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年级下长春版6.19《湖心亭看雪》课件1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七年级下长春版6.19《湖心亭看雪》课件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长春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3-18 10:55:22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湖心亭看雪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2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
3了解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
位于杭州西湖之中,据说是宋代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山,成为一岛,是西湖三岛之一,后于山上建成亭阁,叫湖心亭。这是观赏西湖风景的好地方,因此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赏景。 
张岱:
字宗子,明末清初文学家。清兵南下灭亡了明朝,他入山隐居、著书,作品中时时流露出明亡之后怀旧的伤感情绪。
生字练习:
拥毳( )
雾凇( )
沆砀( )( )
铺毡( )
打更( )
.
.
.
.
.
.
cuì
sōng
gēng
zhān
hàng
dàng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翻译课文
.
.
明崇祯五年十二月,我正住在西湖边。下了三天大雪,湖上人影、鸟迹全无,寂静的什么声音也没有。
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崇祯:明思宗朱由检年号。
是日,更定日,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有两三粒而已。
这一天,更声已起,我划一条小船, 裹着粗毛衣服,生着火炉,独自往湖心亭看雪。沿途之见大雪覆盖湖山,冰花累挂,雾气迷濛,天空与白云,与山峦和湖水,上下全是一片白色,望着湖上的物影,只留下白堤一线,湖心亭一点,此外便是我这条小舟,船上二三个微粒一样的人而已。
更定:指凌晨时分。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雾凇沆砀:冰花一片弥漫。雾凇,水气凝成的冰花。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来到湖心亭,竟然看见还有两位游客,铺着毡席,相对而坐。一个小仆正在煮酒 ,炉火正旺,水也正沸。见到我,他们喜出望外,说:“这个时候,在湖上怎么会碰到像你这样的人!”随即拉我共饮。我很高兴,硬喝下三大杯而后告别。打听他们的姓名,他们说是金陵人,现客住这里。
焉得更有此人: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焉得,哪能。更,还。白:指酒杯。客此:在此地客居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下船时,船夫嘟嘟哝哝地说:“别说相公痴,还有比我们这位相公更痴的人呢。” 
舟子;船夫。
相公;旧时对士人的尊称。
1 :“看雪”的时间是 ?地点是 ?
2:写雪大的句子是?
3 : 西湖冬景雪亦奇。有人说,没有见过西湖冬景的人,只要读了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就足够了。那么张岱为我们描绘了怎样一幅奇景呢?请同学们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
4:表现作者情趣的词有哪些 ?
1 “看雪”的时间是 ?地点是 ?
2 写雪大的句子是
(崇祯五年十二月 )
(大雪三日)
(余往西湖)
.
3 : 西湖冬景雪亦奇。有人说,没有见过西湖冬景的人,只要读了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就足够了。那么张岱为我们描绘了怎样一幅奇景呢?请同学们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
明确:共有三句: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2、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3、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湖中人两三粒而已。
4:表现作者情趣的词有哪些?
明确,分别是“独”、“喜”和“痴”。在夜深人静、寒气倍增的时刻,作者宁可披着皮袍、带着炉火也要一人独往,不愿看见人,也不愿被人看见,这在常人的眼中当然是一种痴举,但这个“痴”字包含了多少避世的幽愤和孤傲的情怀啊!
作者在这里表现的是一种“孤高自赏”、“落寞孤傲”的情怀。
比较阅读: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雪》描写的也是雪景,也写到人
的活动,体会它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情
感上的异同。
在描写手法上,《湖心亭看雪》主要使用
白描手法,景人相映;而《江雪》主要使
用烘托手法,景为人设。
在表达情感上,《湖心亭看雪》表达了作
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愁绪; 《江雪》表达
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