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部编版2022-2023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飞向蓝天的恐龙》同步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部编版2022-2023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飞向蓝天的恐龙》同步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4.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11 14:11:25

文档简介

部编版2022-2023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飞向蓝天的恐龙》同步训练
一、基础运用
1.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四千万年前。它和狗一般大小,两条后腿粗壮有力,能够支撑起整个身体。”这几句话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A.列数字 B.打比方 C.作比较 D.举例子
【答案】C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这是对说明文说明方法的考查。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①举例子;②分类别;③打比方;④列数字;⑤作比较;⑥下定义;⑦列图表;作答时要结合语境,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D把“恐龙”比与“狗”,比较说明恐龙的大小,这是作比较。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说明方法,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结合上下文,分析说明作用。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科学家们希望重现这一历史”中的“重”字读“chóng”,它还有一个读音是“zhòng”。
(2)“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鸟儿”。这句话与“恐龙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鸟儿”意思一样。
(3)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4)“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这句话起到了引出下文的作用。
【答案】(1)正确
(2)错误
(3)正确
(4)正确
【知识点】拼音;课文内容理解;飞向蓝天的恐龙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作品有关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1)正确(2)错误。前句强调“一支”,后句是泛指。(3)正确(4)正确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大约在   年前,第一种恐龙出现,   年后,繁衍成   的庞大家族。其中,恐龙的一支身体   →体表   →转移到   →在树林间   →具备了   →最终   。
(2)这是一篇   文章,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   。“   ”是科学家们提出这一假说的重要依据。
【答案】(1)两亿四千万;数千万;形态各异;逐渐变小;长出美丽的羽毛;树上生存;跳跃、降落;滑翔能力;能够主动飞行
(2)科普;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恐龙化石
【知识点】词形;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1)这段主要讲了“翼龙”的进化过程,大约在两亿四千万年前,第一种恐龙出现,数千万年后,繁衍成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其中,恐龙的一支身体逐渐变小,体表长出美丽的羽毛,转移到树上生存在林间跳跃、降落;具备了滑翔能力,最终能够主动飞行。根据课文《飞向蓝天的恐龙》相关内容可以进行填空。(2)本文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这一结论是科学家们通过对“恐龙化石”的研究而提出的,代表了现代进化论的观点。题目考查对课文内容的掌握和理解能力,作答时要结合对课文的学习和熟练阅读,进行准确作答。
故答案为:(1)两亿四千万;数千万;形态各异;逐渐变小;长出美丽的羽毛;树上生存;跳跃、降落;滑翔能力;能够主动飞行;(2)科普;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恐龙化石。
【点评】题目要求按照课文内容填空,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题目要求,根据课文中的重点语句进行作答,书写要正确,答案要规范。
4.按要求写句子。
(1)“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有些恐龙则身材小巧,体重不足几公斤。”
这句话采用的说明方法是:   。
我也来用这种方法来写句话:   。
(2)小苍蝇和蜘蛛怎么能预料后来的事呢?(改为陈述句)
(3)他断定恐龙和鸟类可能有亲缘关系。(修改病句)
(4)我们的衣食住行都会有纳米技术的影子。(缩句)
(5)桃花一簇开无主,   ?(按原句填空)
(6)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和狗一般大小,两条后腿粗壮有力,能够支撑起整个身体。(照样子,写句子)
   和   一般大小   
【答案】(1)列数字、作比较;这棵树真大,5个大人手拉手才能抱住
(2)小苍蝇和蜘蛛不能预料后来的事。
(3)他断定恐龙和鸟类有亲缘关系。
