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多想去看看
教学目标
认识“想、告、诉、京、安、门、广、非、常、壮、观”十一个字。
正确流利的读好课文,积累短语,读好带感叹号的句子。
体会“我”想去北京和新疆去看一看的强烈愿望,激发学生对祖国美好山河的热爱之情!
导入:谈话式导入,图片激趣
谈话导入,引出北京和新疆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
生:喜欢
师:那你们想不想出去旅游几天啊?
生:想!
师:那今天老师就当一次导游,带你们去进行一次小小的旅游!
师出示ppt,祖国各地的美景图片(边放映,边做简单的介绍)
2、说话练习
师:同学们,看完图片,你有没有什么想说的?
生:真美啊……
师:那你们想不想去旅游?
生:想!
师:有小朋友啊,和你们一样,也想去出去旅游,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小朋友们是想去哪里旅游的。
师:请大家打开书本,进入到今天的课文《我多想去看看》
师:请大家一起和老师读一读课题
3、讲解“想”字
师:课题里有一个我们今天需要学习的新字“想”(出示“想”的字卡)
师:看到“想”字的拼音,你觉得要注意什么?
生回答
师:“想”字啊里面有两个我们认识的好朋友,谁来认一认?
生回答
师:谁来组组词
生组词
师:谁做小老师带大家读一读这个字?
生领读
师:大家读的真棒,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课题。
细读课文,理解文段,随文识字
师读课文,学生找文中段落
师:请大家打开书本,先听老师读课文,请大家认真听,用你的笔划出文章的自然段。(出示ppt,认真听一听,找一找,文中一个有几个自然段)
师读课文
师:同学们听的真认真,那么文章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呢?请你举手告诉我!
生回答
师:大家同不同意啊?
生:同意
生自由朗读课文
(1)小朋友想去哪里旅游
师:大家找的真准确,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文中的小朋友是哪里人?是不是同一个小朋友?
生:北京和新疆
师:那是不是同一个小朋友?
生:不是
师: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ppt出示:A、妈妈告诉我,沿着弯弯的小路,就会走出天山。
爸爸告诉我,沿着宽宽的公路,就会走出北京。
哦,天山是我国新疆的一个景点,走出天山和走出北京,我们可以知道,一个小朋友走出天山,一个小朋友走出北京,所以两个小朋友分别来自北京和新疆。
、学习“告诉”字
师:这里啊,有一个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生字,“告诉”
师:谁来告诉老师,你会怎么记住这个字?
生回答。
生领读“告诉”字
(3)、练习说话:
师:哦,妈妈说沿着弯弯的小路,就会走出天山,爸爸告诉我,沿着宽宽的公路,就会走出北京。所以北京和天山的路都有什么特征啊?
生:新疆 弯弯的小路
北京 宽宽的公路
(师板贴)
师:大家找的真准确。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弯弯的小路
宽宽的公路
师:大家能不能模仿弯弯的小路、宽宽的公路说说短语
生练习
(4)讲解“京”字,理解“遥远”
师:大家说的真好!那老师请大家再读一读课文,告诉老师新疆的小朋友想去哪里,北京的小朋友又想去哪里呢?
生读课文
生:新疆的小朋友想去北京,北京的小朋友想去新疆。
师: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生:遥远的北京城/遥远的新疆
师:哦,北京的小朋友想去天山,新疆的小朋友想去新疆,这里啊,有一个我们要学习的新字“京”(边讲边出示字卡)
师:这个“京”字啊,有一个我们之前学过的老朋友,大家能不能找一找?
生:京字头
师:我们之前学过一个字,也是这个京字头,是哪个字?
谁来组组词?
生领读
师:大家读的真棒,那“遥远”一词是什么意思,大家知道吗?
生回答
师:从走之底开始讲
再读课文,重点理解第一小节
理解“壮观”一词,感受“雄伟”
师:新疆的小朋友想去北京,那请同学们再读一读第一小节,告诉老师,北京到底有什么这么吸引这个小朋友?
生读课文
师:大家读的非常认真,现在请同学们告诉老师,北京到底有什么?
