了,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
【乙】任末十四岁时,求学没有固定的老师。(他)背着书箱跟老师求学,不怕困难险阻。他常常说:“人如果不去学习,凭什么成功?”任末有时靠在树下,编白茅为茅草小屋,削荆条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水。晚上就在星月的辉映下读书,如果视线昏暗就捆麻蒿点燃它用来照明自己。看书有领会的时候,便写在他的衣服上,用来记住这件事。学生们钦佩他的勤学精神,常用洗净的衣服换取他写满字的衣服。不是圣人的话不重视。他临终时告诫别人说:“人要勤奋好学,虽然去世了可是精神仍在;而不好学的人,虽然还活着,只是生命活着罢了!”
8.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至:周到/到,到达;
B.或:有时/有人;
C.书:写/字条;
D.易:都意为“交换”;
故答案为:D。
9.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①以是,因此;以,把;假,借;余,我;
②每,常常;若,如果;何,什么;以,凭借。
故答案为: ①因此人们大多肯把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
②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功呢?
10.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句意为:人要勤奋好学,虽然去世了可是精神仍在;而不好学的人,虽然还活着,只是生命活着罢了。“人”是主语,“虽”是“虽然”的意思,这两句将“学”和“不学”进行对比;
因此停顿节奏为: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故答案为:B。
11.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
①从甲文中“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可知,宋濂不顾路途遥远到百里外向名师求教,面对老师的倨傲,耐心虚心叩问;从乙文中“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可知,任末没有固定的老师,便克服艰难险阻到远方找老师求学。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他们都遇到了求师难的问题;
②从甲文中“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可知,宋濂没有书可读,便向他人借书,并抄写下来读;从乙文中“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燃麻蒿以照”可知,任末没有好的读书环境、用具等,则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以星月、燃野草来照明读书。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他们都遇到了求学物质条件艰难的问题。
故答案为: 示例一:困难:求师难。宋濂不顾路途遥远到百里外向名师求教,面对老师的倨傲耐心虚心叩问。任末没有固定的老师,便克服艰难险阻到远方找老师求学(引用原文或自己概述均可)。
示例二:困难:求学物质条件艰难。宋濂没有书可读,便向他人借书,并抄写下来读。任末没有好的读书环境、用具等则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以星月、燃野草来照明读书。 (引用原文或自己概述均可)
【答案】12.B
13.①相对于其他疫苗,中国研制的灭活疫苗储存时间长。②中国研制的疫苗比较容易储存。③中国有两家公司生产的疫苗被 WHO 列入“紧急使用清单”,在目前供应国家里位居第二,呈现出较强的医药研发水平。④中国为全球新冠疫苗供应发挥了中国力量,对全 球公共卫生做出了贡献。(答到 3 点即可)
14.不删。材料三第③段属于举例论证,通过列举步长制药的“宣肺败毒颗粒”在武汉疫情中发挥的作用,以及支援西安疫情的事例,具体形象地证明了“中药全方位、深度参与新冠疫情防控救治并作出了突出贡献”的观点,使之更具说服力,删掉 则显得过于笼统。(以“表达更简洁”等理由回答“可删”的酌情给分,但不能得满分)
15.①完善中药的质量标准体系。②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改进中药材质量。③提高中药工艺技术,对中药进行有效的提取、纯化。④提高中成药制剂水平。(写到三点即可)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文章语言特点;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
【解析】【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做题前要通读材料,读懂材料内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充分理解。然后将选项内容和原文逐一比照分析。
(2)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文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3)本题考查选材的使用。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主要就其段落作用来展开阐释。
(4)本题考查建议或看法。解答好此题需要考生有较好的分析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做这类试题要指导学生学会分析题干要求,能揣摩理解出题者意图,当然考试时这类题型以主观题为主,在备考时还应多练习、多积累。
12.本题考查信息筛选与提炼。
B.有错误。根据【材料一】“2015-2020年是中国医药创新生态系统建设浓墨重彩的五年。五年期间,中国医药创新生态系统初步形成,医药创新产业蓬勃发展并与全球创新产业链不断融合”可知,2015-2020年,中国医药创新生态系统“初步”形成,而非“完全形成”。
故答案为:B。
13.本题考查材料概括与提炼。
根据【材料二】《各国不同类型新冠疫苗储存方法》表格中“储存方法”一栏,中国国药和北京科兴研制的疫苗均为“2℃至8℃(至少2年)”,相同温度条件下,只有英国的阿斯利康能达到6个月,可概括为:相对于其他疫苗,中国研制的灭活疫苗储存时间长;
根据【材料二】《各国不同类型新冠疫苗储存方法》表格中“储存方法”一栏,中国国药和北京科兴研制的疫苗均为“2℃至8℃”,其他国家,如美国、德国生产的辉瑞-BioNTech,需要-80℃至-60℃储存,且保质期6个月或2℃至8℃条件下,保质期仅5天;可概括为:中国研制的疫苗比较容易储存;
根据【材料二】《各国不同类型新冠疫苗储存方法》表格中“国家”一栏,可知目前,“除了中国的两种疫苗,目前获得WHO认证的列入‘紧急使用清单’的疫苗还有辉瑞-BioNTech、阿斯利康、强生和莫德纳(Moderna)研发的新冠疫苗”,结合表格可知,其中美国三家(含与德国合作)、中国两家,英国一家;可概括为:中国有两家公司生产的疫苗被WHO列入“紧急使用清单”,在目前供应国家里位居第二,呈现出较强的医药研发水平;
根据【材料二】①段“至此我国已经有两家疫苗企业进入全球新冠疫情供应队伍,为全球新冠疫苗的供应和接种发挥中国力量”,结合【材料一】②段“世界正在以新的视角看待中国快速崛起的医药创新实力和对全球公共卫生的潜在贡献”,可概括为:中国为全球新冠疫苗供应发挥了中国力量,对全球公共卫生做出了贡献。
故答案为: ①相对于其他疫苗,中国研制的灭活疫苗储存时间长。②中国研制的疫苗比较容易储存。③中国有两家公司生产的疫苗被 WHO 列入“紧急使用清单”,在目前供应国家里位居第二,呈现出较强的医药研发水平。④中国为全球新冠疫苗供应发挥了中国力量,对全 球公共卫生做出了贡献。
14.本题考查选材的使用。
根据【材料三】③段“2021年12月24日,‘宣肺败毒颗粒’被纳入《陕西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治疗方案(试行第三版)》,用于新冠肺炎普通型。步长制药的‘宣肺败毒颗粒’来源于抗疫三方之‘宣肺败毒方’……”可知,这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列举步长制药的“宣肺败毒颗粒”在武汉疫情中发挥的作用,以及支援西安疫情的事实,结合②段“疫情带来的影响持续发酵,中药全方位、深度参与新冠疫情防控救治并作出了突出贡献”,可见,具体形象地证明了“中药全方位、深度参与新冠疫情防控救治并作出了突出贡献”的观点,是文章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如果删掉,仅有②段的观点,很难使人信服,因此不能删去。
故答案为: 不删。材料三第③段属于举例论证,通过列举步长制药的“宣肺败毒颗粒”在武汉疫情中发挥的作用,以及支援西安疫情的事例,具体形象地证明了“中药全方位、深度参与新冠疫情防控救治并作出了突出贡献”的观点,使之更具说服力,删掉 则显得过于笼统。(以“表达更简洁”等理由回答“可删”的酌情给分,但不能得满分)
15.本题考查建议或看法。
根据【材料三】④段“中药材质量不稳定,部分中药材重金属和农药残留量超标”,可建议: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改进中药材质量;
根据【材料三】④段“中药工艺技术落后,不能对中药进行有效的提取、纯化”,可建议:提高中药工艺技术,对中药进行有效的提取、纯化;
根据【材料三】④段“中成药制剂水平较落后”,可建议:提高中成药制剂水平;
根据【材料三】④段“中药的质量标准体系不够完善,控制方法和手段较落后”,可建议:完善中药的质量标准体系。
故答案为: ①完善中药的质量标准体系。②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改进中药材质量。③提高中药工艺技术,对中药进行有效的提取、纯化。④提高中成药制剂水平。(写到三点即可)
【答案】16.那不慌不忙地冒水的老井(爷爷给我讲井拔凉来历的情形);在井边喝水的男男女女;一家人围着拔凉瓜果大快朵颐的画面(或:男人手捧井拔凉洗刷一身燥热和劳累的情 景)、母亲制作蝌蚪面时的身影
