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2022年中考科学模拟题汇编-探究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杭州市2022年中考科学模拟题汇编-探究题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2-13 16:40: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浙江省杭州市2022年中考科学模拟题汇编-探究题
1.(2020年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九年级中考一模科学试题)为了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小乐设计了如下甲、乙两组实验实验:
表一
编号 ① ② ③
灯与容器的距离 10 20 30
光照强度 435 375 280
新鲜菹草叶片上浮数量/枚 10 5 1
表二
编号 ④ ⑤ ⑥
灯与容器的距离 10 10 10
新鲜菹草叶片上浮数量/枚 0 3 9
实验步骤:a.采集新鲜的菹草(一种多年生沉水植物);
b.在离60W的白炽灯距离为10cm、20cm、30cm处,分别安放①②③三个容器,容器内均加入等量的清水和10枚形状、大小基本一致的新鲜菹草叶片,利用光强传感器测出三个容所在位置的光照强度,如图甲所示;观察并记录6分钟后新鲜菹草叶片上浮的数量。
c.在离60w的白炽灯距离为10cm处,分别安放④⑤⑥三个容器(光照强度相同),分别加入等量的蒸馏水、清水、碳酸氢钠溶液(可向环境中释放二氧化碳),再各放入10枚形状大小基本一致的新鲜菹草叶片,如图乙所示;观察并记录6分钟后新鲜菹草叶片上浮的数量。
实验现象:①②③三个容器所在位置的光照强度及6分钟后新鲜菹草叶片上浮的数量如表一所示,④⑤⑥三个容器6分钟后新鲜菹草叶片上浮的数量如表二所示。
据实验现象分析回答:
(1)本实验中,菹草光合作用的强度通过______来比较。
(2)分析表一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3)实验步骤c探究的问题是______。
(4)表二中④内无新鲜菹草叶片上浮,其原因是______。
2.(2022年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中考二模科学试题)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可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其中,氮气可用作本实验的保护气;盛放氧化铁的是一支带有支管的试管,其支管可用于导出试管内的气体;酒精灯带网罩;整套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实验前,弹簧夹a、b均处于关闭状态,开始实验时,打开a,通入氮气一段时间后点燃酒精灯,再关闭a,打开b、请联系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_____。
(2)有同学指出,实验开始时,应该先打开弹簧夹b通入一氧化碳一段时间后再点燃酒精灯,你认为是否正确,请说明你的理由:___________。
(3)实验结束时,应先打开a通入氮气,再关闭b,熄灭酒精灯,继续通氮气直至装置冷却;待试管冷却后,把生成的黑色粉末倒在白纸上后;用磁铁靠近黑色粉末,黑色粉末全部被吸引;再取少量黑色粉末放入足量硫酸铜溶液中,搅拌后发现黑色粉末部分变红。
(提出问题)炼出来的黑色粉末的成分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在铁的氧化物中只有氧化铁是红棕色,其余都是黑色;只有氧化亚铁在空气中会很快被氧化成氧化铁;只有四氧化三铁有磁性。
(综合探讨)同学们得出此次炼铁得到的生成物是___________。
3.(【初中科学2429】初三上)是白色难溶于水的物质,可用于制颜料、药物等,但很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氧化过程中白色沉淀转化为灰绿色沉淀,最后变为红褐色沉淀。现用铁片、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水等试剂制取少量的,装置如图。
(1)检查气密性。关闭阀门A,打开阀门B,让1中液体进入到容器2中。虚线框所在装置,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容器2中充满氢气后,打开阀门A,关闭阀门B,应出现的现象是_____。
(3)实验完毕,关闭阀门A和B,制得的在容器_____(选填“3”或“4”)中。
(4)本实验中所有配制溶液的水需煮沸,容器2、3均密闭,其主要原因是_____。
4.(2022年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中考二模科学试题)探究小灯泡的电功率是初中科学非常重要的实验。
(1)探究小灯泡的电功率与电压有关的实验中,小组同学设计了图甲的电路图。小灯泡的电功率与电压有关,电压越大,功率越大。则支持该结论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
(2)为了测定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的额定电功率,小明按图乙连接电路。
①闭合开关,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移到某一位置,电压表示数如图丙所示,此时为测定小灯泡额定功率,小明接下来应该如何操作?___________。
②当电压表示数为2.5伏,此时电流表读数为0.3安,小明根据P=UI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0.75W,断开开关,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如图丁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的真实值 ___________0.75W(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5.(2022年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中考二模科学试题)为了测定木块所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两个实验小组分别设计了甲、乙两种方案。
