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第二课时
七
年
级
下
册
目录
壹
品析形象
贰
探究写法
叁
品味语言
肆
拓展延伸
壹
品析形象
背诵导入
根据图片提示齐背全诗
在文中圈点勾画相关语句,说一说你心中的木兰形象。
①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勤劳孝顺
②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③万里赴戎机……,壮士十年归。 ——勇敢坚强
④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不慕荣华,思念亲人
⑤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机智、谨慎
品析形象
概括木兰形象
品析形象
她是一个巾帼英雄
深明大义、果敢坚强、
英勇善战、不慕名利、
谨慎机敏。
她是一个普通女孩
孝顺父母、热爱劳动、
敏感多情、精明干练、
爱美爱生活。
贰
探究写法
诗歌是如何刻画出木兰这种传奇形象的?
1.详略得当的情节安排。
详写女儿情态
略写英雄气概
2.生动形象的人物描写。
3.多种修辞的穿插运用。
探究写法
1.详略得当的情节安排
详写女儿情态
家中 (愿代父征)——详写
途中 (辞家而去)——详写
家中 (亲人团聚)——详写
略写英雄气概
战场 (十年征战)——略写
朝堂 (建功受封)——略写
探究写法
详略处理的用意:
①丰富了形象,木兰不是赳赳武夫式的“顾大嫂”,也不是娇滴滴的“崔莺莺”,而是娇柔刚健相济的女性,使木兰的女儿情与英雄气相得益彰,真实动人。
②突显主题,赞美了她的忠孝品质,寄托了诗人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对战争的冷淡及远离,表现作者思想倾向。
2.生动形象的人物描写。
诗歌的第1、2、6段对木兰的心理、神态、行为、动作进行了细致描绘,刻画出木兰孝顺、勤劳、有担当而又温柔、娇羞的女儿形象。
探究写法
3.多种修辞的穿插运用。
诗歌的第3、4段夸张地描写了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迫、奔赴战场的勇敢、军营的艰苦、战斗的激烈,生动表现出木兰英勇善战的英雄气概。
叁
品味语言
再读诗歌,根据提示,体会诗歌语言的北方民歌特点,并找出相关语句进行品析。
提示:
(1)可从选择的事物(意象)来品评。
(2)可从运用修辞手法(比喻、夸张、排比)的效果来品评。
(3)可以从运用民歌写法(设问、铺排、复沓、对偶)的作用来品评。
品味语言
1.选取的事物:
品味语言
选取了富有北方特点和战争特点的事物,写出了北方景物的粗犷、雄浑、有气魄的特点和有关战争事物的刚健、豪迈的特点,体现出北方民歌刚健豪迈的语言特点。
2.修辞手法:
互文——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排比——东市买骏马……北市买长鞭
夸张——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对偶——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顶真——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比喻——雄兔脚扑朔……安能辨我是雄雌?
品味语言
3.第一章讨论了哪些方面的问题?你能具体说一说吗?
讨论学习方法、学习乐趣与个人修养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运用排比、互文的修辞手法,层次分明地铺陈出木兰紧张而又周密地准备戎装的情形,语言十分灵活和简洁。
语句
赏析
品味语言
①渲染战前紧张的气氛,突出战事紧迫。②表现出木兰的精明干练。③表明木兰对从军的重视。④乐府诗常用的一种写法。
3.第一章讨论了哪些方面的问题?你能具体说一说吗?
讨论学习方法、学习乐趣与个人修养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分别运用夸张,对偶,互文、对偶。
仅仅三十个字就写出了征途之遥,生活之苦,战斗之多,时间之长,战况之烈。从而表现了木兰十年艰苦的战斗生涯,可见语言精练,字字千金。
语句
赏析
品味语言
3.第一章讨论了哪些方面的问题?你能具体说一说吗?
讨论学习方法、学习乐趣与个人修养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顶真,使情节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语句
赏析
品味语言
顶 真
用前面结尾的词语或句子作下文的起头。顶真,又称“联珠”。
表达效果:
议事说理——准确、谨严、周密;
抒情写意——格调清新;
状物叙事——条理清晰。
3.第一章讨论了哪些方面的问题?你能具体说一说吗?
