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第10课 爬山虎的脚
第三单元
1.会认“均、柄”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曲”,会写“虎、操”等13个字,会写“爬山虎、操场”等词语。
2.勾画出课文中描写得准确形象的句子,感受作者对爬山虎的细致观察。
3.说出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说说连续观察的好处,学写观察记录。
一、查找资料或读一读“知识链接”,了解作者及其文学成就。
二、认读课后生字,并借助工具书组词。
三、熟读课文,找出文中体现作者观察细致的句子多读一读。
四、在下列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下面画“ ”。
均匀(jūn yún) 叶柄(bǐn bǐng)
蜗牛(guō wō) 弯曲(qǔ qū)
枯萎(wěi wiě) 缝隙(xī xì)
.
.
.
.
.
.
☆任务驱动一:自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重点。课文主要讲了哪些内容 重点介绍了爬山虎哪个方面 根据下面的提示,边读课文边找一找相应的段落,把自然段的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课文结构清晰,在让学生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课文写了哪些内容(生长位置、叶子的特点、脚的特点),重点写的是什么(脚的特点及爬墙过程)。
生长位置:第 自然段 叶子的特点:第 自然段
脚的特点及往上爬的过程:第 自然段
3、4、5
1
2
☆任务驱动二:分小组合作。围绕“爬山虎的叶子”和“脚的特点”两方面内容,勾画出课文中描写得准确形象的句子,体会课文准确生动的表达。再根据课文的描述画一画爬山虎的脚,感受作者的细致观察(颜色变化、动态感受、形状变化、爬墙过程等方面)。体会观察与表达之间的密切联系。完成思维导图,并识记。
墙上
嫩绿
茎上长叶柄的地方
伸出
触 变 巴 拉 贴 爬
☆任务驱动三:分小组探究。作者把爬山虎的脚介绍得如此清晰,除了细致的观察,还离不开连续的观察。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或词语,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预设:1.叶子:刚长出来、不几天、一阵风拂过。
2.脚:细丝跟新叶子一样、变成小圆片、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不几天就萎了、后来、逐渐。
☆任务驱动四:分小组讨论。结合课文后“资料袋”的内容,学习用图文结合、做表格两种方法写观察记录。把观察活动延伸到课外,连续观察一种植物、动物或其他景象,并做好记录。
提前布置观察任务,引导学生读懂“资料袋”,指导学生连续观察并记录。
近义词辨析:“牢固”和“坚固”
【相同点】两者都有稳固、结实的意思。
【区别】1.“牢固”侧重“牢”,即“稳”,一般用来形容两种事物之间的联系。2.“坚固”侧重“坚”,一般用来形容一种事物的特性。
【例句】1.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2.赵州桥不但造型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一、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C
二、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爬山虎的脚( )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 )成小圆片,( )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 )一把,使它紧( )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 )。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1.选择合适的动词填入选段的括号里。
爬 变 巴 拉 触 贴
触
巴
变
拉
贴
爬
2.读了选段,我知道爬山虎是这样往上爬的:
触墙—( )墙—( )墙
巴 贴
3.你觉得选段中哪个词或短语能体现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说说你的看法。
示例:“蛟龙的爪子”。这个短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爬山虎的脚的外形特点,可见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END
感谢观看 下节课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