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2022·陕西渭南·统考二模)下图的漫画(1932年)可用来说明当时美国( )
A.提高了农民政治地位 B.建立了福利国家制度
C.摆脱了经济发展困境 D.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2.(2022·陕西西安·高新一中校考一模)下图四条折线反映了苏、美、英、法四国1928-1936年工业生产指数变化示意图,其中,反映苏联工业指数的应该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2022·陕西宝鸡·统考模拟预测)1932年,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我看到这个国家二分之一的人们住无定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什么是衡量进步的标准?那不是看已经拥有很多的人是否能获得更多,而是看那些几乎一无所有的人是否能够得到足够的保障!”按照他的这一理念,美国政府所采取的措施有
①推行以工代赈,扩大就业 ②鼓励削减农业,政府补贴 ③保障存款,恢复银行信用 ④要求企业制定经营章程,规定工资标准和工作时数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4.(2022·陕西宝鸡·统考一模)罗斯福指出:1936年全国47%的家庭和个人的年均收入不足1000美元,而1.5%的家庭的收入相当于这47%的家庭的总收入;少数人暴富而多数人贫穷,民主制度国家的自由就不会是安全的。这表明罗斯福新政的目的在于( )
A.完善社会福利制度 B.防止贫富差距过大 C.维护资产阶级统治 D.制定公平竞争法规
5.(2022·陕西宝鸡·统考模拟预测)1933年,罗斯福发表就职演说:“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可以部分地完成这一任务”。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是( )
A.恢复银行信用 B.推行“以工代赈”
C.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D.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
6.(2022·陕西宝鸡·统考一模)罗斯福提出公民应该享有“免于匮乏的自由”,也就是说,政府应该承担起保障人民免于贫困的责任。为实现上述主张,新政采取的措施是( )
①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②整顿财政金融 ③推行“以工代贩” ④发放紧急救济资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2022·陕西渭南·校考模拟预测)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政府给农民适当的补贴,让农民缩减耕地和屠宰牲畜。这一政策的直接目的是( )
A.提供就业机会 B.调节产销矛盾 C.维护生态平衡 D.保障工人权益
8.(2022·陕西宝鸡·统考模拟预测)“罗斯福无意发动一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机构。相反,他是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材料表明罗斯福新政( )
A.新政的目的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消除经济危机
B.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整
C.推行“以工代赈”,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
D.新政从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
9.(2022·陕西榆林·统考模拟预测)苏联承担了抗击法西斯元凶德国的重担,付出了重大牺牲,击败了德军主力;中国人民在东方长期抗击第二号法西斯强国日本;英美两国借助其强大的经济力量,与其他国家之间进行经济合作与相互支援。这一形势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 B.《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C.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D.雅尔塔会议的召开
10.(2022·陕西西安·统考模拟预测)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类社会的很多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变化有( )
①城市通常缺乏统一的规划 ②人类社会开始进入“电气时代”
③人口过快增长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压力 ④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妇女都有了选举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二、填空题
11.(2022·陕西宝鸡·统考模拟预测)20世纪20、30年代,苏俄和美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创新。1921年,苏俄实行__________政策,大力发展商品经济。1933年,美国实行__________,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12.(2022·陕西宝鸡·统考模拟预测)1921年春,苏维埃俄国开始实施__________政策,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1933年3月,美国开始实施___________,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
13.(2022·陕西宝鸡·统考模拟预测)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____,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缓解了危机,促进了国民经济稳步发展;1933年,为了应付日益严峻的经济大危机,罗斯福宣布实施____,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
14.(2022·陕西渭南·统考一模)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林肯发表了_____,调动了黑人奴隶的积极性,他们踊跃参军作战,扭转了北方军队在战场上的被动局面;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经济大危机,罗斯福一上任,就宣布实施新政,采用_____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
15.(2022·陕西西安·统考二模)________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通过该事件,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为了应付日益严峻的经济大危机,罗斯福一上任,就宣布实施________,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这一举措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16.(2022·陕西宝鸡·统考一模)俄国___________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___________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新模式,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和发展。
17.(2022·陕西渭南·统考一模)____________________年,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史称“明治维新”;____________________年,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法西斯专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18.(2022·陕西·模拟预测)1937年9月,八路军取得的______是全面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1942年初,苏联军民赢得了______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19.(2022·陕西西安·统考模拟预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是__________;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__________。
