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静夜思(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换偏旁识字、情景识字等方法,随文识记“夜、思、床、光”等9个生字;能正确书写“故、床、乡”等7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教师范读、同桌互读、创设情读等方法,想象画面,初步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节奏,体会思乡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教师范读、同桌互读、创设情读等方法,想象画面,初步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节奏,体会思乡的感情。
【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
揭题导入,教学“思”字
1.(出示古诗《古朗月行》)小朋友们,这首诗还记得吗?谁写的?一起读一读。
2.讨论:李白小时候最喜欢看月亮了,在他的眼里,月亮像什么呢?
3.那在李白的笔下,月亮还会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与月亮有关的古诗——《静夜思》。(出示词卡:静夜思)指名读,齐读。
4.教学“思”,理解课题。
(1)出示卡片“思”,你能给“思”找找朋友吗?
(2)“静夜思”里的“思”是什么意思呢?把“思”请回题目中读一读,想一想。
(3)“思”上田下心,跟着老师一起书空。
(4)再来读读课题。
二、识字读诗,读准读好
1.圈画生字,正音识记。
(1)课文里有很多生字,你们都会读吗?请你圈一圈课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同桌之间你指我读,我指你读,把圈出的生字读正确。
(3)谁能当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
(4)现在每个生字都会读了,古诗能读准了么?开火车一人读一句,合作着读完古诗。
(5)齐读古诗。
2.指导朗读,读出节奏。
(1)读诗时我们不仅要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还要学会把诗歌读出节奏。有节奏地读,谁愿意挑战一下?
(2)老师也想读,小朋友来听一听。你有什么发现?
出示: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着/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我们可以这样有节奏地读好诗句,请你试着用这样的停顿方式读给你的同桌听。
精读感悟,体会诗情
聚焦“明月”,读懂读意。
(1)(出示四川青莲到扬州的地图)李白的故乡在四川青莲,他正思念着故乡,说明李白不在故乡,那他在哪里呢?原来李白写这首诗的时候啊,已经26岁了,正住在扬州的一家小旅馆里,还生着病,已经离开故乡整整一年了。
(2)为什么在离家一年时,在这家小旅馆里,李白特别思念故乡呢?请你去诗中找一找。李白看到了什么?(明月)
(出示:床)那明月光洒在哪里呢?(出示井边围栏图片)诗中的“床”指的是井边的围栏,不是我们现在睡觉用的床。再读——床,一起读好诗句——床前明月光。
(出示古体字“举”)“举”最初的意思就是大人把一个孩子举过头顶,这里的“举”就是抬头的意思。
(相机出示词卡:举头、低头)指名读,齐读,并做做动作,引导学生找出古诗中的一组反义词。
(3)为什么李白望着圆圆的月亮会思念自己的故乡呢?(板书:望月)因为圆圆的月亮一般意味的团圆,你想想在往常这么明亮的月光下,李白在家乡会做些什么?所以现在他多么思念自己故乡啊!(板书:思乡)(出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生有感情朗读。)
2.聚焦“疑、霜”,融入诗境。
(1)你再找一找为什么在今天,李白会特别思念故乡?夜晚李白迷迷糊糊看见井边围栏前白茫茫的是什么?(霜)
(出示:疑,指名读,齐读,并给它找朋友)“疑”是“好像”的意思,白茫茫的一片好像是地上的白霜。(出示霜的图片)这就是霜。秋天的夜里特别冷,空气中小小的水滴遇冷变成了霜。你看到它里面藏着的小小水滴了吗?地上铺满了一片白霜,多冷啊!
(2)(板书:疑、霜)可明明是月光,他为什么觉得是霜呢?因为这是一个秋夜,他生着病,夜里非常凉,所以在这时有一种孤独寂寞感,特别特别思念故乡。(板书:思乡)明明是明亮的月光,在李白的眼中却好像是地上的霜,因为眼前的一切都随着他的心情在变化。夜是静的,心是冷的。(出示: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生有感情朗读。)
(3)交流:李白多么想回家呀,可是——(出示马、船、步行、书信图片)古时候的交通工具不发达,出行特别不方便。李白非常想家。此时此刻,他的心情特别悲凉。(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四、读出乡愁,指导书写
1.(出示:一轮明月)看着这轮月亮,我们仿佛看到在明亮的月光下,小李白和家人正围坐在一起,他正听妈妈给他讲有趣的故事;看着这轮月亮,我们又仿佛看到如今在明亮的月光下,李白却是孤身一人,明月照着他,他却看不到他的家人。伴着音乐一起来背一背《静夜思》。
2.分三组出示本课生字,引导学生关注关键笔画的位置。
第一组:低、故;第二组:床、前;第三组:光、乡。
学生练习书写生字,教师在实物投影上集中分析讲评。
3.指导学生在语境中巩固生字。
【板书设计】
静夜思
(望) 明月 —— 思乡
(疑、霜)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