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2022·陕西榆林·统考模拟预测)1964年10月16日15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70年4月24日21时,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这两项科技成就( )
A.得益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B.体现了新中国国防实力的不断增强
C.得益于新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D.奠定了新中国工业化的基础
2.(2022·陕西渭南·统考一模)1964年,这是一次让中国人挺直腰杆的爆炸,这也是一次符合中国国际地位的爆炸,这也是一次更好促使核平衡的爆炸。材料中“爆炸”是指中国(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导弹飞行试验成功
C.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D.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3.(2022春·陕西宝鸡·八年级统考期末)2003年10月,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航天员杨利伟安全返回,中国人实现了飞向太空的历史性跨越。下图所示杨利伟乘坐的飞船是( )
A.神舟一号 B.天宫一号 C.神舟五号 D.神舟十号
4.新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非凡,以下科技成就属于20世纪70年代的是( )
①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着陆,杨利伟走出舱门
②屠呦呦发现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③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④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2022·陕西渭南·校考模拟预测)“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这些技术被很多国家应用,人们赞誉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世界”。他的杰出贡献在于
①促进我国农业科技发展和粮食增产
②为解决我国人民温饱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③垄断了世界的种子市场和粮食生产
④缓解了部分国家的粮食危机和饥饿问题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6.下列关于我国通信事业发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一
B.在全国大多数地区,固定电话已经进入千家万户,移动电话的使用十分普遍
C.我国电信网络发展速度已位居世界第一
D.我国互联网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7.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文化建设在探索中前进在曲折中发展。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口口口口、口口口口”的方针,大力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应是(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实业救国、振兴中华
C.民族独立、国家富强 D.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8.漫画《三代人赶集》最能体现的是( )
A.已步入发达国家行列 B.人民思想观念的变化
C.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D.人民丢掉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9.2018年10月,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2022年6月,“八纵八横”再添新线,郑渝高铁全线开通。这说明我国( )
A.交通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B.高铁技术的先进程度
C.特别注重大型工程建设 D.高超的桥梁建造水平
10.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用“住房宽敞心头亮,交通发展道路畅,轿车进家成时尚,通信便捷新式样,休闲娱乐保健康”来描述身边的变化。从这些变化中我们能看出( )
①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②城乡之间的差距已经消失
③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④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填空题
11.(2022·陕西宝鸡·统考一模)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的著作《_____》,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_____爆炸成功,有力地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
12.(2022·陕西宝鸡·统考模拟预测)洋务运动期间,创办了____,是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培养了一批近代外交、军事和科技人才,揭开了近代教育改革的序幕;我国载人航天技术不断发展,2003年10月,航天员____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13.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以___________为代表的艰苦创业精神,被誉为“铁人”精神;2008年,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___________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14.(2022·陕西·模拟预测)五四运动中能体现其性质的口号是“_____,内除国贼”;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____”“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
15.1956年,______(人物)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______(人物)因领导科研团队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6.2012年,中国作家______获得诺贝尔文学奖;2012年9月,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______交接入列,对于提高中国海军综合作战力量,有效维护国家主权具有重要意义。
17.下图中人物是中国药学家__________,她领导科研团队在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__________,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简答题
18.简述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原因。列举我国二十世纪70年代科技发展的成就。分析科技发展给我国带来的影响。
四、综合题
19.(2022·陕西渭南·统考模拟预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A上海《申报》为五四运动爆发印制的号外 图B 日军占领卢沟桥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两弹一星”的研制,汇集了中国一大批杰出的科学家和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与管理人员。他们在戈壁荒滩、深山峡谷建立基地,风餐露宿,披星戴月,艰苦创业。出于保密的需要,他们隐姓埋名,断绝与外界有碍工作的往来,默默无闻地为祖国无私奉献,有的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真正是“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钱学森,邓稼先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摘编自李颖《文献中的百年党史》等
(1)概括材料一图A五四运动取得的成果,图B历史事件发生后,中国的抗战局面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根据图C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族精神在维护国家主权斗争中的重要作用。
(2)材料二图片中两位先进人物的事迹共同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 根据材料二文字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大批中国科学家们在“两弹一星”研制过程中取得了哪些巨大成就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人民在长期的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20.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以“大国崛起”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经济腾飞】
材料一:国营工业企业实行厂长负责制情况表
被调查的国营工业企业 其中实行厂长负责制的
工业企业 比重%
1987年5月末工业企业数(个) 57727 32587 56.5
1—5月累计工业总产值(亿元) 2211.4 1589.5 71.9
(1)材料一体现了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哪一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材料二:自1980年下半年开始,4个经济特区相继投入开发建设。短短几年时间,特区经济迅速崛起。仅以深圳特区为例,从开始兴建到1983年,就和外商签订了2500多个经济合作协议,成交额达18亿美元,引进了一批设备和技术成果。1983年与1978年相比,工农业总产值增长11倍,财政收入增长10倍多,外汇收入增长2倍。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深圳经济特区对外开放的方式。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深圳在对外开放中的地位。
【大国外交】
材料三:
新中国自成立到1977年底,参加的国际多边条约总共不过31个。从1978年到2004年底,中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多边条约已多达236个,仅1978年到1988年就签署、生效了122个。1978年以后中国参加的多边条约,超出了外交、人道主义法、海事、航运、少数联合国专门机构的章程等狭小范围,开始全面参与国际事务。——摘编自饶戈平《国际法律秩序与中国的和平发展》
(3)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哪一方针促进了会议圆满成功?根据材料三文字,归纳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参与国际事务的程度有何变化?