17.交待井的来历,突显了井“老”(年代久远)的特点;“龙脉”的说法给老井增添了神秘和浪漫的色彩,这是村民喜爱老井的重要原因;以井写人,通过老井在干旱年头不干 涸、一直不慌不忙冒水的特点写村人在简朴的条件中仍从容淡定地过日子,引出下文乡民闲 适的生活;在井水清凉的特点外,补充了老井年代久远(神秘、不干涸)的特点,丰富了老 井的形象。(写到三点即可)
18.运用了动作描写的手法,用蹲、趴、海饮、喝、抹、弯腰、挑等一连串动词写男人喝水、挑水的情形,表现了男人性急、豪爽、阳刚的特点,与下文女人慢条斯理地用水瓢喝水的柔美形成对比,体现乡民自然、淳朴的特点。
19.示例:凉面:晶莹细长的面条像婀娜多姿的少女,在清澈的水中游动,来来回回,展示着曼妙的身姿。
20.①文中与井拔凉有关的事都发生在作者儿时的老家,蕴含了作者对故乡、童年的怀念;
②对故乡之人阳刚或柔美的细腻描写,蕴含了对乡人的喜爱,对自然、淳朴民风的怀念;
③故乡老井的来历与爷爷有关,关于井拔凉印象最深的是母亲做蝌蚪面的情景,蕴含了作者 对故乡亲人的深情;
④简单的凉井水、瓜果、面食,一家人围着吃井拔凉冰镇的水果就能让乡人们得到润心润肺 的愉悦,蕴含了作者对过往简朴安宁的乡村生活、对一份简单幸福的怀念;
⑤老井已被填平,童年一去不复返,生活方式也在变化,蕴含了作者对美好事物遗失的淡淡 惆怅与失落。(写到四点即可)
【知识点】文章过渡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分析文章语言特点;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补充语句。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需要补写的内容。要求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还要注意字数的限制。
(2)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分析语段的作用,首先明确语段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结构上注意伏笔、照应、铺垫等,内容注意主旨的体现,和其它语段的关系。还要注意语段所处的位置,如开头注意铺垫、引起下文、统领全文、奠定情感基调、引起阅读兴趣等,中间注意承上启下,结尾注意点明深化主旨等。
(3)本题考查语句赏析。语句赏析的角度一定要知道,有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排比等)、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描写方法(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句式、手法、内容、情感等。不管从哪个角度,都要会结合语境作正确的赏析。
(4)本题考查仿写语句。所谓“仿用句式”就是按照题目已经给出的语句的形式,再另外写出与之相仿的句子。只是句式仿用,文字内容不能完全一样。仿用句式时充分考虑语言环境,在句子结构、句式、修辞等方面符合题干的要求。具体包括嵌入式、续写式、命题式、开放式、对联式。
(5)本题考查作者情感体会。本文围绕“井拔凉”,写了故乡老井的来历,男男女女在井边喝水、挑水,一家人围着拔凉瓜果大快朵颐,母亲制作蝌蚪面等内容,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简朴安宁的生活、自然淳朴的乡风、亲人亲情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生活变迁的感慨。
16.本题考查补充语句。
题干提示“使该段能起到总结全文的作用”,由此可知,应根据文章主要段落的内容进行概括。由第③段内容可得出:爷爷给“我”讲井拔凉来历的情形;由第④段内容可得出:在井边喝水的男男女女;由第⑤段内容可得出:一家人围着拔凉瓜果大快朵颐的画面;由第⑥段内容可得出:母亲制作蝌蚪面时的身影。
故答案为:那不慌不忙地冒水的老井(爷爷给“我”讲井拔凉来历的情形)、在井边喝水的男男女女、一家人围着拔凉瓜果大快朵颐的画面(或:男人手捧井拔凉洗刷一身燥热和劳累的情 景)、母亲制作蝌蚪面时的身影
17.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
此题可由段落内容进行分析。这一段写出井的来历,“爷爷说,这是他年轻时和村里几个后生一起挖”显示井年代久远。“而且再往下一挖,居然又挖到了龙脉(泉眼)上。爷爷说,是龙王显灵,咱村往后不愁没水喝了”给老井增添了神秘色彩。“那口井从未干过,即便是大旱的年头,那泉眼也照样不慌不忙地冒水,像极了庄稼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波澜不惊细水长流的日子”写村人在简朴的条件中仍从容淡定地过日子,蕴含着作者的怀念之情。
故答案为: 交待井的来历,突显了井“老”(年代久远)的特点;“龙脉”的说法给老井增添了神秘和浪漫的色彩,这是村民喜爱老井的重要原因;以井写人,通过老井在干旱年头不干 涸、一直不慌不忙冒水的特点写村人在简朴的条件中仍从容淡定地过日子,引出下文乡民闲 适的生活;在井水清凉的特点外,补充了老井年代久远(神秘、不干涸)的特点,丰富了老 井的形象。
18.本题考查语句赏析。
此题可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进行赏析。“蹲下身子,直接趴在桶沿上海饮起来。喝完后抬手粗枝大叶地一抹嘴”运用了动作描写,写出男人喝水的情形,既表现了乡村男人豪爽、阳刚的特点,又表现了井水的清凉可口。并且与下文女人喝水时的样子形成对比,为文章增添了幽默效果。可据此作答。
故答案为: 运用了动作描写的手法,用蹲、趴、海饮、喝、抹、弯腰、挑等一连串动词写男人喝水、挑水的情形,表现了男人性急、豪爽、阳刚的特点,与下文女人慢条斯理地用水瓢喝水的柔美形成对比,体现乡民自然、淳朴的特点。
19.本题考查仿写语句。
例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细致地写出油条在油锅中滚动的样子。可运用一种修辞手法,细致描写凉面的样子,合情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凉面:晶莹细长的面条像婀娜多姿的少女,在清澈的水中游动,来来回回,展示着曼妙的身姿。
20.本题考查作者情感体会。
此题可结合重点语句进行揣摩、概括。由“我就会不由得想起儿时在老家常喝的一种夏日饮品来”“如今,村头的那口老井早已被填平,村里家家户户也都用上了自来水,‘井拔凉’注定已成为一个时代的记忆”等语句可知,文章蕴含着作者对故乡、童年的怀念和时光流逝、生活变迁的感慨。由“那泉眼也照样不慌不忙地冒水,像极了庄稼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波澜不惊细水长流的日子”“井口处几块条形的青石被打水人的双脚磨得锃光瓦亮。井旁边常有一盘井绳就挂在那棵大槐树上,是公用的”“男人们下田归来,满头大汗,于院子中打上一盆井拔凉,两手捧了在脸上胡乱地一划拉,浑身上下的燥热和田里的劳作之累顿时踪影全无”等语句可知,文章蕴含着作者对淳朴的生活、乡风乡情的怀念。由“很幸运,母亲就是制作这道美食的高手”“地瓜面的香甜,红萝卜丁的咸鲜,老醋的酸,再加上蒜泥的辣,几种味道在口中完美地结合,那绝对称得上是人间至味”等语句可知,文章蕴含着作者对亲人、亲情的怀念之情。
故答案为: ①文中与井拔凉有关的事都发生在作者儿时的老家,蕴含了作者对故乡、童年的怀念;
②对故乡之人阳刚或柔美的细腻描写,蕴含了对乡人的喜爱,对自然、淳朴民风的怀念;
③故乡老井的来历与爷爷有关,关于井拔凉印象最深的是母亲做蝌蚪面的情景,蕴含了作者 对故乡亲人的深情;
④简单的凉井水、瓜果、面食,一家人围着吃井拔凉冰镇的水果就能让乡人们得到润心润肺 的愉悦,蕴含了作者对过往简朴安宁的乡村生活、对一份简单幸福的怀念;
⑤老井已被填平,童年一去不复返,生活方式也在变化,蕴含了作者对美好事物遗失的淡淡 惆怅与失落。
21.【答案】行侠仗义的大英雄(嫉恶如仇、富有正义感、勇猛无畏等,意思接近即可);儒林外史;我爱这土地。
【知识点】作家作品;《儒林外史》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
《水浒传》是中考常考名著,要能结合故事情节对名著做出评价,在阅读时要注意积累。武松是施耐庵所作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地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小说白话的运用已趋纯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画也颇为深入细腻,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儒林外史》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
《我爱这土地》是现代诗人艾青于1938年写的一首现代诗。这首诗以“假如”领起,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接着续写出歌唱的内容,并由生前的歌唱,转写鸟儿死后魂归大地,最后转由鸟的形象代之以诗人的自身形象,直抒胸臆,托出了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
故答案为: 侠仗义的大英雄(嫉恶如仇、富有正义感、勇猛无畏等,意思接近即可)
儒林外史
我爱这土地。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这类题目的解答需要学生在熟悉并掌握相关名著内容及情节的前提下,根据题目要求作答。学生平时学习中应该多读名家名著,一方面扩展知识面,提高文学修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解答题目。
【答案】22.学校食宿生活条件差;校长残酷的思想控制;学校制度的精神摧残。(写到两点即可得)
23.可以看出简·爱不畏艰辛、意志坚强、积极进取、努力向上、热爱学习等品质。(写到一点即可)
示例 1:简·爱坚强的意志让她能够勇敢面对、解决遇到的困难,如在得知罗切斯特已经有妻子后,她坚决地离开罗切斯特,并熬过了一段流浪乞讨的生活。
示例 2:简·爱积极进取的态度让她总是不甘于现状,追求新的生活,比如她成为慈善学校的教师后,又主动走出学校去做家庭教师,并且罗切斯特家优渥的生活也不能让她忘记追求 自由的人生目标。