(1)甲方案:在水平实验桌面上将木板用线拉住,通过弹簧测力计沿木板方向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在木板上面匀速滑动。利用弹簧测力计测摩擦力的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
(2)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积有关时,小明先后用大、小木块按照图甲所示的方法进行对比实验。小明做法的错误之处是:___________ ;
(3)乙方案:将长木板放在水平实验桌面上,用线通过弹簧测力计水平拉住木块,水平拉长木板,使长木板在木块下面滑动。乙方案中是否要求长木板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答:___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
6.(2020年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九年级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适应性考试(一模)科学试题)你知道吗?香甜可口的葡萄不仅能直接食用,而且还可以用它做原料,生产葡萄酒和葡萄醋。下面图甲是某兴趣小组制作葡萄酒和葡萄醋的实验流程图。
他们查阅资料得知:葡萄的果皮上含有多种微生物。
根据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1)在酒精发酵阶段,发挥作用的微生物是______;在操作过程中,发酵罐先通气后密闭。在通气阶段,该微生物主要通过如图乙所示的方式大量繁殖,这种繁殖方式是______;
(2)酒精发酵时要将环境温度控制在,以利于该种微生物生长;
(3)在醋酸发酵阶段,可向葡萄酒中加入醋酸杆菌。醋酸杆菌与制酒用到的微生物相比,其结构上最大的特点是______;
(4)在醋酸发酵阶段如果能产生一定量的乳酸,会使葡萄醋的口味更佳。现有下图所示的两种发酵方法;
方法一:每天都对发酵罐中的原料进行翻动,使其充分接触氧气,发酵30天;
方法二:将发酵罐中的原料分为A、B两层,每天只翻动A层,发酵15天;之后,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将A、B层颠倒,每天只翻动B层,再发酵15天;
为了获得乳酸风味的葡萄醋,他们应选择的方法______(选填“一”或“二”)发酵。
7.(2022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一模科学试题)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一氧化碳的有关性质,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Ⅰ:关闭K2、打开K1缓缓通入氮气一段时间再关闭K1;
步骤Ⅱ:点燃装置B、D两处的酒精灯;
步骤Ⅲ:打开K2,通入纯净的一氧化碳;
步骤Ⅳ:待装置B玻璃管中固体全部变色时,停止加热;
步骤Ⅴ:……
(1)步骤Ⅴ的相关操作是___________。
(2)装置A中的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B中有红色物质生成,而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个现象体现了一氧化碳的性质是___________。
(3)实验结束,称得铜12.8g,则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是___________g。
8.(2022年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中考二模科学试题)小徐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的器材有:电压恒为3V的电源;一个“15Ω 2A”的滑动变阻器;5Ω、10Ω、15Ω、30Ω四个定值电阻;一只2.5V的小灯泡;一个电压表;一个电流表;一个开关;若干导线等。如图是小徐连接的实物图:
(1)老师指出,用小灯泡做实验并不合理,原因是___________;
(2)小徐用10Ω电阻进行实验,意外发现10Ω电阻已经损坏。她灵机一动,借助现有器材用巧妙的方法成功完成了实验探究。请说出小徐所采用的方法:___________;
(3)小徐之后选用30Ω电阻进行多次实验并预设了电阻两端“1V”、“2V”、“2.5V”三个电压值进行实验,但计算后发现:若要达到这三个预设的电压值,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不得小于___________Ω,小徐仍想按这三个预设的电压进行实验,利用现有的这些器材,无需改变电源电压和更换滑动变阻器,小徐只要___________,就能顺利完成实验;
(4)同组小李认为该实验装置还能用来测量电阻的阻值,实验时也需要利用滑动变阻器进行多次测量,这两个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是___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的;
(5)老师告诉两位同学:利用此装置和器材也能用来探究“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实验只需多次改变电阻大小,且保持___________(选填:“电压表”或“电流表”)示数不变即可。
9.(2022年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中考二模科学试题)某校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盛有无菌培养基的培养装置设计了探究“洗手能否减少手上的细菌和真菌数量”的实验,请分析回答问题。
培养器皿 A B C
实验步骤 ① 配制牛肉汁培养基,高温灭菌后待用
② 用无菌棉棒在洗手前的手心取样,然后涂抹到培养基表面 用无菌棉棒在洗手后的手心取样,然后涂抹到培养基表面 用无菌棉棒直接在培养基表面涂抹
③ 将A、B、C三组培养皿放人适宜温度的培养箱中培养,每天定时观察、记录,直到菌落不再增加为止
实验结果 许多菌落 少数菌落 ?
