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江苏省徐州市树人初级中学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寒假开学调研试卷
一、古诗文默写(20分)
1.(2022八下·徐州开学考)古诗文默写
(1) ,在河之洲。 , 。(《诗经· 》)
(2) ,白露为霜。 , 。 ,道阻且长。 , 。(《诗经· 》)
(3)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 ,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 。 , , ,似与游者相乐。(《小石潭记》 唐 柳宗元)
二、阅读语段内容,按要求答题(9分)
(2022八下·徐州开学考)阅读语段内容,按要求答题
周六,小叶去找小健玩,和他商量下列事宜——
小叶:春节将至,但疫情防控形势仍很严峻,我想写一份倡议书印发给同学们,建议大家春节尽量不出门拜年,少聚会,倡导网络拜年。
小健:这个主意不错。要注意倡议书的格式,还有语言表达的得体。
小叶:这难不倒我,一会儿我到网上搜索一些有效信息来参考一下。只要在搜索引擎里输入“倡议书”“春节”“网络拜年”这几个关键词就行了。
小健:仅仅输入这几个词还不够,得加上① 。小叶:为什么要加上这个关键词?
小健:② 。小叶:明白了,幸亏有你的提醒。写好之后,请京京帮忙打印,他家有彩色打印机。
小健:我明天要到他家去,我先跟他说一声。
小叶:好的。你告诉他我明天晚上写好用 QQ 发给他,让他帮忙打印 50 份,后天早上上学时带到学校给我。
2.
小健还建议小叶在倡议书的结尾写上:“少出门,多居家,网络拜年乐大家!”请你将这句标语用正楷字抄写完整。
少出门,多居家,
3.根据情境,完成对话。
①
②
4.周日,小健遇到京京,将小叶需要打印的事情转告京京。
小健这样转述:
三、寒假树人中学开展“身体和灵魂一直在路上”的活动,感受家乡之美。请你结合自己游览的印象将下面景区填入对应楹联的横线上。(12分)
5.(2022八下·徐州开学考)寒假树人中学开展“身体和灵魂一直在路上”的活动,感受家乡之美。请你结合自己游览的印象将下面景区填入对应楹联的横线上。
苏公塔 淮海战役烈士纪念碑 戏马台 放鹤亭
(1)二十三起步,从楚霸楚,八千子弟纵横驰骋;
三十一到顶,爱姬别姬,十面埋伏无可奈何!
(2)饮数回,一仙满瓶高歌去;
呷几口,双鹤深井漫午旋。
(3)一元定策,取淮海千里决胜,三军奋战,二水洒下英雄血;
两军会战,夺徐州百万横渡,四海一统,九泉含笑烈士灵。
(4)塔上拂琴风送鹤声应翠柳,
亭前骋日月移塔影并黄楼。
四、小语段阅读(8分)
(2022八下·徐州开学考)语段阅读
苏轼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他不但因其高雅的生活品味与豁达的人生态度,而且在诗文、书画等方面具有深厚的①(造诣 造化),使其散发出独特的人格魅力。苏轼的艺术与思想乃至生活情趣都对后世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他本人也成为②(备受 倍受)景仰的文人典范。
6.为文中括号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① ②
7.文中划线句子有语病,请改正。
五、文言文阅读(28分)
(2022八下·徐州开学考)文言文阅读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东晋 陶渊明)
8.“陶渊明简介”的表格有3处空项,请你补充完整。
朝代 东晋
名、字 名潜,字元亮
别号 ①
代表作 《归园田居》 《桃花源记》并诗
名句 ② (《桃花源记》除外)
主要成就 ③开创
9.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每句断两处)
①有 良 田 美 池 桑 竹 之 属
②此 人 一 一 为 具 言 所 闻
10.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①缘溪行 ②芳草鲜美
③落英缤纷 ④渔人甚异之
⑤欲穷其林 ⑥初极狭,才通人
⑦屋舍俨然 ⑧黄发垂髫
11.翻译句子
①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2.文中的“世外桃源”有哪些吸引人的地方?作者借桃花源表达了怎样的社会理想?
六、散文阅读(23分)
(2022八下·徐州开学考)散文阅读
茉莉
白落梅
①我对茉莉的喜爱,缘于儿时的记忆。外婆的庭院,种了一些花木,春桃秋菊,夏荷冬梅,当然,还有她最爱的茉莉。茉莉花季很长,从暮春开到深秋,这些时日,茉莉花就那样悠然绽放,不曾间断。外婆种植的茉莉,枝繁叶茂,花瓣如雪。白花在绿叶的映衬下,似碧玉上的颗颗明珠,如夜空悬挂的点点繁星。每至晨昏,茉莉的淡淡幽香,飘过黛瓦白墙,弥漫至整个村庄。
②犹记得,外婆晨起打扫完庭院,则提篮采摘茉莉,泡上一盏茉莉香茗,坐于庭前石几上。穿针引线,串起的茉莉手链,给自家小姑娘佩戴,若有多余,则送与邻人。那些个夏天,外婆每日头上都簪着一枝茉莉,尽管如此,依旧遮掩不住她不断新生的白发。
③乡间老妪,本没有戴花的习惯,但茉莉与粉桃不同,不艳丽,不张扬。别一朵茉莉,不分年岁,只为了装点心情,还有那耐人寻味的淡香。后来想起刘姥姥游大观园时,曾说过她年轻时也风流,爱戴些花儿,抹些粉儿的。而外婆亦有此番情肠,试想每个女子,都珍爱自己的容颜,愿与繁花,相守一生。
④幼年总听外婆说起,她本富家小姐,也算得上是村里的大户。祖上修建的大宅院,福泽后辈,亭台楼阁,回廊水榭,叠石成山。而庭园里,花木成荫,折花插瓶,簪花佩戴,则成了她少女时代最美的回忆。
⑤那些闲逸的光阴,被时代的浪潮冲散,一去不复返。外婆嫁到了邻村的农家,几片青瓦,几亩薄田,她从千金小姐,成了平凡妇人。她的嫁妆,除了一双红绣鞋,还有几株曾外祖父栽种的茉莉。那掀开红盖头的男子,将与她开始未知的人生。
⑥外公是个书生,与农田相伴,一生没有改变其乡野村夫的命运。却总在夜阑人静之时,点烛读书,而年轻的外婆,则为她红袖添香。有时,泡上一盏茉莉清茶,静坐于他身边,裁衣缝衫,共守朝霞。
⑦外公一生爱酒,喜茶,亦好交朋友。每年都要取自家的粮食酿上几大坛好酒,兴起时,则邀约几个邻翁,于庭院喝酒闲聊。乡村月色明净,茉莉花开,暗香袭人。灵巧的外婆,下厨做几道农家小菜,虽不见荤腥,却是下酒的佳肴。最为别致的一道菜,是茉莉花炒鸡蛋。白日新摘的茉莉花,用井水洗净,打上几个鸡蛋,一起烹炒,清香可口,回味无穷。
⑧外婆自制的茉莉花酒,茉莉花茶,一时间远近闻名。镇上曾有商铺老板,慕名前来,询问秘方,被外婆回绝。其实自酿花酒、花茶只是一种心境,并无秘方,亦无须资本。自家栽种的粮食、茶叶、花木,巧妙地相容,便生了风雅。