(4)衣食住行有影子。
(5)可爱深红爱浅红
(6)冰雹;鸡蛋;砸在地上,有个坑。
【知识点】修改病句;句子排序、仿写;扩写、缩写句子;句式转换
【解析】【分析】(1)分析可知这句话采用的说明方法是列数字和作比较,有“几十米”“数十吨”这样具体的数字以及身长的恐龙和身短的恐龙做比较。造句注意用到这两个说明方法即可,所造的句子要合情合理即可。仿写:这棵树真大,5个大人手拉手才能抱住。
(2)考查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①问号改为句号;②删掉疑问词“怎能……呢”。③肯定“能”改为否定“不能”。
(3)本题考查的是修改病句,在本句话中的错误是语义矛盾,前面的“断定”和后面的“可能”矛盾,去掉一个即可。
(4)考查学生缩句的能力。缩句就是去掉句子中的修饰限制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使它更简洁即可。删掉“我们的、都会、纳米技术的”这些修饰限制的成分。
(5)出自盛唐诗人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6)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仿照题中所给的例句,用对比手法仿写一个相同或相似的句式,能做到语意连贯,表述只要合理即可。如:冰雹和鸡蛋一般大小,砸在地上,有个坑。
故答案为:(1)列数字、作比较;这棵树真大,5个大人手拉手才能抱住
(2)小苍蝇和蜘蛛不能预料后来的事。
(3)他断定恐龙和鸟类有亲缘关系。
(4)衣食住行有影子。
(5)可爱深红爱浅红
(6)冰雹;鸡蛋;砸在地上,有个坑。
【点评】(1)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吗?”和“怎能……呢?”等。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3)修改病句是一项综合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注意句子的病因。改病句时要对症下药。
(4)主要测试学生对缩句的方法掌握。认真阅读原句,弄清原句中心。平时多做练习。
(5)考查对诗词背诵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筛选符合要求的诗词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6)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模仿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言之有理即可。抓住一个事物的特点写句子。
5.找出你认为写得比较生动的句子读一读,说说它好在哪里?
A、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B、恐龙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答案】A ;“一支”是指某一部分,而不是全部。“漫长的演化”是指有着很长的演变过程,而不是突如其来的变化。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飞向蓝天的恐龙
【解析】【分析】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识记。依据课文内容可知,“一支”是指某一部分,而不是全部。“漫长的演化”是指有着很长的演变过程,而不是突如其来的变化。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熟悉和理解程度,锻炼了学生阅读和分析能力,特别是语言表达能力。
6.连一连,读一读。
凶猛的 马门溪龙 粗壮的 羽毛
迟钝的 霸王龙 崭新的 后腿
轻灵的 孔雀 美丽的 天地
五彩的 鸽子 敏捷的 动作
【答案】
【知识点】词语搭配
【解析】【分析】词语搭配就是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形容词(或限制性词语)+的+名词”,应按照语言习惯合理搭配即可。
故答案为:
【点评】从给出的词语中找规律,掌握词语的结构,做题就容易了。平时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积累好词好句。增加词汇量。
7.读一读,填一填。
  中生代地质年代上的中生代距今2亿5千万年至6千万年,持续的时间长达1亿8千万年左右,又被称为“爬行动物的时代”。那时,在陆地上有恐龙,海中有蛇颈龙,空中有翼龙。
  化石指古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跟石头一样的东西。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
(1)中生代时,在陆地上有    ,海中有    ,空中有   。
(2)化石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1)恐龙;蛇颈龙;翼龙
(2)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
【知识点】语段阅读;飞向蓝天的恐龙
【解析】【分析】(1)那时,在陆地上有恐龙,海中有蛇颈龙,空中有翼龙。答案在第一自然段。(2)文中的第二自然段有介绍。
【点评】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平时只要多加练习,结合短文去回答问题,切记毫无根据的去空谈。
二、阅读理解
课内阅读
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yǎn yàn)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有些恐龙像它们的祖先一样两足奔跑,有些恐龙则用四足行走;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有些恐龙则身材小巧,体重不足几公斤;有些恐龙凶猛异常,是茹毛饮血的食肉动物,有些恐龙则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长得也越来越像鸟类:骨骼中空,身体轻盈;脑颅膨(béng péng)大,行动敏捷;前肢越来越长,能像鸟翼一样拍打;它们的体表长出了美丽的羽毛,不再披着鳞片或鳞甲。它们中的一些种类可能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而转移到树上生存。这些树栖(qī xī)的恐龙在树木之间跳跃、降落,慢慢具备了滑翔能力,并最终能够主动飞行。不过,有些科学家认为,飞行并非始于树栖生活过程。他们推测,一种生活在地面上的带羽毛恐龙,在奔跑过程中学会了飞翔。不管怎样,有一点毋庸置疑:原本不会飞的恐龙最终变成了天之骄子——鸟类,它们飞向了蓝天,从此开辟了一个崭(z n