20.(2022·陕西·模拟预测)1848年《______》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942年1月,《______》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21.(2022·陕西铜川·统考一模)1914年7月,奥匈帝国在德国的支持下,以______事件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军以“______”方式突袭波兰,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22.(2022·陕西西安·校联考二模)1882年,由____________(国家)、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正式形成;1942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23.(2022·陕西宝鸡·统考模拟预测)美国内战中,1862年,林肯政府先后颁布了《宅地法》和______两个文件,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和黑人奴隶的革命热情,从而扭转了战争局势。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______,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24.(2022·陕西宝鸡·统考二模)《___________》是第一个以国家名义明确表述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纲领性文件,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___________》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
三、综合题
25.(2022·陕西渭南·统考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化开始阶段,重工业的投资占了苏联整个工业投资的3/4,重工业的固定资产增加了58%。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已上升到77.4%,建立了部门齐全的大工业体系。苏联的第三个五年计划是从1938年开始实施的。由于希特勒德国的战争威胁越来越大,使苏联把愈来愈多的资金用于加强国防工业。到1940年,苏联国防工业产品的产量增长了l.8倍。
——摘编自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材料二:
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和残疾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和失业补助法的实行做出妥善的安排。
——摘编自《美国社会保险法》
(1)为解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的政治经济危机,列宁采取了哪一政策?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执政时期工业化方针的重点,概述20世纪30年代苏联工业化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目的。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美苏两国的经济举措中得到的认识。
26.(2022·陕西·模拟预测)世界历史的发展波澜壮阔,大国崛起之路是其中浓墨重彩的辉煌简章。革命或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两种重要方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孤注一掷内战】
材料一:北方人看不惯南方人,南方人不服北方人。美国北方和南方的人都对这场战争跃跃欲试,充满期待,就像一场赌博,都把赌注压在自己这一方。
——马克思《美国内战》
(1)材料一中的“这场战争”初期北方在军事上屡屡失利,为扭转战场上的被动局面,联邦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资产阶级改革】
材料二:改革后,一位官员说:“人民硬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列宁则指出:“奥名远杨的‘解放'是对农民的无耻掠夺。”
(2)结合所学的有关内容,材料二中“改革”指的是俄国历史上什么重大事件?两种看法的基本依据分别是什么?
【强化社会转型】
材料三:日本的新统治者致力于日本社会的转型,以获得同外国势力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平等地位。……变革使日本成为东亚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强国。…明治政府的首要目标是强化中央集权……
——摘自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下
(3)材料三中“变革”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为了实现“首要目标”,明治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以退为进战略】
材料四:列宁曾说:“到1921年春天已经很清楚了一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洁、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我们开始作战略上“退却”,趁我们还没有被彻底打垮,让我们实行退却,一切都重新安排,不过安排得更稳妥。”
(4)材料四中列宁所说的“退却”指的是实行哪一经济政策?对苏维埃政府产生了哪些影响?
【扭转颓势新政】
材料五:罗斯福总统在第三任就职演说(1941年)中说:“八年前,当这个共和国的生命似乎由命中注定的恐惧而停止时……我们迅速、大胆、果断地采取了行动。”
(5)材料五中罗斯福总统面对危机采取的“行动”的特点是什么?这一行动的核心是什么?
【休戚与共命运】
材料六:世界上的问题错综复杂,解决问题的出路是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要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守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摆脱意识形态偏见,最大程度增强合作机制、理念、政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
——习近平2021年1月25日在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上的致辞
(6)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大国应有怎样的担当?
27.(2022·陕西榆林·统考模拟预测)某校九年级(2)班同学以“国家治理与社会发展”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英国的社会保障]
材料一:
《权利法案》 1834年英国颁布济贫法修正案(又称新济贫法)……在全国兴建济贫院……进入济贫院要经过严格审查……中央成立济贫法部的行政部门,有权颁布施行济贫条例,成立督察组专门监督中央条例在地方上的执行情况。院外救济的申请者在家接受救济,这些人往往都是些寡妇、暂时性残疾的人、老年人等……1905年英国政府成立了皇家调查委员会,颁市《失业工人法》,1908年颁布《养老金法》,1911年颁布《健康保险法》,自此正式建立起新型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摘编自崔明远《英国贫困问题解决探析——以新旧济贫法实施为例》
(1)《权利法案》是哪一年通过的?该法律文件通过后英国逐渐形成了哪一政治体制?根据材料一文字,归纳近代英国济贫的措施。[苏联的国家治理]
材料二:斯大林模式的实行使苏联摆脱了众多不利因素的制约……它的特点是具有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苏联实行这一模式后,以10多年时间就初步实现了经济上的现代化,即工业化,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凭借这一成就,苏联模式在当时对全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很长时期内,斯大林模式被很多落后国家的人民当作振兴国家和民族的样板。
——摘编自陈怡《斯大林模式与执政党的现代化》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斯大林模式的积极影响。
[美、中的改革发展]
材料三:
美国穷人居住的棚户区——“胡佛村” 社会保障就是“新政”的一个主要内容……他采取“抑富济贫”的方式,使得穷人的生存环境得到改善。他认为联邦政府应承担起保障人们生活的责任……《社会保障法》的出台为老人、儿童、妇女、失业人员等“弱势群体”的保障救济提供了法律依据。——摘编自徐维民《罗斯福“新政”与美国社会保障制度》
(3)材料三图片反映的场景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根据材料三文字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颁布《社会保障法》的目的。“新政”的实施给美国带来什么影响?