⑨乐善好施的外婆,对平日走街串巷的卖货郎,或天南地北的江湖艺人,总会殷勤留客。虽是粗茶淡饭,却给了风餐露宿的他们,无限温情暖意。想来,外婆当年的乐施,皆是种下的善因。如今她九十高寿,前尘往事已然忘却,成了流水浮烟。那双红绣鞋也不知下落,唯留几树茉莉,年年开合,不说别离。
⑩我与外婆相处的日子,越发地短少。每年看到茉莉花开,便知我们的缘分,已薄如春梦。外婆已经不折茉莉簪头了,她两鬓的发,一如茉莉那样银白。以往只觉时光太慢,我的世界,总离不开那个小小村庄。而今我漂泊天涯多年,方知岁月催人老去,那些阔别已久的音容,都不再年轻。
每次与外婆临别之际,她总会拉着我的手絮说几句珍重的话。她说她已朝不保夕,而我的人生,则如那一窗的茉莉,开谢了一季,还会重来。我竟无言以对,转身拭泪,任凭她目送我的背影,渐行渐远。
这些年,无论我身在何处,我所居住的地方,皆种植茉莉。她曾陪我走过年少时光,又随我人世迁徙,如今和我一起安于江南某个旧院。也许这不是我最终的归宿,有一天我还会遭遇流转的命运,但茉莉亦会与我清淡相守,情深意长。在许多个苍茫无依的日子里,慰我孤独寂寥。
1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外婆的庭院,种了一些花木,春桃秋菊,夏荷冬梅,但她最爱茉莉。
B.每次与外婆临别之际,她总会拉着我的手絮说几句珍重的话。
C.镇上曾有商铺老板,慕名前来,询问制作茉莉花酒、茉莉花茶的秘方,被外婆回绝,说明外婆很小气,舍不得把秘方传给他人。
D.本文的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对如茉莉一般的外婆的赞美和怀念
1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作者以“茉莉”为题的好处。
15.外婆一生钟爱茉莉,请根据提示,梳理外婆与茉莉之间的往事。
泡茉莉香茗—— —— ——烹炒茉莉——
16.结合语境,从修辞角度品味下面语句,赏析其在语言上的特色。
白花在绿叶的映衬下,似碧玉上的颗颗明珠,如夜空悬挂的点点繁星。
17.文章第11段中写道:“我竟无言以对,转身拭泪,任凭她目送我的背影,渐行渐远。
”结合上下文,试分析“我”流泪的原因。
18.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外婆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关关雎鸠;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关雎
(2)蒹葭苍苍;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
(3)水尤清冽;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默写易错的字词有:雎鸠、窈窕、逑、溯洄、俶。
故答案为:(1)关关雎鸠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关雎
(2) 蒹葭苍苍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蒹葭
(3)水尤清冽 青树翠蔓 蒙络摇缀 参差披拂 日光下澈 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名篇名句的默写的能力。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平时长积累,边读边写。答题时笔画要清晰,答完后要检查,避免低级错误。
【答案】2.网络拜年乐大家;(书写不工整或者连笔,一律不给分)
3.“疫情严峻”(或者“疫情现状”;只要提到“疫情”就可以);示例:因为我们得让同学们知道我们发出网络拜年倡导的原因,目前疫情严重,这样才能说服大家居家过年。
4.示例:京京,近期疫情严重,小叶让我拜托你一件事。他写了一份倡导大家春节期间网络拜年的倡议书,想用你家里的彩色打印机打印出来发给同学们。他说明天晚上写好后用 QQ 把文件发你,请你帮忙打印 50 份,后天早晨上学时带到学校给他就行啦!多谢你的帮忙!
【知识点】汉字的部首与偏旁;根据语境补写句子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汉字的书写。要求用正楷字正确、工整、美观地书写。首先要保证汉字书写绝对正确;其次要掌握好所给汉字的间架结构和各部分比例;最后还要考虑标点符号,该占几格就占几格。
(2)本题考查学生对倡议书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倡议书写作的正文部分应该包括倡议的背景原因和目的,以及倡议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3)本题考查学生语言综合应用的能力。综合读写题就是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2.本题考查汉字的书写。“少出门,多居家,网络拜年乐大家!”用正楷字,工整、美观、正确地书写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 网络拜年乐大家
3.本题考查学生对倡议书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
二人对话中给出的关键词“倡议书”是文体,“春节”是时间背景,“网络拜年”是具体的倡议内容和要求,缺少倡议的原因关键词,这样写出的倡议书可能缺乏号召力。因此应补充的关键词应与“疫情”相关。在对话中解释“为什么要加上这个关键词”时,还需要注意交际表达的注意点,有理有据,有礼有节,联系对话情景,问什么答什么。①处的关键词应为“疫情严峻”(与“疫情”相关即可)。②处是小健回答小叶提问“为什么要加关键词”,因此答案必须以“因为”开头回答,解释自己补充①处关键词的原因。言之成理即可。
故答案为:“疫情严峻”(或者“疫情现状”;只要提到“疫情”就可以)
因为我们得让同学们知道我们发出网络拜年倡导的原因,目前疫情严重,这样才能说服大家居家过年。
4.本题考查学生语言综合应用的能力。
为开放性题目。解答时需要注意:1.本题转述对象为自己的同学,转述方式为面对面对话,要符合人物身份,开头加上称呼,注意礼貌用语;2.转述的内容要把事件的前因后果以及关键点解释清楚,关键点集中在材料中“小叶”最后的嘱咐交代。最好转述开头就表明帮谁转述以及转述什么(拜托帮忙);3.语言通顺连贯、逻辑性强。
故答案为: 京京,近期疫情严重,小叶让我拜托你一件事。他写了一份倡导大家春节期间网络拜年的倡议书,想用你家里的彩色打印机打印出来发给同学们。他说明天晚上写好后用 QQ 把文件发你,请你帮忙打印 50 份,后天早晨上学时带到学校给他就行啦!多谢你的帮忙!