zh n)新的生活天地。
8.从文中选择正确的拼音,打上“√”。
9.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形态各异:   。
毋庸置疑:   。
10.选文从   、   、   三个方面介绍了恐龙的庞大家族。
11.在介绍恐龙庞大家族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
12.这段话主要写了(  )
A.科学家们的推想 B.庞大的恐龙家族 C.恐龙的演化过程
【答案】8.yǎn;péng;qī;zh n
9.指很多事物形状、姿态、形式不尽相同,各有特色。这里指恐龙数量种类多;不必怀疑
10.恐龙的种类;恐龙的演化过程;科学家的推测
11.排比
12.B
【知识点】语段阅读;说明文阅读
【解析】【点评】(1)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往往也不同,可以根据意思来记住不同的音节。
(2)理解词语的意思时,我们要先找到词语所在的句子,再读一读这个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这道题是按选文短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理解选文短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4)考查学生对排比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5)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课文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8.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要注意区分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平时要多读,多练。“繁衍”的“衍”读三声yǎn,不要读成四声“yàn”。“膨大”的“膨”读péng,注意声母,不要读成“béng ”。“树栖”的“栖”读qī ,不要读成形近字“西xī”。“崭新”的“崭”读翘舌音zh n ,不要读成平舌音“z n”。
9.考查结合语境理解词语。“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句中“形态各异” 指很多事物形状、姿态、形式不尽相同,各有特色。这里指恐龙数量种类多。“不管怎样,有一点毋庸置疑:原本不会飞的恐龙最终变成了天之骄子——鸟类。”句中“毋庸置疑”不必怀疑。
10.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仔细阅读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选文从恐龙的种类、恐龙的演化过程、科学家的推测三个方面介绍了恐龙的庞大家族。
11.考查修辞方法。“有些恐龙像它们的祖先一样两足奔跑,有些恐龙则用四足行走;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有些恐龙则身材小巧,体重不足几公斤;有些恐龙凶猛异常,是茹毛饮血的食肉动物,有些恐龙则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 连用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句子语气,是排比。
12.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掌握一定的技巧,可把整篇文章拆分成几个部分,明确写了哪几方面内容,然后选项判断即可。这段话主要写了庞大的恐龙家族。选B。
13.课外阅读。
1000多米深海发现生物
最近,澳大利亚科学家在太平洋1000多米的深海处,发现了早在3亿年前就已在这里生活着的850多种动物,其中有350种动物已经被人们认为是早已灭绝了的动物群。科学家们介绍说,这里的动物世界太让人惊讶了。根据我们迄(qì)今所有的知识,大部分动物不能在如此深的水下生存,因为那里的生存环境与水面上完全不同。1000多米深的水下是一个没有光亮的世界,那里的温度降到了零下,而且压力也是地面的数百倍,以致聚苯(běn)乙烯(xī)的罐子能被挤压成只有一个指头大小。在太平洋的这一角落里,850多种动物已适应了那里的环境,而且生活了很长时间。这些动物有:细长的刺海胆、海星、甲壳动物、海葵(kuí)和海蛛等。其中新发现的种类非常多,研究人员正在忙于对它们进行分类。初步的研究结果显示,在人们不熟悉的这些动物中,海胆和甲壳动物占了大多数。这个新发现令科学家相信,在一些星球上,如木卫二星上也可能会有生命存在。
(1)下面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选一选。
A.列数字 B.作比较
①早在3亿年前就已在这里生活着的850多种动物,其中有350种动物已经被人们认为是早已灭绝了的动物群。   
②1000多米深的水下是一个没有光亮的世界,那里的温度降到了零下,而且压力也是地面的数百倍。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说明了(  )
A.聚苯乙烯的罐子不能放在海底。
B.1000多米深的水下压力非常大。
(3)这篇短文介绍了澳大利亚科学家   。由此,科学家们推测   。
(4)阅读短文后,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答案】(1)A;AB
(2)B
(3)在太平洋1000多米的深海处,发现了早在3亿年前就已在这里生活着的850多种动物,其中,海胆和甲壳动物占了大多数;在一些星球上,如木卫二星上也可能会有生命存在
(4)为什么人们认为在太平洋1000多米的深海中有350种动物是早已灭绝了的?
