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年级下长春版3.10《观刈麦》课件5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七年级下长春版3.10《观刈麦》课件5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长春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3-18 11:19: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0张PPT。欢迎光临指导
观刈麦白居易学习目标1.了解诗的主要意思。
2.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根据理解找出相关诗句。
4.感受白居易诗歌的语言风格。  白居易,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著有《白白氏长庆集》。
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作者简介题目解说 
《观刈麦》是白居易任周至县(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县尉时写的.县尉官职不高,需要到民间查访.在查访中,作者亲眼看到了农民的辛勤劳动和悲惨生活,大有感触,从而写出了这首反映当时农村实际的好诗篇.
观刈麦,就是看割麦子.《观刈麦》读诗明示:
作者看到的是怎样的农夫,怎样的孩童,怎样的村姑,怎样的老妇?观刈麦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朗读读诗明鉴:
1、这首诗重点描写了哪两个场面?哪一个场面更倾注了诗人情感?全诗可分为几部分?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以上为全诗的第一部分,写作者旁观农民收割麦子,目睹农民全家出动忙碌艰辛的劳动场面.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幼小的孩子给田里干活的人送饭食烧,烤lǒnghè dānzhì xié xiǎngzhuó 精读课文更加只带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以上八句是全诗的第二部分,写作者听到了一个抱着孩子在田里拾稻穗的贫困村妇”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的悲惨诉说.拿着掉在地里的麦穗.秉,本义是以手执禾,这里引申为”拿”.bǐngbì 精读课文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以上为第三部分,写出了作者对农民的疾苦深表同情,对自己没有”功德”却过着不劳而获的富足生活深感愧疚.做官的俸禄年底从事,做zēngyàn精读课文竟然结构全解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描写悲惨场景议论交代时间地点全家出动忙碌艰辛农人心理活动贫妇抱子拾麦穗赋税沉重不劳而获
(触景生情
全诗精华)割麦者 农民的 艰辛拾麦者 赋税的 繁重官员生活舒适鲜


比官吏的舒适富裕与农民的辛劳贫困形成对比,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古代农民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农民你想到什么?课外拓展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实行免收学杂费的教育政策,农村地区还实施国“两免一补”政策,大部分寄宿学生每年可以获得1000元的生活补贴。
二、“中国26省市免征农业税,7.3亿农民特告别皇粮国税”--------2005年2月27日《人民日报》。? 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1.五月人倍忙( )
2.妇姑荷箪食( )
3.但惜夏日长( )
4.左臂悬敝筐( )
5. 吏禄三百石( )强化训练 更加 挑着珍惜破旧10斗等于1石《观刈麦》的作者是 ,字 ,号 ,这是一首 诗。其语言风格是 ,
, 。文学常识填空白居易乐天香山居士叙事浅显易懂明白如话朴素感人问答题
1.这首诗可分为几层,其大意是什么?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覆fù  陇lǒng  箪dān
  B.稚zhì  携xié  饷shǎng
  C.灼zhuó   敝bì  晏yàn
 2.“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哪两个字突出了麦收时天气的酷热?_______这一句从_____描写收麦时天气的炎热,“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从_______描写天气的酷热和劳作的艰辛。  B蒸、灼正面侧面当堂达标3.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悲”从何来?(用原文回答)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4.哪些诗句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的同情和关心?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5.白居易《观刈麦》一诗中,描写农民辛勤割麦的句子是:
, 。
, 。
6.描写贫妇拾麦的诗句是:
,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7.反映农民赋税繁重、生活贫苦的句子是:
, 。
8.表现诗人深刻反思的句子是:
, 。
, 。
,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再赏白居易的讽谕诗 卖 炭 翁
(唐)白居易《新乐府》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评 解
这是一首讽谕诗。作者以个别表现一般,目的是要揭露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同时也表现了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希望得到皇帝的注意。
这也是一首叙事诗,作者仅用二十句一百三十五字,便完整地记述了一位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未成、被宫使掠夺的全部经过,层次清楚,脉络分明。 这首诗表达了什么主题?那句诗和《观刈麦》中“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有异曲同工之妙?问? 揭露当时统治阶级带给劳动人民的剥削,同时也表达了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观刈麦》一诗中,作者表现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当读到“力尽不知热”“拾此充饥肠”这些句子时,心中想到了什么?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我们家乡农忙季节农民伯伯们辛勤劳动的场景。(一百字左右)家作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