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湖南省岳阳市2023届高三年级历史1月开学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3高三下·岳阳开学考)考古研究表明,在今渤海至泰山之间的海岱地区出土了具有代表性的鬻、觚等陶质酒器,这种器型的酒器后来也出现在五帝后期中原地区文化遗址中。这可用于说明( )
A.良渚文化的传承 B.红山文化的传承
C.龙山文化的传承 D.巴蜀文化的传承
【答案】C
【知识点】中国石器时代的人类与文明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在今渤海至泰山之间的海岱地区出土了具有代表性的鬻、觚等陶质酒器,这种器型的酒器后来也出现在五帝后期中原地区文化遗址中”并结合所学可知,鬻、觚等陶质酒器是龙山文化的代表性器物,在中原地区的文化遗址中发现,体现出龙山文化的传承,C项正确;
良渚文化分布的中心地区在钱塘江流域和太湖流域,距今5300-4000年左右,该文化遗址最大特色是所出土的玉器,与材料信息不符,A项错误;
红山文化发源于内蒙古中南部至东北西部一带,起始于五六千年前,是华夏文明最早的文化痕迹之一,与材料信息不符,B项错误;
巴蜀文化是指四川省、重庆市的文化,它具有很强的辐射能力,主要表现在对滇黔夜郎、昆明夷等文化的辐射,在金属器、墓葬形式等方面对东南亚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与材料信息不符,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在今渤海至泰山之间的海岱地区出土了具有代表性的鬻、觚等陶质酒器,这种器型的酒器后来也出现在五帝后期中原地区文化遗址中”,结合龙山文化的特点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2.(2023高三下·岳阳开学考)汉律对家庭关系调整的基本原则是尊长卑幼和尊男卑女,如汉律允许男子有妻有妾,而妻妾则要对丈夫尽忠诚义务。这一现象说明汉代( )
A.法律制度逐渐严苛化 B.儒学促使社会风气日益开放
C.伦理道德趋向法制化 D.社会治理借助宗法制度完善
【答案】C
【知识点】中国古代法律体系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汉代的法律强调尊长卑幼和尊男卑女,在对男女地位方面有明显的差异性,这体现了儒家思想对法律的影响,即伦理道德法制化,C项正确;
伦理道德法制化不等于法律严苛,A项错误;
材料主旨并未涉及到社会风气变化,B项错误;
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度就逐渐瓦解,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汉代的法律制度,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信息,注意汉代法律制度的内容特点,联系儒家思想的影响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3.(2023高三下·岳阳开学考)据《魏书·裴植传》记载,原仕南齐的北魏官员裴植一家,父母双亲尚在人世而兄弟已经分家,而且子女的财产和父母严格分开。《魏书》对此评论说,“一门数灶,盖染江南之俗也”。据此可知( )
A.江南财产私有观念更强 B.宗法制度开始崩溃
C.北方风俗深受南方影响 D.门阀政治逐渐衰落
【答案】A
【知识点】东晋南朝时期的江南开发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父母双亲尚在人世而兄弟已经分家,而且子女的财产和父母严格分开”可知,兄弟分家,父母和子女财产分开,说明私有观念更强;依据材料“一门数灶,盖染江南之俗也”可知,说明这种观念是受南方风俗影响,即江南财产私有观念更强,A项正确;
宗法制度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崩溃,B项错误;
裴植一家不能代表整个北方地区,C项错误;
财产分开不代表门阀家族的衰落,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发展,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父母双亲尚在人世而兄弟已经分家,而且子女的财产和父母严格分开”“一门数灶,盖染江南之俗也”,联系当时江南经济发展的影响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4.(2023高三下·岳阳开学考)唐前期去往印度求法的僧侣大多选择陆路,而唐后期选择海路者更多。仅唐朝义净《大唐求法高僧传》所载 60 位西行求法僧人,其中就有 33 位往来取道南海。这一变化( )
A.归因于政局动荡 B.促进了中印交往
C.反映出佛教衰落 D.取决于疆域扩大
【答案】A
【知识点】三国至隋唐的中外文化交流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唐前期去往印度求法的僧侣大多选择陆路,而唐后期选择海路者更多”可知,唐朝中后期由陆路改走海陆。结合所学可知,主要是因为唐朝在安史之乱后,已经由盛转衰,国内政局动荡,而当时的南方较为稳定,因此走南海一带,A项正确;
材料强调的是变化的影响,而不是对外交流本身的影响,B项错误;
材料与佛教衰落无关,C项错误;
这一变化并不是因为疆域的大小问题,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唐朝的对外交往,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唐前期去往印度求法的僧侣大多选择陆路,而唐后期选择海路者更多”,注意变化的时间,联系安史之乱的影响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5.(2023高三下·岳阳开学考)明代沿袭元代的匠籍制度,将手工业者一律编入匠籍,隶属于官府,世代相袭。清初废除匠籍制度,官营制造局改用雇佣劳动方式进行生产。由于待遇较丰厚,所以工匠有着一定的劳动积极性,官营制造局生产相当稳定。这( )
A.源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B.反映工匠人身依附的削弱
C.推动赋役制度的重大变革 D.体现官营手工业仍占主导
【答案】B
【知识点】明清时期的手工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清初废除匠籍制度,官营制造局改用雇佣劳动方式进行生产。由于待遇较丰,所以工匠有着一定的劳动积极性,官营制造局生产相当稳定”可知,清代不再对工匠实行严格的管理体制,放松了对他们的人身控制,B项正确;
资本主义萌芽并不是根源,A项错误;
材料与赋役制度变革无关,C项错误;
当时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的手工业发展,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清初废除匠籍制度,官营制造局改用雇佣劳动方式进行生产。由于待遇较丰,所以工匠有着一定的劳动积极性,官营制造局生产相当稳定”,联系明清时期匠籍制度的变化及其影响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6.(2023高三下·岳阳开学考)下图为洋务派创办的军用企业和民用企业数量变化曲线图。由此可知( )
A.清末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初步发展
B.追求利润渐成洋务运动的宗旨
C.洋务派创办的企业由军用转变为民用
D.民用企业应军用企业需要而生
【答案】D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图示信息可知,洋务运动创办的民用企业晚于军用企业,而且数量大于军用企业。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后期,为解决军用企业遇到的困难,洋务派开办了一批民用企业。因此民用企业应军用企业需要而生,D项正确;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初步发展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此时洋务运动已经破产,A项错误;
洋务运动的宗旨是“中体西用”,而非追求利润,B项错误;
C项中“转变”的说法与图中“军用企业”和“民用企业”长期并存的现象不符,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洋务运动,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图示信息,联系洋务派创办民用工业的目的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7.(2023高三下·岳阳开学考)1939年1月,毛泽东在《论持久战》的英译本序言中指出:“中国的抗战是世界性的抗战。孤立战争的观点,历史已指明其不正确了。”这一表述( )
A.是基于二战全面爆发的背景 B.有利于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
C.反映英美支持中国抗战 D.推动持久抗战局面形成
【答案】B
