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2022年中考科学模拟题汇编-填空题
1.(2022·浙江温州·统考一模)《天工开物》中记载古人挖煤时的情景“初见煤端时,毒气灼人”。指挖煤时发现一种“毒气”(现俗称瓦斯)。瓦斯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含少量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气体,无色、易燃、有毒、密度比空气小。
(1)甲烷(CH4)属于化合物中的______。
(2)古人挖煤时,先打通竹子中的节,并将一端削尖,插入煤层中,待“毒气”沿竹子内部通向高空后,矿工再下到煤井挖煤。这种做法主要利用的瓦斯的性质是______。
(3)在现代,人们用氢氧化钠来吸收“毒气”中的硫化氢气体,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OH+H2S=______+2H2O,请将空格处补充完整。
2.(2022·浙江温州·统考一模)小明在研学活动期间,参观了某葡萄园并参与相关活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一些葡萄植株叶子发黄,小明建议施加尿素【CO(NH2)2】等化肥,尿素属于______肥。
(2)自制葡萄酒时,利用酵母菌将葡萄汁发酵,产生酒精及二氧化碳,这里的发酵指酵母菌进行______呼吸。
3.(2022·浙江温州·统考一模)2021年12月3日,南方首个核能供暖项目在浙江投入试运行。下图是核能供暖工作示意图:
泰山核电站核岛→换热站→用户
(l)核能供暖过程是把核能最终转化为______能。
(2)秦山核电站获得核能的方式是______。
(3)若换热站与用户之间的能量利用效率为η,空气的比热为c,一套70平方米的房子内的空气总质量为m,欲将室内空气温度从4℃提高到24℃,换热站提供的总热量至少为______。(用η、c、m表示)
4.(2022·浙江温州·统考一模)科学史上酸碱理论在不断发展,如下是其中一些理论的要点:
19世纪末,酸碱电离理论:凡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都是H+的物质叫酸;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都是OH—的物质叫碱。
20世纪初,酸碱溶剂理论:凡在溶剂中产生该溶剂的特征阳离子的溶质叫酸;产生该溶剂的特征阴离子的溶质叫碱。例如,液氨中存在如下平衡:2NH3=+,液氨作为溶剂时,为特征阳离子,为特征阴离子。
20世纪20年代,酸碱质子理论:凡是能够给出质子(H+)的都是酸;凡是能够接受质子的物质都是碱。
(1)根据酸碱电离理论,酸碱反应的实质是______。
(2)已知硫酸氢钠的电离方程式是NaHSO4=Na++H++,小明判断硫酸氢钠是一种盐,小红判断硫酸氢钠是一种酸。小红判断的理论依据是______。
(3)随着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酸碱理论的描述也在不断完善。下列分析合理的是______。(可多选)
A.根据酸碱电离理论,酸性物质不一定是酸,碱性物质不一定是碱
B.氯化铵在液氨中能产生NH4+,根据酸碱溶剂理论,氯化铵是酸
C.在酸碱溶剂理论中,某物质可能既是酸,又是碱
D.根据酸碱质子理论,酸是带正电的,而碱是带负电的
E.酸碱质子理论扩大了酸和碱的范围,不再具有局限性。
5.(2022·浙江温州·统考一模)现有三种易溶于水的钠盐组成的混合物,将其溶于水后得无色溶液A,进行如下实验并得到相应结果: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蒸发无色溶液F时,需要用到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
(2)白色沉淀E是______。
(3)分析得知晶体G为氯化钠,则三种钠盐的组成为______。
6.(2022·浙江温州·统考二模)2022年4月16日(农历三月十六)执行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的“太空出差三人组”安全返回地面。
(1) “太空出差三人组”返回地面当天的月相是___________。
(2)载人飞船返回需要规避极端天气。极端天气主要发生在大气层中的哪一层?____________
7.(2022·浙江温州·统考二模)如图所示,把装有适量水的烧杯放在湿玻璃上,向烧杯中两次加入硝酸铵固体充分搅拌,发现玻璃上的水结冰使烧杯和玻璃粘在一起。
(1)烧杯里的硝酸铵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图___________。
(2)该过程中玻璃上水发生物态变化的名称是___________。
8.(2022·浙江温州·统考二模)1774年,瑞典化学家舍勒在研究软锰矿(主要成分是MnO2)的过程中,将它与浓盐酸混合加热,发现产生一种黄绿色气体,后来英国化学家戴维确定这种气体为氯气(Cl2)。它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能与水、碱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1)舍勒发现氯气的实验至今还是实验室制取氯气的主要方法之一”。请将该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___________