讨论学习方法、学习乐趣与个人修养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运用诙谐俏皮的比喻的修辞手法,解答了木兰女扮男装的奥秘,使故事在欢快喜庆的气氛中结束,语言诙谐、幽默。
语句
赏析
品味语言
3.民歌的手法:
设问手法——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复沓手法——旦辞爷娘去……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鸣啾啾。
铺排手法——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向猪羊。
品味语言
3.第一章讨论了哪些方面的问题?你能具体说一说吗?
讨论学习方法、学习乐趣与个人修养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运用设问手法,一问一答,生动地刻画了木兰的心理,口语化的问答使语言质朴清新,体现了民歌特色。
语句
赏析
品味语言
3.第一章讨论了哪些方面的问题?你能具体说一说吗?
讨论学习方法、学习乐趣与个人修养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运用复沓的表现手法,通过两个句式相同、音节相对、反复咏叹的诗句,渲染出悲壮的气氛,语言生动,富于变化。
语句
赏析
品味语言
3.第一章讨论了哪些方面的问题?你能具体说一说吗?
讨论学习方法、学习乐趣与个人修养
又叫复唱、复叠、重章叠句 ,指句子和句子之间可以更换少数的词语,是诗歌或散文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
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和提醒读者,并起到了一唱三叹的效果。
复沓
效果
品味语言
3.第一章讨论了哪些方面的问题?你能具体说一说吗?
讨论学习方法、学习乐趣与个人修养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对偶:两组对偶句之间,间隔反复,层层递进,表明木兰出征的路线,突出了征程的遥远,行军的神速,以及宿营地点的荒凉;
反复:后两句间隔反复,紧相呼应,在荒凉的夜间环境的烘托中,揭示出木兰远离家乡,思念亲人,离乡愈远,思亲愈切的心情,从而细腻地透露出木兰的女儿情怀,刻画了一位鲜活的英雄女郎的形象,形象地描写出木兰奔赴遥远征途的豪迈气概。
语句
赏析
品味语言
3.第一章讨论了哪些方面的问题?你能具体说一说吗?
讨论学习方法、学习乐趣与个人修养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运用铺排(铺陈和排比)的手法,生动描绘出家人和木兰重逢后的行为、情态,渲染了欢快的场景和欢乐气氛。语言质朴、活泼、富有生活气息。
铺排是铺陈、排比的简称。在古代民歌中运用得极为普遍。它既可以淋漓尽致地细腻的铺写,还可以渲染某种环境、气氛和情绪,又可以一气贯注,加强语势。
语句
赏析
品味语言
《木兰诗》具有乐府民歌的独特风格
品味语言
运用互文、复沓、问答、排比、重叠、对偶、顶真等形式,都与民歌大致相同。
语言丰富多彩,有朴素自然的口语,有新奇幽默的比喻,有气势酣畅的排比等。
既保留了民歌的形式,也很好地体现了北方民歌刚健质朴的语言风格。
肆
拓展延伸
说说你知道的其他巾帼英雄,与同学交流。
拓展延伸
穆桂英
王昭君
樊梨花
秋 瑾
提出自己的疑问,在全班讨论解决问题。
①北方民歌的修辞运用(或特点)。
②从《木兰诗》中看中国古代女子的服饰。
③从《木兰诗》中“爷”的称呼看中国古代的称谓与地位。
④我对木兰的新看法。
⑤木兰为什么不当官(古代女子的“三从四德”)。
⑥为什么木兰从军十多年没有被发现是一名女子?
质疑探究
愿代父征——辞家而去——十年征战——建功受封——亲人团聚
课堂小结
英雄气——深明大义、果敢坚强、英勇善战、不慕名利、谨慎机敏 ——爱国
女儿情——孝顺父母、热爱劳动、敏感多情、精明干练、美爱爱生活——爱家
1.背诵、默写这首诗。
2.课外延读民歌《敕勒歌》《采桑度》,感受民歌的特点。
3.完成分层作业对应练习。
4.以花木兰的角度,抒写自己的从军经历与感受。500字左右。
作业设计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