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古代亚非文明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某古代文明具有如下表现:象形文字,以灌溉农业为基础的经济,修建了狮身人面像,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该文明是( )
A.古埃及文明 B.古印度文明 C.古希腊文明 D.两河流域文明
2.古埃及人把大量精力和财富用于为统治者修建豪华的陵墓,准备丰厚的殉葬品。法老们修建众多神庙,表达自己对神的敬畏,祭司们则宣扬法老是神的化身。这体现了古埃及( )
A.法老权威受到制约 B.借鉴融合东西方文明
C.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D.拥有较高的建筑水平
3.下图所示邮票反映的人类早期文明起源于( )
A.尼罗河流域 B.印度河流域 C.两河流域 D.黄河流域
4.(2022·陕西咸阳·一模)一位游客在法国卢浮宫博物馆听讲解员指着一件历史文物说:“石柱上的法典是世界上 现存最早的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这部法典制定的目的是
①为维护统一王国的统治②维护奴隶制社会秩序
③保护奴隶的权利不受侵犯④保护商人的利益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5.这是一块刻有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像的黑色石柱,它被称为“一件历史和文学作品 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司法典籍”。这个“作品”代表的古代文明是( )
A.古代埃及文明 B.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C.古代印度文明 D.古代罗马帝国文明
6.下列世界古代文明成果,属于下图所示文明地区的人们所创造的是( )
A.金字塔 B.《汉谟拉比法典》 C.司母戊鼎 D.帕特农神庙
7.现存于巴黎卢浮宫博物馆的《汉谟拉比法典》石柱的浮雕上,刻有汉谟拉比王站在太阳和正义之神沙马什面前接受象征王权权标的内容。该浮雕台在强调
A.全民信仰沙马什 B.法律由神所制定 C.中央集权的强化 D.国王权力的神圣
8.古巴比伦王国统一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建立了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国家,成为西亚古代奴隶制国家的典型。当时在位的古巴比伦国王是( )
A.亚历山大 B.图特摩斯三世 C.伯里克利 D.汉谟拉比
9.(2022·陕西咸阳·一模)“一考古队从非洲出发,由西向东去考察四大文明古国的发源地,其考察的顺序是
①尼罗河流域 ②印度河流域 ③黄河流域 ④两河流域
A.①④②③ B.①③④② C.①②④③ D.③②①④
10.(2022秋·陕西西安·九年级统考期末)古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下列属于古印度文明的有( )
①孔雀王朝基本上统一了印度②修筑空中花园
③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④根据月亮盈亏制定阴历⑤创造阿拉伯数字
A.①②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⑤
11.《梨俱吠陀》诗:“当他们分割普鲁沙时……其口为婆罗门,由其双臂造成罗惹尼耶,其双腿变成吠舍,从其双脚生出首陀罗。”这首诗( )
A.证明了人类如何产生 B.反映了种姓制度的等级性
C.描述佛教的等级制度 D.阐释了伊斯兰教的顺从性
12.(2022秋·陕西咸阳·九年级统考期末)底层人民难以有晋升机会或空间,对未来不抱有太多的希望和期待,最终使整个印度社会充斥着动荡与不安。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
A.种姓制度 B.宗教压迫 C.外族侵扰 D.国家分裂
13.一位老师在飞机上遇到了一位自称是“婆罗门”后裔的印度人,他用极其自豪的言语讲述了自己家族的谱系和历史。这个印度人的自豪感根源于印度的( )
A.经济发展 B.种姓制度 C.商业发达 D.文化灿烂
14.(2022秋·陕西汉中·九年级统考期末)“源于印度教,它以神的名义把人按照严格的等级加以区分,等级越高就被认为越纯净,离神越近。”材料中反映的制度是( )
A.农奴制度 B.种姓制度 C.城邦制度 D.封君封臣制度
15.在古代印度的等级制度中,属于统治阶级的是
①婆罗门 ②刹帝利 ③吠舍 ④首陀罗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16.(2022秋·陕西榆林·九年级校考期末)在古印度,有着非常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下列关于种姓制度的相关表述,正确的有( )
①第一等级的婆罗门掌管祭祀 ②不同种姓之间可以通婚
③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世代相袭 ④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7.佛教最初传播于恒河流域后传遍南亚次大陆,又传往东亚、东南亚。佛教倡导众生平等,行善积德,乐善好施,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的创始人是( )
A.法老 B.穆罕默德 C.苏格拉底 D.乔达摩悉达多
18.如表是某学生在整理古印度的文明成就时的草稿,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
选项 类别 成就
A 历法 《太阳历》
B 数学 从0到9的计数法
C 城市 修建了华氏城
D 宗教 创立了佛教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19.古埃及的______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______。
20.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____”。在这一制度中,第一等级是____,掌管祭祀,第二等级是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
21.(2022·陕西咸阳·一模)佛教的创立者是_____,基督教的创立者是_____。
参考答案:
1.A
