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2023届河南九师联盟高三第三次月考作文“世事纷扰,琴音修心”讲评课件
一、真题呈现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琴、棋、书、画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必须掌握的技能。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而在音乐、棋术、书法、绘画中居于首位。
中国古琴音乐是一门具有深刻历史文化背景的艺术,古琴之音,既淳和淡雅,又清亮绵远,意趣高雅,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温柔敦厚,形式中正平和,无过无不及,“琴之为器也,德在其中”,琴道更是有素养的文人士大夫一生的追求。在人心趋于浮躁的今天,亟需聆听古琴这种恬淡、平和的音乐,使我们的内心得以回归宁静。而修身养性本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作文真题
二、审题指导
这是一则材料作文题。材料首先介绍了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而在音乐、棋术、书法、绘画中居于首位。
然后介绍了古琴之音,既淳和淡雅,又清亮绵远,意趣高雅,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温柔敦厚,形式中正平和,无过无不及,“琴之为器也,德在其中”。在人心容易流于浮躁的今时,亟需古琴这般恬淡、平和的音乐,让人得以修心,让人心得以回归宁静。
审题指导
最后又由古琴音乐引申扩展到中国传统文化。
作文材料选取了“琴棋书画”的传统文化素材,通过对“琴”的介绍,引导考生关注优秀传统文化,回归优秀传统文化,思考优秀传统文化与修德修身修心养性的关系。在人心容易流于浮躁的今时,颇具现实意义。
审题指导
写作任务:
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在“人心浮躁”的今天,我们要从古琴中汲取智慧,能倡导“恬淡平和”的价值观,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能有意趣高雅的追求,能有修身养性的意识
当然,更进一步说,从“古琴”这样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滋养如今人的灵魂,让勃勃物欲回归正常,让内心回归平静,真正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也是不错的思路。
审题指导
三、参考立意
以古琴恬淡之圣水,灭现实浮躁之虚火
一曲恬淡平和,能医虚无浮华
去浮躁虚无声,慕恬淡平和音
心归宁静有“古琴”,莫被浮躁误终身
莫被“浮躁”围猎,要知“恬淡”可贵
最是“浮躁”能误人,古琴恬淡宜“修身”
世事纷扰,琴音修心
琴道人生,回归宁静
回归传统,修身养性
参考立意
四、作文素材
1.《笑傲江湖》潇湘夜雨莫大先生一把古琴,琴中藏剑,百变千幻衡山云雾十三式手刃大嵩阳手费彬为师弟刘正风全家报仇,琴音凄苦,剑法凌厉,最后成为除少林武当外唯一活着的掌门人,虽曲终人不见,却也是笑傲江湖了……
2.中国古代推崇正音雅乐,以“清幽平淡”为上,不以繁声热闹为趣。琴瑟、箫笛、胡琴,都音色柔和,恬淡而音韵绵长,如此幽婉清雅的音乐背后是丰厚的文化底蕴。
3.儒家注重社会伦理的“教化”,推崇中和之美,平稳节制、含蓄淡雅,排斥媚惑喧闹的溺音淫乐。道家倡导自然、清静、无为、柔弱、和谐。老子说:“大音希声”,正声应“简静”,静才会有空灵渺远的空间感,与万物合一的心灵体验。庄子提出“平易恬淡”为人生理想。“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
4.文人逸士,以琴会友,觅知音,不竞不求,不炫技,不卖弄,远离名利纷扰,清修自娱。对琴艺的体悟之深,要求之高,令人叹服。“身手皆静方能与妙道相融,与神灵相通。”,“故清者,大雅之原本……两手如鸾凤和鸣,不染纤毫浊气……必以贞静宏远为度……从容婉转”。“神闲气静,雪其躁气,释其竞心,指下扫尽炎嚣,弦上恰存贞洁。”“心骨俱冷,体气欲仙。”“专精注神,感动鬼神。”这简直是修炼的境界。
5.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苏轼《琴诗》
6.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
6.琴棋书画,在我国古时被称为“四艺”,是文人骚客、名门闺秀修身所必须掌握的技能,古人常以四艺来表示个人的文化素养。其中,琴指古琴,代表民族传统音乐;棋,特指围棋;书,指书法,而非书籍;画即绘画,特指国画,即水墨丹青。
琴棋书画,讲究恭敬、端正、心平气和,把自己的心全然安定下来,心无旁骛,不疾不徐,泰然自若,全身的精气神是调和的,和宇宙中的太和之气相通。与神合灵,与道合妙。这和修炼何其相似?!
