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
1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
设计简介
本课设计重在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认识本课生字,认识心字底和广字旁,积累词语。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获取文本信息的能力。通过朗读,补充资料,联系生活,引导学生感悟革命精神,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传承历史,弘扬革命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
课文简析
这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革命领袖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时,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井,解决了沙洲坝村民吃水困难的故事。乡亲们感激毛主席,解放以后在井边立碑纪念,饮水思源。这篇课文的学习,将使学生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学会感恩,懂得珍惜。
本文共有3个自然段,第1段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第2段写为了解决村民的吃水问题,毛主席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第3段写乡亲们饮水思源,立碑纪念。课文有一幅插图,是拍自沙洲坝实地的照片,图文互补,让故事内容更加真实、感人。
教学目标
认识“吃、忘”等13个生字和心字底、广字旁2个偏旁;会写“吃、叫、主、江、住、没、以”7个字和“横折弯”1个笔画。
正确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能找出文中明显的信息,体会乡亲们的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板块一 揭示课题 整体感知
学习“井”字,激趣导入。
(1)学生说说生活中见到过的“井”。
(2)借助字理,认识“井”字。
课件出示“井”的图片。
井口有的圆,有的方,古代的人们根据井的样子写了“井”字。
(甲骨文) (金文) 井
甲骨文的井就像方方的井口,金文中间还加了点,表示井里有水,楷书的井字就是两横一撇加一竖。
读一读,读准后鼻音。
揭示课题,认识生字。
(1)引入课题并板书,学生齐读课题。
(2)学习生字:吃 忘。
①学习“吃”字。
强调翘舌音。
发现“吃”和嘴巴有关,所以是口字旁。
②学习“忘”字。
认识新偏旁“心字底”。
拓展带有“心字底”的生字——思、想、急、您、感……
小结规律:这些带有“心字底”的字一般跟人物的心情、心里的想法有关。
3.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
听老师读课文,注意听生字的读音。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自由读文。
学生自由读文,出示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3)再读课文。
标注自然段,边读边找找划划:“挖井人”是谁 “不忘挖井人”的人又是谁?
4.交流讨论,解决疑惑。
根据学生交流,贴出词语:毛主席 战士 乡亲们。
板块二 认识人物,语境识字
认识毛主席。
出示毛主席的画像,说说他是谁?说说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毛主席的画像。结合学生交流情况,课件出示人民币中的毛主席画像,天安门前的画像。
认读词语:毛主席。指名读,同桌读。
2.识记生字“席”。
(1)学习新偏旁。
广 ,出示古文字,学生说说像什么?广字旁就表示房子,席就是房子里坐卧时垫着的东西。
(2)认读词语:竹席 草席 席地而坐。
3.认识“战士”。
(1)出示图片。
课件出示解放军战士的图片,说说他们是谁?认读新词“战士”。
(2)学习生字。
战:右边是“戈”,指的是战士们背着刀、枪等武器。
士:与“土”进行比较识记。
4.认识乡亲们。
(1)识记生字。
毛主席带领战士们为(乡亲们)挖了一口井,(乡亲们)忘不了挖井人。
认读新词“乡亲们”,并学习生字“亲”。
(2)组词扩词。
爸爸又叫(父亲),妈妈又叫(母亲),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是我们的(亲人)。
板块三 认识地名 学习生字
读文找信息。
毛主席、战士和乡亲们虽然不是亲人,但却胜似亲人。所以他们为乡亲们挖了一口井,这口井挖在哪里呢?我们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学生边读第一自然段,边划一划这口井在哪里?