5.【答案】(1)戏马台
(2)放鹤亭
(3)淮海战役烈士纪念碑
(4)苏公塔
【知识点】名人事迹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对联知识的能力。
(1)本对联写的是项羽逐鹿山戏马的典故,对应景区是“戏马台”。
(2)本对联是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山放鹤亭西南饮鹤泉楹联,对应景区“放鹤亭”。
(3)本对联写的是淮海战役情况,对应景区“淮海战役烈士纪念碑”。
(4)本对联是吐鲁番市苏公塔上的楹联,对应景区自然是“苏公塔”。
故答案为: 戏马台放鹤亭淮海战役烈士纪念碑苏公塔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对联知识的能力。对联要求字数相等,断句一致;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位置相同的词词性相同,结构相同;内容相关,意境和谐,志趣高雅。
【答案】6.造诣;备受
7.他不但在诗文、书画等方面具有深厚的造诣,而且因其高雅的生活品味与豁达的人生态度(语序调整)
【知识点】近义词;语序不当
【解析】【点评】(1)本题主要让我们辨析近义词语的区别能力。做这道题目首先要辨析词语的异同,辨析这几个词语可从的意义方面辨析,包括词义的范围,修饰限制的词语方面进行辨析;其次从运用上辨析,包括习惯搭配、词性和句法功能、适用的对象等。
(2)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
6.本题主要让我们辨析近义词语的区别能力。造诣: 学问、技艺等所达到的程度。造化:指创造演化,一指自然界的创造者。亦指自然;二指创造化育;三指福分,幸运;四指使得福。
备受:受尽,尝尽。倍受: 指更加受到、格外受到。
故答案为:造诣备受
7.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语序不当,先具体,再人生态度,即“ 他不但在诗文、书画等方面具有深厚的造诣,而且因其高雅的生活品味与豁达的人生态度 ”。
故答案为: 他不但在诗文、书画等方面具有深厚的造诣,而且因其高雅的生活品味与豁达的人生态度 。
【答案】8.五柳先生;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即可);田园诗(派)
9.①有/良 田 美 池 桑 竹/之 属
②此 人/ 一 一 /为 具 言 所 闻
10.沿着、顺着;新鲜美好;繁多的样子;对……感到惊异;尽;仅仅,只;整齐的样子;指小孩
11.①(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②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12.景色优美,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风俗淳朴,社会平等,没有战乱、压迫和苛捐杂税;
表达了作者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乱的愿望,也反应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黑暗社会现实生活及战乱频仍的不满)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作家作品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对于文学常识的识记。文学常识题一般出自课文内容,又有所延伸,所以应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积累、识记。解答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2)本题考查句子的断句。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读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句中停顿,特别是文言文中的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3)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4)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常考题。翻译文句,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文句时要做到字字落实,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主旨的理解能力。这类题型,先要读懂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再结合重点句子和写作背景等去把握文章的主题。
参考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为生。(一次渔人)沿着小溪划船,往前行,忘记了路程多远。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两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别的树木,花和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渔人)又向前划去,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便看到一座山,山边有个小洞,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渔人就舍弃船上岸,从小洞口进入。起初洞口很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渔人又向前走了几十步,一下子变得开阔敞亮了。只见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美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村里面,来来往往的行人,耕种劳作的人,男男女女的衣着装束完全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桃花源的人)一见渔人,竟然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儿来的。(渔人)细致详尽地回答了他们,人们就把渔人请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款待他。村里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客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这个渔人一一的给(桃花源中的人)详细地诉说他知道的事情,(他们)听了都很惊叹惋惜。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他们家里,都拿出酒菜饭食来款待他。渔人居住了几天,告辞离开。这里面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界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先前的路回去,(一路上)处处标上记号。渔人到了武陵郡,便去拜见太守,把这些情况作了禀报。太守立即派人随同他前往,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结果迷了路,再也找不到通向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有个刘子骥,是位清高的隐士,听到这个消息,兴致勃勃地打算前往桃花源。没有实现,不久就病死了。以后就不再有探访的人了。
8.本题考查对于文学常识的识记。
陶渊明,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字渊明。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代表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故答案为: 五柳先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水田园诗。
9.本题考查句子的断句。句意为:有肥沃的土地,美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故断为: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句意为:(渔人)细致详尽地回答了他们。故断为: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故答案为: ①有/良 田 美 池 桑 竹/之 属
②此 人/ 一 一 /为 具 言 所 闻
10.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①句意:沿着小溪划船。缘:沿着;
②句意:花和草鲜嫩美丽。鲜美:鲜嫩美丽;
③句意:落花繁多。缤纷:繁多;
④句意: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异:对……感到惊异;
⑤句意: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穷:穷尽;
⑥句意:起初洞口很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才:只,仅;
⑦句意:房屋整整齐齐。俨然:整齐的样子;
⑧句意:老人和小孩。垂髫:小孩。
故答案为: ①沿着;②鲜嫩美丽;③繁多;④对……感到惊异;⑤穷尽;⑥只,仅;⑦整齐的样子;⑧小孩。
11.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①中重点词语有:云,说;率,率领。
②中重点词语有:今,现在;何,什么。
故答案为: ①(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②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1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主旨的理解能力。