【知识点】说明文阅读
【解析】【分析】(1)这是对说明文说明方法的考查。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①举例子;②分类别;③打比方;④列数字;⑤作比较;⑥下定义;⑦列图表;作答时要结合语境,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依据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理解提出合理的问题即可。
故答案为:(1)①A、②AB
(2) B
(3)在太平洋1000多米的深海处,发现了早在3亿年前就已在这里生活着的850多种动物,其中,海胆和甲壳动物占了大多数;在一些星球上,如木卫二星上也可能会有生命存在
(4)为什么人们认为在太平洋1000多米的深海中有350种动物是早已灭绝了的?
【点评】(1)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3)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开放性试题符合要求即可。
三、小练笔
14.快乐作文。
你想过吗?将来人吃的食物、穿的衣服、坐的汽车…会是什么样子的?利用你的奇思妙想,当一次科学家去发明创造吧!可以先画下来,再写下来。注意想象要丰富,内容要具体,语句通顺。不少于350字。题目:我发明的 。
【答案】略
【知识点】想象作文
【解析】【分析】从题目的要求来看,这是一篇想象的文章,写想象文章应请注意:大胆想象,敢于去想,任何一个人的想象和幻想,都反映自己的理想,愿望,向往和追求,如果把这种大胆的假设写出来,给人以某种启迪,并能激起别人的思考,使人产生共鸣,这应该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写想像作文容易,但是要想写好想象作文确实很难。因为,它不是我们已经发生的现实生活,我们经历的现实生活有情节、有体会、有感受。而想象作文,顾名思义是想像出来的,不是已经发生的,看到的生活。
【点评】根据所选内容进行写作,注意内容具体,结构清晰,语句通顺。
1 / 1部编版2022-2023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飞向蓝天的恐龙》同步训练
一、基础运用
1.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四千万年前。它和狗一般大小,两条后腿粗壮有力,能够支撑起整个身体。”这几句话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A.列数字 B.打比方 C.作比较 D.举例子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科学家们希望重现这一历史”中的“重”字读“chóng”,它还有一个读音是“zhòng”。
(2)“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鸟儿”。这句话与“恐龙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鸟儿”意思一样。
(3)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4)“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这句话起到了引出下文的作用。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大约在   年前,第一种恐龙出现,   年后,繁衍成   的庞大家族。其中,恐龙的一支身体   →体表   →转移到   →在树林间   →具备了   →最终   。
(2)这是一篇   文章,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   。“   ”是科学家们提出这一假说的重要依据。
4.按要求写句子。
(1)“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有些恐龙则身材小巧,体重不足几公斤。”
这句话采用的说明方法是:   。
我也来用这种方法来写句话:   。
(2)小苍蝇和蜘蛛怎么能预料后来的事呢?(改为陈述句)
(3)他断定恐龙和鸟类可能有亲缘关系。(修改病句)
(4)我们的衣食住行都会有纳米技术的影子。(缩句)
(5)桃花一簇开无主,   ?(按原句填空)
(6)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和狗一般大小,两条后腿粗壮有力,能够支撑起整个身体。(照样子,写句子)
   和   一般大小   
5.找出你认为写得比较生动的句子读一读,说说它好在哪里?
A、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B、恐龙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6.连一连,读一读。
凶猛的 马门溪龙 粗壮的 羽毛
迟钝的 霸王龙 崭新的 后腿
轻灵的 孔雀 美丽的 天地
五彩的 鸽子 敏捷的 动作
7.读一读,填一填。
  中生代地质年代上的中生代距今2亿5千万年至6千万年,持续的时间长达1亿8千万年左右,又被称为“爬行动物的时代”。那时,在陆地上有恐龙,海中有蛇颈龙,空中有翼龙。
  化石指古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跟石头一样的东西。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
(1)中生代时,在陆地上有    ,海中有    ,空中有   。
(2)化石的作用是什么?