示例 3:简·爱努力向上,热爱学习的人生态度让她掌握了法语和绘画等技能,成为了更优秀的自己,所以她能在做了慈善学校的教师后,又选择走出学校去做家庭教师,并且能不依赖罗切斯特,保持自己的尊严,追求独立、自由、平等的人生。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这类题目的解答需要学生在熟悉并掌握相关名著内容及情节的前提下,根据题目要求作答。学生平时学习中应该多读名家名著,一方面扩展知识面,提高文学修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解答题目。
(2)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文学名著阅读的考查,主要是考查课外阅读的积累,只要求了解名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回答本题时,先要根据题目的提示在记忆仓库中搜索,叙述时既要注意合乎原著的有关内容、语言要通顺,还应注意须分点陈述。
22.本题考查名著内容。
由选文第①段“坦普尔小姐也履行了当初的承诺,他把全校师生都召集起来……”,第②段“……虽然我的记忆力并不好,但是通过大量的锻炼已经有所改善,头脑越来越机敏了。几个星期后,我被调到了高班……”可知,这个时期是幼年时期。简·爱在这个时期被送进了洛伍德孤儿院,继续受到精神和肉体上的摧残,面临许多困难:孤儿院生活艰苦,在学校吃不好,也吃不饱;教规严厉,院长是个冷酷的伪君子,她经常被罚站,被学校很多不合理的莫名其妙的校规约束;在学校她还遇到瘟疫;失去了好朋友海伦等。据此回答即可。
故答案为: 学校食宿生活条件差;校长残酷的思想控制;学校制度的精神摧残。
23.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形象。
由选文第①段“坦普尔小姐也履行了当初的承诺……所以也还了简·爱的清白”,第②段“一定要不畏艰辛、排除万难,走出一条新路。我越发努力了。几分耕耘,几分收获……通过大量的锻炼已经有所改善,头脑越来越机敏了……”可以看出简·爱是一个性格倔强、感情丰富、独立自尊、勇敢执着、聪慧过人的女孩,拥有自尊、自重、自立、自强的人格。正如书中所说:她有清澈的眼睛,伶俐的口齿,热情如火的灵魂,温柔又稳重,柔情有坚定的宁折不弯的性情。这些品质对她以后的人生有许多帮助。
故答案为: 可以看出简·爱不畏艰辛、意志坚强、积极进取、努力向上、热爱学习等品质。(写到一点即可)
示例 1:简·爱坚强的意志让她能够勇敢面对、解决遇到的困难,如在得知罗切斯特已经有妻子后,她坚决地离开罗切斯特,并熬过了一段流浪乞讨的生活。
示例 2:简·爱积极进取的态度让她总是不甘于现状,追求新的生活,比如她成为慈善学校的教师后,又主动走出学校去做家庭教师,并且罗切斯特家优渥的生活也不能让她忘记追求 自由的人生目标。
示例 3:简·爱努力向上,热爱学习的人生态度让她掌握了法语和绘画等技能,成为了更优秀的自己,所以她能在做了慈善学校的教师后,又选择走出学校去做家庭教师,并且能不依赖罗切斯特,保持自己的尊严,追求独立、自由、平等的人生。
24.【答案】略
【知识点】半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
(1)审题立意。“春天”本意是四季中的第一个季节,又称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根据材料“深圳前海自贸区的扩容,是深化改革开放的春天……只要心怀希望,努力拼搏,生活处处都是春天”的提示可知,本题“春天”特指心怀希望,努力拼搏,不断挑战的一段时间;作为初中生,补题可围绕迎战中考这一阶段自己的所作所为所思展开,如信心百倍、努力拼搏、紧张疲惫、前景光明等。立意上,应表达对真善美的追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易写成记叙文。
(2)选材构思。应先根据对题意的理解,明确“挑战中考”的样子或应有的精神状态,完成补题,如顽强拼搏的春天、奋斗不止的春天、竞争激烈的春天等。然后围绕补题,写挑战中考的故事,可写自己,也可写他人;可写同学的故事,也可写老师和家长的服务与帮助;可写个人,也可写群像。要写清楚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要用心理描写出自己的感受,用议论抒情语句点明“春天”对自己的影响或作用。
【点评】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的能力。首先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确定写作的内容和范围,其次要立意深刻。为文章确定一个明确,深刻的主题,表达积极向上的思想,传播正能量;选材要精确,明了,运用自己熟悉的材料作文,这样才能突出真情实感,表述才能明了,精当。写作时,一定要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要求,突出表现题目的关键词语。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广东省深圳市27校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开学联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2022九下·深圳开学考)语段阅读
2020 年,我们共同见证了这样一串数字——“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在广袤的宇宙中累计飞行约 3.7 亿公里;在 38 万公里之外,嫦娥五号探测器实现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奋斗者”号勇闯马里亚纳海沟,创造了 10909 米的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一项项成就, 标注着我国科技发展的高度。一项项创新成果和技术突破,既离不开基础研究的持续推进,也有赖于对创新土壤的厚培。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从新中国成立时的一穷二白,到如今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我们怀揣梦想,锚定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勇攀科技高峰。从 1970 年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到今年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如期完成,每一次技术攻关与突破的背后,都是 zī zī bù juàn 的潜心探索和(A 行之有效 B 持之以恒)的实验。每一次对未来生活蓝图的抒写,都在为人类文明发展贡献着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
新者胜!
1.根据词语写出相应的拼音和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广袤    zī zī bù juàn    
2.根据语境,上文括号中应该选择的成语是   
【答案】1.guǎng mào;孜孜不倦
2.B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汉字的部首与偏旁;解释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字音拼读和汉字书写的能力。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这样在读写的过程中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
(2)此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成语主要有语意内涵不明、褒贬误用、对象错配、似是而非四种误用方式,成语只能分类记忆,没有什么捷径,如果不知道意思一切方法都失灵,所以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1.本题考查学生字音拼读和汉字书写的能力。
这里注意“孜”的书写和“袤”的拼音。
故答案为: guǎng mào孜孜不倦
2.此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行之有效”指实行起来有成效,一般指方法或措施,不能与“实验”搭配。
故答案为:B
3.(2022九下·深圳开学考)下列选项中有误的一项是(  )
A.“怀揣梦想”“锚定目标”“勇攀高峰”都是动宾短语。
B.“一项项创新成果和技术突破,既离不开基础研究的持续推进,也有赖于对创新土壤的厚培。”这是并列复句。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
D.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是病句,应改为“每一次对未来生活蓝图的描绘,都在为人类文明发展贡献着力量”。
【答案】C
【知识点】并列复句;动宾短语
【解析】【分析】ABD.正确。
C.有误,表现了诗人视死如归、舍生取义的高风亮节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语法知识的掌握。此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根据平时所学,结合各选项内容分析判断。
4.(2022九下·深圳开学考)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1914 年,梁启超到清华大学做《论君子》的著名演讲,引用《易经》中君子当“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来激励清华学子。
②清华大学的校训显示出清华大学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五千年华夏文明对清华大学的影响。
③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它取自于《易经》。
④促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成为清华大学校训的,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梁启超。
⑤后来,清华大学又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校训,直至今日。
⑥《易经》是中国最古老的典籍之一,位列“五经”之首,是中华文明重要的源流!