【甲】文描绘了一个自然环境优美,社会安定和平,百姓生活和乐的生活图景,从而表达对没有战争、没有饥饿,没有贫穷,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社会的向往之情。解答第二问,要结合作者生活的背景和作者的经历分析。东晋末年,社会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社会的现实让人不满,作者只能借助于文学作品来表达自己的内心,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借桃花源表达了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战乱,人人生活得幸福、愉快的社会理想。
故答案为: 桃花源的环境富足宁静;桃花源中人生活安宁和睦;桃花源民风淳朴热情。作者借桃花源表达了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战乱,人人生活得幸福、愉快的社会理想。
【答案】13.C
14.①“茉莉”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②茉莉是作者情感的触发点,引起作者对外婆与茉莉的往事的回忆;
③表达作者对如茉莉一般的外婆的赞美和怀念之情。
④点名文章的写作对象
15.串茉莉手链;簪戴茉莉;酿茉莉花酒、花茶。
16.示例: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茉莉的绿叶比作碧玉和夜空,将茉莉的花朵比作明珠和繁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茉莉花朵饱满、圆润、洁白、繁密,叶子翠绿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茉莉的喜爱与赞美之情。(送分题,只要写就给分。空白不给送。)
17.①为年迈体弱的外婆担心,为她“朝不保夕”而悲伤。为不可预知的未来而悲伤,外婆年事已高,“我”下次回来不知道是否还能再见到外婆。
②为“我”不能在外婆身边尽孝道而愧疚;
18.①乐于分享,善良,乐善好施:外婆将串好的茉莉手链送给邻人和对卖货郎、
江湖艺人等殷勤留客。
②热爱生活,风趣优雅:外婆常簪戴茉莉、串茉莉手链、泡茉莉香茗等。
③勤劳能干,心灵手巧:外婆裁衣缝衫,酿茉莉花酒、花茶,用茉莉烹炒菜肴。
④疼爱外孙女:每次分别,外婆都要拉着“我”的手反复絮叨几句珍重的话,目
送“我”离开。
【知识点】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文章语言特点
【解析】【点评】 (1)此题考查对文章的综合理解和分析能力。一般错误的选项的命题都会有明显的漏洞,或文意、或手法。要仔细阅读文章找到这些问题。
(2)本题考查文章标题作用的把握。把握标题的作用: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概括主要事件;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烘托人物的思想性格,突显人物形象;揭示主旨,深化主题;从给读者的带来的感受角度来说,还有吸引读者,引发阅读冲动的作用。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梳理与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文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4)本题考查赏析句子。语句赏析的角度一定要知道,有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排比等)、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描写方法(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句式、手法、内容、情感等。不管从哪个角度,都要会结合语境作正确的赏析。
(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本文记叙了外婆泡茉莉香茗、串茉莉手链、簪戴茉莉、酿茉莉花酒、花茶,表现了外婆是一个善良、乐善好施、热爱生活、勤劳、心灵手巧、疼爱外孙的人。
(6)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人物的言行举止、人物在整篇文章中的地位作用、文中的抒情议论的语句等来整体感知。概括时一定要注意在原文中找到依据。
1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分析。C.有误,从全文看,外婆是一个善良、乐善好施的人,选项“说明外婆很小气,舍不得把秘方传给他人”分析错误。
故答案为:C。
14.本题考查文章标题作用的把握。
通读全文,可知以“茉莉”为题,充当贯穿全文的线索;串联起对外婆与茉莉之间往事的回忆,同时表达了作者对如茉莉一般的外婆的赞美和怀念。
故答案为: ①“茉莉”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②茉莉是作者情感的触发点,引起作者对外婆与茉莉的往事的回忆;
③表达作者对如茉莉一般的外婆的赞美和怀念之情。
④点名文章的写作对象
1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梳理与概括能力。
通读文章发现,第②③段写了外婆用茉莉“泡香茗”“串手链”和“簪戴茉莉”三件事,第⑦段写外婆“烹炒茉莉”,第⑧段写外婆用茉莉“酿花酒、花茶”。据此,将相关内容填写在横线上即可。
故答案为:串茉莉手链
簪戴茉莉
酿茉莉花酒、花茶。
16.本题考查赏析句子。
“似碧玉上的颗颗明珠,如夜空悬挂的点点繁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茉莉比作“明珠和繁星”,将绿叶比作“碧玉”,描写出茉莉花开时花朵和花叶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茉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故答案为: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茉莉的绿叶比作碧玉和夜空,将茉莉的花朵比作明珠和繁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茉莉花朵饱满、圆润、洁白、繁密,叶子翠绿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茉莉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17.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联系上下文,可知此时的外婆年迈体弱,而“我”常年漂泊在外,不能侍奉在侧,不能陪在外婆身边尽孝而愧疚。所以当外婆说她年事已高,而“我”还有下一季时,“我”难忍悲伤而落泪。
故答案为:①为年迈体弱的外婆担心,为她“朝不保夕”而悲伤。为不可预知的未来而悲伤,外婆年事已高,“我”下次回来不知道是否还能再见到外婆。
②为“我”不能在外婆身边尽孝道而愧疚;
18.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乐善好施的外婆,对平日走街串巷的卖货郎,或天南地北的江湖艺人,总会殷勤留客”表现了外婆是一个善良、乐善好施的人;从外婆簪戴茉莉、串茉莉手链、泡茉莉香茗等事情中可以看出,外婆是一个热爱生活的风雅之人;“灵巧的外婆,下厨做几道农家小菜,虽不见荤腥,却是下酒的佳肴。最为别致的一道菜,是茉莉花炒鸡蛋”表现出外婆是一个勤劳、心灵手巧的人;“每次与外婆临别之际,她总会拉着我的手絮说几句珍重的话”表现了外婆是一个疼爱外孙的人。
故答案为: ①乐于分享,善良,乐善好施:外婆将串好的茉莉手链送给邻人和对卖货郎、江湖艺人等殷勤留客。
②热爱生活,风趣优雅:外婆常簪戴茉莉、串茉莉手链、泡茉莉香茗等。
③勤劳能干,心灵手巧:外婆裁衣缝衫,酿茉莉花酒、花茶,用茉莉烹炒菜肴。
④疼爱外孙女:每次分别,外婆都要拉着“我”的手反复絮叨几句珍重的话,目送“我”离开。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江苏省徐州市树人初级中学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寒假开学调研试卷
一、古诗文默写(20分)
1.(2022八下·徐州开学考)古诗文默写
(1) ,在河之洲。 , 。(《诗经· 》)
(2) ,白露为霜。 , 。 ,道阻且长。 , 。(《诗经· 》)
(3)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 ,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 。 , , ,似与游者相乐。(《小石潭记》 唐 柳宗元)
【答案】(1)关关雎鸠;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关雎
(2)蒹葭苍苍;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
(3)水尤清冽;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默写易错的字词有:雎鸠、窈窕、逑、溯洄、俶。
故答案为:(1)关关雎鸠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关雎
(2) 蒹葭苍苍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蒹葭
(3)水尤清冽 青树翠蔓 蒙络摇缀 参差披拂 日光下澈 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名篇名句的默写的能力。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平时长积累,边读边写。答题时笔画要清晰,答完后要检查,避免低级错误。
二、阅读语段内容,按要求答题(9分)
(2022八下·徐州开学考)阅读语段内容,按要求答题
周六,小叶去找小健玩,和他商量下列事宜——
小叶:春节将至,但疫情防控形势仍很严峻,我想写一份倡议书印发给同学们,建议大家春节尽量不出门拜年,少聚会,倡导网络拜年。
小健:这个主意不错。要注意倡议书的格式,还有语言表达的得体。
小叶:这难不倒我,一会儿我到网上搜索一些有效信息来参考一下。只要在搜索引擎里输入“倡议书”“春节”“网络拜年”这几个关键词就行了。
小健:仅仅输入这几个词还不够,得加上① 。小叶:为什么要加上这个关键词?