(1)与真菌相比,细菌细胞内没有___________实验步骤①中高温灭菌的目的是___________。
(2)C组在此实验中起___________作用。
(3)实验步骤②,用无菌棉棒对手心取样时,A、B两组取样面积要求是否相同?___________(填“是”或“否”)。
(4)C组的实验结果理论上应该是___________。
(5)依据本实验的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10.(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压强专题强化提升检测题(Word版,含答案))在探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
(1)实验中,探究液体压强的工具是______________。
(2)由丙、丁两图进行实验对比,得出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______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
(3)甲、乙两图是探究液体压强与________的关系,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要探究液体压强与密度的关系,应选用____________两图进行对比.
(5)在图乙中,固定金属盒的橡皮膜在水中的深度,使金属盒处于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等方位时,两玻璃管中液面高度差不变,说明了在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____________。
11.(2022年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中考二模科学试题)小徐对教材中“研究植物的蒸腾作用”的实验做了改进,步骤是:准备4个相同的容量瓶并加等量清水,取12株长势相近、健康的水培绿萝,随机分成三组,保证每组叶片数相同;第①组不做处理,第②组剪去部分根系,第③组摘除叶片,以上三组分别插入3个容量瓶中;第④组不放绿萝;每组滴加2毫升植物油。放在阳光下,6小时后测量并记录容量瓶中液面下降的高度差,如表所示。
组别 第①组 第②组 第③组 第④组
液面下降的高度差/cm 1.4 0.9 0 0
根据实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问题:
(1)滴加2 毫升植物油的目的 ___________ ;
(2)通过观察①③两组液面下降的高度差,可以得出___________:
(3)取12株绿萝进行实验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
(4)设置实验组④的目的是 ___________。
12.(2022年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中考二模科学试题)在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小金设计了图甲所示的电路,请你帮助小金。
(1)依据图甲,请在答题卷上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中的实物图补充完整;( )
(2)连接电路,闭合开关,移动变阻器P到某位置,电流表示数(图丙)为 ___________A;
(3)完成第一次实验后,小金下一步的操作是___________,读出两表示数。重复上述步骤。
13.(2022年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中考二模科学试题)小金用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把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根完全相同但未点燃的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然后在白纸上沿蜡烛A和B的边缘画圆(如图乙),分别测量A到玻璃板的距离LA,B到玻璃板的距离LB,多次改变A的位置,得到三组数据如图丙所示。
次数 1 2 3 平均
LA/cm 4.00 5.00 6.00 5.00
LB/cm 4.00 5.00 6.00 5.00
(1)小金应在___________(选填“A”或“B”)蜡烛一侧观察玻璃板中的像;
(2)小金仅将图甲中玻璃板从M的位置水平向右移至N的位置时,蜡烛A的像______(选填“会”或“不会”)随之移动;
(3)小金将三组数据取平均值,得到LB和LA的平均值相等,由此得出结论: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请判断该数据处理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
14.(2022年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中考二模科学试题)将滑动变阻器与灯泡并联是否可以用来调节灯泡的亮暗,小徐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已知电源电压U=8伏,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阻值为5欧时,电流表A1的示数为0.4安。忽略温度对灯泡阻值的影响。求:
(1)灯L的实际功率;( )
(2)电流表A的示数;( )
(3)继续调节滑片位置,发现电流表A的示数改变, 电流表A1示数不变,则滑动变阻器与灯泡并联 _____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调节灯的亮度。
15.(2022年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中考二模科学试题)小金自制密度计:在一根粗细均匀的吸管下端装入适量的小钢珠,然后用蜡封住并使底部平整。该密度计的总质量为27克,密度计总长为20厘米。小金将其放入水中,液面所在处标注为A,浸入深度为9厘米。(ρ酒精= 0.8×103千克/米3)
(1)A标注处的密度为___________ 千克/米3;
(2)密度计在酒精中静止时液面所处的位置在A的 ________(选填“上方”或“下方”);请画出该密度计在不同液体中所受浮力大小与浸入深度的关系图(不考虑密度计沉底,标出关键节点的数据);( )
(3)该密度计静止在某液体中,浸入深度为10厘米,求此液体的密度。( )
16.(2022年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中考一模科学试题)花生的种子具有休眠性,科研人员拟用沙藏法打破花生种子的休眠,并通过实验找到最适宜的沙藏条件。其实验过程如图所示,沙藏处理方式及实验结果如表所示,回答问题:
组别 种子数 沙藏处理方式 种子萌发率
沙子含水量 温度/℃ 沙藏天数
1 100 5% 0 15 30%
2 100 5% 15 10 55%
3 100 5% 15 15 90%
4 100 5% 15 20 70%
(1)花生种子是由子房里的___________发育而来的。
(2)比较4组实验的结果,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写出2点)
(3)若要利用上述实验装置与材料,进一步探究沙子含水量是否为打破花生种子休眠的因素;请简要写出实验的思路___________。
(4)有观点认为:如果沙子含水量是打破花生种子休眠的因素之一,沙子含水量也不能太高。判断此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
17.(2022年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中考一模科学试题)《天工开物》中有“煤饼烧石成灰”的记载(文中的“石”指石灰石),小乐对其展开如下探究:如图甲所示,先利用煤气灯(煤气的主要成分是CO)煅烧石灰石,然后完成后续操作;最后又补充做了如图乙所示实验。