【知识点】抗日战争的敌后战场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可知,毛泽东言论强调的是中国的抗战是世界性的抗战,中国的抗战不仅仅是为了保卫中国生存、谋求民族的解放而进行的战争,而且是为了维护东方安宁和世界和平而进行的战争,这就有利于争取国际力量对中国抗战的支持,B项正确;
二战全面爆发是在1939年9月,德国突袭波兰,A项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英美对中国抗战的支出,C项错误;
当时持久抗战局面已经形成,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敌后战场的抗战,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中毛泽东的言论,结合中国抗战的国际地位和意义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8.(2023高三下·岳阳开学考)新中国成立后,有人主张优先发展轻工业,但是轻工业发展离不开机器、钢铁和能源。而在当时的条件下,全部依赖进口是不现实的:一是我们没钱,二是西方国家对我们的禁运与封锁;全靠苏联支持也不现实;特别是与美帝国主义的对峙,我们急需强大的国防力量。这表明新中国( )
A.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必要性 B.建立完整工业体系的迫切性
C.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可能性 D.实行“一边倒”政策的重要性
【答案】B
【知识点】“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有人主张优先发展轻工业,是因为有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的奠基,而且优先发展轻工业再发展重工业是欧美国家的工业化之路。但刚刚建立的新中国首先面临的是国防和政权的巩固问题,即便是轻工业的发展也需要重工业的保障,因此当时我国亟需优先发展重工业,弥补近代以来重工业基础薄弱的问题,构建起完整的工业体系,B项正确;
材料主旨未涉及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以及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必要性,AD两项;
材料内容未体现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可能性,C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一五计划,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信息,联系一五计划的背景、内容等知识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9.(2023高三下·岳阳开学考)下图为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我国的一幅宣传画。由此可知,当时我国( )
A.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在农村
B.农村医疗卫生工作水平大幅提高
C.已经把城乡居民纳入公费医疗系统
D.农村医疗资源匮乏的状况得到缓解
【答案】D
【知识点】中国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赤脚医生遍山村”可知,当时农村已经出现了医生,这在当时中国医疗水平相对较低的情况下,对于缓解农村医疗资源匮乏的状况起了积极作用,D项正确;
当时医疗卫生的重点在城市,A项错误;
从材料中赤脚医生可以看出当时农村医疗卫生工作水平并没有大幅度提高,B项错误;
材料不能体现把城乡居民纳入公费医疗系统,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解题的关键信息是“赤脚医生遍山村”,联系20世纪60年代农村医疗水平的发展表现及其影响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0.(2023高三下·岳阳开学考)下图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变动示意图(局部)。据此可知( )
A.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解决了我国就业问题
B.改革开放初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提升了第一产业比重
C.南方谈话以后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第三产业比重持续上升
D.新时期第二产业的占比优势突出,就业结构得到明显改善
【答案】B
【知识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解析】【分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改革开放初期第一产业比重上升,结合所学可知,这主要是因为实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农业发展,B项正确;
虽然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但就业问题是一个需要持续关注的问题,不可能一次性得到解决,A项错误;
根据图示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后,第三产业比重在波动中增高,C项错误;
新时期第二产业的占比优势突出,但图片不能反映就业结构情况,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图示信息,注意改革开放以来各个时期第一、二、三产业比重的变化,联系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及其影响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11.(2021·临沂模拟)公元前494年,波斯人攻下了小亚细亚重要的希腊城邦米利都。有人就此事写了名为《米利都的陷落》的悲剧。当它在雅典上演时,引发全体观众痛哭。后来,雅典公民大会重罚作者1000德拉马克,并禁演此剧。这一禁演事件表明雅典( )
A.漠视其他城邦的安危 B.严控公民情感的表达
C.重视戏剧的政治影响 D.实行文化专制的政策
【答案】C
【知识点】古代希腊文明
【解析】【分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拥有最高权力的公民大会禁止在雅典演出波斯人攻占希腊城邦米利都的悲剧,表明雅典重视戏剧的政治影响,C项符合题意;
A项漠视其他城邦的安危与禁演波斯人攻下希腊城邦米利都的悲剧不符,A项不符合题意;
B项严控公民情感的表达与禁演政治敏感性强的悲剧不符,B项不符合题意;
D项材料不能说明雅典实行文化专制的政策,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古希腊文明,要求学生结合古代雅典政治特征和影响来分析。解答问题要搞清楚雅典的政治特点和影响因素,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和综合分析材料的能力。
12.(2023高三下·岳阳开学考)古代印度的《摩奴法典》规定:“假若任何出生低级的人,因贪欲而以高级的职业为生,则国王剥夺其财产后,应立即放逐之。”此规定( )
A.保证了高级种姓血统的纯正 B.强化了刹帝利与吠舍的差别
C.体现出种姓职业世袭化特征 D.说明印度的政治受宗教控制
【答案】C
【知识点】古代印度文明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假若任何出生低级的人,因贪欲而以高级的职业为生,则国王剥夺其财产后,应立即放逐之”可知,古印度处于社会地层的人只能继承父辈的职业,并不能进入高级职业,否则就会被剥夺财产和放逐。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印度的种姓制度,法典力图通过这一条款来维护高级种姓的特权地位,体现出种姓职业世袭化特征,C项正确;
材料中并未专门指出刹帝利与吠舍的差别,A项错误;
材料强调的是职业,并未提到通婚现象,B项错误;
材料强调的是等级森严,与政治无关,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古代印度的政治制度,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假若任何出生低级的人,因贪欲而以高级的职业为生,则国王剥夺其财产后,应立即放逐之”,结合印度种姓制度的内容和特点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13.(2022高一下·三明期中)根据英国传统,在每一位国王开始其统治时,都要被授予终生的王室收入;1689年后,议会不再授予威廉亲王终生的王室收入,而限制在只给一年的收入。这表明( )
A.根据神授权力继承王位的思想被否定
B.英国议会实质上掌控了政府的行政权
C.近代英国君主政治影响力的基本丧失
D.政府在议会规定范围之外的支出违法
【答案】D
