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第一节 资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第二章 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
课程标准
1.结合实例,分析资源安全问题的产生及其影响因素。
2.通过实例分析,说明资源安全对于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3.结合实例,说明保障资源安全的主要途径。
学习目标
内容索引
目标1 资源安全问题
目标2 资源安全问题影响国家安全及保障资源安全
问题导入
1980年9月,美国朱利安·西蒙教授与保罗·埃尔里奇教授就10年后铬、铜、镍、锡、钨5种金属的价格是否上涨打赌。他们假想以1980年9月29日的价格分别买入以上5种金属,每种金属花费200美元。假如,10年后这5种金属的价格在剔除通货膨胀的因素后果真上涨了,西蒙就要付给埃尔里奇这批金属的总差价。反之,埃尔里奇将把总差价支付给西蒙。此赌以西蒙教授获胜而告终(到1990年,5种金属无一例外地跌了价。这年10月,埃尔里奇依照约定把57607美元的支票给了西蒙)。
1.两教授之赌背后的含义是什么
2.从此赌中你能推测两位教授对世界资源安全前景的观点吗
3.能不能乐观地认为世界资源价格只降不涨
资源安全前景之争
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及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性的饥荒和资源耗竭将很快到来,资源价格亦将随之日益攀升。
资源不会枯竭;资源短缺会吸引大量的投资来开发替代产品,而科技进步又为这种开发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资源价格不但不会飙升,反而会下降。
现代人类社会是靠庞大而复杂的资源供给维持的。
悲观论
乐观论
资源安全前景之争
从表面来看,两教授之赌的背后是关于世界未来资源安全前景的悲观论和乐观论两种观点之争。
从人地关系的角度看,悲观论与乐观论之争是自然环境的影响与人类的主动性之争,即“地球供给资源的能力存在极限”与“人类能通过技术进步克服资源的极限”之争。
从辩证的角度看,两者在对终极结果的认识上是对立的,但就具体资源而言,都承认在一定阶段内存在资源极限。
一、资源安全
(1)资源的供给不低于各种用途所需的最低数量和质量要求,且是稳定、及时和经济的;
(2)资源的开发和使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供给服务功能。
2.资源安全含义
1.资源安全概念
资源安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乃至整个人类社会发展所需的自然资源供给能够得到满足的状态或能力。
二、资源安全问题
1.资源安全问题概念
如果因资源供给量少于资源需求量而造成的资源短缺超过某个限度,就会发生资源安全问题。
影响生产、经济和社会的正常运行,甚至危及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引发灾难性的后果。
2.资源安全问题危害
3.资源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
资源供给与需求的失衡
资源需求增长过快
资源供给能力降低过多
二、资源安全问题
4.影响因素
资源问题的发生是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资源禀赋(类型、数量、质量、分布等总体状况)、资源生产与供给能力、资源消费需求。
1.从图中分别读出1949年、1980年和2010年我国的水资源使用总量和人口数量,计算3个年度我国人均水资源使用量。
2.估算从1949年到2010年,我国用水总量、人口和人均用水量增加的倍数。
【活动】以我国水资源为例,说明消费对水资源供需关系的影响。
年份 水资源使用总量/亿m 人口数量/亿人 人均水资源使用总(m /人)
1949 1000 5.5 182
1980 4500 10 450
2010 6000 13.5 444
用水总量增加5倍 人口增加1.45倍 人均用水量增加1.44倍
人口数量和人均用水量的增加导致用水总量剧增,大致呈正相关关系。
3.说明人口数量和人均用水量对用水总量变化的影响。
三、资源安全问题影响国家安全
1.国家安全概念
在国家总体安全体系中,每一个具体领域的安全,虽然各有侧重点,但都与其他领域的安全相互关联、密不可分。
国家总体安全
国家安全体系
常规国家安全
(传统意义)
非常规国家安全
(现代社会)
一个主权国家领土、财产等不受侵犯,主要包括政治安全和军事安全。
资源安全
环境安全
经济安全
文化安全
科技安全
资源安全在国家安全体系中居于基础地位。
三、资源安全问题影响国家安全
2、资源安全的分类:
战略资源安全
非战略资源安全
战略资源是指事关国计民生、社会发展全局和经济安全的自然资源,这些资源具有稀缺性且无可替代,例如淡水、土地、石油、铁矿、稀土等都是现代社会所必需的战略资源。
三、资源安全问题影响国家安全
(1)直接影响:
(2)间接影响:
战略资源严重短缺导致的资源安全问题,能动摇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
资源安全问题可通过触发和放大环境、经济、军事甚至政治等领域的国家安全危机,间接影响国家安全。
3、资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三、资源安全问题影响国家安全
思考: 瑙鲁因何富?因何贫?