观察到的现象:①烧杯内壁上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试管A中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试管B中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1)能成为煅烧石灰石是化学反应的证据是现象___________(选填“①”“②”或“①和②”)。
(2)继续向试管A上层清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至红色恰好褪去,轻轻晃动试管A,溶液自下而上又变为红色。解释“轻轻晃动试管A,溶液自下而上又变为红色”的原因:___________。
(3)为检验图甲所示实验中的石灰石是否完全分解,可取冷却研细后的粉末少许于试管中,___________(补全实验方案)。
18.(2022年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中考一模科学试题)小乐为了获知某化肥(主要成分为NH4HCO3,杂质不含氮元素)的含氮量,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测定。
已知:①;
②NH3能被浓硫酸吸收,不能被氢氧化钠固体吸收。
(1)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将化肥样品装入试管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___________。
装置 反应前质量/克 反应后质量/克
B 186 198.4
C 159 162.4
(3)待装置符合实验要求后,取20克化肥样品装入试管,通入氮气排尽试管内的空气,然后点燃酒精灯,每步都充分反应后,再通入氮气。装置B和C反应前后质量如表所示;则反应生成的氨气的质量为___________克;此化肥的含氮量为___________。
19.(2022年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中考一模科学试题)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利用太阳光测凸透镜焦距,下列方法中最合理的是___________。
(2)当三个元件移动到如图所示位置时,光屏中心出现了清晰的像,则该像的性质是___________(写出像的正倒、大小和虚实);由此推断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___________。
A.f=20cm B.f=15cm C.f=10cm D.f=5cm
20.(2022年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中考一模科学试题)小乐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使用的实验器材有:电压恒为3V的电池组,电流表,电压表,开关,标有“1A 25Ω”的滑动变阻器,5Ω、10Ω、15Ω、20Ω的定值电阻各一个,导线若干。
(1)小乐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电路,若要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接入的电阻阻值变小,则未接入的线头应接在___________(选填“A”或“B”)接线柱上。
(2)小乐先选了5Ω的定值电阻,正确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当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时,电流表示数应为___________A。
(3)断开开关,将5Ω的定值电阻换成10Ω的定值电阻;再次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___________(补全实验过程),记下电流表示数。
(4)小乐接着将10Ω的定值电阻依次换成15Ω和20Ω的定值电阻,重复(3)中的有关操作,但都没有成功,实验失败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1.(2022年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中考一模科学试题)小乐为了比较4种催化剂对分解H2O2催化作用的强弱,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选用海藻酸钠制成大小相同的微球120粒(在本实验中不参与反应,忽略温度对其体积的影响)作为催化剂支架,按下表所示负载等量催化剂(猪肝研磨液中起催化作用的为过氧化氢酶);
组别 a b c d
海藻酸钠微球/粒 30 30 30 30
催化剂 猪肝研磨液 MnO2 CuO Fe2O3
②连接如图甲所示装置4套,注射器内盛入5%的H2O2溶液20mL;将不同组别的30粒海藻酸钠微球分别放入4套装置的锥形瓶中;
③推动每套装置的注射器活塞,向锥形瓶中注入5%的H2O2溶液20mL;待全部注入后,用压强传感器采集200s内压强数据。
已知:H2O2分解反应为放热反应,不同组别锥形瓶内压强数据如图乙所示。回答问题:
(1)上述实验可通过比较___________,判断4种催化剂对分解H2O2的催化作用的强弱。
(2)实验中发现a、b、c组中的海藻酸钠微球都浮起来了,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实验中还发现a组中催化剂的催化作用随反应进行越来越弱,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a、b组在60s左右时压强突然恢复至常压,最可能的原因是瓶内气压过大导致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叶片上浮的数量 光的强度会影响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吗? ④号装置中的蒸馏水中不含二氧化碳,由于没有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分析】(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2)实验中碳酸氢钠溶液可以向环境中释放二氧化碳。
【详解】(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即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条件是光,场所是叶绿体,植物在光下能进行光合作用,由于光合作用能释放氧气,氧气形成气泡,使叶片上浮,故实验中菹草光合作用的强度通过叶片上浮的数量来比较。
(2)从实验现象得出的数据可知,烧杯距离灯越近,叶片上浮数目就越多,由于距离近光照会变强,距离远光照会变弱,所以这一现象说明,光照越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就会越强,产生的氧气(气泡)就会越多。
(3)(4)④号装置中的蒸馏水中不含二氧化碳,由于没有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因此④号装置中的植物没有进行光合作用,无法产生氧气,所以没有叶片上浮;⑥号装置中碳酸氢钠溶液可以向环境中释放二氧化碳,含有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因此3号装置中的绿色植物进行了光合作用。作为对照的是1号试管。实验现象,⑥号装置有气泡,叶片上浮,此实验现象可以证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因此实验步骤c探究的问题是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吗?