【知识点】英国君主立宪制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后,议会否定传统做法,不再一次性授予新国王终生的王室收入,表明议会权力很大,政府在议会规定范围之外的支出违法,D项正确;
选项A,材料与英国王位继承的理论依据无关,排除A项;
选项B,材料并未揭示英国议会与政府行政权的关系,排除B项;
选项C,17世纪后期,英国君主在政治的影响力还很大,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并与所学知识结合,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注意扣住材料的信息,同时结合所学知识,据此即可排除干扰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14.(2023高三下·岳阳开学考)下图为一战时期德国的一幅漫画,漫画描绘了一位德国士兵两只手分别掐住法国和俄国士兵,脚下还踩着一个英国水兵。此漫画反映了( )
A.德国渴望独霸欧洲 B.英国实力最为弱小
C.英德矛盾是主要矛盾 D.俄法同盟被德国拆散
【答案】A
【知识点】“一战”的爆发背景与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漫画信息可知,德国将法国和俄国士兵掐住,脚下踩着英国水兵,这说明德国渴望战胜法国、俄国和英国,独霸欧洲,A项正确;
漫画中并不能体现法国、俄国和英国的整体实力,而且当时俄国的实力最为弱小,B项错误;
漫画中不能体现英德矛盾是主要矛盾,C项错误;
一战期间德国并没有拆散俄法同盟,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漫画描述的内容,联系一战时期德国意图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15.(2023高三下·岳阳开学考)下表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这反映了( )
时间 重大事件
1960年 伊朗、伊拉克、沙特、科威特和委内瑞拉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简称欧佩克,达成产量和价格同盟,借以打破西方财团垄断
1961年 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举行
1964年 第一届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上77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发表了联合宣言
1971年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A.地区霸权主义走向衰落 B.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
C.国际经济旧秩序被打破 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答案】D
【知识点】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伊朗、伊拉克、沙特、科威特和委内瑞拉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不结盟运动形成”、 "77国集团”、“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等信息可以看出反映的是20世纪60、70年代,出现了多个政治力量中心,这说明多极化趋势出现,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变化,D项正确;
表格信息不是“地区霸权主义”的体现,A项错误;
区域经济集团化是经济发展趋势,与材料中世界政治格局不符,B项错误;
材料涉及的是世界政治格局,而非国际经济旧秩序,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解题的关键信息是“伊朗、伊拉克、沙特、科威特和委内瑞拉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不结盟运动形成”、 "77国集团”、“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抓住题干时间,联系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表现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3小题,共55分。)
16.(2023高三下·岳阳开学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气温变化曲线图
——据邓小南等《宋:风雅美学的十个侧面》
材料二:
文献材料 文献出处
礼宾院,掌回鹘、吐蕃、党项、女真等国朝贡馆设,及互市译语之事。 《宋史·职官》
辽之先,出自炎帝……奇首(辽先祖名)生都奄山,徙潢河之滨。 《辽史·太祖本纪》
朕(金世宗)所以令译五经者,正欲女直(真)人知仁义道德所在耳。 《金史·世宗纪》
国朝土宇旷远,诸民相杂,俗既不同,论难遽定。考之前代,北方奄有中夏,必行汉法,可以长久。故后魏、辽、金历年最多,其他不能实用汉法,皆乱亡相继。 (元)许衡《许文正公遗书》
材料三 有学者指出,辽宋夏金元时期是由“小中国”向“大中国”转变的关键期。“小中国”指发源于中原农耕地带,以“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的汉文化覆盖全部国家疆域作为理想目标,以“外儒内法”的专制君主官僚制作为统治模式的政权;“大中国”则指能对发源于汉地社会边缘的农耕——游牧交界地带的不同民族进行有效治理,并提供多样性发展空间的政权。
——摘编自(日)杉山正明《疾驰的草原征服者:辽西夏金元》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材料三的观点。
【答案】(1)从气候条件及其影响的角度作答:如这一时期气候寒冷,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建立少数民族政权,民族交融趋势加强。
(2)从政治制度的角度作答:如辽、西夏、金沿袭汉法、因俗而治等。
(3)从经济交流的角度作答:如各民族政权之间经济往来密切、互市贸易活跃等。
(4)从思想观念的角度作答:如少数民族推崇儒家思想,华夏民族认同意识的增强等。
综上所述,辽宋夏金元时期,多民族政权并立与互动,促进了“小中国”向“大中国”的转变,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新局面。
【知识点】元朝的边疆治理与民族关系;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
【解析】【分析】观点:材料一是中国古代气温变化曲线图,由图可知在辽宋夏金元这一时期,气候寒冷,因此导致北方游牧民族南下。根据材料二可分析可知,南下的少数民族建立政权,为了巩固统治,一方面保留自己独有的制度,一方面学习汉法,并且各民族政权之间经济往来密切、互市贸易活跃,民族交融趋势加强,因此,有些学者总结出了如材料三中的观点,辽宋夏金元时期,多民族政权并立与互动,促进了“小中国”向“大中国”的转变。
【点评】本题考查宋元时期的民族关系,解题的关键是依据材料信息,联系宋元时期民族关系状况从气候条件、少数民族的制度建设、经济交往及其影响进行分析,最后总结宋元时期的阶段特征即可,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阐述的能力。
17.(2023高三下·岳阳开学考)围绕小小胡椒,一部纷繁的贸易史就此展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进苏木、胡椒、香蜡、药材等物数万以上者,船至福建、广东等处,所在布政司随即会同都司按察司官检视物货,封睹完密听候,先将番使起送,赴京呈报数目……
——《明会典》
材料二:
迪奥戈·里贝罗世界地图(局部),绘制于1529年,现藏于梵蒂冈教廷图书馆
注:迪奥戈·里贝罗1529年完成的大幅世界地图,属于西班牙官方世界地图,是当时对已知世界的地理描述最为精确的地图。地图在两个位置上画上了具有争议的香料群岛,也被称摩鹿加群岛——位于右侧(东方)和左侧(西方)边缘,但我们只能在西边的那个岛上看到西班牙国王的旗帜。这幅地图原本是要强调科学的精准,但也要包含政治信息:根据地图的描绘,摩鹿加群岛属于世界的西半部分,也就是西班牙所统治的那一边。
材料三:葡萄牙人在15世纪末成为最早航至印度的欧洲人,在其后的一百年间,葡萄牙人一直企图控制印度和亚洲的胡椒贸易,但是未能如愿。17、18世纪,荷兰人和英国人也想要取得掌控权。黑胡椒的历史和两家与罪恶的殖民主义有如同义词的公司密不可分,即英国东印度公司及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而荷兰人将鸦片当作印度马拉巴尔海岸生产胡椒的货款,也催生了祸害匪浅的鸦片贸易。所以伏尔泰说,自1500年后,在印度取得的胡椒没有“未被血染红的”。英、荷两家东印度公司的对立长达两百年,要无止境地开发国外的资源以满足本地市场的需求,形成现代全球贸易的推力。
——摘编自(美)玛乔丽·谢弗《胡椒的全球史:财富、冒险与殖民》
(1)分别说明以上三则材料,对研究“胡椒贸易发展史”有何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胡椒的全球史既是一部经济史又是一部血泪史”?