(2)下列气体收集装置中,适合收集氯气的是___________。
(3)实验室收集到的氯气中往往含有杂质氯化氯气体,这是由于___________。
9.(2022·浙江温州·统考二模)小明是一位单板滑雪运动爱好者,近期欲购买一款一般通用型滑雪板。他身高174厘米,体重68千克,滑雪板的参考数据如下表。
使用者身高/cm 161~165 166~170 171~175 176~180 180以上
使用者体重/kg 48~65 66~77 50~69 70~82 53~71 72~85 56~77 78~90 62~80以上
滑雪板尺寸/cm 一般通用型 148 151 152 155 155 158 158 161 164
多功能型 146 148 150 152 153 155 156 159 142
(1)小明应该购买的滑雪板尺寸为___________厘米。
(2)滑雪板底与雪摩擦时会产生静电,为了把静电带走,板底结构中常加入石墨,这主要利用石墨的___________物理性质。
(3)如图是小明脚印,图中每小格面积为10cm2,则小明双脚站立在滑雪板上时,对滑雪板的压强约为___________帕。
10.(2022·浙江温州·统考二模)小明发现混入部分空气的氧气也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可见并非只有纯氧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不同比例的氧气和空气混合,伸入带火星的木条,结果不同。
(1)小明往100毫升集气瓶中加入50毫升水,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发现该瓶气体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其原因是___________。
(2)为了研究氧气浓度对木条复燃的影响,小明用如图装置制取氧气并进行相关实验。选择下列器材,写出本实验的步骤___________(老师建议实验分四组)。器材:溶质质量分数为7.5%的H2O2溶液、MnO2粉末、水、量筒、木条、100毫升集气瓶若干个及其它需要的实验器材。
11.(2022·浙江温州·统考二模)LPG是指经高压或低温液化的石油气,简称“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是丙烷、丁烷等物质, 其燃烧产物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水。
(1) LPG有轻微麻醉性,过量吸入,会使人缺氧窒息甚至死亡。家庭瓶装LPG常添加适量的乙硫醇,使气体泄漏时变得极易察觉。乙硫醇作为瓶装液化石油气的添加剂应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可多选) 。
A.有臭味 B.助燃性 C.可燃性 D.易溶于水 E.不与液化石油气反应
(2)中国已向全球承诺,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小明家平均每月用2瓶液化石油气,每瓶液化石油气的净含量为14.5千克,若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由阔叶林吸收,平均1平方米阔叶林每月能吸收3千克二氧化碳,试计算小明家由液化石油气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需要多少面积的阔叶林才能实现碳中和?___________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以丁烷代替液化石油气计算,化学方程式为:
(3)瑞安市部分小区已启动燃气置换工作,用天然气替换液化石油气。完全燃烧1千克液化石油气和1千克天然气释放的热量和产生CO2的质量如图所示。请结合图表分析燃气置工作的意义:___________。
12.(2022·浙江温州·统考一模)若人长期吃菠菜炒豆腐易得结石病,因为菠菜里的草酸(H2C2O4)和豆腐中的硫酸钙会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草酸钙,其化学方程式为:H2C2O4+CaSO4=CaC2O4↓+H2SO4,该反应属于( )
A.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13.(2022·浙江温州·统考一模)“奥运五环”(如图)象征五大洲的团结。2022 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有一个巨大奥运五环“破冰而出”的精彩表演。
(1)表演中,要使总重为3×104牛的奥运五环缓缓升起,需要对它施加向上的拉力至少为___________牛。
(2)奥运五环在40秒的时间内要匀速提升12米,其上升的速度应为___________米/秒。
(3)小明自制奥运五环时用化学变化显示颜色,他将酚酞试液滴入装有氨水(pH=10) 的环中,呈现的颜色是___________。
14.(2022·浙江温州·统考一模)2022年 1月,南太平洋汤加的火山连续燥发,导致该岛地表形态发生巨大变化。
(1)如图是世界地图上引起此次火山爆发的两大板块,为了快速寻找到汤加的位置,小明建议先在图上沿曲线AB附近寻找,你认为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
(2)导致地表形态变化的自然因素有多种。除火山外,请再列举一种: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有机物 密度比空气小 Na2S