【点睛】分析试管与灯的距离,是导致哪种因素对植物产生作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 红棕色粉末变黑,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不正确,若先通入一氧化碳却没有被酒精灯燃烧,会污染空气 铁##四氧化三铁
【详解】(1)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观察到试管中的红棕色粉末变黑,生成的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填红棕色粉末变黑,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若先通入一氧化碳,没有被酒精灯燃烧,会排放到空气中污染空气,故填不正确,若先通入一氧化碳却没有被酒精灯燃烧,会污染空气。
(3)用磁铁靠近黑色粉末,黑色粉末全部被吸引,即黑色粉末都能够被磁铁吸引,取少量黑色粉末放入足量硫酸铜溶液中,搅拌后发现黑色粉末部分变红,黑色粉末变红是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即黑色粉末中含有铁,不变红的黑色粉末不能与硫酸铜反应,则该部分黑色粉末为四氧化三铁,所以此次炼铁得到的生成物是铁和四氧化三铁,故填铁和四氧化三铁。
3. Fe+2HCl═FeCl2+H2↑ 容器2中液体被压入容器3,容器3中出现白色沉淀 3 防止Fe(OH)2被氧化
【分析】由所给药品的性质和装置的特点可知,该实验中利用铁片和盐酸反应制得氯化亚铁,再使氯化亚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制得氢氧化亚铁,因此分液漏斗中加入稀盐酸,容器2中加入铁片,容器3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利用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可将容器2中的氯化亚铁溶液压入容器3中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因此制得的氢氧化亚铁在容器3中。
【详解】(1)检查气密性。关闭阀门A和B,让1中液体进入到容器2中。虚线框所在装置是铁与稀盐酸反应制取氯化亚铁的,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2HCl═FeCl2+H2↑。
(2)容器2中充满氢气后,打开阀门A,关闭阀门B,应出现的现象是容器2中液体被压入容器3,容器3中出现白色沉淀。
(3)由上述分析可知,实验完毕,关闭阀门A和B,制得的Fe(OH)2在容器3中。
(4)由于水中溶有少量的氧气,空气中含有氧气,所以本实验中所有配制溶液的水需煮沸,容器2、3均密闭,其主要原因是防止Fe(OH)2被氧化。
【点睛】由于Fe(OH)2是很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Fe(OH)3,所以在制取的过程中一定要在无氧的环境中制取。
4. 电压表示数大的灯泡比示数小的灯泡亮 滑片向左移动,直到电压表示数为2.5V 大于
【详解】(1)[1]甲中两灯串联,通过两盏灯的电流相等,灯的电压越大,由P=UI知道,灯的实际功率越大,灯越亮;支持该结论的实验现象是电压表示数大的灯泡比示数小的灯泡亮。
(2)①[2]灯在额定电压下正常发光,图中电压选用小量程,分度值为0.1V,示数为2V,小于灯的额定电压2.5V,应增大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应减小变阻器的电压,由分压原理知道,应减小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大小,所以,滑片向左移动,直到电压表示数为额定电压2.5V。
②[3]由图知道,电路中无电流时,电流表的指针指在零刻度线的左侧,则测量电流时,电流表的示数要小于灯泡的额定电流,由P=UI知道,测得的灯泡的实际功率偏小,即小灯泡的额定功率的真实值大于0.75W。
5. 二力平衡 没有控制压力大小相同 不一定
【详解】(1)[1]甲方案中,只有当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匀速运动时,拉力才与摩擦力成为一对平衡力,它们大小相等;利用弹簧测力计测摩擦力的实验原理是二力平衡。
(2)[2]小明同学先后用大、小木块按照图甲所示的方法,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积有关,没有控制压力的大小一定,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思想。
(3)[3]乙方案,拉动木板时,由于木块相对地面静止,则摩擦力与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只需要拉动木板运动就行,不需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6. 酵母菌 出芽生殖/无性生殖 无成形的细胞核(无细胞核) 二
【分析】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药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制馒头、面包和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制醋要用到醋酸杆菌,利用青霉发酵可以提取出青霉素等。