【答案】(1)价值:
材料一《明会典》是官修政书、文献史料;该史料是研究胡椒贸易与中国关系的第一手资料,反映了明朝通过朝贡贸易,胡椒大量进入中国并由明朝政府控制的情况。
材料二是16世纪的地图;该地图虽然带有西班牙官方政治意图而影响其科学性,但其对于研究西班牙和葡萄牙争夺香料贸易控制权有较高史料价值。材料三是学者著述、第二手资料;其体现了该学者对胡椒贸易的个人评价观点,有助于了解胡椒贸易中葡萄牙、荷兰和英国的激烈竞争与殖民掠夺及对全球贸易的影响。
(2)胡椒贸易的丰厚利润,加速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加强了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推动了世界市场和全球贸易的发展。胡椒贸易也伴随着殖民扩张掠夺,打断了被掠夺地区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给当地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知识点】欧洲早期的殖民扩张及其影响;新航路开辟后美洲食物物种的交流
【解析】【分析】(1)价值:材料一选自《明会典》,是官修政书,属于文献史料。可从该史料是研究胡椒贸易与中国关系的第一手资料,反映了明朝通过朝贡贸易,胡椒大量进入中国并由明朝政府控制的情况分析其史料价值;材料二是16世纪的地图。史料价值可从该地图虽然带有西班牙官方政治意图而影响其科学性,但其对于研究西班牙和葡萄牙争夺香料贸易控制权有较高史料价值分析回答;材料三是学者著述,第二手资料。可从其体现了该学者对胡椒贸易的个人评价观点,有助于了解胡椒贸易中葡萄牙、荷兰和英国的激烈竞争与殖民掠夺及对全球贸易的影响等分析其史料价值。
(2)理解:经济史:根据材料“英、荷两家东印度公司的对立长达两百年,要无止境地开发国外的资源以满足本地市场的需求”可知,胡椒贸易的丰厚利润,加速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根据“形塑了现代全球贸易的推力”可知,加强了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推动了世界市场和全球贸易的发展。血泪史:根据材料“在印度取得的胡椒没有‘未被血染红的’”,结合所学可知,胡椒贸易也伴随着殖民扩张掠夺,打断了被掠夺地区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给当地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点评】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第一问,依据材料一、二、三的选自和内容,结合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的价值以及新航路开辟后中国的对外贸易、早期殖民扩张的相关知识分析;第二问,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新航路开辟后的商业革命和殖民扩张的影响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18.(2023高三下·岳阳开学考)材料:图1为殖民扩张和收缩的两个长周期示意图(1500—1975),图2为全球经济不平等示意图(1820—198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1 图2
注:基尼系数是一个社会不平等的指标,系数为0表示绝对的平等,系数为1表示最大的不平等。
——以上材料均转引自(比)埃里克·范豪特《世界史导论》
(1)图1中两个殖民收缩期分别指哪一时期?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成因的相同之处。
(2)结合图1和图2,以“19至20世纪全球经济不平等”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答案】(1)时期:第一个是19世纪初期;
第二个是从20世纪初开始持续收缩。
相同成因:从根源于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的角度作答,如前者是拉丁美洲独立战争;后者是持续高涨的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等。
从都是因为大的战争削弱了宗主国力量的角度作答,如前者是在拿破仑战争削弱欧洲宗主国力量的背景下,后者是在两次世界大战削弱宗主国力量的背景下等。
(2)①从国家之间不平等和全球不平等持续增大的角度说明全球不平等发展趋势;
②从殖民扩张与掠夺、全球分工不同及战后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依然存在等角度说明全球不平等的成因;
③从对国际秩序、对民族独立国家的发展造成的恶劣影响的角度说明全球不平等的危害。
表述
【知识点】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及其原因与影响;亚洲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非洲的抗争;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解析】【分析】(1)时期:通过观察图1可知,图中的两个殖民收缩期分别为19世纪初期和20世纪前期。相同成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初的殖民收缩期是因为拉丁美洲独立战争和拿破仑战争削弱欧洲了宗主国力量,20世纪前期的殖民收缩是因为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持续高涨和两次世界大战削弱宗主国力量,所以两个殖民收缩期相同的根源是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两者的国际背景都是大的战争削弱了宗主国力量。
(2)短文:首先综合材料中的两幅图表,观察其中的数据和曲线,围绕“19至20世纪全球经济不平等”进行分析得出论题是19至20世纪全球经济不平等的发展趋势不断增大。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运用材料信息,加以说明,如运用相关史实指出国家之间不平等、全球不平等持续增大,是西方殖民扩张、掠夺、全球分工不同及战后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依然存在等因素造成的,经济发展的不平等对国际秩序、对民族独立、国家的发展等均造成了恶劣影响。整个解题过程注意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和亚非拉地区的民主民族运动。第一问,依据图示信息,提取两个殖民收缩期的时间,然后结合所学从殖民地人民的反抗和战争角度分析相同原因;第二问,属于开放性题,抓住主题,依据材料信息,结合工业革命时期殖民扩张的影响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湖南省岳阳市2023届高三年级历史1月开学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3高三下·岳阳开学考)考古研究表明,在今渤海至泰山之间的海岱地区出土了具有代表性的鬻、觚等陶质酒器,这种器型的酒器后来也出现在五帝后期中原地区文化遗址中。这可用于说明( )
A.良渚文化的传承 B.红山文化的传承
C.龙山文化的传承 D.巴蜀文化的传承
2.(2023高三下·岳阳开学考)汉律对家庭关系调整的基本原则是尊长卑幼和尊男卑女,如汉律允许男子有妻有妾,而妻妾则要对丈夫尽忠诚义务。这一现象说明汉代( )
A.法律制度逐渐严苛化 B.儒学促使社会风气日益开放
C.伦理道德趋向法制化 D.社会治理借助宗法制度完善
3.(2023高三下·岳阳开学考)据《魏书·裴植传》记载,原仕南齐的北魏官员裴植一家,父母双亲尚在人世而兄弟已经分家,而且子女的财产和父母严格分开。《魏书》对此评论说,“一门数灶,盖染江南之俗也”。据此可知( )
A.江南财产私有观念更强 B.宗法制度开始崩溃
C.北方风俗深受南方影响 D.门阀政治逐渐衰落
4.(2023高三下·岳阳开学考)唐前期去往印度求法的僧侣大多选择陆路,而唐后期选择海路者更多。仅唐朝义净《大唐求法高僧传》所载 60 位西行求法僧人,其中就有 33 位往来取道南海。这一变化( )
A.归因于政局动荡 B.促进了中印交往
C.反映出佛教衰落 D.取决于疆域扩大
