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五年级下鲁教版3.11《桃花心木》说课课件9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五年级下鲁教版3.11《桃花心木》说课课件9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3-18 09:27: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3张PPT。 鲁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人生感悟11 桃花心木桃花心木鲁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我国的世界遗产一、教材分析鲁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我国的世界遗产鲁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我国的世界遗产人生感悟成语故事习作:难忘的第一次口语交际略读课文日积月累9 文言文两则交流平台语文园地三10 匆匆12 顶碗少年11 桃花心木精读课文鲁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我国的世界遗产13 手指鲁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我国的世界遗产第三学段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速度,有良好的书写习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表达效果。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习作时能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习作有一定速度并能自己修改能够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发现其中蕴含的哲理,辨别是非善恶美丑。 教材分析单元目标鲁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我国的世界遗产要求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和作者的表达方式并积累语言。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中蕴含的道理,获得人生的启发。桃花心木鲁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我国的世界遗产会写本课5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种树人的话和“我”从中感悟到的育人的道理。体会到作者介绍种树的经验、道理和方法仅是一个比喻,其目的是为了说明育人之道。二、说学情学情分析三、说教学模式
通过实践,我校总结出了符合我校教学特点的语文阅读新授课模式——“问题导学教学模式”。
1、情境导入,明确目标;
2、以问导读,整体感知;
3、以问导思,品读感悟;
4、知识梳理,单元回归;
5、拓展延伸,达标检测。
四、说教学设计时间预设
1、情境导入,明确目标; 2′
2、以问导读,整体感知; 5′
3、以问导思,品读感悟; 15′
4、知识梳理,单元回归; 8′
5、拓展延伸,达标检测。 5′
一、情境导入,明确目标 2′
1、课的开始,出示桃花心木的图片和相关资料。让学生对桃花心木这种植物有一定的了解。并出示桃花心木的树苗,和成年的桃花心木作对比,让学生明确成年的桃花心木一般高过15到20米。有6层楼那么高。
2. 这么高大的树是谁种出来的呢?他是怎么种的呢?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本课。
二、以问导读,整体感知 5′
生字词环节完成以后,让学生就文章内容进行简单交流, 理清文章脉络。先找出文中对这种树的描写“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的树,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从前老家房后山上的林场有许多这种树,但那是高达几丈的成林,所以,当我看到桃花心木仅及膝盖的树苗,有点儿难以相信自己眼睛。”再承接第一个环节中所提出的问题“这么高大的树是谁种出来的呢?他是怎么种的呢?”来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三、以问导思,品读感悟;15′
1、 画出有关描述种树人种树的语句。说一说种树人给作者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作者的情感发生了什么变化?(由奇怪到感动)三、以问导思,品读感悟;15′A、树苗种下以后,他常来浇水。奇怪的是,他来得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
B、他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一定。
C、更奇怪的是,桃花心木苗有时莫名其妙地枯萎了。所以,他来的时候总会带几株树苗来补种。从这些语句中可以体会种树人的奇怪2、感悟种树人的形象:三、以问导思,品读感悟;15′3、找出他种树不按规律的原因A、种树是百年的基业,要让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里找水源。
B、种树人没有任何规律地给桃花心木的树苗浇水,是在模仿老天下雨,给树木创设“不确定”的生存环境。
C、树木只有适应了这种“不确定”的生存环境,学会了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才会长成百年的大树。从这些语句中可以体到什么?4、作者态度的转变:三、以问导思,品读感悟;15′ 种树人的一番话,使我非常感动。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四、知识梳理,单元回归 8′ 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1、种树人的这番话不仅解答了作者的疑惑,也给予作者深刻的启示。四、知识梳理,单元回归 8′ 2、举生活中的例子来加深学生的情感经验。 孩子们,还记得你们三年级的时候离开爸爸
妈妈的怀抱第一天来双语学校住校的情景吗?
读了这篇文章,对于住校这件事你又有什么新
的认识?五、拓展延伸,达标检测 5′1、课文以“桃花心木”为题,不是单纯地写树木,而是借树木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树似人,人如树,树与人的形象叠印在一起,以此体会到文章在表达上借物喻人的方法。五、拓展延伸,达标检测 5′不经风雨,难成大树。
不受百炼,难以成钢。
阳光总在风雨后。
自古英雄多磨难。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万物竞天,适者生存。
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拓展诗句2、五、板书设计扎 根板书设计应简明扼要,直观形象,这样可以使学生对文章的主要内容一目了然。本课我是这样设计板书的: 不

定独立自主找 水 源 (借)种 树 (喻)育 人 找 水 源 经受磨练扎 根 独立自主长成大树 努力成长不

定 百 年板书设计应简明扼要,直观形象,这样可以使学生对文章的主要内容一目了然。本课我是这样设计板书的: 六、课堂评价课堂评价七、资源开发资源开发课堂教学的探寻永无境,
吾将上下而求索!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