A.③⑥②④①⑤ B.③②⑥①⑤④
C.⑥③①⑤②④ D.⑥①⑤②④③
【答案】A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句子顺序排列的能力。
引出话题: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⑥“《易经》是中国最古老的典籍之一”承接“它取自于《易经》”;②“清华大学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五千年华夏文明对清华大学的影响”承接“是中华文明重要的源流!”;④“促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成为清华大学校训的”另起话题,写其原因;①“梁启超到清华大学做《论君子》的著名演讲”承接“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梁启超”;⑤“后来”“直至今日”写其发展和现状,为末句。所以正确顺序应为:③⑥②④①⑤。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句子顺序排列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分别分析斟酌每个句子的意思内涵,按照循序渐进的步骤,排列句子的顺序。排列顺序最重要的是前后连贯,层次循序渐进,这就要求我们充分理解每个句子的意思含义。
5.(2022九下·深圳开学考)有位老爷爷不明白“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这句话的意思,请你改用更通俗易懂的话给他解释。
【答案】只有进行改革的人才能有所进步,只有创新的人才能够强大,只有改革与创新才能够获得胜利。
【知识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理解“惟”“改革”与“创新”的内涵。
故答案为: 只有进行改革的人才能有所进步,只有创新的人才能够强大,只有改革与创新才能够获得胜利。
【点评】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题干要求改用更通俗易懂的话解释句子,其实主要是把重点字词意思解释清楚,整个句子意思就好理解了,抓关键即可。
6.(2022九下·深圳开学考)请谈谈你对自强不息精神的理解,并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如何践行自强不息精神。
【答案】示例:自强不息精神是中华传统美德,是刚毅坚韧,持之以恒,努力奋进的精神。(意思相近即可)作为中学生,我有时候考试成绩不理想,但我不气馁、不放弃,勤思苦学,坚持努力钻研。(结合自己实际,行动体现出自强不息的内涵即可)
【知识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自强不息:指自己努力上进,永不懈怠;形容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关于对“自强不息”精神的践行,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行动体现出自强不息的内涵即可。本题答案不唯一,符合要求即可。
故答案为: 自强不息精神是中华传统美德,是刚毅坚韧,持之以恒,努力奋进的精神。(意思相近即可)作为中学生,我有时候考试成绩不理想,但我不气馁、不放弃,勤思苦学,坚持努力钻研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要解答好此题需要考生有较好的分析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做这类试题要指导学生学会分析题干要求,能揣摩理解出题者意图,当然考试时这类题型以主观题为主,在备考时还应多练习、多积累。
7.(2022九下·深圳开学考)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1)    ,边秋一雁声。(《月夜忆舍弟》杜甫)
(2)因思杜陵梦,   。(《商山早行》温庭筠)
(3)   ,山雨欲来风满楼。(《咸阳城东楼》许浑)
(4)塞下秋来风景异,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5)   ,人道是,清光更多。(《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
(6)伤心秦汉经行处,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7)诗文中常流露出厚重的家国情怀。《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   ,
   ”是韩愈忠心之志的袒露;《出师表》中“   ,   ” 是诸葛亮临危受命的担当。
【答案】(1)戍鼓断人行
(2)凫雁满回塘
(3)溪云初起日沉阁
(4)衡阳雁去无留意
(5)斫去桂婆娑
(6)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7)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默写易错的字词有:戍、凫、斫、阙、弊。
故答案为:(1)戍鼓断人行(2)凫雁满回塘(3)溪云初起日沉阁(4)衡阳雁去无留意(5)斫去桂婆娑(6)宫阙万间都做了土(7)欲为圣明除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 受任于败军之际 奉命于危难之间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名篇名句的默写的能力。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平时长积累,边读边写。答题时笔画要清晰,答完后要检查,避免低级错误。
二、阅读(48分)
(2022九下·深圳开学考)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①不远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②,削荆③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燃麻蒿④以照。观书有合意处,书其衣,以记其事。同学者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节选自《拾遗记》)
【注】①笈:书箱。 ②庵:茅草小屋。 ③荆:一种有刺的灌木。 ④蒿:野草。
8.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①色愈恭,礼愈至. ②比至.陈,车六七百乘
B.①或依林木之下 ②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C.①观书有合意处,书其衣 ②得鱼腹中书
D.①常以净衣易之 ②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9.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②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
10.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B.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C.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D.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11.宋濂和任末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共同困难?他们分别是如何克服的?请结合甲、乙两文具体分析。
【答案】8.D
9.①因此人们大多肯把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
②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功呢?
10.B
11.示例一:困难:求师难。宋濂不顾路途遥远到百里外向名师求教,面对老师的倨傲耐心虚心叩问。任末没有固定的老师,便克服艰难险阻到远方找老师求学(引用原文或自己概述均可)。
示例二:困难:求学物质条件艰难。宋濂没有书可读,便向他人借书,并抄写下来读。任末没有好的读书环境、用具等则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以星月、燃野草来照明读书。 (引用原文或自己概述均可)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一词多义
【解析】【点评】(1)此题考查把握文言文一词多义的能力。我们要把字放到句子中加以理解而不能孤立地理解,当然平时要识记重要实词的比较重要的几种意义。做题时我们会遇到我们没见过的实词,要学会结合上下文语境来揣测字的含义。
(2)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时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
(3)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4)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参考译文】
【甲】我小时候就爱好读书。因为家中贫穷,没有办法买书来看,经常向有藏书的人家去借,亲手抄录,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天气特别冷的时候,砚池中的墨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也不放松抄书。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担心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游,曾经快步走到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求教。前辈道德高,名望大,向他求教的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从不把言辞和脸色略微变得温和一些。我站在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来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我的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不敢多说一句辩解的话;等到他高兴了,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
【乙】任末十四岁时,求学没有固定的老师。(他)背着书箱跟老师求学,不怕困难险阻。他常常说:“人如果不去学习,凭什么成功?”任末有时靠在树下,编白茅为茅草小屋,削荆条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水。晚上就在星月的辉映下读书,如果视线昏暗就捆麻蒿点燃它用来照明自己。看书有领会的时候,便写在他的衣服上,用来记住这件事。学生们钦佩他的勤学精神,常用洗净的衣服换取他写满字的衣服。不是圣人的话不重视。他临终时告诫别人说:“人要勤奋好学,虽然去世了可是精神仍在;而不好学的人,虽然还活着,只是生命活着罢了!”
8.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至:周到/到,到达;
B.或:有时/有人;
C.书:写/字条;
D.易:都意为“交换”;
故答案为:D。
9.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①以是,因此;以,把;假,借;余,我;
②每,常常;若,如果;何,什么;以,凭借。
故答案为: ①因此人们大多肯把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
②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功呢?