5.(2023高三下·岳阳开学考)明代沿袭元代的匠籍制度,将手工业者一律编入匠籍,隶属于官府,世代相袭。清初废除匠籍制度,官营制造局改用雇佣劳动方式进行生产。由于待遇较丰厚,所以工匠有着一定的劳动积极性,官营制造局生产相当稳定。这( )
A.源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B.反映工匠人身依附的削弱
C.推动赋役制度的重大变革 D.体现官营手工业仍占主导
6.(2023高三下·岳阳开学考)下图为洋务派创办的军用企业和民用企业数量变化曲线图。由此可知( )
A.清末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初步发展
B.追求利润渐成洋务运动的宗旨
C.洋务派创办的企业由军用转变为民用
D.民用企业应军用企业需要而生
7.(2023高三下·岳阳开学考)1939年1月,毛泽东在《论持久战》的英译本序言中指出:“中国的抗战是世界性的抗战。孤立战争的观点,历史已指明其不正确了。”这一表述( )
A.是基于二战全面爆发的背景 B.有利于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
C.反映英美支持中国抗战 D.推动持久抗战局面形成
8.(2023高三下·岳阳开学考)新中国成立后,有人主张优先发展轻工业,但是轻工业发展离不开机器、钢铁和能源。而在当时的条件下,全部依赖进口是不现实的:一是我们没钱,二是西方国家对我们的禁运与封锁;全靠苏联支持也不现实;特别是与美帝国主义的对峙,我们急需强大的国防力量。这表明新中国( )
A.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必要性 B.建立完整工业体系的迫切性
C.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可能性 D.实行“一边倒”政策的重要性
9.(2023高三下·岳阳开学考)下图为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我国的一幅宣传画。由此可知,当时我国( )
A.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在农村
B.农村医疗卫生工作水平大幅提高
C.已经把城乡居民纳入公费医疗系统
D.农村医疗资源匮乏的状况得到缓解
10.(2023高三下·岳阳开学考)下图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变动示意图(局部)。据此可知( )
A.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解决了我国就业问题
B.改革开放初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提升了第一产业比重
C.南方谈话以后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第三产业比重持续上升
D.新时期第二产业的占比优势突出,就业结构得到明显改善
11.(2021·临沂模拟)公元前494年,波斯人攻下了小亚细亚重要的希腊城邦米利都。有人就此事写了名为《米利都的陷落》的悲剧。当它在雅典上演时,引发全体观众痛哭。后来,雅典公民大会重罚作者1000德拉马克,并禁演此剧。这一禁演事件表明雅典( )
A.漠视其他城邦的安危 B.严控公民情感的表达
C.重视戏剧的政治影响 D.实行文化专制的政策
12.(2023高三下·岳阳开学考)古代印度的《摩奴法典》规定:“假若任何出生低级的人,因贪欲而以高级的职业为生,则国王剥夺其财产后,应立即放逐之。”此规定( )
A.保证了高级种姓血统的纯正 B.强化了刹帝利与吠舍的差别
C.体现出种姓职业世袭化特征 D.说明印度的政治受宗教控制
13.(2022高一下·三明期中)根据英国传统,在每一位国王开始其统治时,都要被授予终生的王室收入;1689年后,议会不再授予威廉亲王终生的王室收入,而限制在只给一年的收入。这表明( )
A.根据神授权力继承王位的思想被否定
B.英国议会实质上掌控了政府的行政权
C.近代英国君主政治影响力的基本丧失
D.政府在议会规定范围之外的支出违法
14.(2023高三下·岳阳开学考)下图为一战时期德国的一幅漫画,漫画描绘了一位德国士兵两只手分别掐住法国和俄国士兵,脚下还踩着一个英国水兵。此漫画反映了( )
A.德国渴望独霸欧洲 B.英国实力最为弱小
C.英德矛盾是主要矛盾 D.俄法同盟被德国拆散
15.(2023高三下·岳阳开学考)下表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这反映了( )
时间 重大事件
1960年 伊朗、伊拉克、沙特、科威特和委内瑞拉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简称欧佩克,达成产量和价格同盟,借以打破西方财团垄断
1961年 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举行
1964年 第一届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上77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发表了联合宣言
1971年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A.地区霸权主义走向衰落 B.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
C.国际经济旧秩序被打破 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3小题,共55分。)
16.(2023高三下·岳阳开学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气温变化曲线图
——据邓小南等《宋:风雅美学的十个侧面》
材料二:
文献材料 文献出处
礼宾院,掌回鹘、吐蕃、党项、女真等国朝贡馆设,及互市译语之事。 《宋史·职官》
辽之先,出自炎帝……奇首(辽先祖名)生都奄山,徙潢河之滨。 《辽史·太祖本纪》
朕(金世宗)所以令译五经者,正欲女直(真)人知仁义道德所在耳。 《金史·世宗纪》
国朝土宇旷远,诸民相杂,俗既不同,论难遽定。考之前代,北方奄有中夏,必行汉法,可以长久。故后魏、辽、金历年最多,其他不能实用汉法,皆乱亡相继。 (元)许衡《许文正公遗书》
材料三 有学者指出,辽宋夏金元时期是由“小中国”向“大中国”转变的关键期。“小中国”指发源于中原农耕地带,以“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的汉文化覆盖全部国家疆域作为理想目标,以“外儒内法”的专制君主官僚制作为统治模式的政权;“大中国”则指能对发源于汉地社会边缘的农耕——游牧交界地带的不同民族进行有效治理,并提供多样性发展空间的政权。
——摘编自(日)杉山正明《疾驰的草原征服者:辽西夏金元》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材料三的观点。
17.(2023高三下·岳阳开学考)围绕小小胡椒,一部纷繁的贸易史就此展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进苏木、胡椒、香蜡、药材等物数万以上者,船至福建、广东等处,所在布政司随即会同都司按察司官检视物货,封睹完密听候,先将番使起送,赴京呈报数目……
——《明会典》
材料二:
迪奥戈·里贝罗世界地图(局部),绘制于1529年,现藏于梵蒂冈教廷图书馆
注:迪奥戈·里贝罗1529年完成的大幅世界地图,属于西班牙官方世界地图,是当时对已知世界的地理描述最为精确的地图。地图在两个位置上画上了具有争议的香料群岛,也被称摩鹿加群岛——位于右侧(东方)和左侧(西方)边缘,但我们只能在西边的那个岛上看到西班牙国王的旗帜。这幅地图原本是要强调科学的精准,但也要包含政治信息:根据地图的描绘,摩鹿加群岛属于世界的西半部分,也就是西班牙所统治的那一边。
材料三:葡萄牙人在15世纪末成为最早航至印度的欧洲人,在其后的一百年间,葡萄牙人一直企图控制印度和亚洲的胡椒贸易,但是未能如愿。17、18世纪,荷兰人和英国人也想要取得掌控权。黑胡椒的历史和两家与罪恶的殖民主义有如同义词的公司密不可分,即英国东印度公司及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而荷兰人将鸦片当作印度马拉巴尔海岸生产胡椒的货款,也催生了祸害匪浅的鸦片贸易。所以伏尔泰说,自1500年后,在印度取得的胡椒没有“未被血染红的”。英、荷两家东印度公司的对立长达两百年,要无止境地开发国外的资源以满足本地市场的需求,形成现代全球贸易的推力。