二、阅读理解
课内阅读
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yǎn yàn)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有些恐龙像它们的祖先一样两足奔跑,有些恐龙则用四足行走;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有些恐龙则身材小巧,体重不足几公斤;有些恐龙凶猛异常,是茹毛饮血的食肉动物,有些恐龙则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长得也越来越像鸟类:骨骼中空,身体轻盈;脑颅膨(béng péng)大,行动敏捷;前肢越来越长,能像鸟翼一样拍打;它们的体表长出了美丽的羽毛,不再披着鳞片或鳞甲。它们中的一些种类可能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而转移到树上生存。这些树栖(qī xī)的恐龙在树木之间跳跃、降落,慢慢具备了滑翔能力,并最终能够主动飞行。不过,有些科学家认为,飞行并非始于树栖生活过程。他们推测,一种生活在地面上的带羽毛恐龙,在奔跑过程中学会了飞翔。不管怎样,有一点毋庸置疑:原本不会飞的恐龙最终变成了天之骄子——鸟类,它们飞向了蓝天,从此开辟了一个崭(z n
zh n)新的生活天地。
8.从文中选择正确的拼音,打上“√”。
9.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形态各异:   。
毋庸置疑:   。
10.选文从   、   、   三个方面介绍了恐龙的庞大家族。
11.在介绍恐龙庞大家族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
12.这段话主要写了(  )
A.科学家们的推想 B.庞大的恐龙家族 C.恐龙的演化过程
13.课外阅读。
1000多米深海发现生物
最近,澳大利亚科学家在太平洋1000多米的深海处,发现了早在3亿年前就已在这里生活着的850多种动物,其中有350种动物已经被人们认为是早已灭绝了的动物群。科学家们介绍说,这里的动物世界太让人惊讶了。根据我们迄(qì)今所有的知识,大部分动物不能在如此深的水下生存,因为那里的生存环境与水面上完全不同。1000多米深的水下是一个没有光亮的世界,那里的温度降到了零下,而且压力也是地面的数百倍,以致聚苯(běn)乙烯(xī)的罐子能被挤压成只有一个指头大小。在太平洋的这一角落里,850多种动物已适应了那里的环境,而且生活了很长时间。这些动物有:细长的刺海胆、海星、甲壳动物、海葵(kuí)和海蛛等。其中新发现的种类非常多,研究人员正在忙于对它们进行分类。初步的研究结果显示,在人们不熟悉的这些动物中,海胆和甲壳动物占了大多数。这个新发现令科学家相信,在一些星球上,如木卫二星上也可能会有生命存在。
(1)下面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选一选。
A.列数字 B.作比较
①早在3亿年前就已在这里生活着的850多种动物,其中有350种动物已经被人们认为是早已灭绝了的动物群。   
②1000多米深的水下是一个没有光亮的世界,那里的温度降到了零下,而且压力也是地面的数百倍。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说明了(  )
A.聚苯乙烯的罐子不能放在海底。
B.1000多米深的水下压力非常大。
(3)这篇短文介绍了澳大利亚科学家   。由此,科学家们推测   。
(4)阅读短文后,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三、小练笔
14.快乐作文。
你想过吗?将来人吃的食物、穿的衣服、坐的汽车…会是什么样子的?利用你的奇思妙想,当一次科学家去发明创造吧!可以先画下来,再写下来。注意想象要丰富,内容要具体,语句通顺。不少于350字。题目:我发明的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这是对说明文说明方法的考查。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①举例子;②分类别;③打比方;④列数字;⑤作比较;⑥下定义;⑦列图表;作答时要结合语境,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D把“恐龙”比与“狗”,比较说明恐龙的大小,这是作比较。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说明方法,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结合上下文,分析说明作用。
2.【答案】(1)正确
(2)错误
(3)正确
(4)正确
【知识点】拼音;课文内容理解;飞向蓝天的恐龙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作品有关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1)正确(2)错误。前句强调“一支”,后句是泛指。(3)正确(4)正确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3.【答案】(1)两亿四千万;数千万;形态各异;逐渐变小;长出美丽的羽毛;树上生存;跳跃、降落;滑翔能力;能够主动飞行
(2)科普;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恐龙化石