小健:② 。小叶:明白了,幸亏有你的提醒。写好之后,请京京帮忙打印,他家有彩色打印机。
小健:我明天要到他家去,我先跟他说一声。
小叶:好的。你告诉他我明天晚上写好用 QQ 发给他,让他帮忙打印 50 份,后天早上上学时带到学校给我。
2.
小健还建议小叶在倡议书的结尾写上:“少出门,多居家,网络拜年乐大家!”请你将这句标语用正楷字抄写完整。
少出门,多居家,
3.根据情境,完成对话。
①
②
4.周日,小健遇到京京,将小叶需要打印的事情转告京京。
小健这样转述:
【答案】2.网络拜年乐大家;(书写不工整或者连笔,一律不给分)
3.“疫情严峻”(或者“疫情现状”;只要提到“疫情”就可以);示例:因为我们得让同学们知道我们发出网络拜年倡导的原因,目前疫情严重,这样才能说服大家居家过年。
4.示例:京京,近期疫情严重,小叶让我拜托你一件事。他写了一份倡导大家春节期间网络拜年的倡议书,想用你家里的彩色打印机打印出来发给同学们。他说明天晚上写好后用 QQ 把文件发你,请你帮忙打印 50 份,后天早晨上学时带到学校给他就行啦!多谢你的帮忙!
【知识点】汉字的部首与偏旁;根据语境补写句子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汉字的书写。要求用正楷字正确、工整、美观地书写。首先要保证汉字书写绝对正确;其次要掌握好所给汉字的间架结构和各部分比例;最后还要考虑标点符号,该占几格就占几格。
(2)本题考查学生对倡议书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倡议书写作的正文部分应该包括倡议的背景原因和目的,以及倡议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3)本题考查学生语言综合应用的能力。综合读写题就是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2.本题考查汉字的书写。“少出门,多居家,网络拜年乐大家!”用正楷字,工整、美观、正确地书写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 网络拜年乐大家
3.本题考查学生对倡议书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
二人对话中给出的关键词“倡议书”是文体,“春节”是时间背景,“网络拜年”是具体的倡议内容和要求,缺少倡议的原因关键词,这样写出的倡议书可能缺乏号召力。因此应补充的关键词应与“疫情”相关。在对话中解释“为什么要加上这个关键词”时,还需要注意交际表达的注意点,有理有据,有礼有节,联系对话情景,问什么答什么。①处的关键词应为“疫情严峻”(与“疫情”相关即可)。②处是小健回答小叶提问“为什么要加关键词”,因此答案必须以“因为”开头回答,解释自己补充①处关键词的原因。言之成理即可。
故答案为:“疫情严峻”(或者“疫情现状”;只要提到“疫情”就可以)
因为我们得让同学们知道我们发出网络拜年倡导的原因,目前疫情严重,这样才能说服大家居家过年。
4.本题考查学生语言综合应用的能力。
为开放性题目。解答时需要注意:1.本题转述对象为自己的同学,转述方式为面对面对话,要符合人物身份,开头加上称呼,注意礼貌用语;2.转述的内容要把事件的前因后果以及关键点解释清楚,关键点集中在材料中“小叶”最后的嘱咐交代。最好转述开头就表明帮谁转述以及转述什么(拜托帮忙);3.语言通顺连贯、逻辑性强。
故答案为: 京京,近期疫情严重,小叶让我拜托你一件事。他写了一份倡导大家春节期间网络拜年的倡议书,想用你家里的彩色打印机打印出来发给同学们。他说明天晚上写好后用 QQ 把文件发你,请你帮忙打印 50 份,后天早晨上学时带到学校给他就行啦!多谢你的帮忙!
三、寒假树人中学开展“身体和灵魂一直在路上”的活动,感受家乡之美。请你结合自己游览的印象将下面景区填入对应楹联的横线上。(12分)
5.(2022八下·徐州开学考)寒假树人中学开展“身体和灵魂一直在路上”的活动,感受家乡之美。请你结合自己游览的印象将下面景区填入对应楹联的横线上。
苏公塔 淮海战役烈士纪念碑 戏马台 放鹤亭
(1)二十三起步,从楚霸楚,八千子弟纵横驰骋;
三十一到顶,爱姬别姬,十面埋伏无可奈何!