——摘编自(美)玛乔丽·谢弗《胡椒的全球史:财富、冒险与殖民》
(1)分别说明以上三则材料,对研究“胡椒贸易发展史”有何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胡椒的全球史既是一部经济史又是一部血泪史”?
18.(2023高三下·岳阳开学考)材料:图1为殖民扩张和收缩的两个长周期示意图(1500—1975),图2为全球经济不平等示意图(1820—198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1 图2
注:基尼系数是一个社会不平等的指标,系数为0表示绝对的平等,系数为1表示最大的不平等。
——以上材料均转引自(比)埃里克·范豪特《世界史导论》
(1)图1中两个殖民收缩期分别指哪一时期?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成因的相同之处。
(2)结合图1和图2,以“19至20世纪全球经济不平等”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中国石器时代的人类与文明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在今渤海至泰山之间的海岱地区出土了具有代表性的鬻、觚等陶质酒器,这种器型的酒器后来也出现在五帝后期中原地区文化遗址中”并结合所学可知,鬻、觚等陶质酒器是龙山文化的代表性器物,在中原地区的文化遗址中发现,体现出龙山文化的传承,C项正确;
良渚文化分布的中心地区在钱塘江流域和太湖流域,距今5300-4000年左右,该文化遗址最大特色是所出土的玉器,与材料信息不符,A项错误;
红山文化发源于内蒙古中南部至东北西部一带,起始于五六千年前,是华夏文明最早的文化痕迹之一,与材料信息不符,B项错误;
巴蜀文化是指四川省、重庆市的文化,它具有很强的辐射能力,主要表现在对滇黔夜郎、昆明夷等文化的辐射,在金属器、墓葬形式等方面对东南亚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与材料信息不符,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在今渤海至泰山之间的海岱地区出土了具有代表性的鬻、觚等陶质酒器,这种器型的酒器后来也出现在五帝后期中原地区文化遗址中”,结合龙山文化的特点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2.【答案】C
【知识点】中国古代法律体系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汉代的法律强调尊长卑幼和尊男卑女,在对男女地位方面有明显的差异性,这体现了儒家思想对法律的影响,即伦理道德法制化,C项正确;
伦理道德法制化不等于法律严苛,A项错误;
材料主旨并未涉及到社会风气变化,B项错误;
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度就逐渐瓦解,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汉代的法律制度,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信息,注意汉代法律制度的内容特点,联系儒家思想的影响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3.【答案】A
【知识点】东晋南朝时期的江南开发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父母双亲尚在人世而兄弟已经分家,而且子女的财产和父母严格分开”可知,兄弟分家,父母和子女财产分开,说明私有观念更强;依据材料“一门数灶,盖染江南之俗也”可知,说明这种观念是受南方风俗影响,即江南财产私有观念更强,A项正确;
宗法制度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崩溃,B项错误;
裴植一家不能代表整个北方地区,C项错误;
财产分开不代表门阀家族的衰落,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发展,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父母双亲尚在人世而兄弟已经分家,而且子女的财产和父母严格分开”“一门数灶,盖染江南之俗也”,联系当时江南经济发展的影响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4.【答案】A
【知识点】三国至隋唐的中外文化交流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唐前期去往印度求法的僧侣大多选择陆路,而唐后期选择海路者更多”可知,唐朝中后期由陆路改走海陆。结合所学可知,主要是因为唐朝在安史之乱后,已经由盛转衰,国内政局动荡,而当时的南方较为稳定,因此走南海一带,A项正确;
材料强调的是变化的影响,而不是对外交流本身的影响,B项错误;
材料与佛教衰落无关,C项错误;
这一变化并不是因为疆域的大小问题,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唐朝的对外交往,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唐前期去往印度求法的僧侣大多选择陆路,而唐后期选择海路者更多”,注意变化的时间,联系安史之乱的影响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5.【答案】B
【知识点】明清时期的手工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清初废除匠籍制度,官营制造局改用雇佣劳动方式进行生产。由于待遇较丰,所以工匠有着一定的劳动积极性,官营制造局生产相当稳定”可知,清代不再对工匠实行严格的管理体制,放松了对他们的人身控制,B项正确;
资本主义萌芽并不是根源,A项错误;
材料与赋役制度变革无关,C项错误;
当时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的手工业发展,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清初废除匠籍制度,官营制造局改用雇佣劳动方式进行生产。由于待遇较丰,所以工匠有着一定的劳动积极性,官营制造局生产相当稳定”,联系明清时期匠籍制度的变化及其影响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6.【答案】D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图示信息可知,洋务运动创办的民用企业晚于军用企业,而且数量大于军用企业。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后期,为解决军用企业遇到的困难,洋务派开办了一批民用企业。因此民用企业应军用企业需要而生,D项正确;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初步发展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此时洋务运动已经破产,A项错误;
洋务运动的宗旨是“中体西用”,而非追求利润,B项错误;
C项中“转变”的说法与图中“军用企业”和“民用企业”长期并存的现象不符,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洋务运动,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图示信息,联系洋务派创办民用工业的目的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7.【答案】B
【知识点】抗日战争的敌后战场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可知,毛泽东言论强调的是中国的抗战是世界性的抗战,中国的抗战不仅仅是为了保卫中国生存、谋求民族的解放而进行的战争,而且是为了维护东方安宁和世界和平而进行的战争,这就有利于争取国际力量对中国抗战的支持,B项正确;
二战全面爆发是在1939年9月,德国突袭波兰,A项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英美对中国抗战的支出,C项错误;
