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五年级下鲁教版3.11《桃花心木》说课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五年级下鲁教版3.11《桃花心木》说课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3-18 09:23:16

文档简介

课件26张PPT。11 桃花心木鲁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人生感悟桃花心木鲁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人生感悟一、教材分析 桃花心木是台湾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写了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和道理,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的成长有重要的意义。 文章借种树喻育人,道理深入浅出,使文章立意更深远、表情达意更含蓄。文章还采用悬疑法,以作者眼中种树人种种奇怪的行为为线索,层层设疑,引起读者的好奇,引人入胜,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桃花心木通过对含义深刻语句的理解,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从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谛。 二、学情分析 进入五年级,学生语文习惯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培养与发展,但是由于学生年龄较小,抓住关键性词语来理解体会虽能掌握,但阅读能力有限,需要在老师指导下进行阅读理解与拓展训练。三、教学模式依据高青县小学语文阅读新授课教学模式,确定
语文阅读新授课模式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二、自主阅读,产生疑问。
三、深究解疑,感悟用心。
四、借树寓人,感悟生活。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六、作业设计,画龙点睛。
教学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要“关注
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
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 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前我们精心编制导学单,以导学单为着力点,引导学生课上通过预习反馈、展示交流、质疑问难、合作探究等方法来读懂课文;并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创设情境,搭建起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平
台,指导学生通过深挖细读与作者的心灵对话;同时采用现代化教
学手段,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提供
展示机会,让学生全程参与,全员参与;最后可借助
赠书签活动达成生生、师生、
生与文本的对话。四、教学设计时间预设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2′
二、自主阅读,产生疑问。 4′
三、深究解疑,感悟用心。10′
四、借树寓人,感悟生活。 15′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3′
六、作业设计,画龙点睛。1′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导。 2′
1、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作者林清玄资料,导入本课《桃花心木》。
2、作者以“桃花心木”为题,你们猜他会写些什么?二、自主阅读,产生疑问。4′
1、这么高大优美的桃花心木种树人是怎么培育出来的呢?(教师随即出示桃花心木苗)请自由读课文,你从中有什么发现?
2、引导学生品读课文,边交流边归纳出他浇水时的奇怪之处有三点:天数不一定,水量不一定,时间不一定。也就是说种树人浇水是没有规律的。
3、教师引导朗读:是呀,这个人真是很奇怪,不光我们觉得奇怪,作者也觉得很奇怪,所以我们都会产生这一连串的疑问。生齐读11自然段。三、深究解疑,感悟用心。10′
⑴ 发现了种树人这些奇怪的举动,产生了这样的疑问,那他这样浇水到底有没有道理呢?继续读书,边读边想边画,看看能不能自己找到答案?
⑵ 发表见解,感悟种树人的用心:(引导学生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从三个方面讨论)。
一是联系种树人的话,从正面(这样浇水有什么好处?)。指导学生理解种树人浇水的不一定是在模仿老天爷的不确定。并进一步探究,种树人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树苗可以:自找水源、汲水生长、拼命扎根。随即板书
二是联系种树人的话,从反面(如果不这样浇水有什么坏处?)来说。
三要联系最后两个自然段,从事实(后来,种树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苗长得怎么样呢?)来说。 效地落实了本组重点训练项目。三、深究解疑,感悟用心。10′
⑶ 换位体验,感悟种树人的用心:假如你是那棵百年大树,你想对种树人说句什么?假如你是那棵被风刮倒的树木,你想对种树人说句什么?假如你是那棵枯萎的小树苗,你又想对种树人说句什么?
⑷ 指导朗读,感悟种树人的用心:假如你们是那位种树人,老师就是那位充满疑惑的作者,你想怎么对我说这一番道理呢?师生进入角色,教师引读──种树人,面对你奇怪的行为我满腹疑惑,你笑了,对我说:(指名读)──你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另指一生读)──全班齐读种树人的话。
(5)文中的不确定指的是什么?出示《白杨》一课,读爸爸的话,进一步理解什么是不确定。?四、借树寓人,感悟生活 15′1、(出示14自然段相关内容)

2、指导学生具体交流“生活中的不确定”会有什么?
(如,我们学校因父母外出务工而生活不安定,、学业苦恼,贫困家庭较多,面对的生活中的不确定相对更多……)教师小结:是啊,生活是变化无常的,苦难和不幸总会不期而遇,这就是我们生活的“不确定”。
3、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应该怎样面对生活中的不确定。
(引导学生要独立自主,克服依赖性,经受住磨难的考验,学会生存和发展的本领。)
4、指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悟朗读14自然段。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3′
首先教师引导学生看板书总结全文,这篇课文借种树喻育人,先写了种树人浇水没有规律我感到奇怪,接着自然引出种树人的一番道理,使我从中悟到了育人之道,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其实,《桃花心木》这篇文章所讲的正是作家林清玄人生经历的真实写照,他在这种风风雨雨、坎坷磨难中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写作素材,成了一名海内外著名的大作家 然后引导拓展延伸:人的一生总要经历这样或那样的挫折与磨难。能独立自主、经受住考验,才能成为栋梁之材。老师送给大家一句话,课件出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全班齐读。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在书签上为自己或朋友送上鼓励和祝福。放背景音乐“阳光总在风雨后”,学生写后交流,可互相赠送书签。六、作业设计 3′
阅读林清玄的作品并与同学们交流。五、板书设计人自找水源
不确定
扎根很深借物喻人桃花心木六、课堂评价课堂评价七、资源开发资源开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