(2)饮数回,一仙满瓶高歌去;
呷几口,双鹤深井漫午旋。
(3)一元定策,取淮海千里决胜,三军奋战,二水洒下英雄血;
两军会战,夺徐州百万横渡,四海一统,九泉含笑烈士灵。
(4)塔上拂琴风送鹤声应翠柳,
亭前骋日月移塔影并黄楼。
【答案】(1)戏马台
(2)放鹤亭
(3)淮海战役烈士纪念碑
(4)苏公塔
【知识点】名人事迹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对联知识的能力。
(1)本对联写的是项羽逐鹿山戏马的典故,对应景区是“戏马台”。
(2)本对联是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山放鹤亭西南饮鹤泉楹联,对应景区“放鹤亭”。
(3)本对联写的是淮海战役情况,对应景区“淮海战役烈士纪念碑”。
(4)本对联是吐鲁番市苏公塔上的楹联,对应景区自然是“苏公塔”。
故答案为: 戏马台放鹤亭淮海战役烈士纪念碑苏公塔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对联知识的能力。对联要求字数相等,断句一致;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位置相同的词词性相同,结构相同;内容相关,意境和谐,志趣高雅。
四、小语段阅读(8分)
(2022八下·徐州开学考)语段阅读
苏轼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他不但因其高雅的生活品味与豁达的人生态度,而且在诗文、书画等方面具有深厚的①(造诣 造化),使其散发出独特的人格魅力。苏轼的艺术与思想乃至生活情趣都对后世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他本人也成为②(备受 倍受)景仰的文人典范。
6.为文中括号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① ②
7.文中划线句子有语病,请改正。
【答案】6.造诣;备受
7.他不但在诗文、书画等方面具有深厚的造诣,而且因其高雅的生活品味与豁达的人生态度(语序调整)
【知识点】近义词;语序不当
【解析】【点评】(1)本题主要让我们辨析近义词语的区别能力。做这道题目首先要辨析词语的异同,辨析这几个词语可从的意义方面辨析,包括词义的范围,修饰限制的词语方面进行辨析;其次从运用上辨析,包括习惯搭配、词性和句法功能、适用的对象等。
(2)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
6.本题主要让我们辨析近义词语的区别能力。造诣: 学问、技艺等所达到的程度。造化:指创造演化,一指自然界的创造者。亦指自然;二指创造化育;三指福分,幸运;四指使得福。
备受:受尽,尝尽。倍受: 指更加受到、格外受到。
故答案为:造诣备受
7.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语序不当,先具体,再人生态度,即“ 他不但在诗文、书画等方面具有深厚的造诣,而且因其高雅的生活品味与豁达的人生态度 ”。
故答案为: 他不但在诗文、书画等方面具有深厚的造诣,而且因其高雅的生活品味与豁达的人生态度 。
五、文言文阅读(28分)
(2022八下·徐州开学考)文言文阅读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东晋 陶渊明)
8.“陶渊明简介”的表格有3处空项,请你补充完整。
朝代 东晋
名、字 名潜,字元亮
别号 ①
代表作 《归园田居》 《桃花源记》并诗
名句 ② (《桃花源记》除外)
主要成就 ③开创
9.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每句断两处)
①有 良 田 美 池 桑 竹 之 属
②此 人 一 一 为 具 言 所 闻
10.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①缘溪行 ②芳草鲜美
③落英缤纷 ④渔人甚异之
⑤欲穷其林 ⑥初极狭,才通人
⑦屋舍俨然 ⑧黄发垂髫
11.翻译句子
①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2.文中的“世外桃源”有哪些吸引人的地方?作者借桃花源表达了怎样的社会理想?
【答案】8.五柳先生;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即可);田园诗(派)
9.①有/良 田 美 池 桑 竹/之 属
②此 人/ 一 一 /为 具 言 所 闻
10.沿着、顺着;新鲜美好;繁多的样子;对……感到惊异;尽;仅仅,只;整齐的样子;指小孩
11.①(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②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12.景色优美,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风俗淳朴,社会平等,没有战乱、压迫和苛捐杂税;
表达了作者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乱的愿望,也反应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黑暗社会现实生活及战乱频仍的不满)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作家作品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对于文学常识的识记。文学常识题一般出自课文内容,又有所延伸,所以应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积累、识记。解答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2)本题考查句子的断句。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读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句中停顿,特别是文言文中的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3)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4)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常考题。翻译文句,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文句时要做到字字落实,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主旨的理解能力。这类题型,先要读懂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再结合重点句子和写作背景等去把握文章的主题。
参考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为生。(一次渔人)沿着小溪划船,往前行,忘记了路程多远。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两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别的树木,花和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渔人)又向前划去,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便看到一座山,山边有个小洞,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渔人就舍弃船上岸,从小洞口进入。起初洞口很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渔人又向前走了几十步,一下子变得开阔敞亮了。只见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美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村里面,来来往往的行人,耕种劳作的人,男男女女的衣着装束完全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桃花源的人)一见渔人,竟然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儿来的。