材料四: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借鉴苏联经验实行中央集权控制的计划经济体制,从建立和优先发展重工业入手发展国民经济。经济发展方式实际上是一种粗放型、强调高速发展的模式。1978年。以来,开创了一条新型的工业化道路.强调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保持发展速度合理实在;开始了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的实践,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发展产业的选择上,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使产业结构基本处于优化状态。
——摘编自狄小龙《改革开放前后我国工业化模式的演进与选择》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工业化建设的变化。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国家治理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
参考答案:
1.D
【详解】根据材料“1932年”“恢复农民购买力(罗斯福)”并结合所学可知,1929一1933年,美国爆发了经济大危机,直接原因是人民购买力低,造成生产相对过剩,为了解决经济危机,罗斯福采用国家干预的方式,采取“以工代赈”、直接救济等一些列措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的损害,D项正确;恢复农民购买力是为了缓解经济危机,和提高农民政治地位无关,排除A项;美国在二战后实行“福利国家”制度,排除B项;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美国才从1929一1933年经济大危机中恢复过来,“摆脱了”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
2.D
【详解】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苏联在斯大林上台之后,实行了两个五年计划,工业生产迅速发展,是直线上升的。所以答案选D。
3.C
【详解】根据材料“我看到这个国家二分之一的人们住无定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什么是衡量进步的标准?那不是看已经拥有很多的人是否能获得更多,而是看那些几乎一无所有的人是否能够得到足够的保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要保障穷人和失业者的生活,为此,美国政府所采取的措施有:推行以工代赈,扩大就业;要求企业制定经营章程,规定工资标准和工作时数。①④正确,C项正确;“鼓励削减农业,政府补贴”是为了控制农产品的数量,以免造成产能过剩,②错误。“保障存款,恢复银行信用”属于金融方面的措施,与材料主旨不符,③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
4.C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少数人暴富而多数人贫穷,民主制度国家的自由就不会是安全的”说明罗斯福新政在于防止贫富差距过大会威胁资产阶级统治,通过调整贫富差距来维护资产阶级统治,C项正确;题干没有提及完善社会福利制度和公平竞争,排除AD项;防止贫富差距过大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手段,排除B项。故选C项。
5.B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1933年”、“罗斯福”、“使人民有工作可做……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可以部分地完成这一任务”可知,他采取的措施是推行“以工代赈”。以工代赈是指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救济的一种扶持政策,B项正确;恢复银行信用,是颁布《紧急银行法案》的目的,与题干无关,排除A项;通过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保障没有劳动能力的人的生活,维护社会的稳定,排除C项;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和调节,排除D项。故选B项。
6.C
【详解】罗斯福新政采取了救济方面的措施,起到承担保障人民免于贫困的责任。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推行“以工代贩”和发放紧急救济资金属于救济方面的措施,①③④符合题意;整顿财政金融是要稳定金融秩序,与救济无直接联系,排除 ②。故选组合,排除ABD,C项正确。故选C项。
7.B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美国政府给农民适当的补贴,让农民缩减耕地和屠宰牲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措施是为了减少农产品产量,提高农产品价格,调节产销矛盾。选项B符合题意;罗斯福新政期间,兴办共公工程,减少失业,A排除;维护生态平衡,与题干内容不符,C排除;保障工人权益,与罗斯福新政史实不符,D排除。故选B。
8.A
【详解】根据材料“罗斯福无意发动一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机构。相反,他是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并结合所学可知,1929到1933年的经济危机打击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为应对经济危机,罗斯福实行新政,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据此可知,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内部的一次自我调节,A项正确;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排除B项;推行“以工代赈”,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这一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罗斯福新政没有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排除D项。故选A项。
9.B
【详解】根据题干“苏联承担了抗击法西斯元凶德国的重担,……中国人民在东方长期抗击第二号法西斯强国日本;英美两国借助其强大的经济力量……”可知,苏联、中国、英美等国家协同作战,共同反抗法西斯力量,这一形式的出现主要得益于《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B项正确;“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是第二次世界的转折,排除A项;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排除C项;雅尔塔会议是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发生根本转变,为协调盟军行动,取得战争最后胜利而召开的,排除D项。故选B项。
10.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类社会的很多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人口过快增长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压力,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妇女都有了选举权,③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工业革命后工商业发展,大量人口涌入城市,但城市缺乏统一规划;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人类社会开始进入“电气时代”,①②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