生:雄伟的天安门和升旗仪式非常的壮观。
师:哦,有雄伟的天安门,壮观的升旗仪式(板贴雄伟的天安门和壮观的升旗仪式)
师:这里又有两个我们需要认识的生字,“壮观”(师边说边边出示“壮观”一词的生字卡片)
师:那谁来告诉老师,你知不知道“壮观”一词是什么意思啊?
师:看大家都有点面露难色啊,那我们先来看一段小视频,去感受一下什么是“壮观”。
师生齐看天安门升旗仪式
师:看完这个视频你觉得“壮观”的天安门升旗仪式有什么样的特征?
生回答
师:大家看一看壮观的“壮”右边是一个士兵的士,天安门的士兵非常的整齐划一,观“的右边是一个见”,天安门升旗仪式上观看升旗仪式的士兵非常多。所以这两个字记住了没有?
师:谁做小老师,带领大家读一读?
生领读
师:升旗仪式非常壮观,天安门非常雄伟,我们一起来看几福图片。
出示天安门的图片
师:那你能不能用语言把“壮观”和“雄伟”读出来呢?
生读
师:请听老师读一读,看老师哪个词重读了?
师读
师:哪个词老师重读了?
生回答
师:那你能不能模仿老师的口气再来读一读?
生读
师:那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
(2)、理解“我多么想去看看”
师:北京有这么多美丽的景色,是不是小朋友自己看见的啊?
生:不是!
师:那是谁告诉他的呢?
生:妈妈
师:如果是你,妈妈告诉你北京有这么多好看的景色,你想干什么呢?
生:想去看一看
师:你想到了这些,那文中的小朋友想不想去看一看?
生:想!
师: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生: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3)、理解“多”字
师:哦,文中的小朋友在听到妈妈说北京有雄伟的天安门,壮观的升旗仪式后,不禁发出了“我多想去看看”的感叹。(ppt出示我多想去看看)
师:那老师想问一问啊,这个“多”字 是什么意思呢?
师:我们在上学期《明天要远足》和《秋天》那两课课,有一个词和他非常像。是哪个词?
生回答“那么”
师:我们当时说“那么”是什么意思?
生:很/非常
师:我多想去看看,也就是文中的“我”非常/很想去看看
师:那你能不能把这种很想去的心情读一读这一句?
生读,师评价
师:那你能不能带着动作再来读一读这一句?
生带着动作读一读
师:恩,读的真棒!
师:老师啊,读到这里有点不明白,为什么要写两个“我多想去看看”呢?我觉得一个就够了啊!
ppt出示:我对妈妈说,我多想去看看!
我对妈妈说,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师:你们平时想玩玩具了,会不停的和妈妈说,我想去玩游戏,我想去玩游戏,为什么?
生回答
师:回答的真棒,新疆的小朋友那么想去北京看一看,那我我们能不能带着动作,一起读出小朋友特别想去北京看看的心情呢?
师:大家读的真好,新疆的小朋友如此想去北京看看,那北京的小朋友为什么又想去新疆看看呢?我们下节课再讲。
学写生字
“会”和“走”
上下结构和独体字需要注意什么?
有没有压线笔
教学反思:
在109班上完第一节试教课后,师傅直接指出,在这一节课中,我就问了一些无效的问题。比如在自由朗读课文结束之后,我就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大家找的真准确,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文中的小朋友是哪里人?是不是同一个小朋友?”其实我想让孩子得出的内容是文中的小朋友不是一个人,想去北京的小朋友是新疆人,想去新疆的小朋友是北京人。但是师傅指出,这样的问题是无效的。后来我在《小学语文》中《语文教学,亟待提升学生思维力》这篇文章中看到这样一个观点,即现在语文教学中存在这样的一个问题“低效提问’误当了’语文思维”。作者在文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有老师在教学《装满昆虫的衣袋》一文时直接提问:“同学们读了课题,有什么要问的吗?”课前其实大家已经预读过课文,这些问题基本不可能有人不知道,这些问题的提出,就是学生是在迎合老师,逗着老师玩。而我在这一课中提出的问题“文中的小朋友是不是同一个人”也是在跳过语文教学的思维练习环节,设计出看似有思维,实际却是没事找事的多余环节。
如何避免无效的课堂提问,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多思考,多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