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次世界大战争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练习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陕西省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次世界大战争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练习题(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13 14:41: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陕西省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次世界大战争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2022·陕西宝鸡·统考模拟预测)《全球通史》中写道:“19世纪后期几乎所有的强国都卷入了这场对绝对统治权的争夺,因此它们在一个又一个地区接二连三地发生冲突,这些围绕殖民地产生的争端制造了一种不断加剧的紧张气氛。”这种“不断加剧的紧张气氛”最终导致了
A.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成立
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C.巴尔干地区成为“欧洲的火药桶”
D.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确立
2.(2022·陕西西安·统考二模)当俄国工农大众迫切需要解决土地、面包、和平和自由时,临时政府的执政虽然使得俄国社会有了充分的政治自由,但对于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前三件事情却解决得不好。这促使俄国
A.爆发二月革命 B.革命性质发生转变
C.被迫退出一战 D.颁布了新经济政策
3.(2022·陕西宝鸡·统考二模)下表为1917年2-10月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员人数的变化。这可用来说明( )
时间 2月 4月 8月初 10月初
党员人数 约23000人 10万人 24万人 35万人
A.社会主义革命已深入人心 B.资产阶级丧失了执政地位
C.工农联盟得到巩固和发展 D.武装夺权的条件已经成熟
4.(2022·陕西宝鸡·统考模拟预测)“对俄国来说,十月革命是一个句号;对世界来说,十月革命是一个分号和感叹号。”对材料中的“句号”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十月革命首次实践了马克思主义
B.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C.十月革命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
D.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5.(2022·陕西渭南·统考一模)1917年11月7日,震惊世界的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以此为起点,这个占世界面积近五分之一的国家,开始了一次对世界历史产生深刻影响的伟大实践,这就是( )
A.结束了沙皇专制统治 B.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C.与美国同为世界霸主 D.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6.(2022·陕西宝鸡·统考模拟预测)下图是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示意图,这场起义的重大意义是( )
A.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的政权 B.推翻了俄国沙皇专制统治
C.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D.标志着苏俄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7.(2022·陕西西安·高新一中校考一模)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一战爆发前,意大利加入同盟国集团;而一战爆发后,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作战 协约国方面进行的是正义性质的战争
B 《九国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 由列强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得以改变
C 二战后初期,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社会主义苏联唯一抗衡 美苏在全球进行近半个世纪的“冷战”
D 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成为牵制美国的重要力量。 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A.A B.B C.C D.D
8.(2022·陕西宝鸡·统考模拟预测)下列有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新体系
B.彻底根除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
C.建立了一战后国际关系的稳定新秩序
D.维护了中国等弱小战胜国的利益
9.(2022·陕西宝鸡·统考一模)下面是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制作的一个反映20世纪上半叶重要的国际会议的年代尺,对年代尺中相关史实叙述完全正确的是( )
A.①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 ③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
B.①激起了德国的复仇情绪 ④由美、苏、英、法四国首脑召开
C.②形成了战后的世界格局 ③要求日本归还所窃据的中国领土
D.②建立了战后凡尔赛体系 ④决定对德国实行军事占
10.(2022·陕西渭南·统考一模)十月革命前,列宁多次强调“社会主义必定要消灭私有制和商品经济”;1921年,列宁提出“应当把商品交换提到首要地位”。这一变化( )
A.有助于赢得国内战争的胜利 B.实现了苏俄工业化建设
C.实现了苏俄社会制度的转型 D.稳定了国内的政治局势
11.(2022·陕西渭南·校考模拟预测)1921年春天,列宁决定实行与激进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反的政策,暂时恢复了市场经济和一些私人企业。列宁决定实行的这一政策是( )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 D.赎买政策
12.(2022·陕西西安·二模)1921年春,列宁开始重新思考利用资本主义建设新俄国这一问题。“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中间环节”思想的提出,是列宁基于现实的思考。当时的“现实”是
A.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政权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弊端
C.外国武装干涉威胁新生政权 D.苏联模式成为经济发展障碍
13.(2022·陕西宝鸡·统考二模)1920年底,苏维埃俄国国内战争逐渐平息。但是,工厂停工,农业产量急剧下降,饥荒严重。对此,苏俄(联)采取的措施包括( )