(渔人)细致详尽地回答了他们,人们就把渔人请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款待他。村里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客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这个渔人一一的给(桃花源中的人)详细地诉说他知道的事情,(他们)听了都很惊叹惋惜。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他们家里,都拿出酒菜饭食来款待他。渔人居住了几天,告辞离开。这里面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界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先前的路回去,(一路上)处处标上记号。渔人到了武陵郡,便去拜见太守,把这些情况作了禀报。太守立即派人随同他前往,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结果迷了路,再也找不到通向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有个刘子骥,是位清高的隐士,听到这个消息,兴致勃勃地打算前往桃花源。没有实现,不久就病死了。以后就不再有探访的人了。
8.本题考查对于文学常识的识记。
陶渊明,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字渊明。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代表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故答案为: 五柳先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水田园诗。
9.本题考查句子的断句。句意为:有肥沃的土地,美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故断为: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句意为:(渔人)细致详尽地回答了他们。故断为: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故答案为: ①有/良 田 美 池 桑 竹/之 属
②此 人/ 一 一 /为 具 言 所 闻
10.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①句意:沿着小溪划船。缘:沿着;
②句意:花和草鲜嫩美丽。鲜美:鲜嫩美丽;
③句意:落花繁多。缤纷:繁多;
④句意: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异:对……感到惊异;
⑤句意: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穷:穷尽;
⑥句意:起初洞口很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才:只,仅;
⑦句意:房屋整整齐齐。俨然:整齐的样子;
⑧句意:老人和小孩。垂髫:小孩。
故答案为: ①沿着;②鲜嫩美丽;③繁多;④对……感到惊异;⑤穷尽;⑥只,仅;⑦整齐的样子;⑧小孩。
11.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①中重点词语有:云,说;率,率领。
②中重点词语有:今,现在;何,什么。
故答案为: ①(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②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1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主旨的理解能力。
【甲】文描绘了一个自然环境优美,社会安定和平,百姓生活和乐的生活图景,从而表达对没有战争、没有饥饿,没有贫穷,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社会的向往之情。解答第二问,要结合作者生活的背景和作者的经历分析。东晋末年,社会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社会的现实让人不满,作者只能借助于文学作品来表达自己的内心,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借桃花源表达了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战乱,人人生活得幸福、愉快的社会理想。
故答案为: 桃花源的环境富足宁静;桃花源中人生活安宁和睦;桃花源民风淳朴热情。作者借桃花源表达了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战乱,人人生活得幸福、愉快的社会理想。
六、散文阅读(23分)
(2022八下·徐州开学考)散文阅读
茉莉
白落梅
①我对茉莉的喜爱,缘于儿时的记忆。外婆的庭院,种了一些花木,春桃秋菊,夏荷冬梅,当然,还有她最爱的茉莉。茉莉花季很长,从暮春开到深秋,这些时日,茉莉花就那样悠然绽放,不曾间断。外婆种植的茉莉,枝繁叶茂,花瓣如雪。白花在绿叶的映衬下,似碧玉上的颗颗明珠,如夜空悬挂的点点繁星。每至晨昏,茉莉的淡淡幽香,飘过黛瓦白墙,弥漫至整个村庄。
②犹记得,外婆晨起打扫完庭院,则提篮采摘茉莉,泡上一盏茉莉香茗,坐于庭前石几上。穿针引线,串起的茉莉手链,给自家小姑娘佩戴,若有多余,则送与邻人。那些个夏天,外婆每日头上都簪着一枝茉莉,尽管如此,依旧遮掩不住她不断新生的白发。
③乡间老妪,本没有戴花的习惯,但茉莉与粉桃不同,不艳丽,不张扬。别一朵茉莉,不分年岁,只为了装点心情,还有那耐人寻味的淡香。后来想起刘姥姥游大观园时,曾说过她年轻时也风流,爱戴些花儿,抹些粉儿的。而外婆亦有此番情肠,试想每个女子,都珍爱自己的容颜,愿与繁花,相守一生。
④幼年总听外婆说起,她本富家小姐,也算得上是村里的大户。祖上修建的大宅院,福泽后辈,亭台楼阁,回廊水榭,叠石成山。而庭园里,花木成荫,折花插瓶,簪花佩戴,则成了她少女时代最美的回忆。
⑤那些闲逸的光阴,被时代的浪潮冲散,一去不复返。外婆嫁到了邻村的农家,几片青瓦,几亩薄田,她从千金小姐,成了平凡妇人。她的嫁妆,除了一双红绣鞋,还有几株曾外祖父栽种的茉莉。那掀开红盖头的男子,将与她开始未知的人生。
⑥外公是个书生,与农田相伴,一生没有改变其乡野村夫的命运。却总在夜阑人静之时,点烛读书,而年轻的外婆,则为她红袖添香。有时,泡上一盏茉莉清茶,静坐于他身边,裁衣缝衫,共守朝霞。
⑦外公一生爱酒,喜茶,亦好交朋友。每年都要取自家的粮食酿上几大坛好酒,兴起时,则邀约几个邻翁,于庭院喝酒闲聊。乡村月色明净,茉莉花开,暗香袭人。灵巧的外婆,下厨做几道农家小菜,虽不见荤腥,却是下酒的佳肴。最为别致的一道菜,是茉莉花炒鸡蛋。白日新摘的茉莉花,用井水洗净,打上几个鸡蛋,一起烹炒,清香可口,回味无穷。
⑧外婆自制的茉莉花酒,茉莉花茶,一时间远近闻名。镇上曾有商铺老板,慕名前来,询问秘方,被外婆回绝。其实自酿花酒、花茶只是一种心境,并无秘方,亦无须资本。自家栽种的粮食、茶叶、花木,巧妙地相容,便生了风雅。
⑨乐善好施的外婆,对平日走街串巷的卖货郎,或天南地北的江湖艺人,总会殷勤留客。虽是粗茶淡饭,却给了风餐露宿的他们,无限温情暖意。想来,外婆当年的乐施,皆是种下的善因。如今她九十高寿,前尘往事已然忘却,成了流水浮烟。那双红绣鞋也不知下落,唯留几树茉莉,年年开合,不说别离。
⑩我与外婆相处的日子,越发地短少。每年看到茉莉花开,便知我们的缘分,已薄如春梦。外婆已经不折茉莉簪头了,她两鬓的发,一如茉莉那样银白。以往只觉时光太慢,我的世界,总离不开那个小小村庄。而今我漂泊天涯多年,方知岁月催人老去,那些阔别已久的音容,都不再年轻。
每次与外婆临别之际,她总会拉着我的手絮说几句珍重的话。她说她已朝不保夕,而我的人生,则如那一窗的茉莉,开谢了一季,还会重来。我竟无言以对,转身拭泪,任凭她目送我的背影,渐行渐远。
这些年,无论我身在何处,我所居住的地方,皆种植茉莉。她曾陪我走过年少时光,又随我人世迁徙,如今和我一起安于江南某个旧院。也许这不是我最终的归宿,有一天我还会遭遇流转的命运,但茉莉亦会与我清淡相守,情深意长。在许多个苍茫无依的日子里,慰我孤独寂寥。
