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故纳新,去粗存精——关注新词语,让语言鲜活生动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一 学期 秋季
课题 《吐故纳新,去粗存精——关注新词语,让语言鲜活生动》
教科书 书 名: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标
1.理解新词语,感知时代的文化特色。 2.了解新词语产生的途径和规律,感悟时代变化。 3.规范使用新词语,培养学生能准确、生动、形象地运用语言的能力,提高对语言的感悟力和判断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新词语产生的途径与规律,体会新词语如何使语言鲜活生动。 教学难点:规范使用新词语,培养学生能准确、生动、形象地运用语言的能力,提高对语言的感悟力和判断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猜猜下面三个词的意思:宝藏女孩、凡尔赛、九漏鱼 宝藏女孩——一是形容某位明星的黑料太多,挖都挖不完;二是形容某人有很多不为人知的优点慢慢被大家发现。 凡尔赛——以低调的方式进行炫耀。 九漏鱼——九年义务教育漏网之鱼的简称,常常用来比喻文化程度较低的艺人。 2.什么是新词语?新词语就是新出现的词语和流行语,是指在一定时间、一定范围内广为传播使用的语言。新词语是社会的一面镜子,映照出社会的变迁,它永不停息地推陈出新。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新词语,关注新词语。 二、活动设置 活动一:新词语释义(提前发放新词语,让学生进行查询理解,课堂自由抢答) 精准扶贫、工匠精神、社牛、小镇做题家、夸夸群、躺平、内卷、绝绝子、橙领 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 社牛——社交牛逼症的简称,形容在社交方面不胆怯,不怕生,不惧别人的眼光,不担心被人嘲笑,能够游刃有余地沟通。 工匠精神——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更完美的精神理念。 小镇做题家——指的是那些出身小城,埋头苦读,擅长应试,但缺乏一定视野和资源的青年学子。 夸夸群——“全方位地用华丽的辞藻疯狂地夸奖吹捧你”的多人微信群。 躺平——指人在面对压力时,内心再无波澜,主动放弃,不做任何反抗。 内卷——指代非理性的内部竞争或“被自愿”竞争。 绝绝子——多用于赞美,表示“太绝了、太好了”。 橙领——指那些通过淘宝联盟赚取收入的人。 活动二:(一)请同学们根据活动一和课前的收集了解,合作探究新词语产生的途径有哪些?试举例说明。(老师适当补充引导) 1.旧词新用:备胎、冤种、囧、槑、下课 2.随新产生:新冠、高铁、元宇宙、5G 3.来自外语、数字、方言:PUA、作秀、灰机、栓Q、996、YYDS 4.词语衍生:白领衍生出金领、橙领等 5.词语缩略:高富帅、不明觉厉、爷青回 (二)概括新词语的特点: 1.生动形象。 2.便于交际。 3.时代感强。 活动三:总体来看,新词语在不断地消亡、转移、纳新。从词汇吐故纳新的这个过程我们可以感知每个时代都应有其独特的新词语。 请看视频——《2022年十大网络流行语盘点》。看完视频请思考:新词语与时代变迁、生活观念和文化追求有什么关系? 学生交流、归纳,老师出示参考答案: 1、新词语的产生离不开科技进步和生活变迁。 2、每个时代的新词语都能折射出人们的文化追求、精神风貌和时代风尚。 活动四:如今的社会瞬息万变,人们的思想更是光怪陆离,纷繁的新词语接踵而至。新,就一定好吗?请看一个新词语使用的反面例子,讨论: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认识和使用新词语? 小结:汉语一直是向前发展的,能进入正式语言系统的新词语应是正式规范、充满正能量、具有一定表现力和审美情趣,能够反映社会的变化发展,且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生命力。那些格调不高的比如“逗比”“屌丝”、不符合语法规范的比如“喜大普奔”“芭比Q”、迂腐媚俗的比如“腐女”“舔狗”等新词语就不适合进入正式语言系统。 三、结语 汉语充满着强大的生命力,各种新词语的流行令人目不暇接,具有强烈、简洁、生动传神的表现力、反讽的趣味性和模糊性、夸张的新鲜感。新词语的创新使用与规范使用不矛盾,汉语应保持健康纯洁。我们既要继承传统好词语,同时也要创新使用健康新词语。我们应该吐故纳新,去粗存精,关注新词语,让语言鲜活生动。
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