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币、南京币2022一2023学年度第一字期期禾调叶测风
高三历史
2023.01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班级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选择题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
上;非选择题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空格内,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交回
答题卡。
一、单项选择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江苏张家港东山村遗址是崧泽文化时期的文化遗存,遗址中有东、西两处墓地群。东区都是些
小墓,西区主要是规模较大、随葬品较多的大中型墓,大墓随葬品包括玉石饰件、石钺、凿、锛
等。此考古发现表明,当时已出现
A.等级森严的丧葬礼制
B.贫富分化的社会现象
C.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
D.早期奴隶制国家机器
2.关于李悝变法,《史记》多处记述为:“魏用李克,尽地力,为强君。自是之后,天下争于战国”“魏
有李悝,尽地力之教”“当魏文侯时,李克务尽地力”。《汉书》亦言:“李悝为魏文侯作尽地力之
教…行之魏国,国以富强。”上述史料可用于印证
A.魏国力量的堀起与衰落
B.政治制度的演进与变革
C.君主集权的理论与实践
D.李悝变法的内容与成效
3.图1为隋代敦煌壁画《天宫伎乐飞天》,其中的飞天伎乐在形象上一改前期粗犷的西域式风
格,具有“秀骨清像”的文化特征,其造型衣饰具有多样化,有的束双髻,有的披袈裟,有的着
中原大袍。伎乐飞天形象的变化反映了
图1
A.亚欧民族的迁徙历程
B.三教合一的时代特征
C.民族文化的交流交融
D.佛教本土化程度加深
4.五代时期,房产税在一些地方已成正式税种,名为“屋税'。赵宋立国后,将“屋税”定为正税,被
视为城郭赋税的主项,后来,随着实际情形的日趋复杂,城郭赋税的征收出现了从地产物业走
向综合家业评估的趋势。上逑变化源于
A.国家赋税制度的完善
B.城市功能的弱化
C.重农抑商政策的质变
D.城镇经济的发展
高三历史试卷第1页(共6页)
5.王阳明认为:“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优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
后花实。初种根时,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叶想,勿作花恐,勿作实想。悬怒何益?但
不忘栽培之功,怕没有枝叶花实?”这表明心学思想
A.提倡追求个性自由
B.强调探究客观世界
C.激励人们奋发进取
D.引导人们学以致用
6.1900年6月26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联合上奏:“盖长江商务英国为重,各国
觊觎已久,惧英国而不敢先发,英亦虑各国干预而不敢强占,以启各国戒心。在我正可就其所
忌而羁廉李制之。”此举客观上有利于
A.遏制列强在北方的侵略
B.激化列强之间的矛盾
C.维护清政府的中央权威
D.保障东南经济的发展
7.近代以来,西方列强纷纷在华设立银行,他们相互挤对,竞相发钞。小国比利时也于1902年成
立华比银行,在中国取得钞票发行权力,印出大批钞票,随时发行,替代现金。至1923年,外国
在华发钞银行共有汇丰等14家。这种局面导致
A.洋商占尽贸易优势
B.中国主权遭受侵损
C.崇洋媚外之风盛行
D.法币改革举步维艰
8.中国人的“边疆”禄念原来泛指“蛮荒之地”,近代以来,“边疆”的语境发生了质的变化,转换成了另
一种价值预设,即指的是有明确边界的、在国家领土之内的边疆。“边疆”概念的变化折射出
A.中国疆域范围的扩大
B.近代外交理念的成熟
C.边疆民族政策的调整
D.西纺列强侵略的加剧
9.20世纪30年代,鹤蜂革命根据地各县各类学校均用政府编印的《苏维埃政府宣传提纲》、油印
的歌本及教师自编的“工农兵三字经”等作为教材,规定“各县均不定时地办有教师训练班”,
强调“以前那些有严重封建思想的“学究先生’不许再当教员”。这些措施旨在
A.促进革命统一战线的形成
B.激发人民大众的民族意识
C.推动革命斗争的深入开展
D.动摇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
10.“工合运动”是抗战时期以合作社方式在大后方从事工业生产的群众性经济互助救亡运动。
工合组织协会先后组成了二千多个生产合作社,其业务涵盖制革造纸、制瓷、针织、棉纺、机
器、化工等各种门类。该运动的发展
A.奠定了抗战胜利的物质基础
B.推动了战时工业的内迁进程
C.积累了发展国营经济的经验
D.加速了官僚资本的恶性膨胀
11.表1为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的医疗保障制度分类表。据此可知
表1
类别
享受对象
资金来源
合作医疗(互助保险制)
主要是农民
集体和个人共同筹集
劳动医疗(企业保险制)
企业单位的工人和职员
企业福利费留成
公费医疗(国家保健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国家预算支出
服务制)
革命残废军人,高校学生等
A.国家重视全民卫生健康意识
B.城乡医保体系建设已稳步推进
C.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日趋成熟
D,国家治理市场化机制初步形成
高三历史试卷第2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