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运算律
4.乘法运算律(1)
(教材P24-25例5、例6)
情境导入
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同学们参加植树活动,一共分成25个小组,每组中4人负责挖坑、种树,2人负责抬水、浇树。每组要种5棵树,每棵树要浇2桶水。
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4×25=100(人)
25×4=100(人)
我是这样计算的。
我这样算也可以。
4×25=25×4
你能再写出几个
这样的等式吗?
探究新知
观察下面每组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样的关系?
18×7 = 7×18
124×35 = 35×124
上面的每组算式有什么共同点?
从上面的算式,可以发现什么规律?
①每组算式中有两个因数,而且两个因数相同,只是交换了位置。
②每个等式中,左右两边的因数的乘积相等。
探究新知
a×b=b×a
如果用字母a、b 表示两个因数,则可以写成:
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作乘法交换律。
探究新知
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探究新知
同学们参加植树活动,一共分成25个小组,每组中4人负责挖坑、种树,2人负责抬水、浇树。每组要种5棵树,每棵树要浇2桶水。
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25×5)×2
=125×2
=250
25×(5 ×2 )
=25×10
=250
(25×5)×2 25×( 5×2 )
=
探究新知
请你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 × )× = ×( × )
×( × )=( × )× ,
从上面的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
这叫作乘法结合律。
7
5
2
2
5
7
9
5
4
5
4
9
用字母怎样表示?
(a×b)×c= ×( × )
c
b
比较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你发现了什么?
a
探究新知
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1.举手回答根据乘法运算律填上合适的数。
12×32=32× ,
108×75= × .
30×6×7=30×(6× ),
125×(8×40)=( × ) × .
12
75
108
7
125
8
40
35×2×5=35×(2× )
(60×25)×4=60×( ×4)
(125×5)×8=( × )×5
(3×4)×5×6=( × )×( × )
5
25
125
8
4
5
3
6
基础练习
25×125×8×4
25×17×4
=(25×4)×17
=100×17
=1700
2.看谁算得又准又快。
基础练习
=(25×4)×(125×8)
=100×1000
=100000
3.把应用乘法交换律的算式连起来。
基础练习
13×12 c×b
b×c 2×5×7
2×7×5 12×13
x×y y×x
(1)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 )的位置,积( ),这叫作乘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 )。
(2)75×26 = ( )×( )
(3)a×( ) =15×( )
因数
不变
a×b=b×a
26
75
15
a
(4)一个数和1相乘得( )。
(5)一个数和0相乘得( )。
(6)23×25×4=4 ×( ) ×( )
(7)5×12×8=( )×8×( )
这个数
0
25
23
5
12
拓展练习
4.填空。
数学阅读
数学“明星”——祖冲之
我国历代都有研究天文的官吏,并且根据研究天文的结果来制定历法。到了宋朝的时候,历法已经有很大进步,但是祖冲之认为还不够精确。他根据他长期观察的结果,创制出一部新的历法,叫做“大明历”。这种历法测定的每一回归年的天数,跟现代科学测定的相差只有五十秒;测定月亮环行一周的天数,跟现代科学测定的相差不到一秒,可见它的精确程度了。
大明历在当时遭到很多封建官吏的反对,所以直到祖冲之离世十年之后,他创制的大明历才得到推行。
课堂小结
你学到了
什么?
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时的相关习题。
Thank you for listening
感谢聆听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