①颁布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②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
③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④建立单一生产资料公有制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14.(2022·陕西西安·统考一模)下图为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其中影响1921~1925年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15.(2022·陕西·统考中考真题)苏联在1934-1935年的机器进口只相当于1931年的1/10,从1937年起就不再从国外进口锅炉、发电机、化工设备等。这说明
A.经济大危机阻碍苏联发展 B.粮食税代替了余粮收集制
C.农奴制的废除带来新气象 D.工业化建设取得重要成就
16.(2022·陕西·模拟预测)沈志华教授指出:“斯大林这个…经济就是由国家做主,投资什么就搞什么,没有市场。”材料能够反映出“这种经济”( )
A.开启俄国近代化,壮大了其军事实力 B.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缓解了危机
C.完善了经济管理体制,加强经济刺激 D.是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
17.(2022·陕西渭南·统考模拟预测)如表是1928-1940年苏联部分产业增长表,表中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项目 1928年 1940年 增幅%
钢(万吨) 430 1830 326
煤炭(万吨) 3550 16600 368
棉织物(亿米) 26.78 39.54 48
谷物(万吨) 7300 9550 31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 D.农业集体化的实行
二、填空题
18.(2022·陕西·统考模拟预测)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在法国的______展开了一场历时约10个月的阵地战。由于死亡人数太多,这场战役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1942年7月,德国集中兵力进攻苏联战略重镇______。苏联军民英勇抗敌。次年2月,德军投降。这场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19.(2022·陕西榆林·统考模拟预测)1871年3月18日,巴黎的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举行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反动统治,3月28日,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______;1917年爆发的______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20.(2022·陕西宝鸡·统考三模)______年3月,巴黎的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举行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反动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______年爆发的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21.(2022·陕西西安·统考二模)1871年,法国巴黎的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举行武装起义,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___________;1917年,___________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22.(2022·陕西·模拟预测)国际会议及签署的宣言和条约,对国际形势产生了重大影响,1919年,战胜国在凡尔赛宫召开________,签订了《凡尔赛条约》,为二战的爆发埋下了隐患;1943年2月结束的________战役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它直接造成了苏联与德国总体力量对比的根本变化。
23.(2022·陕西渭南·统考二模)1861年,__________(人物)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这次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1925年,__________(人物)提出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设想。1926年,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24.(2022·陕西宝鸡·统考一模)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开启了俄国近代化进程;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
25.(2022·陕西咸阳·统考三模)19世纪初期,____________(人物)率领队伍,打败了西班牙殖民者,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他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第一次世界大战后,______(人物)号召印度人民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动员了广大群众,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三、综合题
26.(2022·陕西宝鸡·统考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巴黎和会会场
晚清直至民国,中国的外交活动明显地呈现出五大特征:在对外态度上,既蔑视西方列强又深深恐惧之;在对外交涉的过程中,大多未能摆脱始争终让的结局;在对外交涉时,很难摆脱内外双重困境,外部强敌入侵与内部不同政治派别相互倾轧;在外交活动情感上,在饱含屈辱的同时,也始终保持着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在外交进程的演进上,既被动因应,又在一定程度上借鉴西方先进的外交策略等而渐次成熟。中国近代外交的上述五个主要特征与中国近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密切相关。
——摘编自李胜臣《中国近代外交的特征及成因探析》
材料二
(1)用材料一中图示会议中国外交活动的相关史实,说明文字材料中“在饱含屈辱的同时,也始终保持着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外交在巴黎和会失败的原因,并简析其失败的影响。
(2)材料二图A公告发布后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是哪一国家?图B体现中国长期以来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指出图C体现的外交理念,并列举与之对应的史实。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近现代外交变化中你得到了怎样的认识?