1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外婆的庭院,种了一些花木,春桃秋菊,夏荷冬梅,但她最爱茉莉。
B.每次与外婆临别之际,她总会拉着我的手絮说几句珍重的话。
C.镇上曾有商铺老板,慕名前来,询问制作茉莉花酒、茉莉花茶的秘方,被外婆回绝,说明外婆很小气,舍不得把秘方传给他人。
D.本文的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对如茉莉一般的外婆的赞美和怀念
1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作者以“茉莉”为题的好处。
15.外婆一生钟爱茉莉,请根据提示,梳理外婆与茉莉之间的往事。
泡茉莉香茗—— —— ——烹炒茉莉——
16.结合语境,从修辞角度品味下面语句,赏析其在语言上的特色。
白花在绿叶的映衬下,似碧玉上的颗颗明珠,如夜空悬挂的点点繁星。
17.文章第11段中写道:“我竟无言以对,转身拭泪,任凭她目送我的背影,渐行渐远。
”结合上下文,试分析“我”流泪的原因。
18.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外婆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13.C
14.①“茉莉”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②茉莉是作者情感的触发点,引起作者对外婆与茉莉的往事的回忆;
③表达作者对如茉莉一般的外婆的赞美和怀念之情。
④点名文章的写作对象
15.串茉莉手链;簪戴茉莉;酿茉莉花酒、花茶。
16.示例: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茉莉的绿叶比作碧玉和夜空,将茉莉的花朵比作明珠和繁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茉莉花朵饱满、圆润、洁白、繁密,叶子翠绿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茉莉的喜爱与赞美之情。(送分题,只要写就给分。空白不给送。)
17.①为年迈体弱的外婆担心,为她“朝不保夕”而悲伤。为不可预知的未来而悲伤,外婆年事已高,“我”下次回来不知道是否还能再见到外婆。
②为“我”不能在外婆身边尽孝道而愧疚;
18.①乐于分享,善良,乐善好施:外婆将串好的茉莉手链送给邻人和对卖货郎、
江湖艺人等殷勤留客。
②热爱生活,风趣优雅:外婆常簪戴茉莉、串茉莉手链、泡茉莉香茗等。
③勤劳能干,心灵手巧:外婆裁衣缝衫,酿茉莉花酒、花茶,用茉莉烹炒菜肴。
④疼爱外孙女:每次分别,外婆都要拉着“我”的手反复絮叨几句珍重的话,目
送“我”离开。
【知识点】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文章语言特点
【解析】【点评】 (1)此题考查对文章的综合理解和分析能力。一般错误的选项的命题都会有明显的漏洞,或文意、或手法。要仔细阅读文章找到这些问题。
(2)本题考查文章标题作用的把握。把握标题的作用: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概括主要事件;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烘托人物的思想性格,突显人物形象;揭示主旨,深化主题;从给读者的带来的感受角度来说,还有吸引读者,引发阅读冲动的作用。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梳理与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文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4)本题考查赏析句子。语句赏析的角度一定要知道,有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排比等)、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描写方法(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句式、手法、内容、情感等。不管从哪个角度,都要会结合语境作正确的赏析。
(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本文记叙了外婆泡茉莉香茗、串茉莉手链、簪戴茉莉、酿茉莉花酒、花茶,表现了外婆是一个善良、乐善好施、热爱生活、勤劳、心灵手巧、疼爱外孙的人。
(6)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人物的言行举止、人物在整篇文章中的地位作用、文中的抒情议论的语句等来整体感知。概括时一定要注意在原文中找到依据。
1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分析。C.有误,从全文看,外婆是一个善良、乐善好施的人,选项“说明外婆很小气,舍不得把秘方传给他人”分析错误。
故答案为:C。
14.本题考查文章标题作用的把握。
通读全文,可知以“茉莉”为题,充当贯穿全文的线索;串联起对外婆与茉莉之间往事的回忆,同时表达了作者对如茉莉一般的外婆的赞美和怀念。
故答案为: ①“茉莉”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②茉莉是作者情感的触发点,引起作者对外婆与茉莉的往事的回忆;
③表达作者对如茉莉一般的外婆的赞美和怀念之情。
④点名文章的写作对象
1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梳理与概括能力。
通读文章发现,第②③段写了外婆用茉莉“泡香茗”“串手链”和“簪戴茉莉”三件事,第⑦段写外婆“烹炒茉莉”,第⑧段写外婆用茉莉“酿花酒、花茶”。据此,将相关内容填写在横线上即可。
故答案为:串茉莉手链
簪戴茉莉
酿茉莉花酒、花茶。
16.本题考查赏析句子。
“似碧玉上的颗颗明珠,如夜空悬挂的点点繁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茉莉比作“明珠和繁星”,将绿叶比作“碧玉”,描写出茉莉花开时花朵和花叶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茉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故答案为: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茉莉的绿叶比作碧玉和夜空,将茉莉的花朵比作明珠和繁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茉莉花朵饱满、圆润、洁白、繁密,叶子翠绿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茉莉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17.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联系上下文,可知此时的外婆年迈体弱,而“我”常年漂泊在外,不能侍奉在侧,不能陪在外婆身边尽孝而愧疚。所以当外婆说她年事已高,而“我”还有下一季时,“我”难忍悲伤而落泪。
故答案为:①为年迈体弱的外婆担心,为她“朝不保夕”而悲伤。为不可预知的未来而悲伤,外婆年事已高,“我”下次回来不知道是否还能再见到外婆。
②为“我”不能在外婆身边尽孝道而愧疚;
18.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乐善好施的外婆,对平日走街串巷的卖货郎,或天南地北的江湖艺人,总会殷勤留客”表现了外婆是一个善良、乐善好施的人;从外婆簪戴茉莉、串茉莉手链、泡茉莉香茗等事情中可以看出,外婆是一个热爱生活的风雅之人;“灵巧的外婆,下厨做几道农家小菜,虽不见荤腥,却是下酒的佳肴。最为别致的一道菜,是茉莉花炒鸡蛋”表现出外婆是一个勤劳、心灵手巧的人;“每次与外婆临别之际,她总会拉着我的手絮说几句珍重的话”表现了外婆是一个疼爱外孙的人。
故答案为: ①乐于分享,善良,乐善好施:外婆将串好的茉莉手链送给邻人和对卖货郎、江湖艺人等殷勤留客。
②热爱生活,风趣优雅:外婆常簪戴茉莉、串茉莉手链、泡茉莉香茗等。
③勤劳能干,心灵手巧:外婆裁衣缝衫,酿茉莉花酒、花茶,用茉莉烹炒菜肴。
④疼爱外孙女:每次分别,外婆都要拉着“我”的手反复絮叨几句珍重的话,目送“我”离开。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