【详解】(1)在酒精发酵阶段,发挥作用的微生物主要是酵母菌;在操作过程中,发酵罐先通气后密闭。酵母菌的生殖方式为无性生殖中的出芽生殖,在通气阶段,酵母菌主要通过出芽的方式大量繁殖。
(3)醋酸菌属于细菌,与制酒用到的微生物酵母菌相比,醋酸菌无成形细胞核。
(4)醋酸菌属于好氧性细菌,只有当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在醋酸发酵阶段如果能产生一定量的乳酸,会使葡萄醋的口味更佳。
而乳酸菌的生长、繁殖需无氧条件,因此为了获得乳酸风味的葡萄醋,他们应选择方法二的发酵方法。
【点睛】注意掌握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平时注意积累相关的例子。
7. 关闭K2、打开K1,通入氮气至玻璃管冷却为止 还原性 16
【详解】(1)分析实验步骤可知,步骤Ⅴ为关闭K2打开K1通入氮气至玻璃管冷却为止(或继续通入一氧化碳至玻璃管冷却为止);
(2)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B中有红色物质生成,而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能够证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3)设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是x
x=16g
则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是16g。
8. 见解析 将15Ω电阻和30Ω电阻并联后接入电路 60 用5Ω电阻替换30Ω电阻接入电路 不同 电流表
【详解】(1)[1]因为灯丝的电阻受温度的影响,实验需控制电阻一定,所以用小灯泡做实验并不合理。
(2)[2]由电阻的并联可知,将15Ω电阻和30Ω电阻并联后总电阻为
所以将15Ω电阻和30Ω电阻并联后接入电路可以代替10Ω电阻。
(3)[3]当电阻两端的电压是1V时,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为
U滑=U-U1=3V-1V=2V
由串联分压可知
R滑=60Ω
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不得小于60Ω。
[4]变阻器的最大阻值是15Ω,当电阻两端的电压是1V,由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可知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为
U滑1=U-U2=3V-1V=2V
由串联分压可知
电阻最大为
R′=7.5Ω
则符合条件只有5Ω的电阻,用5Ω电阻替换30Ω电阻接入电路可以完成实验。
(4)[5]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多次测量是为了得出普遍性的结论;而测量电阻的阻值也需要利用滑动变阻器进行多次测量,目的是为了取平均值减小误差,在这两个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是不同的。
(5)[6]探究“电压和电阻的关系”,保持电流表的示数不变,改变电阻阻值的大小。
9. 成形的细胞核##细胞核 排除原有杂(细)菌的干扰 对照 是 无菌落 洗手能减少手上的细菌和真菌数量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1)细菌与真菌相比,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因此属于原核生物。培养皿高温处理的目的是:杀死培养皿中的细菌和真菌,以防杂菌对实验的干扰,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2)C组没有在手心取样,目的是起对照作用,排除其它因素的影响。
(3)探究实验要求变量唯一性,用无菌棉棒在洗手前后的手心取样面积要相同,共目的是保持变量的唯一性,排除取样面积因素对实验的影响。
(4)C组由于均已经消毒,理论上没有接种到细菌和真菌,因此应该是没有菌落生长。
(5)由实验现象说明:洗手能减少手上的细菌和真菌的数量。
10. U型压强计 无关 深度 液体内部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乙丙 相等
【详解】试题分析:(1)由图可知,用来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的工具是U型压强计,实验时把金属盒放入水中,通过观察两管中水面的高度差就可以反映橡皮膜受到水的压强的大小;
(2)丙和丁液体密度相同,探头在液体中的深度相同,容器形状不同,U型管中液面的高度差相同,说明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无关;
(3)甲、乙两图液体的密度相同,探头在液体中的深度不同,U型管中液面的高度差不同,说明液体压强与有关,并且液体内部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4)要探究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应使探头深度相同,液体密度不同,所以应选择乙丙两图.