参考答案:
1.B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19世纪后期几乎所有的强国都卷入了这场对绝对统治权的争夺、这些围绕殖民地产生的争端制造了一种不断加剧的紧张气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上半期英国、法国的工业产量高于美、德;20世纪初美、德经济实力跃居世界第一、二,超过了老牌帝国英国、法国,但是美德所占殖民地比英法少,后期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终于形成了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导致一战爆发,故B符合题意;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成立、巴尔干地区成为“欧洲的火药桶”属于一战爆发的因素,故AC选项排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确立属于一战后形成的国际新秩序,故D选项排除。故选B。
2.B
【详解】根据材料“临时政府的执政虽然使得俄国社会有了充分的政治自由,但对于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前三件事情却解决得不好”可知,这促使俄国革命性质发生转变。二月革命后,俄国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它与二月革命中建立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同时存在。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土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苏维埃政权随即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B项正确;二月革命建立临时政府,排除A项;被迫退出一战、颁布新经济政策是在十月革命后,即俄国革命性质发生变化后,排除CD项。故选B项。
3.D
【详解】结合材料表格数据显示,1917年10月,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员人数大量增加,说明武装夺权的条件已经成熟,D项正确;此时还未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排除A项;此时资产阶级掌握俄国政权,排除B项;题干不能体现“工农联盟得到巩固和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
4.B
【详解】依据题干“对俄国来说,十月革命是一个句号”和所学可知,1917年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在俄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俄国的现代化开辟了新的道路,故B符合题意;1871年法国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首次实践了马克思主义,故A不符合题意;十月革命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属于对世界的影响,故C不符合题意;1917年3月爆发的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十月革命推翻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5.B
【详解】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B项正确;二月革命结束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排除AD项;二战结束后,形成苏联与美国争霸局面,排除C项。故选B项。
6.C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917年11月6日晚(俄历10月24日),列宁秘密来到彼得格勒的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亲自领导起义。第二天,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这次革命因发生在俄历10月,被称为“十月革命”。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C项正确;巴黎公社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的政权,排除A项;1917年3月,俄国“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排除B项;1936年苏联新宪法出台,标志着苏联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
7.D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史实与结论间的逻辑关系。一战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其性质是非正义的掠夺战争。意大利在一战中的变化说明任何国家外交的出发点都是国家利益,而战争是外交的延续。所以A错误。《九国公约》打破了日本独占中国的局面,使中国回复到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所以B错误。二战后初期,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社会主义苏联是唯一能与之抗衡的国家,依据雅尔塔会议的基本原则,二战后美苏重新划分世界,逐步形成美苏争霸的新格局,在争霸的过程中,美国对苏联进行了近半个世纪的“冷战”。所以C错误。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日本、中国和俄罗斯和欧盟等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的重要力量,促进了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所以D正确。故选D。
考点: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冷战中的对峙;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8.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新体系,A项正确;这一体系不可能彻底根除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排除B项;这一体系并不稳定,排除C项;这一体系并没有维护中国等弱小战胜国的利益,如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排除D项。故选A项。
9.C
【详解】巴黎和会召开之后,列强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仍然矛盾重重。1921年,美国召集召开华盛顿会议。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它构成的国际秩序被称为“华盛顿体系”。1943年,中美英等召开开罗会议,要求日本归还所窃据的中国领土。C项正确;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会议的是雅尔塔会议,排除A项;雅尔塔会议是由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召开,排除B项;华盛顿会议形成的是“华盛顿体系”,排除D项。故选C项。
10.D
【详解】十月革命之前列宁提出消灭私有制是革命的需要。1921年,针对国内经济和政治危机的出现,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允许商品交换,D项正确;有助于赢得国内战争的胜利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排除A项;苏联工业化建设是斯大林模式时期,排除B项;1921年依然是社会主义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
11.B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列宁根据国情进行改革,实行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项正确;优先发展重工业是斯大林两个五年计划的特点,排除A项;农业集体化政策是斯大林的政策,排除C项;赎买政策是中国三大改造时期的创举,排除D项。故选B项。
12.B
【详解】考查点:新经济政策。解题思路:当时的“现实”指的是新经济政策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俄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弊端,导致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列宁调查后认为,只有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才能恢复和发展生产。1921年春,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故B符合题意;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在十月革命中被推翻,排除A;十月革命胜利后,经过3年的艰苦斗争,苏维埃政府粉碎了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巩固了新生政权,排除C;苏联模式在1936年形成,排除D。故选B。
13.D
【详解】根据材料“1920年底,苏维埃俄国国内战争逐渐平息。但是,工厂停工,农业产量急剧下降,饥荒严重”可得出苏俄(联)采取新经济政策,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②③符合题意,D项正确;颁布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是俄国废除农奴制,建立单一生产资料公有制与题干不符,①④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
14.B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921年3月开始实行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策,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按国家规定交纳一定的粮食税,超过税额的余粮归个人所有,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并且允许外资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恢复商品货币关系进行调节生产的作用。所以答案选B。
15.D