当时持久抗战局面已经形成,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敌后战场的抗战,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中毛泽东的言论,结合中国抗战的国际地位和意义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8.【答案】B
【知识点】“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有人主张优先发展轻工业,是因为有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的奠基,而且优先发展轻工业再发展重工业是欧美国家的工业化之路。但刚刚建立的新中国首先面临的是国防和政权的巩固问题,即便是轻工业的发展也需要重工业的保障,因此当时我国亟需优先发展重工业,弥补近代以来重工业基础薄弱的问题,构建起完整的工业体系,B项正确;
材料主旨未涉及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以及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必要性,AD两项;
材料内容未体现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可能性,C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一五计划,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信息,联系一五计划的背景、内容等知识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9.【答案】D
【知识点】中国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赤脚医生遍山村”可知,当时农村已经出现了医生,这在当时中国医疗水平相对较低的情况下,对于缓解农村医疗资源匮乏的状况起了积极作用,D项正确;
当时医疗卫生的重点在城市,A项错误;
从材料中赤脚医生可以看出当时农村医疗卫生工作水平并没有大幅度提高,B项错误;
材料不能体现把城乡居民纳入公费医疗系统,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解题的关键信息是“赤脚医生遍山村”,联系20世纪60年代农村医疗水平的发展表现及其影响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0.【答案】B
【知识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解析】【分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改革开放初期第一产业比重上升,结合所学可知,这主要是因为实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农业发展,B项正确;
虽然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但就业问题是一个需要持续关注的问题,不可能一次性得到解决,A项错误;
根据图示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后,第三产业比重在波动中增高,C项错误;
新时期第二产业的占比优势突出,但图片不能反映就业结构情况,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图示信息,注意改革开放以来各个时期第一、二、三产业比重的变化,联系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及其影响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11.【答案】C
【知识点】古代希腊文明
【解析】【分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拥有最高权力的公民大会禁止在雅典演出波斯人攻占希腊城邦米利都的悲剧,表明雅典重视戏剧的政治影响,C项符合题意;
A项漠视其他城邦的安危与禁演波斯人攻下希腊城邦米利都的悲剧不符,A项不符合题意;
B项严控公民情感的表达与禁演政治敏感性强的悲剧不符,B项不符合题意;
D项材料不能说明雅典实行文化专制的政策,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古希腊文明,要求学生结合古代雅典政治特征和影响来分析。解答问题要搞清楚雅典的政治特点和影响因素,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和综合分析材料的能力。
12.【答案】C
【知识点】古代印度文明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假若任何出生低级的人,因贪欲而以高级的职业为生,则国王剥夺其财产后,应立即放逐之”可知,古印度处于社会地层的人只能继承父辈的职业,并不能进入高级职业,否则就会被剥夺财产和放逐。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印度的种姓制度,法典力图通过这一条款来维护高级种姓的特权地位,体现出种姓职业世袭化特征,C项正确;
材料中并未专门指出刹帝利与吠舍的差别,A项错误;
材料强调的是职业,并未提到通婚现象,B项错误;
材料强调的是等级森严,与政治无关,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古代印度的政治制度,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假若任何出生低级的人,因贪欲而以高级的职业为生,则国王剥夺其财产后,应立即放逐之”,结合印度种姓制度的内容和特点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13.【答案】D
【知识点】英国君主立宪制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后,议会否定传统做法,不再一次性授予新国王终生的王室收入,表明议会权力很大,政府在议会规定范围之外的支出违法,D项正确;
选项A,材料与英国王位继承的理论依据无关,排除A项;
选项B,材料并未揭示英国议会与政府行政权的关系,排除B项;
选项C,17世纪后期,英国君主在政治的影响力还很大,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并与所学知识结合,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注意扣住材料的信息,同时结合所学知识,据此即可排除干扰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14.【答案】A
【知识点】“一战”的爆发背景与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漫画信息可知,德国将法国和俄国士兵掐住,脚下踩着英国水兵,这说明德国渴望战胜法国、俄国和英国,独霸欧洲,A项正确;
漫画中并不能体现法国、俄国和英国的整体实力,而且当时俄国的实力最为弱小,B项错误;
漫画中不能体现英德矛盾是主要矛盾,C项错误;
一战期间德国并没有拆散俄法同盟,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漫画描述的内容,联系一战时期德国意图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15.【答案】D
【知识点】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伊朗、伊拉克、沙特、科威特和委内瑞拉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不结盟运动形成”、 "77国集团”、“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等信息可以看出反映的是20世纪60、70年代,出现了多个政治力量中心,这说明多极化趋势出现,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变化,D项正确;
表格信息不是“地区霸权主义”的体现,A项错误;
区域经济集团化是经济发展趋势,与材料中世界政治格局不符,B项错误;
