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0课
《端午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与分析:
在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识字写字》要求中指出: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在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阅读》要求中指出: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第一条是技能目标,行为动词是:掌握、写;学是:独立操作;学习内容是:汉字。第二条是知识目标,行为动词是:了解、积累,学是:了解,学习内容是:课文中的词句。前提条件是: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
教材分析:
《端午粽》是2017部编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0课,本组课文的主题是“家人”,本课是这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通过前一课前两课教学的铺垫,学生在语言的积累上有了一定的基础。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进一步训练学生仿照例子积累词语,训练说话。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为以后学习阅读和写作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优势:学生虽然年龄较小,但活泼、求知欲强,平时注重朗读的练习,能够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劣势:由于一年级的孩子阅读量少积累的词语不多,口语习惯不够标准,一部分学生说完整话有困难。
教学重点:
课标要求:“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教材分析中指出:“通过本课的学习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进一步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意思,积累词语。”所以,通过对课标和教材的分析,将此定为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 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引导学生对语言进行归类积累和运用。
教学难点:
课标要求:“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但从学情分析中看出,由于一年级的孩子阅读量少积累的词语不多,口语习惯不够标准,一部分学生说完整话有困难。通过对课标和学情的分析,将此定为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语言进行归类积累和运用。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用“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引导学生对语言进行归类积累和运用。通过自由读、品读、观察图画,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
能力目标:通过示范、讲解,学生会写“真”“豆”2个字。
情感目标:通过理解课文,学生知道端午节的由来,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热爱。
教具: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流程:
激情导入。(预设时间2分钟)
清明节刚刚过去,我们在节日期间缅怀先烈,听了许多英雄的故事。眼看着端午节离我们越来越近,还记得端午节是哪一天吗?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你知道端午节的习俗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端午粽》。板书课题。
二、复习词语,回顾内容。(预设时间4分钟)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的生字你们还记得吗 ?
1、摘苹果游戏,复习生字。
2、出示词语:开火车朗读。
粽子 糯米 鲜肉 红豆 总是 中间 十分 带回去
知道 据说 纪念 端午节
【设计意图:汉字的学习是反复而又长期的过程,用游戏的方式增加汉字与学生见面的机会,在复习中巩固、加深学生对新学字的印象。这样既提高了学生识字的效率,又延续了上节课的教学情境,便于本节课教学活动的开展。】
三、品读词句,感悟内涵。(预设时间20分钟)
师:课文中的生字都记牢了,现在我们就跟着小朋友去品尝外婆包的粽子吧!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长句子不要慌,逗号换口气,句号停一停。
2、指读第一自然段,思考:“总会”是什么意思?“盼望”体会到外婆什么心情?
师:外婆就是用这种急切的心情等着我们回去。带着这样的心情再读这一段。
指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外婆包粽子用什么原料,味道怎么样?
仿照“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说几个这样的词。
仿照课文,用“一……就……”练习说话。
小结:粽子颜色漂亮……闻一闻……吃一口……
4、指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外婆包的粽子有哪些种类?你还吃过哪种粽子?
仿照课文,用“除了……还有……”练习说话。
“美滋滋”写出了我们吃粽子时什么样的心情?外婆为什么要我们把粽子分给邻居吃?
展示朗读第三自然段。
师:你们知道端午节为什么吃粽子吗?
(1)指读第四自然段,回答问题。
(2)屈原是什么样的人,为什么要用吃粽子的方式纪念屈原呢?
(欣赏动画故事。)
师:从古到今,人们都特别崇敬有气节、爱祖国的人,这些人物的名字世代相传。
(3) 齐读第四自然段。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里,让学生在文字里驻足、细品,不仅有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内容,理解文章内涵,还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仿照课文练习说词、说话,达到了解课文内容、积累语言的目标。学生了解了端午节的来历,激发对传统节日的热爱。通过此环节完成本节课的重难点及知识目标和情感目标。】
四、总结全文。
1、在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有哪些习俗,你知道吗?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展示图片,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2、学习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里,在理解课文时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让学生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说出自己所知道的端午节,在此基础上加以补充。让学生对端午节这个民族节日有更深的了解,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进一步巩固情感目标。】
三、指导书写。(预设时间10分钟)
1、重点指导“真”“豆”。
2、出示生字引导学生观察主要笔画的特点,重点位置的壁画。
3、师范写,生书空笔顺。
4、学生练习书写。
5、班内交流书写时发现的应注意的问题。
6、教师根据书写情况具体指导。
7、展评学生的字。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自主识字、写字的机会,并在合作交流中互帮互学,教师适时查缺补漏,指导方法。教师示范,指导小朋友认真书写,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写字质量。通过此环节完成本课的能力目标。】
四、布置作业。(预设时间2分钟)
在家长帮助下搜集关于端午节和粽子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设计意图: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小培养学生搜集材料、整理知识的好习惯。】
板书设计
10端午粽
箬竹叶 糯米 红枣
红枣粽 红豆粽 鲜肉粽
纪念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