【详解】根据材料“象形文字,以灌溉农业为基础的经济,修建了狮身人面像,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象形文字、狮身人面像、太阳历都是古埃及的文明成果。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角,地处尼罗河流域,以灌溉农业为基础的经济,属于农业文明古国。A项正确;“古印度文明、两河流域文明”都属于农业文明,但与“象形文字、狮身人面像、太阳历”不符,排除BD项;古希腊文明属于西方海洋文明,与“以灌溉农业为基础的经济”不符,排除C项。故选A项。
2.C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的“法老们修建众多神庙,表达自己对神的敬畏,祭司们则宣扬法老是神的化身”可知,古埃及的王权与神权相结合,代表王权的法老表达自己对神的敬畏,同时又通过祭司之口,把自己说成神的化身,集王权神权于一身,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古埃及法老权威受到制约,古埃及文明借鉴融合东西方的内容,排除AB两项;古埃及的金字塔体现了古埃及较高的建筑水平,但这不是材料要表达的主要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
3.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尼罗河孕育着埃及的文明,金字塔、狮身人面像是埃及文明的成果,是古代埃及人智慧的结晶,所以A项符合题意;印度河流域的文明成果有佛教等,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两河流域的文明成果有《汉谟拉比法典》等,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黄河流域的文明成果有青铜器等,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A。
4.A
【详解】依据材料中“石柱上的法典”可知是《汉谟拉比法典》,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 18 世纪 汉谟拉比完成两河流域中下游的统一。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维护奴隶社会的秩序,汉谟拉比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还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汉谟拉比法典》。这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①②符合题意,A项正确;《汉谟拉比法典》并不是维护奴隶的权利不受侵犯,也不是保护商人的利益。③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C和D项。故选A项。
5.B
【详解】根据题干“这是一块刻有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像的黑色石柱,它被称为‘ 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司法典籍’”结合所学知识,题干的“一块刻有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像的黑色石柱”指的是《汉谟拉比法典》石柱。。《汉谟拉比法典》是古代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国王国王汉谟拉比制定,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属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成就,B项正确;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是金字塔等,排除A项;古代印度文明的成就主要是种姓制度、佛教等,排除C项;古代罗马帝国文明的成就有凯旋门等,排除D项。故选B项。
6.B
【详解】【考查点】古巴比伦文明。【解题思路】根据“古巴比伦王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的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这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B项正确;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排除A项;司母戊鼎是古中国文明,排除C项;帕特农神庙是古希腊文明,排除D项。故选B项。
7.D
【详解】根据材料“浮雕内容是汉谟拉比王站在太阳和正义之神沙马什面前接受象征王权权标”,结合所学可知:浮雕体现了神权与王权的关系,王要站在神面前接受象征王权的权标,说明该法典宣扬君权神授,强调国王权力的神圣,D项正确;浮雕不能体现全民信仰沙马什、法律由神所制定、中央集权的强化,排除ABC选项。故选D项。
8.D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D项正确;亚历山大统一了希腊,建立了马其顿王国,排除A项;图特摩斯三世是古埃及法老,排除B项;伯里克利是雅典执政官,排除C项。故选D项。
9.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四大文明古国发源地的顺序从西向东是:发源于非洲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发源于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发源于印度河流域 的故印度、发源于黄河流域的故中国。由此可知,考古队从非洲出发考察的顺序是:①④②③,A项正确;BCD顺序不正确,排除。故选A项。
10.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①正确;修筑空中花园的是古巴比伦,②不符合题意;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③正确;根据月亮盈亏制定阴历的是古代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④不符合题意;世界上广泛应用的“阿拉伯数字”起源于印度,⑤正确。综上所述①③⑤属于古印度文明,故选D。
11.B
【详解】题干源自古印度神话。神话中指出,由造物神的嘴演化出婆罗门,由双臂生出刹帝利,由腿生出吠舍,由脚生出首陀罗,反映的是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B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证明了人类如何产生,A排除;材料没有涉及佛教,C排除;材料没有涉及伊斯兰教,D排除。故选择B。