磷酸盐作为瑙鲁战略资源,向全球出售,使该国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
①由于经济结构单一,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磷酸盐的枯竭,社会经济陷入危机;
②粗放的露天磷矿开采对当地环境破坏严重;
③土地资源、淡水资源等资源短缺,加剧了国家安全的受威胁程度。
思考题
区域性的资源安全危机影响生产、经济和社会的正常运行,触发重大社会危机,引发全国性的政局动荡和武装冲突;国家间的各种资源冲突(图2.6),有可能导致多国的经济与政治纠纷或武装冲突,成为多国的安全问题。
思考题
1.1948—1999年和2000-2008年排在前3位的淡水冲突的类型分别是什么
2.与1948—1999年相比,2000-2008年哪些冲突的比例增加?哪些减少了?
联合管理、水量和基础设施
减少的:水量、水电
增加的:联合管理、基础设施、水质、防洪、技术合作
四、保障资源安全
1.保障资源安全的措施:人类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技术、经济和政策措施。调节资源供给与消费需求之间的平衡,保障资源安全。
供给侧改革
消费侧改革
四、保障资源安全
(1)在资源供给方面:
2.保障资源安全的途径
可增加区域自身的资源供给能力,但高度依赖于技术的进步;(案例“不用从地里长出来的布”)
要求资源的供给渠道保持稳定,经济成本可接受,且有相应的技术或市场机制作为保障;
可以在资源数量不增加的情况下,保障资源供给的持续稳定。
四、保障资源安全
(2)在资源消费方面:
2.保障资源安全的途径
降低资源需求
降低资源消耗主要通过减量、重复使用和循环利用来实现(图2.10);
使用效益最大化意味着用最小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环境或社会效益;
所有这些都高度依赖于技术、管理水平和消费观念的进步。
在资源使用过程中有效规避各种风险,可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消耗。
四、保障资源安全
降低资源消耗主要通过减量、重复使用和循环利用来实现(图2.10);
四、保障资源安全
一方面要权衡资源开发利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无论是增加资源供给还是降低资源消费,都不能危害自然环境及其可持续供给资源的能力;
(3)维持资源安全还需要避免衍生其他安全问题。
另一方面要权衡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关系,不能危害其他国家或区域的资源安全,应避免因资源争夺引发国家或地区间的冲突。
知识梳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下表为“部分国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及每万元GDP耗水量表”。据此回答1~3题。
1.分析表中数据可以看出
A.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和水资源总量均低于法国
B.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约是美国的10倍
C.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约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3
D.澳大利亚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高是因为水资源特别丰富
中国 美国 澳大利亚 法国 世界平均
人均水资源拥有量(m3) 2 200 8 952 18 245 3 357 8 900
每万元GDP耗水量(m3) 5 045 514 387 288 1 344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结合表中数据可直接得出答案。
2.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高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发达,耗水量大
B.技术水平低和节水意识淡薄
C.人口众多,生活用水量大
D.水污染严重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由于我国技术水平低、人们节水意识淡薄,导致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每万元GDP耗水量高。
中国 美国 澳大利亚 法国 世界平均
人均水资源拥有量(m3) 2 200 8 952 18 245 3 357 8 900
每万元GDP耗水量(m3) 5 045 514 387 288 1 344
3.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主要措施是
A.加大水利建设投入
B.控制城市规模
C.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D.优先发展工业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节水空间很大。针对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高的主要原因可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读“国际铁矿石基准价格涨幅图”,回答4~5题。