11. 新经济政策 罗斯福新政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大力发展商品经济。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冲击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为挽救经济危机,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实行了新政。新政的主要特点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罗斯福新政改变了过去资本主义发展自由放任的政策,由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和指导,使得美国逐渐摆脱了经济危机造成的冲击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干预的先河,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
12. 新经济 罗斯福新政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21年,苏俄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的情况,开始施行新经济政策;1933年,美国一改自由放任的经济发展模式,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施行新政,即罗斯福新政。
13. 新经济政策 新政
【详解】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缓解了危机,促进了国民经济稳步发展;1933年,为了应付日益严峻的经济大危机,罗斯福宣布实施新政,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
14.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国家干预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南北战争因南北制度不可调和而引发,内战中为了扭转不利形势,林肯政府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废除了叛乱地区的黑人奴隶制度;罗斯福新政的“新”就体现先不同于以往的自由放任的政策,采取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手段来减少经济危机带给美国的损失。
15. 明治维新 新政
【详解】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通过该事件,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为了应付日益严峻的经济大危机,罗斯福一上任,就宣布实施新政,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这一举措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故答案为明治维新、新政。
16. 十月革命 罗斯福新政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罗斯福新政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新模式,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和发展。
17. 1868 1936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868年,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史称“明治维新”;1936年,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法西斯专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故答案是①1868,②1936。
18. 平型关大捷 莫斯科保卫战/莫斯科战役。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平型关大捷是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1942年初,苏联军民赢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因此填写平型关大捷;莫斯科保卫战。
19. 萨拉热窝事件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详解】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视察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时,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刺杀,史称“萨拉热窝事件”,德、奥匈帝国以此为借口,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会战以苏军的胜利宣告结束。从此,苏军开始了全线反攻。这次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关键性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而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20. 《共产党宣言》。 《联合国家宣言》。
【详解】结合所学马克思诞生的标志得出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21. 萨拉热窝 闪电战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914年7月,奥匈帝国在德国的支持下,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故第一空填萨拉热窝;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国以“闪电战”方式突袭波兰,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故第二空填闪电战。
22. 德国 《联合国家宣言》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882年,由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正式形成,故本空填德国。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的签订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故本空填《联合国家宣言》。
23.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联合国家宣言》
【详解】美国内战或南北战争中,为了扭转战局,林肯政府先后颁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两个文件,前者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后者宣布黑人奴隶获得自由,因此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和黑人奴隶的革命热情,从而扭转了战争局势。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为最终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
24. 《独立宣言》 《联合国家宣言》
【详解】北美独立战争期间于1776年发表著名的《独立宣言》,宣告北美殖民地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这也是第一个以国家名义明确表述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纲领性文件,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1942年初,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
25.(1)新经济政策。重点:优先发展重工业。表现:建立了部门齐全的大工业体系;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实现了工业化,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2)主要措施:推行“以工代赈”;大力兴建公共工程;加强社会保障。目的:缓和阶级矛盾;克服经济危机;根本目的是巩固资本主义制度。
(3)改革要符合国情;顺应历史发展的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等。
【解析】(1)