10.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句意为:人要勤奋好学,虽然去世了可是精神仍在;而不好学的人,虽然还活着,只是生命活着罢了。“人”是主语,“虽”是“虽然”的意思,这两句将“学”和“不学”进行对比;
因此停顿节奏为: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故答案为:B。
11.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
①从甲文中“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可知,宋濂不顾路途遥远到百里外向名师求教,面对老师的倨傲,耐心虚心叩问;从乙文中“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可知,任末没有固定的老师,便克服艰难险阻到远方找老师求学。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他们都遇到了求师难的问题;
②从甲文中“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可知,宋濂没有书可读,便向他人借书,并抄写下来读;从乙文中“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燃麻蒿以照”可知,任末没有好的读书环境、用具等,则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以星月、燃野草来照明读书。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他们都遇到了求学物质条件艰难的问题。
故答案为: 示例一:困难:求师难。宋濂不顾路途遥远到百里外向名师求教,面对老师的倨傲耐心虚心叩问。任末没有固定的老师,便克服艰难险阻到远方找老师求学(引用原文或自己概述均可)。
示例二:困难:求学物质条件艰难。宋濂没有书可读,便向他人借书,并抄写下来读。任末没有好的读书环境、用具等则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以星月、燃野草来照明读书。 (引用原文或自己概述均可)
(2022九下·深圳开学考)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深圳某中学的学生小强是个特别关注时事的同学,在疫情反复的情况下,他收集到以下有关医药创新的信息:
【材料一】
①中国已进入“十四五”新发展阶段,在五大新发展理念中,“创新”被置于首位。“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将成为中国未来五年乃至中长期的核心战略。经过新冠疫情全球流行与防控的洗礼,医药创新水平在控制疫情、恢复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更加凸显,医药创新能力更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不可或缺的强国要素。
②2015-2020 年是中国医药创新生态系统建设浓墨重彩的五年。五年期间,中国医药创新生态系统初步形成,医药创新产业蓬勃发展并与全球创新产业链不断融合。2020 年,中国对全球医药研发的贡献实现了从第三梯队“跟跑”到第二梯队“并跑”的历史性跨越,世界正在以新的视角看待中国快速崛起的医药创新实力和对全球公共卫生的潜在贡献。
【材料二】
①2021 年
6 月 1 日世界卫生组织(WTO)宣布,北京科兴研制的新冠疫苗通过评审,正式
列入“紧急使用清单”。早在 5 月 7 日,世卫组织宣布,将中国国药集团的一款新冠疫苗列入世卫组织紧急使用清单,科兴这款疫苗成为列入世卫组织紧急使用清单的第六款疫苗。 至此我国已经有两家疫苗企业进入全球新冠疫情供应队伍,为全球新冠疫苗的供应和接种发挥中国力量。
②除了中国的两种疫苗,目前获得 WHO 认证的列入“紧急使用清单”的疫苗还有辉瑞-BioNTech、阿斯利康、强生和莫德纳(Moderna)研发的新冠疫苗。
【材料三】
①中药,这个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元素的守正精品,正迎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从制药大国向制药强国蜕变,中药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在国家政策层面对中医药产业的持续加码中,越来越多的创新中药潮涌。
②2021 年,疫情带来的影响持续发酵,中药全方位、深度参与新冠疫情防控救治并作出了突出贡献。
③2021 年 12 月 24 日,“宣肺败毒颗粒”被纳入《陕西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治疗方案(试行第三版)》,用于新冠肺炎普通型。步长制药的“宣肺败毒颗粒”来源于抗疫三方之“宣肺败毒方”,在武汉疫情期间,使用“宣肺败毒方”的新冠患者极大降低了转重症和复阳的几率。12 月,西安疫情散发,步长制药将远在山东菏泽药厂刚刚生产出来的宣肺败毒颗粒,用最快的速度通过专车发往西安市胸科医院。
④中药是我国比较具有优势的产业之一,但由于中药产业基础较差,现代化水平比较低,如中药材质量不稳定,部分中药材重金属和农药残留量超标;中药工艺技术落后,不能对中药进行有效的提取、纯化;中成药制剂水平较落后;中药的质量标准体系不够完善,控制方法和手段较落后。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中药行业技术水平的提高。
⑤为保持中药优势,“十五”期间中药行业的主要任务是积极推进中药现代化进程。
12.小强从材料中提取出了以下信息,但有一项出现了错误,请帮他找出来(  )
A.中国国药集团的一款新冠疫苗和北京科兴研制的新冠疫苗,先后被列入世卫组织紧急使用清单。
B.5-2020 年,中国医药创新生态系统完全形成,医药创新产业蓬勃发展并与全球创新产业链不断融合。
C.医药创新能力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不可或缺的强国要素。
D.积极推进中药现代化进程成为了“十五”期间中药行业的主要任务,目的是为了保持中药优势。
13.小强看到材料二中的表格后,倍感骄傲和自豪,迫不及待想跟同学分享他得到的结论, 他的结论可能会有哪些?
14.小强准备向外宾介绍中药的情况,他有点儿纠结材料三中的第③段要不要删去,请你帮
他做出选择并说明理由。
15.中药的创新面临挑战,对此小强感到担忧。请结合材料三谈谈如何推进中药的现代化进程。
【答案】12.B
13.①相对于其他疫苗,中国研制的灭活疫苗储存时间长。②中国研制的疫苗比较容易储存。③中国有两家公司生产的疫苗被 WHO 列入“紧急使用清单”,在目前供应国家里位居第二,呈现出较强的医药研发水平。④中国为全球新冠疫苗供应发挥了中国力量,对全 球公共卫生做出了贡献。(答到 3 点即可)
14.不删。材料三第③段属于举例论证,通过列举步长制药的“宣肺败毒颗粒”在武汉疫情中发挥的作用,以及支援西安疫情的事例,具体形象地证明了“中药全方位、深度参与新冠疫情防控救治并作出了突出贡献”的观点,使之更具说服力,删掉 则显得过于笼统。(以“表达更简洁”等理由回答“可删”的酌情给分,但不能得满分)
15.①完善中药的质量标准体系。②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改进中药材质量。③提高中药工艺技术,对中药进行有效的提取、纯化。④提高中成药制剂水平。(写到三点即可)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文章语言特点;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
【解析】【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做题前要通读材料,读懂材料内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充分理解。然后将选项内容和原文逐一比照分析。
(2)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文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3)本题考查选材的使用。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主要就其段落作用来展开阐释。