【详解】依据“苏联在1934-1935年的机器进口只相当于1931年的1/10,从1937年起就不再从国外进口锅炉、发电机、化工设备等”说明苏联在斯大林执政时期通过两个五年计划建设,工业化建设取得重要的成就,因此工业方面从依赖外国机器进口到能够自力更生、自主生产,D项正确;经济大危机波及的范围是资本主义世界,对苏联的发展并没有造成严重的阻碍,排除A项;粮食税代替了余粮收集制是1921年苏俄实施的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但是是在农业方面,与题干不符,而且20年代末期新经济政策已经逐渐被取消,排除B项;1861年农奴制的废除带来新气象,使得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16.D
【详解】斯大林模式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但这一模式也具有严重的弊端:第一,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第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第三,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地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第四,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沈志华教授指出的内容能够反映出“这种经济”是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D项正确;斯大林时期是苏联,开始工业现代化,排除A项;“这种经济”不能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排除B项;材料内容实行的是指令性经济体制,而不是完善经济管理体制,排除C项。故选D项。
17.B
【详解】由材料中1928-1940年苏联部分产业增长表可知,这一时期苏联钢、煤炭增长迅速,棉织物也有一定的增长,这主要是由于苏联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B项正确;1925年后苏联不再实行新经济政策,排除A项;1921年后不再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排除C项;农业集体化的实行是在工业化开始实行之后,排除D项。故选B项。
18. 凡尔登 斯大林格勒
【详解】据所学知识,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展开了一场历时约10个月的阵地战。由于死亡人数太多,这场战役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因是在法国的凡尔登展开的,史称:凡尔登战役;1942年7月,德国集中兵力进攻苏联战略重镇斯大林格勒。苏联军民英勇抗敌。次年2月,德军投降。这场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故答案是凡尔登、斯大林格勒。
19. 巴黎公社 十月革命
【详解】根据材料,再结合所学可知,3月28日,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①是巴黎公社;俄国1917年爆发的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②是十月革命。
20. 1871 1917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871年3月,巴黎的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举行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反动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1917年爆发的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故答案1871、1917。
21. 巴黎公社 (俄国的)十月革命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71年3月18日,巴黎的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举行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反动统治,3月28日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 公社得到了第一国际的支持,公社的很多领导人都是第一国际的成员, 5月28日,资产阶级反动政府勾结普军联合反扑,公社失败;1917年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王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22. 巴黎和会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详解】据所学知识,1919年一战的战胜国在凡尔赛宫召开巴黎和会,签订了《凡尔赛条约》,为二战的爆发埋下了隐患;1943年2月结束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战役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它直接造成了苏联与德国总体力量对比的根本变化。故答案是巴黎和会、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23. 亚历山大二世 斯大林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这次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1925年,斯大林提出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设想。1926年,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24. 彼得一世改革 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
【详解】18世纪初,彼得一世为改变俄国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发出向西方学习的号召,全面推行改革。彼得一世改革使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
25. 玻利瓦尔 甘地。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世纪初期,玻利瓦尔率领队伍,打败了西班牙殖民者,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他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甘地号召印度人民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动员了广大群众,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所以①是玻利瓦尔,②是甘地。
26.(1)史实:①中国代表在会议上提出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废除“二十一条”、收回青岛主权等正当要求;②英、法、美等列强操纵了会议,视中国的要求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③中国代表最后拒绝在条约上签字。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原因:①西方国家实行强权政治,无视中国作为战胜国的利益;②日本与西方国家相互勾结,企图进一步侵占中国;③中国国力薄弱,正义要求不被重视。影响:①激化了中华民族与列强间的矛盾;②国内掀起了五四爱国运动;③加速了中国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答出任意一点即可;符合题意,之有理亦可)
(2)国家:苏联。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理念: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史实:参与上海合作组织活动;参与金砖国家活动;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或参与国际维和行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亚信峰会等国际会议。
(3)认识:一切外交活动的出发点在维护国家利益;中国国际地位低下任人宰割;新中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答出任意两点即可;符合题意,言之有理亦可)
【详解】(1)根据材料巴黎和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代表在会议上提出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废除“二十一条”、收回青岛主权等正当要求;英、法、美等列强操纵了会议,视中国的要求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中国代表最后拒绝在条约上签字,体现了文字材料中“在饱含屈辱的同时,也始终保持着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控制,中国外交在巴黎和会失败的原因有:西方国家实行强权政治,无视中国作为战胜国的利益;日本与西方国家相互勾结,企图进一步侵占中国;中国国力薄弱,正义要求不被重视。其失败的影响为激化了中华民族与列强间的矛盾;国内掀起了五四爱国运动;加速了中国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图A“《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发布后宣告新中国成立,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是苏联。图B体现中国长期以来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C“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体现的外交理念是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之对应的史实有:参与上海合作组织活动;参与金砖国家活动;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或参与国际维和行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亚信峰会等国际会议。
(3)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如: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中国近现代外交变化中我得到的认识有:一切外交活动的出发点在维护国家利益;中国国际地位低下任人宰割;新中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