(5)在图乙中,固定金属盒的橡皮膜在水中的深度,使金属盒处于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等方位时,两玻璃管中液面高度差不变,说明了在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
11. 防止容量瓶中的水分蒸发,影响实验 植物的蒸腾作用发生在叶片中 减小实验偶然性 排除其他外界因素如温度、气压等的影响
【分析】蒸腾作用是指水分以气体的形式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叶面积越大蒸腾作用越强,蒸腾失水越多。
【详解】(1)在水面滴加2毫升植物油将水面封住,能够防止水分的散失,避免水分直接蒸发,干扰实验结果。
(2)通过观察①③两组实验的变量是叶片,比较两组的液面下降的高度差,可以看出叶面积越大蒸腾作用越强,蒸腾失水越多,由此得出结论植物的蒸腾作用发生在叶片中。
(3)1株绿萝容易出现偶然性,取12株绿萝进行实验的目的是可以避免偶然因素,减小误差。
(4)本实验中,设置第④组不放绿萝,与其它组能够形成对照,变量是绿萝,用于排除其他外界因素如温度、气压等的影响。
12. 0.24 移动滑动变阻器
【详解】(1)[1]由图丙可知,电流表选择0~0.6A的量程,电流表串联接入电路中,由图甲可知,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小,连接变阻器上端和右下角的接线柱,实物图如图所示:
(2)[2]由图乙可知,电流表的量程是0~0.6A,分度值是0.02A,电流表的示数是0.24A。
(3)[3]电流与电压的关系,需要多次改变电压值,读取对应的电流值,完成第一次实验后,下一步移动滑动变阻器,读出两表示数,重复上述步骤。
13. A 不会 不正确,见解析
【详解】(1)[1]平面镜成像的实质是光的反射现象,实验时,应在A这一侧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
(2)[2]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蜡烛A位置不变,将平面镜平移,平面镜仍在原来像与成像物体对称轴上,像的位置不变,蜡烛A的像不会随之移动。
(3)[3]该数据处理不正确,该实验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不是为了减小误差不需要取平均值。
14. 3.2W 2A 不能
【详解】(1)[1] 由图可知,滑动变阻器与灯L并联,电流表A1测通过灯L的电流,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且等于电源电压,则灯L的实际功率
PL=UIL=8V0.4A=3.2W
(2)[2]流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
电流表A测干路中的电流,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则电流表A的示数
I=IL+I滑=0.4A+16A=2A
(3)[3]继续调节滑片位置,发现电流表A的示数改变,电流表A1示数不变,即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不变,根据P=UI可知,灯L的实际功率不变,则灯L的亮度不变,所以滑动变阻器与灯泡并联不能调节灯的亮度。
15. 1.0×103 上方 0.9×103kg/m3
【详解】解:(1)根据题意知道,“小金将其放入水中,液面所在处标注为A”,所以,A处标注处的密度为水的密度,故示数应是1.0×103。
(2)该密度计的总重力
G=mg=27×10-3kg×10N/kg=0.27N
则图中密度计受到的浮力
F浮=G=0.27N
若将该密度计从水中取出擦干、放到密度为0.8×103kg/m3的酒精中,液体密度减小,但密度计仍然漂浮,浮力大小不变,仍然为0.27N,根据知道,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增大,露出水面的体积减小,所以,此时吸管上酒精液面的位置在A的上方。
密度计受到的浮力等于密度计的重力,不随着浸入深度的变化而变化,故该密度计在不同液体中所受浮力大小与浸入深度的关系图
(3)根据漂浮条件和知道,密度计漂浮在水中时所受浮力
F浮水=G
密度计漂浮在酒精中时所受浮力
F浮液体=G
所以
F浮液体=F浮水

故该液体的密度
答:(1)A标注处的密度为1.0×103千克/米3;
(2)密度计在酒精中静止时液面所处的位置在A的上方;该密度计在不同液体中所受浮力大小与浸入深度的关系图见解析;
(3)此液体的密度0.9×103kg/m3。
16. 胚珠 ①温度和沙藏天数(时间)是打破花生种子休眠的影响因素。②其他条件适宜且相同时,打破花生种子休眠的适宜沙藏天数是15天。③其他条件适宜且相同时,打破花生种子休眠的适宜温度是15℃(合理即可) 设置4组实验,每组花生种子数为100枚;第1组用含水量5%的沙子沙藏,第2组用含水量10%的沙子沙藏,第3组用含水量15%的沙子沙藏,第4组用含水量20%的沙子沙藏;温度均为15℃,沙藏天数均为15天;冲洗后在常温下培育,一段时间后计算各组种子萌发率 正确,沙子含水量太高会影响种子的呼吸作用
【分析】(1)种子萌发必须同时满足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以及种子不在休眠期。
(2)对照实验又叫单一变量实验,只有一个量不同。其它量皆相同的实验。只有一个变量,这就是实验中所有探究的问题,是可以改变的量。
【详解】(1)子房受精后发育情况如下图所示:
花生的种子由胚珠发育而成。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对比,可以得出的结论为:①温度和沙藏天数(时间)是打破花生种子休眠的影响因素。②其他条件适宜且相同时,打破花生种子休眠的适宜沙藏天数是15天。③其他条件适宜且相同时,打破花生种子休眠的适宜温度是15℃(合理即可)。
(3)进一步探究沙子含水量是否为打破花生种子休眠的因素,思路为:设置4组实验,每组花生种子数为100枚;第1组用含水量5%的沙子沙藏,第2组用含水量10%的沙子沙藏,第3组用含水量15%的沙子沙藏,第4组用含水量20%的沙子沙藏;温度均为15℃,沙藏天数均为15天;冲洗后在常温下培育,一段时间后计算各组种子萌发率.