(4)本题考查建议或看法。解答好此题需要考生有较好的分析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做这类试题要指导学生学会分析题干要求,能揣摩理解出题者意图,当然考试时这类题型以主观题为主,在备考时还应多练习、多积累。
12.本题考查信息筛选与提炼。
B.有错误。根据【材料一】“2015-2020年是中国医药创新生态系统建设浓墨重彩的五年。五年期间,中国医药创新生态系统初步形成,医药创新产业蓬勃发展并与全球创新产业链不断融合”可知,2015-2020年,中国医药创新生态系统“初步”形成,而非“完全形成”。
故答案为:B。
13.本题考查材料概括与提炼。
根据【材料二】《各国不同类型新冠疫苗储存方法》表格中“储存方法”一栏,中国国药和北京科兴研制的疫苗均为“2℃至8℃(至少2年)”,相同温度条件下,只有英国的阿斯利康能达到6个月,可概括为:相对于其他疫苗,中国研制的灭活疫苗储存时间长;
根据【材料二】《各国不同类型新冠疫苗储存方法》表格中“储存方法”一栏,中国国药和北京科兴研制的疫苗均为“2℃至8℃”,其他国家,如美国、德国生产的辉瑞-BioNTech,需要-80℃至-60℃储存,且保质期6个月或2℃至8℃条件下,保质期仅5天;可概括为:中国研制的疫苗比较容易储存;
根据【材料二】《各国不同类型新冠疫苗储存方法》表格中“国家”一栏,可知目前,“除了中国的两种疫苗,目前获得WHO认证的列入‘紧急使用清单’的疫苗还有辉瑞-BioNTech、阿斯利康、强生和莫德纳(Moderna)研发的新冠疫苗”,结合表格可知,其中美国三家(含与德国合作)、中国两家,英国一家;可概括为:中国有两家公司生产的疫苗被WHO列入“紧急使用清单”,在目前供应国家里位居第二,呈现出较强的医药研发水平;
根据【材料二】①段“至此我国已经有两家疫苗企业进入全球新冠疫情供应队伍,为全球新冠疫苗的供应和接种发挥中国力量”,结合【材料一】②段“世界正在以新的视角看待中国快速崛起的医药创新实力和对全球公共卫生的潜在贡献”,可概括为:中国为全球新冠疫苗供应发挥了中国力量,对全球公共卫生做出了贡献。
故答案为: ①相对于其他疫苗,中国研制的灭活疫苗储存时间长。②中国研制的疫苗比较容易储存。③中国有两家公司生产的疫苗被 WHO 列入“紧急使用清单”,在目前供应国家里位居第二,呈现出较强的医药研发水平。④中国为全球新冠疫苗供应发挥了中国力量,对全 球公共卫生做出了贡献。
14.本题考查选材的使用。
根据【材料三】③段“2021年12月24日,‘宣肺败毒颗粒’被纳入《陕西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治疗方案(试行第三版)》,用于新冠肺炎普通型。步长制药的‘宣肺败毒颗粒’来源于抗疫三方之‘宣肺败毒方’……”可知,这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列举步长制药的“宣肺败毒颗粒”在武汉疫情中发挥的作用,以及支援西安疫情的事实,结合②段“疫情带来的影响持续发酵,中药全方位、深度参与新冠疫情防控救治并作出了突出贡献”,可见,具体形象地证明了“中药全方位、深度参与新冠疫情防控救治并作出了突出贡献”的观点,是文章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如果删掉,仅有②段的观点,很难使人信服,因此不能删去。
故答案为: 不删。材料三第③段属于举例论证,通过列举步长制药的“宣肺败毒颗粒”在武汉疫情中发挥的作用,以及支援西安疫情的事例,具体形象地证明了“中药全方位、深度参与新冠疫情防控救治并作出了突出贡献”的观点,使之更具说服力,删掉 则显得过于笼统。(以“表达更简洁”等理由回答“可删”的酌情给分,但不能得满分)
15.本题考查建议或看法。
根据【材料三】④段“中药材质量不稳定,部分中药材重金属和农药残留量超标”,可建议: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改进中药材质量;
根据【材料三】④段“中药工艺技术落后,不能对中药进行有效的提取、纯化”,可建议:提高中药工艺技术,对中药进行有效的提取、纯化;
根据【材料三】④段“中成药制剂水平较落后”,可建议:提高中成药制剂水平;
根据【材料三】④段“中药的质量标准体系不够完善,控制方法和手段较落后”,可建议:完善中药的质量标准体系。
故答案为: ①完善中药的质量标准体系。②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改进中药材质量。③提高中药工艺技术,对中药进行有效的提取、纯化。④提高中成药制剂水平。(写到三点即可)
(2022九下·深圳开学考)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17 分)
井拔凉
刘世河
①炎炎夏日里,每当听到有人大声吆喝着“来瓶冰镇矿泉水”时,我就会不由得想起儿时在老家常喝的一种夏日饮品来。那绝对是纯天然,且无需花钱便可畅饮的一种饮品,不仅够凉,而且味道清冽甘甜,喝到肚里那叫一个爽。此物便是彼时乡下极寻常的井水,我们老家叫做“井拔凉”。
②之所以叫井拔凉,原因有二,一是每到夏天井里的水拔凉拔凉,天越热就越凉;其次 则是从井里拔上来的意思。说白了,就是刚从井里拔上来的凉水。
③记忆中整个村子里足有四五口井,但真正能饮用的只有村东头大槐树下的那一口。爷爷说,这是他年轻时和村里几个后生一起挖的,那时候地下水位高,挖了两米多深时就开始见水层了,而且再往下一挖,居然又挖到了龙脉(泉眼)上。爷爷说,是龙王显灵,咱村往后不愁没水喝了。果然,在村人的记忆里,那口井从未干过,即便是大旱的年头,那泉眼也照样不慌不忙地冒水,像极了庄稼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波澜不惊细水长流的日子。
④我记事的时候,那口井已经几十岁的年纪,村里人都叫它老井。井口处几块条形的青石被打水人的双脚磨得锃光瓦亮。井旁边常有一盘井绳就挂在那棵大槐树上,是公用的。
从井里往上拔水,可是一件技术活,需两腿分开站成蹲马步的姿势,井绳的一端挂上一只铁桶,迅速滑入井中,待桶底碰到水面,一只手猛烈地左右晃动几下井绳,再往下一沉,直听“咕咚”一声闷响,桶里的水便满了。然后打水人伸开双臂,两手倒换着,只三两下一桶还冒着冷气的井拔凉就稳稳地戳在了井沿上。赶上性子急的男人,不等挑回家,就猴急地蹲下身子,直接趴在桶沿上海饮起来。喝完后抬手粗枝大叶地一抹嘴,便弯腰挑起两桶井拔凉,颤颤巍巍地往家去了。女人也喜欢喝,但多半不会直接趴在桶沿上海饮,尤其姑娘们,她们是用葫芦水瓢在桶里舀着喝,绝无“咕咚咕咚”的牛饮声。喝完了也会抹嘴,但不同于男人的是,她们不直接用手抹,而是不慌不忙地从兜里掏出叠得齐齐整整的花手帕,在嘴唇上轻轻一沾,如蜻蜓点水,羞涩而柔美。
⑤井拔凉除了直接饮用,还有诸多用武之地。男人们下田归来,满头大汗,于院子中 打上一盆井拔凉,两手捧了在脸上胡乱地一划拉,浑身上下的燥热和田里的劳作之累顿时踪影全无,直觉神清气爽,周身都无比的轻松惬意。这时,媳妇将早已丢在桶里拔着的黄瓜、甜瓜、或者西瓜捞出来,一边往小桌上放,一边招呼正在一旁玩耍的孩子们过来,于是一家人围坐在小桌旁,风卷残云般地大快朵颐起来。那种润心润肺的清凉是时下冰箱冰柜所永远无法比拟的。
⑥印象最深的当属凉面和蝌蚪面。凉面就是过水面,煮熟的面条在刚打来的井拔凉水中过上几遍,配以黄瓜丝、菜豆角、茄子丝以及切成碎丁的红萝卜咸菜,再淋上一勺麻汁,一边搅拌一边“秃噜秃噜”地吞吃,委实过瘾。蝌蚪面的制作稍稍费点工夫,它的食材是地瓜面。很幸运,母亲就是制作这道美食的高手。首先和面就十分讲究,太干不行,太稀了也不行,须水和面比例恰到好处方可。面和好后,置于一个专用的漏勺中,然后一手端着漏勺,另一只手有节奏地击打这只端漏勺的手的手腕,一条条小“蝌蚪”便在漏勺的底部,接二连三地挣脱出来,落在提前铺好的箅子上。接下来就是盖锅起火,慢慢蒸制。大约半个小时后,即可出锅了。和凉面一样,也要将蒸熟的蝌蚪面浸泡在井拔凉水中,反复冲泡几次,待其彻底凉透,配以提前砸好的蒜泥,红萝卜咸菜丁,再淋上几勺老醋和香油,最后以香菜末点缀,便大功告成了。
⑦地瓜面的香甜,红萝卜丁的咸鲜,老醋的酸,再加上蒜泥的辣,几种味道在口中完 美地结合,那绝对称得上是人间至味。当然,若无井拔凉水的助力,口感上定是大打折扣 的。
⑧如今,村头的那口老井早已被填平,村里家家户户也都用上了自来水,“井拔凉” 注定已成为一个时代的记忆。但每每念及这几个字, 、 、 , 以及 便好像一幅幅岁月深处的生动剪影浮在眼前,氤氲着缕缕升腾的水汽,也牢牢地牵引着我乡愁的方向。
(选自《思维与智慧》2020 年 6 月下,有改动)
16.根据前文内容,补充文章最后一段划横线处的四幅“剪影”,使该段能起到总结全文的作用。
但每每念及这几个字,    、    、    ,以及 便好像一幅幅岁月深处的生动剪影浮在眼前,氤氲着缕缕升腾的水汽,也牢牢地牵引着我乡愁的方向。
17.文章的第③段有什么作用?