五、优秀范文
世事纷扰,琴音修心
中国古琴音乐是一门具有深刻历史文化背景的艺术,古琴之音,既淳和淡雅,又清亮绵远,意趣高雅,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温柔敦厚,形式中正平和,无过无不及,“琴之为器也,德在其中”,琴道更是有素养的文人士大夫一生的追求。在人心趋于浮躁的今天,亟需聆听古琴这种恬淡、平和的音乐,使我们的内心得以回归宁静。而修身养性本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优秀范文
“琴者,情也;琴者,禁也”。吹箫抚琴、吟诗作画、登高远游、对酒当歌成爲文人士大夫生活的生动写照。春秋时期,孔子酷爱弹琴,无论在杏坛讲学,或是受困于陈蔡,操琴弦歌之声不绝;春秋时期的伯牙和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成爲广爲流传的佳话美谈;魏晋时期的嵇康给予古琴“众器之中,琴德最优”的至高评价,终以在刑场上弹奏《广陵散》作爲生命的绝唱;唐代文人刘禹锡则在他的名篇《陋室铭》中爲我们勾勒出一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淡泊境界。
优秀范文
自古,中国历代文人皆讲求“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每当文人抑郁不得志之时,通常选择由儒入道,将关注点从纷攘的外界拉回到丰富的内心,逍遥隐逸,寄情山水,亲近广阔的大自然。抚琴作爲修身养性的方式之一,令历代文人雅士为之沉醉而解脱释怀。
优秀范文
琴乐引发的情感,主要是审美性的,所反映的多为对境生情的人生感悟,如“秋塞吟”、“获麟”、“墨子悲丝”等,或模拟天籁之生机不息和变化,如“流水”、“平沙落雁”、“阳春”,或抒情之作如“阳关三叠”、“忆故人”等,多景中含情或情中寓景,使人之精神有所寄和有所游,意有所会。当然,琴声淳厚淡泊,特别能使人的心灵平和安静、甚至超然空灵,此时便是情感体验的最高境界,那种体验到恍若登仙之境界。这种心灵深处的喜悦与满足感是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的。对此,苏轼的《减字木兰花 琴》写道:“神闲意定,万籁收声天地静。玉指冰弦,未动宫商意已传。悲风流水,写出寥寥千古意。归去无眠,一夜余音在耳边。”这就是古琴音乐的魅力。
优秀范文
因此,琴乐在几千年的传承发展中被历代文化精英们不断丰富完善,使古琴所具有的文化内涵远超于一般其他乐器,古琴成为最能体现了中国文化与文人精神的民族乐器。在短视频时代,我们的“耳朵”很忙,因为我们都生活在各式各样的“爆火BGM”里,有一部分年轻人狂热摇滚和嘻哈,还有一部分人迷醉所谓“伪中国风”的“青丝”与“白发”,不加思考陷入浮躁的人们在“流行”里狂欢和虚无……我真心希望能用“古琴”的“恬淡平和”尝试消解众人的焦躁,去“浮躁虚无”声,慕“恬淡平和”音。
优秀范文
综上所论,无论是从琴器形制的考究、琴艺内容的精深,还是从琴道思想的高超上讲,古琴艺术无不体现出是一种充满智慧的艺术,其强调不仅是音乐弹奏技巧的训练,而更重要的是个人品格境界的修养。这种对人生境界的追求,就像不讲究繁文缛节而注重参悟境界的禅宗是一种充满智慧的宗教一样,体现的正是对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人生悟性的理解。因此,我们没有理由不将这样卓越的艺术文化加以发扬光大。
优秀范文
优秀范文
考场佳作1
优秀范文
考场佳作2
再见,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