学生交流。
课件出示:江西 瑞金 沙洲坝。
借助地图厘清地理关系。
厘清江西、瑞金、沙洲坝的地理关系,沙洲坝最小,是个小村子。
学习“村”字。
认读“村”字,组词理解。
指导朗读。
指名读,读好这三个地名。
板块四 归类比较 指导书写
读儿歌。
课件出示儿歌:
瑞金城外小村子,
名字叫做沙洲坝。
毛主席,那儿住,
带领战士挖口井。
乡亲们,心感激。
吃水不忘挖井人。
边读儿歌边复习生字,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叫、吃,主、住。
(2)发现规律。发现每一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说说要注意什么。
(3)指导关键笔画。
叫、吃:口字旁,口在左侧,略小偏上。
主、住:三横间距相等,“主”字竖压住竖中线;“住”字注意左窄右宽。
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4.独立练写。学生描一个写一个。
5.展示评价。投影出示学生的字,评价关键的笔画和部位。修改练写。
【板书设计】
1 吃水不忘挖井人
毛主席 战士 乡亲们
江西 瑞金 沙洲坝
第二课时
板块一 复习导入
1.温故知新,巩固字词。
(1)课件出示上节课学过的词语:
水井 井口 叫声 叫好 乡亲 亲人 主席 主人 战士 战友
(2)指名学生认读,开火车读词语。
2.回顾故事。
课件出示课文填空,请学生说一说。
(毛主席)住在在沙洲坝,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乡亲们)时刻不忘毛主席。
板块二 朗读感悟
自由读文。
学生自由读文,边朗读边思考:毛主席为什么要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一口井?课文哪一自然段告诉我们?
2.读懂挖井原因。
(1)学生交流。
(2)出示句子。村子里没有水井,乡亲们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
(3)想象说话。想一想:乡亲们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水,会遇到什么困难?
(4)指导朗读。读出村民们要吃到水的辛苦和不易。
(5)补充资料。
有一回,毛主席看到村子里的人总是挑着浑浊的水往家里去,就问:“老表,这水挑来作什么用 ”老表回答说:“吃呀!”毛泽东又问:“水这么脏,能吃吗 ”老表苦笑着说:“没法子,再脏的水也得吃呀。”毛泽东又问:“是从哪里挑的?”老表回答:“塘里挑来的。”毛泽东要老表带他去看看。走了一阵,只见一口不大的池塘,杂草丛生,水混浊得怕人。一村人洗衣、洗菜、吃水全在这里。毛泽东皱了皱眉,关切地问:“能不能到别处去挑水吃?”老表摇摇头,说:“我们沙洲坝就是缺水呀!河又远,挑担水要走好几里路。”毛泽东又问:“不能在村子附近打口井吗?”老表苦笑着摇了摇头。毛泽东若有所思地走了。
(6)思考。毛主席若有所思,你知道他在想什么吗?指名回答,教师课件出示句子,学生齐读。
毛主席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
3.感悟关爱情。
(1)朗读第三自然段。随机学习生字“面”,组词理解。
(2)出示图片。课件出示沙洲坝井旁的石碑——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3)读中感悟。齐读石碑上面的字,思考:乡亲们为什么要立这块石碑?
板块三 拓展练习
说说想法。
用上“不忘”对帮助过你的人说一句话。
2.课后习题。
课件出示词语,学生读读记记。
开火车检测,认读词语。
3.课后练习。
解放以后,乡亲们在井旁边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石碑是( )立的。(填序号)
①毛主席 ②乡亲们 ③战士们
用“__”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用“﹏﹏”画出石碑上刻的字。
(选自《语文课堂作业本》由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开发研究中心编写)
板块四 书写生字
1.观察生字。出示生字:江 没 以。
2.重点指导。
(1)比较学习新笔画。
比较横折弯与横折弯钩这两个笔画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学习写“江” “没”。
注意“三点水”书写的位置,强调中间一点稍稍靠左。
“江”左长右短,“没”左右等高。
(3)学习写“以”字,注意右边一撇穿插到左半格。
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4.学生练写,评价反馈。
板书设计
1 吃水不忘挖井人
沙洲坝——没井——远处挑
毛主席——带领——挖水井
乡亲们——立碑——想念毛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