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透镜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5.1 透镜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4-03-18 15:30: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作者姓名 学校
学科 物理 年级/班级 八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时名称 透镜
上课时间 45分钟 学生人数 41
单元背景 本节是八年级物理上第五章第一节透镜,内容主要包括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概念以及它们对光线的作用。是光的折射的深入,是初中光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交汇点,是历年中考的高频考点。
课时设计说明 本节课主要是在演示实验和学生活动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分析概括物理概念、总结物理规律
学情分析 通过上一章的学习,学生已有一定光学知识基础,具备一定的实验、观察和分析概括能力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光心、主光轴、焦点和焦距。 2了解凹透镜和凸透镜对光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及板图,得出两种透镜的两种不同构造,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时抓住事物本质特征,通过观察能够识别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的能力。   2经历探究凹透镜和凸透镜对光的作用的实验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的主人翁意识;   2.通过师生双边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措施 重点:观察凹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凸透镜对光发散作用。 难点:凹透镜和凸透镜对光的作用的实验过程。
教学过程(可续行)
学习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教学评价及技术应用
一 引入新课 思考并回答学生总结 提出问题:1请同学们回忆,在上一章我们学习了哪些镜子?2在生活中,你们还见过哪些不同的镜子呢?3放大镜、近视眼镜、老花眼镜与平面镜、凹面镜和凸面镜有什么不同呢?4教师演示:将光照分别射到平面镜和放大镜、近视眼镜上,观察现象。引入新课 由生活中的镜子引入,体现了从生活走进物理的新课程理念。 从对比中了解什么是透镜。
新课一认识透镜 学生仔细观察、讨论,并进行比较。总结: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凹透镜学生画出符号反馈练习一 看投影,看看它们中哪些是凸透镜;哪些是凹透镜 画出三种特殊光线并练习 师:在我们的桌子上都有一盒透镜,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动手动脑,看有什么不同。让学生明确两个任务:①将透镜分类;②说出出它们的特征。板书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多媒体展示,强调通过光心的光线不改变方向。指导学生画出三种特殊光线并练习 动手体验 观察讨论 分析概括 多媒体教学 在实验的基础上概括总结。 多媒体辅助教学 把活动带下课堂,培养实践能力和总结物理规律的能力。
二: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课件展示,师生总结: 实验表明,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2 画图3 自学交流 焦点和焦距 怎样测凸透镜的焦距 实验一:分别将一凸透镜和凹透镜正对着平行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观察有什么变化? 实验二:将无色透明饮料瓶放在水平桌面上,在瓶中放置点燃的香头,这就形成一个“烟室”,用自制的平行激光垂直射入烟室,然后在中间分别放入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光的路径发生怎样的变化,并总结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让同学们把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作用的光路图画出来 。 培养学生自学交流能力,能大胆自我展示
三 小结 学生交流总结 及时表扬 收获平台
四 课堂检测 课堂检测 出示投影 巩固提高
课后反思 在新课结束后完成。是总结得失、促进教学的重要手段。
点评 本节课学生兴趣很高,课堂效果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