【详解】(1)甲烷(CH4)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2)因为瓦斯密度比空气小,所以可以通过竹子将“毒气”通向高空。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原子个数都不发生改变。反应前钠原子、氧原子、氢原子、硫原子个数分别为:2、2、4、1,反应后钠原子、氧原子、氢原子、硫原子个数分别为:0、2、4、0,所以空格中的物质化学中含有2个钠原子和1个硫原子,故其化学式为Na2S。
2. 氮 无氧
【详解】(1)尿素【CO(NH2)2】中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氮元素,所以属于氮肥。
(2)微生物的无氧呼吸成为发酵。
3. 内 重核裂变##裂变##核裂变
【详解】(1)[1]核能供暖过程是把核能最终转化为内(热)能。
(2)[2]核能分为裂变和聚变两种,裂变分为两种:可控链式反应和不可控链式反应,前者主要应用在核反应堆中,后者应用在原子弹中。聚变主要应用在氢弹上。目前核电站是利用核裂变获得能量的。
(3)[3]欲将室内空气温度从4℃提高到24℃,需要的热量为
若换热站与用户之间的能量利用效率为η,换热站提供的总热量至少为
4. H++OH-=H2O 酸碱质子理论 ABC
【详解】(1)根据酸碱电离理论,酸电离产生的阳离子全是氢离子,碱电离产生的阴离子全是氢氧根离子,酸碱反应时,酸中的氢离子和碱中氢氧根离子结合成为水分子,即H++OH-=H2O。
(2)酸碱质子理论认为凡是能够给出质子(H+)的都是酸,因为硫酸氢钠能电离出来氢离子,所以小红判断硫酸氢钠是一种酸。
(3)A.酸碱电离理论认为:酸是电离产生的阳离子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电离产生的阴离子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所以酸性物质不一定是酸,碱性物质不一定是碱,故A正确。
B.根据酸碱溶剂理论:凡在溶剂中产生该溶剂的特征阳离子的溶质叫酸;氯化铵在液氨中能产生NH4+,根据酸碱溶剂理论,氯化铵是酸,故B正确。
C.酸碱溶剂理论:凡在溶剂中产生该溶剂的特征阳离子的溶质叫酸;产生该溶剂的特征阴离子的溶质叫碱。在酸碱溶剂理论中,某物质可能既是酸,又是碱,故C正确。
D.酸碱质子理论:凡是能够给出质子(H+)的都是酸;凡是能够接受质子的物质都是碱。酸和碱物质本身不带电,故D错误。
E.酸碱质子理论认为:任何能给出质子的物质(分子、原子或离子)都是酸,任何能接受质子的物质(分子、原子或离子)都是碱,酸碱质子理论扩大了酸和碱的范围,碳酸氢钠在溶液中可以电离出钠离子、氢离子、碳酸根离子,但是碳酸氢钠属于盐,还是具有局限性的,故E错误。
故选ABC。
5. 使溶液受热均匀,防止局部过热 硫酸钡##BaSO4 硫酸钠、碳酸钠、氯化钠
【分析】无色溶液A和钡盐生成的白色沉淀部分溶于硝酸,且生成气体,说明溶液A中含有碳酸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且A是三种钠盐,因此A中含有碳酸钠和硫酸钠;滤液蒸发结晶有氯化钠析出,说明F溶液中含有氯化钠。
【详解】(1)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是:使溶液受热均匀,防止局部过热。
(2)碳酸钠和氯化钡产生的碳酸钡沉淀,碳酸钡和硝酸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白色沉淀E是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产生的硫酸钡沉淀。
(3)原混合物中含有的三种易溶于水的钠盐分别是碳酸钠、硫酸钠和氯化钠。
6. 满月##望 对流层##对流
【详解】(1)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西向东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农历三月十六,太空出差三人组”返回地面当天,人们整夜可以看到被太阳照亮的一轮圆月,月相是“满月”。
(2)极端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对流层,原因是对流层中水汽和固体杂质多,气温上冷下热,对流运动显著,易产生复杂多变的天气。
7. 丙 凝固
【详解】(1)从图中可知甲乙丙烧杯中丙烧杯中有固体剩余,故丙中的硝酸铵溶液是饱和溶液,故填丙;
(2)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时吸收热量,使玻璃上的水结冰,此过程叫做凝固。
8. H2O 甲 浓盐酸挥发产生氯化氢气体
【详解】(1)反应前原子个数分别为1个锰原子,4个氢原子,4个氯原子,2个氧原子;反应后已有原子:1个锰原子,4个氯原子,故还有两个水分子,填 H2O;
(2)氯气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能与水、碱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应选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氯气,上述气体收集装置中,适合收集氯气的是甲;
(3)实验室收集到的氯气中往往含有杂质氯化氯气体,这是由于浓盐酸有挥发性,易挥发产生氯化氢气体。