材料涉及的是世界政治格局,而非国际经济旧秩序,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解题的关键信息是“伊朗、伊拉克、沙特、科威特和委内瑞拉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不结盟运动形成”、 "77国集团”、“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抓住题干时间,联系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表现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16.【答案】(1)从气候条件及其影响的角度作答:如这一时期气候寒冷,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建立少数民族政权,民族交融趋势加强。
(2)从政治制度的角度作答:如辽、西夏、金沿袭汉法、因俗而治等。
(3)从经济交流的角度作答:如各民族政权之间经济往来密切、互市贸易活跃等。
(4)从思想观念的角度作答:如少数民族推崇儒家思想,华夏民族认同意识的增强等。
综上所述,辽宋夏金元时期,多民族政权并立与互动,促进了“小中国”向“大中国”的转变,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新局面。
【知识点】元朝的边疆治理与民族关系;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
【解析】【分析】观点:材料一是中国古代气温变化曲线图,由图可知在辽宋夏金元这一时期,气候寒冷,因此导致北方游牧民族南下。根据材料二可分析可知,南下的少数民族建立政权,为了巩固统治,一方面保留自己独有的制度,一方面学习汉法,并且各民族政权之间经济往来密切、互市贸易活跃,民族交融趋势加强,因此,有些学者总结出了如材料三中的观点,辽宋夏金元时期,多民族政权并立与互动,促进了“小中国”向“大中国”的转变。
【点评】本题考查宋元时期的民族关系,解题的关键是依据材料信息,联系宋元时期民族关系状况从气候条件、少数民族的制度建设、经济交往及其影响进行分析,最后总结宋元时期的阶段特征即可,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阐述的能力。
17.【答案】(1)价值:
材料一《明会典》是官修政书、文献史料;该史料是研究胡椒贸易与中国关系的第一手资料,反映了明朝通过朝贡贸易,胡椒大量进入中国并由明朝政府控制的情况。
材料二是16世纪的地图;该地图虽然带有西班牙官方政治意图而影响其科学性,但其对于研究西班牙和葡萄牙争夺香料贸易控制权有较高史料价值。材料三是学者著述、第二手资料;其体现了该学者对胡椒贸易的个人评价观点,有助于了解胡椒贸易中葡萄牙、荷兰和英国的激烈竞争与殖民掠夺及对全球贸易的影响。
(2)胡椒贸易的丰厚利润,加速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加强了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推动了世界市场和全球贸易的发展。胡椒贸易也伴随着殖民扩张掠夺,打断了被掠夺地区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给当地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知识点】欧洲早期的殖民扩张及其影响;新航路开辟后美洲食物物种的交流
【解析】【分析】(1)价值:材料一选自《明会典》,是官修政书,属于文献史料。可从该史料是研究胡椒贸易与中国关系的第一手资料,反映了明朝通过朝贡贸易,胡椒大量进入中国并由明朝政府控制的情况分析其史料价值;材料二是16世纪的地图。史料价值可从该地图虽然带有西班牙官方政治意图而影响其科学性,但其对于研究西班牙和葡萄牙争夺香料贸易控制权有较高史料价值分析回答;材料三是学者著述,第二手资料。可从其体现了该学者对胡椒贸易的个人评价观点,有助于了解胡椒贸易中葡萄牙、荷兰和英国的激烈竞争与殖民掠夺及对全球贸易的影响等分析其史料价值。
(2)理解:经济史:根据材料“英、荷两家东印度公司的对立长达两百年,要无止境地开发国外的资源以满足本地市场的需求”可知,胡椒贸易的丰厚利润,加速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根据“形塑了现代全球贸易的推力”可知,加强了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推动了世界市场和全球贸易的发展。血泪史:根据材料“在印度取得的胡椒没有‘未被血染红的’”,结合所学可知,胡椒贸易也伴随着殖民扩张掠夺,打断了被掠夺地区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给当地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点评】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第一问,依据材料一、二、三的选自和内容,结合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的价值以及新航路开辟后中国的对外贸易、早期殖民扩张的相关知识分析;第二问,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新航路开辟后的商业革命和殖民扩张的影响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18.【答案】(1)时期:第一个是19世纪初期;
第二个是从20世纪初开始持续收缩。
相同成因:从根源于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的角度作答,如前者是拉丁美洲独立战争;后者是持续高涨的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等。
从都是因为大的战争削弱了宗主国力量的角度作答,如前者是在拿破仑战争削弱欧洲宗主国力量的背景下,后者是在两次世界大战削弱宗主国力量的背景下等。
(2)①从国家之间不平等和全球不平等持续增大的角度说明全球不平等发展趋势;
②从殖民扩张与掠夺、全球分工不同及战后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依然存在等角度说明全球不平等的成因;
③从对国际秩序、对民族独立国家的发展造成的恶劣影响的角度说明全球不平等的危害。
表述
【知识点】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及其原因与影响;亚洲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非洲的抗争;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解析】【分析】(1)时期:通过观察图1可知,图中的两个殖民收缩期分别为19世纪初期和20世纪前期。相同成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初的殖民收缩期是因为拉丁美洲独立战争和拿破仑战争削弱欧洲了宗主国力量,20世纪前期的殖民收缩是因为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持续高涨和两次世界大战削弱宗主国力量,所以两个殖民收缩期相同的根源是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两者的国际背景都是大的战争削弱了宗主国力量。
(2)短文:首先综合材料中的两幅图表,观察其中的数据和曲线,围绕“19至20世纪全球经济不平等”进行分析得出论题是19至20世纪全球经济不平等的发展趋势不断增大。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运用材料信息,加以说明,如运用相关史实指出国家之间不平等、全球不平等持续增大,是西方殖民扩张、掠夺、全球分工不同及战后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依然存在等因素造成的,经济发展的不平等对国际秩序、对民族独立、国家的发展等均造成了恶劣影响。整个解题过程注意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和亚非拉地区的民主民族运动。第一问,依据图示信息,提取两个殖民收缩期的时间,然后结合所学从殖民地人民的反抗和战争角度分析相同原因;第二问,属于开放性题,抓住主题,依据材料信息,结合工业革命时期殖民扩张的影响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