18.赏析第④段画横线的句子。
19.《舌尖上的中国》播出后,模仿其解说词而产生的“舌尖体”也在网上走红。请参照下 面“舌尖体”文字,以第⑥段中的凉面为例,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写一段文字。
油条:两根由面粉揉成的绵软身躯彼此缠绕,在翻滚的油锅中翩跹起舞,在膨胀中穿戴起金黄的盔甲。
20.文章最后说,井拔凉“牢牢地牵引着我乡愁的方向”,这“乡愁”二字蕴含了丰富的情感,请结合全文内容具体分析。
【答案】16.那不慌不忙地冒水的老井(爷爷给我讲井拔凉来历的情形);在井边喝水的男男女女;一家人围着拔凉瓜果大快朵颐的画面(或:男人手捧井拔凉洗刷一身燥热和劳累的情 景)、母亲制作蝌蚪面时的身影
17.交待井的来历,突显了井“老”(年代久远)的特点;“龙脉”的说法给老井增添了神秘和浪漫的色彩,这是村民喜爱老井的重要原因;以井写人,通过老井在干旱年头不干 涸、一直不慌不忙冒水的特点写村人在简朴的条件中仍从容淡定地过日子,引出下文乡民闲 适的生活;在井水清凉的特点外,补充了老井年代久远(神秘、不干涸)的特点,丰富了老 井的形象。(写到三点即可)
18.运用了动作描写的手法,用蹲、趴、海饮、喝、抹、弯腰、挑等一连串动词写男人喝水、挑水的情形,表现了男人性急、豪爽、阳刚的特点,与下文女人慢条斯理地用水瓢喝水的柔美形成对比,体现乡民自然、淳朴的特点。
19.示例:凉面:晶莹细长的面条像婀娜多姿的少女,在清澈的水中游动,来来回回,展示着曼妙的身姿。
20.①文中与井拔凉有关的事都发生在作者儿时的老家,蕴含了作者对故乡、童年的怀念;
②对故乡之人阳刚或柔美的细腻描写,蕴含了对乡人的喜爱,对自然、淳朴民风的怀念;
③故乡老井的来历与爷爷有关,关于井拔凉印象最深的是母亲做蝌蚪面的情景,蕴含了作者 对故乡亲人的深情;
④简单的凉井水、瓜果、面食,一家人围着吃井拔凉冰镇的水果就能让乡人们得到润心润肺 的愉悦,蕴含了作者对过往简朴安宁的乡村生活、对一份简单幸福的怀念;
⑤老井已被填平,童年一去不复返,生活方式也在变化,蕴含了作者对美好事物遗失的淡淡 惆怅与失落。(写到四点即可)
【知识点】文章过渡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分析文章语言特点;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补充语句。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需要补写的内容。要求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还要注意字数的限制。
(2)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分析语段的作用,首先明确语段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结构上注意伏笔、照应、铺垫等,内容注意主旨的体现,和其它语段的关系。还要注意语段所处的位置,如开头注意铺垫、引起下文、统领全文、奠定情感基调、引起阅读兴趣等,中间注意承上启下,结尾注意点明深化主旨等。
(3)本题考查语句赏析。语句赏析的角度一定要知道,有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排比等)、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描写方法(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句式、手法、内容、情感等。不管从哪个角度,都要会结合语境作正确的赏析。
(4)本题考查仿写语句。所谓“仿用句式”就是按照题目已经给出的语句的形式,再另外写出与之相仿的句子。只是句式仿用,文字内容不能完全一样。仿用句式时充分考虑语言环境,在句子结构、句式、修辞等方面符合题干的要求。具体包括嵌入式、续写式、命题式、开放式、对联式。
(5)本题考查作者情感体会。本文围绕“井拔凉”,写了故乡老井的来历,男男女女在井边喝水、挑水,一家人围着拔凉瓜果大快朵颐,母亲制作蝌蚪面等内容,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简朴安宁的生活、自然淳朴的乡风、亲人亲情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生活变迁的感慨。
16.本题考查补充语句。
题干提示“使该段能起到总结全文的作用”,由此可知,应根据文章主要段落的内容进行概括。由第③段内容可得出:爷爷给“我”讲井拔凉来历的情形;由第④段内容可得出:在井边喝水的男男女女;由第⑤段内容可得出:一家人围着拔凉瓜果大快朵颐的画面;由第⑥段内容可得出:母亲制作蝌蚪面时的身影。
故答案为:那不慌不忙地冒水的老井(爷爷给“我”讲井拔凉来历的情形)、在井边喝水的男男女女、一家人围着拔凉瓜果大快朵颐的画面(或:男人手捧井拔凉洗刷一身燥热和劳累的情 景)、母亲制作蝌蚪面时的身影
17.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
此题可由段落内容进行分析。这一段写出井的来历,“爷爷说,这是他年轻时和村里几个后生一起挖”显示井年代久远。“而且再往下一挖,居然又挖到了龙脉(泉眼)上。爷爷说,是龙王显灵,咱村往后不愁没水喝了”给老井增添了神秘色彩。“那口井从未干过,即便是大旱的年头,那泉眼也照样不慌不忙地冒水,像极了庄稼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波澜不惊细水长流的日子”写村人在简朴的条件中仍从容淡定地过日子,蕴含着作者的怀念之情。
故答案为: 交待井的来历,突显了井“老”(年代久远)的特点;“龙脉”的说法给老井增添了神秘和浪漫的色彩,这是村民喜爱老井的重要原因;以井写人,通过老井在干旱年头不干 涸、一直不慌不忙冒水的特点写村人在简朴的条件中仍从容淡定地过日子,引出下文乡民闲 适的生活;在井水清凉的特点外,补充了老井年代久远(神秘、不干涸)的特点,丰富了老 井的形象。
18.本题考查语句赏析。
此题可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进行赏析。“蹲下身子,直接趴在桶沿上海饮起来。喝完后抬手粗枝大叶地一抹嘴”运用了动作描写,写出男人喝水的情形,既表现了乡村男人豪爽、阳刚的特点,又表现了井水的清凉可口。并且与下文女人喝水时的样子形成对比,为文章增添了幽默效果。可据此作答。
故答案为: 运用了动作描写的手法,用蹲、趴、海饮、喝、抹、弯腰、挑等一连串动词写男人喝水、挑水的情形,表现了男人性急、豪爽、阳刚的特点,与下文女人慢条斯理地用水瓢喝水的柔美形成对比,体现乡民自然、淳朴的特点。
19.本题考查仿写语句。
例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细致地写出油条在油锅中滚动的样子。可运用一种修辞手法,细致描写凉面的样子,合情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凉面:晶莹细长的面条像婀娜多姿的少女,在清澈的水中游动,来来回回,展示着曼妙的身姿。
20.本题考查作者情感体会。
此题可结合重点语句进行揣摩、概括。由“我就会不由得想起儿时在老家常喝的一种夏日饮品来”“如今,村头的那口老井早已被填平,村里家家户户也都用上了自来水,‘井拔凉’注定已成为一个时代的记忆”等语句可知,文章蕴含着作者对故乡、童年的怀念和时光流逝、生活变迁的感慨。由“那泉眼也照样不慌不忙地冒水,像极了庄稼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波澜不惊细水长流的日子”“井口处几块条形的青石被打水人的双脚磨得锃光瓦亮。井旁边常有一盘井绳就挂在那棵大槐树上,是公用的”“男人们下田归来,满头大汗,于院子中打上一盆井拔凉,两手捧了在脸上胡乱地一划拉,浑身上下的燥热和田里的劳作之累顿时踪影全无”等语句可知,文章蕴含着作者对淳朴的生活、乡风乡情的怀念。由“很幸运,母亲就是制作这道美食的高手”“地瓜面的香甜,红萝卜丁的咸鲜,老醋的酸,再加上蒜泥的辣,几种味道在口中完美地结合,那绝对称得上是人间至味”等语句可知,文章蕴含着作者对亲人、亲情的怀念之情。
故答案为: ①文中与井拔凉有关的事都发生在作者儿时的老家,蕴含了作者对故乡、童年的怀念;
②对故乡之人阳刚或柔美的细腻描写,蕴含了对乡人的喜爱,对自然、淳朴民风的怀念;
③故乡老井的来历与爷爷有关,关于井拔凉印象最深的是母亲做蝌蚪面的情景,蕴含了作者 对故乡亲人的深情;
④简单的凉井水、瓜果、面食,一家人围着吃井拔凉冰镇的水果就能让乡人们得到润心润肺 的愉悦,蕴含了作者对过往简朴安宁的乡村生活、对一份简单幸福的怀念;
⑤老井已被填平,童年一去不复返,生活方式也在变化,蕴含了作者对美好事物遗失的淡淡 惆怅与失落。
21.(2022九下·深圳开学考)根据以下情节在右边横线上填上适当的答案。
武松道:“我却不是说嘴,凭着我胸中本事,平生只要打天下硬汉,
不明道德的人!既是恁地说了,如今却在这里做甚么!有酒时,拿了去 路上吃,我如今便和你去,看我把这厮和大虫一般结果他。” 《水浒传》——武松——    
沈琼枝说道:“你们都是都堂衙门的?是巡按衙门的?我又不犯法,
又不打钦案的官司,那里有个拦门不许进去的理!你们这般大惊小怪, 只好吓那乡里人。”说着,下了轿,慢慢的走了进去。 《    》——沈琼枝——威武不能屈的奇女子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艾青诗选》: 《   》(篇名) ——艾青——真挚爱国的诗人