9. 155 导电性 17000##1.7×104
【详解】(1)[1]小明身高174厘米,体重68千克,根据图表可知,应该购买155厘米的一般通用型滑雪板。
(2)[2]滑雪板底与雪摩擦时会产生静电,为了把静电带走,板底结构中常加入石墨,这主要利用石墨的导电性。
(3)[3]由图可知,小明一个脚印约占20个小格,两个脚印约占40个小格,则双脚与滑雪板的接触面积为
则对滑雪板的压强为
10. 氧气体积分数过低 ①按如图组装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取100毫升集气瓶4个,分别加入60毫升、70毫升、80毫升、90毫升的水。
③将导管末端放入水中,往装置中装入药品,打开活塞,待气泡连续、均匀冒出后,用排水法将各集气瓶中的水恰好排尽。
④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带火星木条是否复燃。
⑤分析数据,氧气浓度对带火星木条复燃的影响的结论。
【详解】(1)100毫升集气瓶中加入50毫升水集气瓶内混有的空气体积分数过高,即氧气的体积分数过低,故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根据(1)可知100毫升集气瓶中加入50毫升水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以可以从60毫升的水开始进行试验,分为四组分别是60毫升、70毫升、80毫升、90毫升,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如图组装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取100毫升集气瓶4个,分别加入60毫升、70毫升、80毫升、90毫升的水。
③将导管末端放入水中,往装置中装入药品,打开活塞,待气泡连续、均匀冒出后,用排水法将各集气瓶中的水恰好排尽。
④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带火星木条是否复燃。
⑤分析数据,氧气浓度对带火星木条复燃的影响的结论。
11. ACE 29.3 燃烧相同质量的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天然气放出的热量较多,且产生的二氧化碳较小,有利于碳中和
【详解】(1)由题可知家庭瓶装LPG常添加适量的乙硫醇,使气体泄漏时变得极易察觉,故添加的乙硫醇不能和液化石油气发生反应,添加的乙硫醇可以让天然气的泄漏变的极易察觉,故乙硫醇可能有特殊的气味比如说臭味,作为添加的乙硫醇可以具有可燃性可以做燃料,综上考虑故选ACE。
(2)小明家平均每月用2瓶液化石油气,每瓶液化石油气的净含量为14.5千克,故总共消耗29千克的液化石油气,以丁烷代替液化石油气进行计算,故可设每月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由化学方程式可计算得出二氧化碳的质量,过程如下:
由于平均1平方米阔叶林每月能吸收3千克二氧化碳故要多少面积的阔叶林可列式为:88÷3≈29.3,故填29.3。
(3)由图一可知完全燃烧相同质量的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相比液化石油气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多,由图二可知,燃烧相同质量的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天然气放出的热量多,故填:燃烧相同质量的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天然气放出的热量较多,且产生的二氧化碳较小,有利于碳中和。
12.D
【详解】A、分解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故选项错误;
B、化合反应是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故选项错误;
C、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反应,故选项错误;
D、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H2C2O4+CaSO4═CaC2O4↓+H2SO4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3. 3×104 0.3 红色
【详解】(1)[1]根据题意知道,表演中要使总重为3×104N的奥运五环缓缓升起,由二力平衡条件知道,需要对它施加向上的拉力至少为3×104N。
(2)[2]由知道,奥运五环上升的速度
(3)[3]由于氨水的pH=10,是弱碱,所以,将酚酞试液滴入会变红。
14. AB是板块交界处,多火山 地震、风力、流水等
【分析】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详解】(1)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先在图上沿曲线AB附近寻找,理由是AB是板块交界处,多火山 。
(2)导致地表形态变化的自然因素有多种。除火山外, 还有地震、风力、流水等 。
试卷第2页,共2页
试卷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