【知识点】词形;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1)这段主要讲了“翼龙”的进化过程,大约在两亿四千万年前,第一种恐龙出现,数千万年后,繁衍成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其中,恐龙的一支身体逐渐变小,体表长出美丽的羽毛,转移到树上生存在林间跳跃、降落;具备了滑翔能力,最终能够主动飞行。根据课文《飞向蓝天的恐龙》相关内容可以进行填空。(2)本文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这一结论是科学家们通过对“恐龙化石”的研究而提出的,代表了现代进化论的观点。题目考查对课文内容的掌握和理解能力,作答时要结合对课文的学习和熟练阅读,进行准确作答。
故答案为:(1)两亿四千万;数千万;形态各异;逐渐变小;长出美丽的羽毛;树上生存;跳跃、降落;滑翔能力;能够主动飞行;(2)科普;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恐龙化石。
【点评】题目要求按照课文内容填空,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题目要求,根据课文中的重点语句进行作答,书写要正确,答案要规范。
4.【答案】(1)列数字、作比较;这棵树真大,5个大人手拉手才能抱住
(2)小苍蝇和蜘蛛不能预料后来的事。
(3)他断定恐龙和鸟类有亲缘关系。
(4)衣食住行有影子。
(5)可爱深红爱浅红
(6)冰雹;鸡蛋;砸在地上,有个坑。
【知识点】修改病句;句子排序、仿写;扩写、缩写句子;句式转换
【解析】【分析】(1)分析可知这句话采用的说明方法是列数字和作比较,有“几十米”“数十吨”这样具体的数字以及身长的恐龙和身短的恐龙做比较。造句注意用到这两个说明方法即可,所造的句子要合情合理即可。仿写:这棵树真大,5个大人手拉手才能抱住。
(2)考查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①问号改为句号;②删掉疑问词“怎能……呢”。③肯定“能”改为否定“不能”。
(3)本题考查的是修改病句,在本句话中的错误是语义矛盾,前面的“断定”和后面的“可能”矛盾,去掉一个即可。
(4)考查学生缩句的能力。缩句就是去掉句子中的修饰限制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使它更简洁即可。删掉“我们的、都会、纳米技术的”这些修饰限制的成分。
(5)出自盛唐诗人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6)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仿照题中所给的例句,用对比手法仿写一个相同或相似的句式,能做到语意连贯,表述只要合理即可。如:冰雹和鸡蛋一般大小,砸在地上,有个坑。
故答案为:(1)列数字、作比较;这棵树真大,5个大人手拉手才能抱住
(2)小苍蝇和蜘蛛不能预料后来的事。
(3)他断定恐龙和鸟类有亲缘关系。
(4)衣食住行有影子。
(5)可爱深红爱浅红
(6)冰雹;鸡蛋;砸在地上,有个坑。
【点评】(1)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吗?”和“怎能……呢?”等。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3)修改病句是一项综合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注意句子的病因。改病句时要对症下药。
(4)主要测试学生对缩句的方法掌握。认真阅读原句,弄清原句中心。平时多做练习。
(5)考查对诗词背诵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筛选符合要求的诗词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6)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模仿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言之有理即可。抓住一个事物的特点写句子。
5.【答案】A ;“一支”是指某一部分,而不是全部。“漫长的演化”是指有着很长的演变过程,而不是突如其来的变化。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飞向蓝天的恐龙
【解析】【分析】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识记。依据课文内容可知,“一支”是指某一部分,而不是全部。“漫长的演化”是指有着很长的演变过程,而不是突如其来的变化。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熟悉和理解程度,锻炼了学生阅读和分析能力,特别是语言表达能力。
6.【答案】
【知识点】词语搭配
【解析】【分析】词语搭配就是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形容词(或限制性词语)+的+名词”,应按照语言习惯合理搭配即可。
故答案为:
【点评】从给出的词语中找规律,掌握词语的结构,做题就容易了。平时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积累好词好句。增加词汇量。
7.【答案】(1)恐龙;蛇颈龙;翼龙
(2)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
【知识点】语段阅读;飞向蓝天的恐龙
【解析】【分析】(1)那时,在陆地上有恐龙,海中有蛇颈龙,空中有翼龙。答案在第一自然段。(2)文中的第二自然段有介绍。