【答案】行侠仗义的大英雄(嫉恶如仇、富有正义感、勇猛无畏等,意思接近即可);儒林外史;我爱这土地。
【知识点】作家作品;《儒林外史》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
《水浒传》是中考常考名著,要能结合故事情节对名著做出评价,在阅读时要注意积累。武松是施耐庵所作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地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小说白话的运用已趋纯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画也颇为深入细腻,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儒林外史》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
《我爱这土地》是现代诗人艾青于1938年写的一首现代诗。这首诗以“假如”领起,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接着续写出歌唱的内容,并由生前的歌唱,转写鸟儿死后魂归大地,最后转由鸟的形象代之以诗人的自身形象,直抒胸臆,托出了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
故答案为: 侠仗义的大英雄(嫉恶如仇、富有正义感、勇猛无畏等,意思接近即可)
儒林外史
我爱这土地。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这类题目的解答需要学生在熟悉并掌握相关名著内容及情节的前提下,根据题目要求作答。学生平时学习中应该多读名家名著,一方面扩展知识面,提高文学修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解答题目。
(2022九下·深圳开学考)阅读下面《简·爱》的片段,回答问题。
坦普尔小姐也履行了当初的承诺,他把全校师生都召集起来,当众告诉大家,她已经对简·爱所受的指责做了调查,调查的结果很令她高兴,所以也还了简·爱的清白。老师们都与我握手,亲吻我,同学们发出了欢快的私语。
我终于可以扔掉背负在肩膀上的沉重包袱了,我下定决心重新开始,一定要不畏艰辛、 排除万难,走出一条新路。我越发努力了。几分耕耘,几分收获。虽然我的记忆力并不好,但是通过大量的锻炼已经有所改善,头脑越来越机敏了。几个星期后,我被调到了高班。距离上次承诺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我就开始学习法语和绘画了。
22.结合以上文段和书中内容,说说这个时期简·爱面临的主要困难有哪些。
23.从上面文段可以看出简·爱的什么品质?结合书中内容,谈谈这种品质对她以后的人生有什么帮助。
【答案】22.学校食宿生活条件差;校长残酷的思想控制;学校制度的精神摧残。(写到两点即可得)
23.可以看出简·爱不畏艰辛、意志坚强、积极进取、努力向上、热爱学习等品质。(写到一点即可)
示例 1:简·爱坚强的意志让她能够勇敢面对、解决遇到的困难,如在得知罗切斯特已经有妻子后,她坚决地离开罗切斯特,并熬过了一段流浪乞讨的生活。
示例 2:简·爱积极进取的态度让她总是不甘于现状,追求新的生活,比如她成为慈善学校的教师后,又主动走出学校去做家庭教师,并且罗切斯特家优渥的生活也不能让她忘记追求 自由的人生目标。
示例 3:简·爱努力向上,热爱学习的人生态度让她掌握了法语和绘画等技能,成为了更优秀的自己,所以她能在做了慈善学校的教师后,又选择走出学校去做家庭教师,并且能不依赖罗切斯特,保持自己的尊严,追求独立、自由、平等的人生。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这类题目的解答需要学生在熟悉并掌握相关名著内容及情节的前提下,根据题目要求作答。学生平时学习中应该多读名家名著,一方面扩展知识面,提高文学修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解答题目。
(2)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文学名著阅读的考查,主要是考查课外阅读的积累,只要求了解名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回答本题时,先要根据题目的提示在记忆仓库中搜索,叙述时既要注意合乎原著的有关内容、语言要通顺,还应注意须分点陈述。
22.本题考查名著内容。
由选文第①段“坦普尔小姐也履行了当初的承诺,他把全校师生都召集起来……”,第②段“……虽然我的记忆力并不好,但是通过大量的锻炼已经有所改善,头脑越来越机敏了。几个星期后,我被调到了高班……”可知,这个时期是幼年时期。简·爱在这个时期被送进了洛伍德孤儿院,继续受到精神和肉体上的摧残,面临许多困难:孤儿院生活艰苦,在学校吃不好,也吃不饱;教规严厉,院长是个冷酷的伪君子,她经常被罚站,被学校很多不合理的莫名其妙的校规约束;在学校她还遇到瘟疫;失去了好朋友海伦等。据此回答即可。
故答案为: 学校食宿生活条件差;校长残酷的思想控制;学校制度的精神摧残。
23.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形象。
由选文第①段“坦普尔小姐也履行了当初的承诺……所以也还了简·爱的清白”,第②段“一定要不畏艰辛、排除万难,走出一条新路。我越发努力了。几分耕耘,几分收获……通过大量的锻炼已经有所改善,头脑越来越机敏了……”可以看出简·爱是一个性格倔强、感情丰富、独立自尊、勇敢执着、聪慧过人的女孩,拥有自尊、自重、自立、自强的人格。正如书中所说:她有清澈的眼睛,伶俐的口齿,热情如火的灵魂,温柔又稳重,柔情有坚定的宁折不弯的性情。这些品质对她以后的人生有许多帮助。
故答案为: 可以看出简·爱不畏艰辛、意志坚强、积极进取、努力向上、热爱学习等品质。(写到一点即可)
示例 1:简·爱坚强的意志让她能够勇敢面对、解决遇到的困难,如在得知罗切斯特已经有妻子后,她坚决地离开罗切斯特,并熬过了一段流浪乞讨的生活。
示例 2:简·爱积极进取的态度让她总是不甘于现状,追求新的生活,比如她成为慈善学校的教师后,又主动走出学校去做家庭教师,并且罗切斯特家优渥的生活也不能让她忘记追求 自由的人生目标。
示例 3:简·爱努力向上,热爱学习的人生态度让她掌握了法语和绘画等技能,成为了更优秀的自己,所以她能在做了慈善学校的教师后,又选择走出学校去做家庭教师,并且能不依赖罗切斯特,保持自己的尊严,追求独立、自由、平等的人生。
三、写作(48分)
24.(2022九下·深圳开学考)请根据要求写一篇作文。
挥别 2021,迎来 2022,即将到来的春天是一年中的第一个季节,代表着新生和希望。深圳前海自贸区的扩容,是深化改革开放的春天;《植树的牧羊人》中牧羊人三十多年耕耘荒漠,迎来了绿洲的“春天”;对于初三的你,挑战中考也是一个生命的“春天”…… 只要心怀希望,努力拼搏,生活处处都是春天。
请以“▲的春天”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
⑴不少于
600 字,不超过 900 字;
⑵不得套作、抄袭;
⑶不得透露影响评分的个人信息;
⑷书写工整、规范。
【答案】略
【知识点】半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
(1)审题立意。“春天”本意是四季中的第一个季节,又称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根据材料“深圳前海自贸区的扩容,是深化改革开放的春天……只要心怀希望,努力拼搏,生活处处都是春天”的提示可知,本题“春天”特指心怀希望,努力拼搏,不断挑战的一段时间;作为初中生,补题可围绕迎战中考这一阶段自己的所作所为所思展开,如信心百倍、努力拼搏、紧张疲惫、前景光明等。立意上,应表达对真善美的追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易写成记叙文。
(2)选材构思。应先根据对题意的理解,明确“挑战中考”的样子或应有的精神状态,完成补题,如顽强拼搏的春天、奋斗不止的春天、竞争激烈的春天等。然后围绕补题,写挑战中考的故事,可写自己,也可写他人;可写同学的故事,也可写老师和家长的服务与帮助;可写个人,也可写群像。要写清楚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要用心理描写出自己的感受,用议论抒情语句点明“春天”对自己的影响或作用。
【点评】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的能力。首先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确定写作的内容和范围,其次要立意深刻。为文章确定一个明确,深刻的主题,表达积极向上的思想,传播正能量;选材要精确,明了,运用自己熟悉的材料作文,这样才能突出真情实感,表述才能明了,精当。写作时,一定要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要求,突出表现题目的关键词语。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