根据所学可知,为了解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的政治经济危机,列宁采取了新经济政策。重点:斯大林执政时期工业化方针的重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表现:根据“建立了部门齐全的大工业体系”得出建立了部门齐全的大工业体系;根据所学,还可从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实现了工业化,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等进行总结。
(2)
主要措施:由田纳西水利工程得出推行“以工代赈”,大力兴建公共工程;根据“《美国社会保险法》”得出加强社会保障。目的:根据材料和所学,可从缓和阶级矛盾;克服经济危机;根本目的是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等分析总结。
(3)
综合材料,可从改革要符合国情;顺应历史发展的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等角度分析总结。
26.(1)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宅地法》
(2)1861年农奴制改革;
官员:农奴在法律上获得了自由(意思相近即可);
列宁:农奴必须出高价赎买土地才能获得自由。(意思相近即可)
(3)明治维新,废藩置县。
(4)新经济政策。影响: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或促使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5)特点: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核心:《全国工业复兴法》 。
(6)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坚持人类优先的理念,摆脱意识形态偏见;增强合作机制、理念;增强政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解析】(1)
1861年,美国进行南北战争。1862 年,林肯政府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扭转了战场被动局面。
(2)
依据材料二“奥名远杨的‘解放'是对农民的无耻掠夺。”可得出1861年农奴制改革;依据材料““人民硬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可得出官员的观点是农奴在法律上获得了自由,依据材料“奥名远杨的‘解放'是对农民的无耻掠夺。”可得出列宁的观点是农奴必须出高价赎买土地才能获得自由。
(3)
依据材料三“明治政府的首要目标是强化中央集权”和所学可得出日本实行明治维新;依据材料“明治政府的首要目标是强化中央集权”和所学得出明治政府的政治措施是废藩置县。
(4)
依据材料四“1921年”和所学可知列宁实行的是新经济政策;依据所学可知,新经济政策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5)
面对经济大危机,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新政最大特点是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结合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的核心措施是实行《全国工业复兴法》 。
(6)
依据材料“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守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摆脱意识形态偏见,最大程度增强合作机制、理念、政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和所学可得出大国承担的担当是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坚持人类优先的理念,摆脱意识形态偏见、增强合作机制、理念、增强政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
27.(1)时间:1689年。政治体制:君主立宪制。措施:颁布济贫法律;兴建济贫院;建立济贫监管体系;允许部分贫困者在家接受救济,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2)影响:推动苏联实现经济上的现代化,即工业化;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成为落后国家实现民族振兴的样板。
(3)原因:1929—1933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目的:改善穷人的生存环境,缓和社会矛盾,维护资产阶级统治。影响:使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
(4)变化:从借鉴苏联经验到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从优先发展重工业到产业结构日趋完善;从粗放型走向集约化经营;从强调高速发展到强调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认识:国家治理应立足国情,从实际出发,才能推动社会发展;社会发展需要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国家政策的制定要顺应时代的发展,适时调整国家政策促进社会发展;社会发展需要不断解放思想并进行制度改革,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等。
【解析】(1)
根据材料再结合所学可知,《权利法案》是1689年通过的;《权利法案》通过后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政体;根据材料“1834年英国颁布济贫法修正案(又称新济贫法)……在全国兴建济贫院……进入济贫院要经过严格审查……中央成立济贫法部的行政部门,有权颁布施行济贫条例,成立督察组专门监督中央条例在地方上的执行情况。院外救济的申请者在家接受救济,这些人往往都是些寡妇、暂时性残疾的人、老年人等……1905年英国政府成立了皇家调查委员会,颁市《失业工人法》,1908年颁布《养老金法》,1911年颁布《健康保险法》,自此正式建立起新型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表明近代英国济贫的措施有颁布济贫法律;兴建济贫院;建立济贫监管体系;允许部分贫困者在家接受救济,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2)
根据材料“以10多年时间就初步实现了经济上的现代化,即工业化,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凭借这一成就,苏联模式在当时对全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很长时期内,斯大林模式被很多落后国家的人民当作振兴国家和民族的样板。”表明积极影响是推动苏联实现经济上的现代化,即工业化;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成为落后国家实现民族振兴的样板。
(3)
根据材料三再结合所学可知,这是1929到1933年间经济危机时期的美国居住区;根据材料“他采取“抑富济贫”的方式,使得穷人的生存环境得到改善。”表明目的是改善穷人的生存环境,再结合所学,目的还有缓和社会矛盾,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结合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的影响:使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
(4)
根据材料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的表述,可以得知我国工业化变化是从借鉴苏联经验到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从优先发展重工业到产业结构日趋完善;从粗放型走向集约化经营;从强调高速发展到强调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根据材料国家治理都是从国情出发的,符合当时的社会发展的,可以看出二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国家治理应立足国情,从实际出发,才能推动社会发展;社会发展需要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国家政策的制定要顺应时代的发展,适时调整国家政策促进社会发展;社会发展需要不断解放思想并进行制度改革,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