4.依据图示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05年铁矿石的价格最高
B.2008年铁矿石的价格最高
C.从2000年到2008年铁矿石的价格一直在
上涨
D.从2000年到2008年铁矿石的价格上涨幅
度持续上升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从图中可以看出2005年铁矿石基准价格涨幅最大,但并不是2005年铁矿石的价格最高;从2000年到2008年铁矿石价格只有在2002年有小幅下降,2002年以后铁矿石基准价格涨幅为正值,说明铁矿石的价格2002年以后一直在上涨,因而2008年铁矿石的价格最高。
5.近年来,中国钢铁产量持续高速增长,
使得铁矿石过度依赖进口。从我国铁矿
资源的供应角度分析其主要原因是我国
A.铁矿资源储量少
B.铁矿贫矿多,富矿少
C.铁矿产量不断减少
D.铁矿开采难度增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
我国铁矿贫矿多、富矿少,钢铁的冶炼费用高,因而铁矿石的进口依存度高。
我国不同地区的能源产销不平衡,直接影响了地区的经济发展。读“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能源生产量、消费量占全国比重图”,完成6~7题。
6.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能源产
销差异主要表现在
A.中西部地区能源消费量比重过大
B.东部地区能源生产量比重过大
C.中西部地区能源生产量小于消费量
D.东部地区能源消费量大于生产量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读图可以看出,中西部地区能源消费量比重较小,A错误。
东部地区能源消费量比重过大,B错误。
中西部地区能源生产量大于消费量,C错误。
东部地区能源消费量大于生产量,D正确。
7.为了增加东部地区能源供应,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
①开发新能源 ②调整产业结构,实施产业转移 ③跨区域调配能源 ④简化生产工艺,降低能源消耗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开发新能源和实施西气东输等跨区域调配能源工程都可以增加东部地区的能源供应,①③正确。
②④可以减少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耗,但不能增加东部地区能源供应,②④错误。故选B。
粮食虚拟耕地是指粮食生产过程中占用的耕地资源,即将地区间进行的粮食交易看作是相应的耕地交易。目前我国粮食虚拟耕地流动存在“北土南运”的趋势,由于生产相同数量粮食时,粮食输出地实际占用的耕地多于粮食输入地,造成了耕地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据此回答8~10题。
8.我国粮食虚拟耕地出现“北土南运”的原因是
A.北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B.南方地区农业发展水平较低,粮食产量严重不足
C.北方地区耕地集中连片,适合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D.南方地区可用耕地面积狭小,不宜进行粮食生产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我国粮食虚拟耕地出现“北土南运”说明北方地区粮食商品率高,耕地集中连片,适合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故C正确。
与北方地区相比,南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故A错误。
由材料可知,生产相同数量粮食时,南方地区占用的耕地少于北方地区,南方地区水热条件好,粮食产量并未出现严重不足的情况,因此南方地区农业发展水平较低的说法错误,故B错误。
南方地区多低山、丘陵,耕地面积较北方少,但并不代表不宜进行粮食生产,故D错误。故选C。
9.“北土南运”会
A.改善北方地区生态环境
B.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效率
C.增加南方地区农民收入
D.加快南方地区城镇化进程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北土南运”会降低南方地区农业用地规模,重点发展第二、第三产业,加快城镇化进程,故D正确。
“北土南运”易对北方地区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不能反映我国农业生产效率的变化,会增加北方地区农民收入,故A、B、C错误。故选D。
10.“北土南运”会降低我国耕地粮食生产效率的主要原因是
A.耕地资源分布不均
B.水热条件分布不均
C.农业技术的区域差异
D.人口分布的空间差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
我国北方地区粮食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而南方地区为一年两熟或三熟,水热条件分布不均,因此生产相同数量粮食时,北方地区实际占用的耕地多于南方地区,粮食生产效率低,故B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