12.A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第一等级婆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第二等级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事行政大权;第三等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第二等级;第四等级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干最低贱的职业。各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下一等级的人没资格从事高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种姓制度使底层人民难以有晋升机会或空间,对未来不抱有太多的希望和期待,最终使整个印度社会充斥着动荡与不安。A项正确;材料与宗教压迫无关,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外族侵扰,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国家分裂,排除D项。故选A项。
13.B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印度有种姓制度,种姓制度将印度人由上到下分成四个等级,分别是: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种姓制度等级森严,高低贵贱有别,这个“婆罗门”后裔的印度人的自豪感根源于印度的种姓制度,B项正确;ACD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故选B项。
14.B
【详解】根据题干“于印度教,它以神的名义把人按照严格的等级加以区分,等级越高就被认为越纯净,离神越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的是种姓制度,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雅阁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世代相袭,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B项正确;农奴制度、 城邦制度与“源于印度教”不符,排除AC项;封君封臣制度是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
15.A
【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古代印度种姓制度将人分为4个等级,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婆罗门即僧侣阶层,为第一种姓,地位最高,从事文化教育和祭祀;刹帝利即武士阶层,为第二种姓,仅次于婆罗门,负责行政管理和作战;故①②是统治阶级,A符合题意;吠舍即平民,为第三种姓,从事农、牧业和工商业;首陀罗为第四种姓,地位最低,时代从事低贱的职业。③④为被统治阶级,BCD不合题意。由此可知BCD不合题意,选择答案A。
16.D
【详解】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第一等级是婆罗门,掌管祭祀;第二等级是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第三等级是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种姓制度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①③④D项正确;②错误,排除ABC项。故选D项。
17.D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早期佛教反对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宣扬“忍耐顺从”,信仰佛教的民众日益增多。最初传播于恒河流域,后传遍南亚次大陆,又传往东亚、东南亚等国,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D项正确;法老是古埃及国王的尊称,排除A项;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排除B项;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公民陪审员,排除C项。故选D项。
18.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古印度文明成就不涉及《太阳历》,A项符合题意,选择A项;印度发明了0到9的计数法,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华氏城是古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的都城,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印度创立了佛教,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9. 象形 “种姓制度”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埃及的科学和文化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中天文学、数学和医学最为突出,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得出①处填象形;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得出②处填“种姓制度”。
20. 种姓制度 婆罗门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在这一制度中,第一等级是婆罗门,掌管祭祀,第二等级是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
21. 默罕默德 耶稣
【详解】公元前 6 世纪,乔达摩 悉达多,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在古代印度创立了佛教;1世纪时期,生活在巴勒斯坦地区的古代犹太人,长期遭受苦难,渴望“救世主”的到来。人民把希望寄托于宗教, 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基督教应运而生。基督教的创立者是耶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