【点评】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平时只要多加练习,结合短文去回答问题,切记毫无根据的去空谈。
【答案】8.yǎn;péng;qī;zh n
9.指很多事物形状、姿态、形式不尽相同,各有特色。这里指恐龙数量种类多;不必怀疑
10.恐龙的种类;恐龙的演化过程;科学家的推测
11.排比
12.B
【知识点】语段阅读;说明文阅读
【解析】【点评】(1)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往往也不同,可以根据意思来记住不同的音节。
(2)理解词语的意思时,我们要先找到词语所在的句子,再读一读这个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这道题是按选文短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理解选文短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4)考查学生对排比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5)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课文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8.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要注意区分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平时要多读,多练。“繁衍”的“衍”读三声yǎn,不要读成四声“yàn”。“膨大”的“膨”读péng,注意声母,不要读成“béng ”。“树栖”的“栖”读qī ,不要读成形近字“西xī”。“崭新”的“崭”读翘舌音zh n ,不要读成平舌音“z n”。
9.考查结合语境理解词语。“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句中“形态各异” 指很多事物形状、姿态、形式不尽相同,各有特色。这里指恐龙数量种类多。“不管怎样,有一点毋庸置疑:原本不会飞的恐龙最终变成了天之骄子——鸟类。”句中“毋庸置疑”不必怀疑。
10.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仔细阅读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选文从恐龙的种类、恐龙的演化过程、科学家的推测三个方面介绍了恐龙的庞大家族。
11.考查修辞方法。“有些恐龙像它们的祖先一样两足奔跑,有些恐龙则用四足行走;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有些恐龙则身材小巧,体重不足几公斤;有些恐龙凶猛异常,是茹毛饮血的食肉动物,有些恐龙则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 连用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句子语气,是排比。
12.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掌握一定的技巧,可把整篇文章拆分成几个部分,明确写了哪几方面内容,然后选项判断即可。这段话主要写了庞大的恐龙家族。选B。
13.【答案】(1)A;AB
(2)B
(3)在太平洋1000多米的深海处,发现了早在3亿年前就已在这里生活着的850多种动物,其中,海胆和甲壳动物占了大多数;在一些星球上,如木卫二星上也可能会有生命存在
(4)为什么人们认为在太平洋1000多米的深海中有350种动物是早已灭绝了的?
【知识点】说明文阅读
【解析】【分析】(1)这是对说明文说明方法的考查。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①举例子;②分类别;③打比方;④列数字;⑤作比较;⑥下定义;⑦列图表;作答时要结合语境,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依据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理解提出合理的问题即可。
故答案为:(1)①A、②AB
(2) B
(3)在太平洋1000多米的深海处,发现了早在3亿年前就已在这里生活着的850多种动物,其中,海胆和甲壳动物占了大多数;在一些星球上,如木卫二星上也可能会有生命存在
(4)为什么人们认为在太平洋1000多米的深海中有350种动物是早已灭绝了的?
【点评】(1)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3)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开放性试题符合要求即可。
14.【答案】略
【知识点】想象作文
【解析】【分析】从题目的要求来看,这是一篇想象的文章,写想象文章应请注意:大胆想象,敢于去想,任何一个人的想象和幻想,都反映自己的理想,愿望,向往和追求,如果把这种大胆的假设写出来,给人以某种启迪,并能激起别人的思考,使人产生共鸣,这应该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写想像作文容易,但是要想写好想象作文确实很难。因为,它不是我们已经发生的现实生活,我们经历的现实生活有情节、有体会、有感受。而想象作文,顾名思义是想像出来的,不是已经发生的,看到的生活。
【点评】根据所选内容进行写作,注意内容具体,结构清晰,语句通顺。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