(4)为进一步探究加水的百分比是否为打破种子休眠的因素,需要加水处理花生种子。如果加水百分比是打破种子休眠的因素之一,也不能加水比例太高,其原因是加水比例太高会影响种子的呼吸作用。
17. ② 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晃动后,氢氧化钙继续溶解,溶液呈碱性,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滴入足量稀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详解】(1)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煅烧石灰石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溶于水得到的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此现象可以说明煅烧石灰石生成了氧化钙,而烧杯内壁上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能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引起的,故选②;
(2)丙组实验中,试管B中主要是氧化钙,向试管B中逐滴滴入稀盐酸,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酚酞红色褪去;又因为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晃动,试管底的氢氧化钙又继续溶解,溶液呈碱性,使酚酞变红,溶液自下而上又变为红色;
(3)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盐酸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设计的实验方案为:取冷却研细后的粉末少许于试管中,滴入足量稀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18. 吸收CO2和H2O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4 14%
【详解】(1)NH3不能被氢氧化钠固体吸收,所以B装置的作用是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
(2)用A装置给化肥加热,装药品前,必须进行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避免装置漏气造成实验失败;
(3)碳酸氢铵受热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B装置中氢氧化钠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C装置中的浓硫酸吸收生成的氨气,因此C增加的质量即为氨气的质量,由表格数据得知,反应中产生氨气的质量为:162.4g-159g=3.4g,故此化肥的含氮量为。
19. C 倒立、放大的实像 C
【详解】(1)[1]凸透镜能使与主光轴平行的光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而主光轴与凸透镜垂直,所以,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焦距,应让凸透镜正对太阳光,白纸应与凸透镜平行,来回移动透镜,找到最小最亮的光斑,光斑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即为焦距,由图知道,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2)[2]当三个元件移动到如图所示位置时,由图知道,物距和像距分别为
u=50.0cm-35.0cm=15.0cm
v=80.0cm-50.0cm=30.0cm
由于物距小于像距,光屏中心出现了清晰的像,所以,该像的性质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3]根据凸透镜成像性质知道,此时
f< u<2f,v>2f

f< 15.0cm <2f
30.0cm>2f
解得凸透镜的焦距是
7.5 cm 故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10.0cm,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20. B 0.2 直到电压表示数为1V 滑动变阻器阻值到最大时,定值电阻两端电压都大于1V,无法达到1V(合理即可)
【详解】(1)[1]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动时,越靠近接入电路的下方的接线柱,接入电路的电阻值越小,所以若要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接入的电阻阻值变小,则未接入的线头应接在B接线柱上。
(2)[2]如图乙,电压表接入电路的量程是0~3V,示数为1V,根据欧姆定律可得电路中的电流为
所以电流表的示数为0.2A。
(3)[3] 要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更换定值电阻时,应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所以将5Ω的定值电阻换成10Ω的定值电阻,再次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示数仍为1V。
(4)[4]电源为两节干电池,电压为3V,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为1V, 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特点,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为
3V-1V=2V
根据串联电路分压原理,有
所以有R滑=2R,当换用15Ω和20Ω的定值电阻时,滑动变阻器对应的阻值为30Ω和40Ω,而滑动变阻的最大阻值为25Ω,所以实验不能成功。
21. 相同时间内锥形瓶中压强的变化量 产生的大量气泡附着在小球表面,使其浮力增大 随着反应的进行,温度升高导致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逐渐降低(合理即可) 瓶塞被弹出
【详解】(1)分析曲线可知,产生气体越多,容器内压强越大,本实验中,通过相同时间内压强的变化值来判断4种催化剂对分解H2O2的催化作用的强弱;
(2)a、b、c瓶中的海藻酸钠微球都浮了起来,可能是因为反应产生的大量气体附着在小球表面,浮力变大;a瓶中催化剂的性能随反应进行越来越弱,可能是因为温度升高以后部分蛋白质失去生理活性,导致起不到催化的效果(合理即可),
(3)a、b瓶在60秒左右时压强突然恢复到常压,可能是因为产生的气体太多,瓶内压强太大,导致活塞被冲开,压强恢复到正常的缘故。
试卷第2页,共2页
试卷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