【科技进步】
材料四: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伟大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而知识分子们也找到了方向。大批知识分子怀揣着建设新中国的理想,从欧美、日本等异国他乡纷纷回到祖国来。知识分子们放弃了在外国的高薪与舒适的生活,他们的想法其实很简单,就是为了洗刷这个国家在过去一百多年的屈辱与失败。
——摘编自李楠等《梦想与责任》
(4)根据材料四,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科技领域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我国在载人航天科技领域取得的成就。
21.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以“共和国成就”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民族团结篇】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的基本政策是什么?
【祖国统一篇】
材料二 两岸同胞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我们将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实现互利互惠,逐步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的待遇,增进台湾同胞福祉。
——十九大报告
(2)海峡两岸人员在哪一基本方针的指引下,实现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
【外交成就篇】
材料三 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补充发言
材料四 一个更为显著的变化是在外交领域,在不断加深与亚、非、拉国家友谊的同时,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新中国一步步打开西方世界的封锁,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筑梦中国》解说词
(3)材料三体现了周恩来在哪次国际会议上提出的什么方针?
(4)阅读材料四,请用两个事例说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新中国外交“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5)当前,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呈现什么格局?
【科技成就篇】
材料五 如下图
(6)图1事件和图2卫星的名称是什么?请写出图3、图4中人物的主要成就。
【认识启示篇】
(7)看到我国取得的这些伟大成就,你有何感想和认识?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全国人民经过二十八年的浴血奋战,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东方。
(1)依据材料一,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标志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人民开创了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极大地发展了生产力,增强了综合国力,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使中国走上了一条富裕安康的强国之路。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把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什么上来?依据材料二概括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伟大决策的历史作用。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成立以来,实现了民族独立、民族振兴,现在我们正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7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中的“中国道路”指的是什么道路?依据材料三回答中国必须走中国道路的原因?
材料四1978年至2017年,我国就业人员从40152万人增加到77640万人,年均增加961万人。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974元,比1978年实际增长22.8倍。2017年,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分别比1978年增加30.2、38.6平方米。
(4)根据材料四,指出改革开放40年来人民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
(5)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能够取得举世瞩目伟大成就的认识。
参考答案:
1.B
【详解】1964 年 10 月 16 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70 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这两项技术体现出我国国防实力不断增强。B项正确;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是1956年,排除A项;改革开放是1978年以后,排除C项;奠定了新中国工业化的基础的是一五计划,排除D项。故选B项。
2.A
【详解】根据所学,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提升了中国的国防力量,A符合题意;BCD项分别是1960年、1967年、1970年,排除。
3.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杨利伟是神舟五号飞船上的宇航员,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中的第五艘,是中国首次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行器,杨利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太空人,C项正确;杨利伟乘坐的是神舟五号,排除A、B、D项。故选C项。
4.B
【详解】①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着陆,杨利伟走出舱门是在2003年,不符合题意;②屠呦呦发现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是在1972年,符合题意;③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是在1973年,符合题意;④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1964年,不符合题意。所以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5.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73年袁隆平在实际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促进我国农业科技发展和粮食增产,为解决我国人民温饱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缓解了部分国家的粮食危机和饥饿问题,①②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杂交水稻技术向世界推广,“垄断了世界的种子市场和粮食生产”的说法错误,③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BD项。故选C项。
6.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电信网络规模居世界第一,发展速度位居世界前列,C项符合题意;而ABD表述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7.D
【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说,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成为我国发展科学、繁荣文学艺术的方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文化建设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大力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D项正确;综合上述分析可排除ABC项,故选D项。
8.C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题文中三代人不同赶集方式,说明我国人民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不断提高,C项正确;已步入发达国家行列,人民丢掉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说法错误,排除AD项;人民思想观念的变化与题干图片内容无关,排除B项。故选C项。
9.A
【详解】据材料“2018年10月,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2022年6月,‘八纵八横’再添新线,郑渝高铁全线开通”可知,这些大型交通工程及高铁的开通,使我国的交通建设取得巨大成就,A项正确;B项片面,与“港珠澳大桥”不符,排除B项;据材料可知,材料主旨是交通建设的成就,故C项表述不准确,排除C项;D项片面,与材料“郑渝高铁全线开通”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0.C
【详解】依据“住房宽敞心头亮,交通发展道路畅,轿车进家成时尚”,可知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住房宽敞,交通便利,很多家庭都有了私家轿车等,由此说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①正确;依据“休闲娱乐保健康”可知休闲娱乐也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③正确;综合这些变化可知人们的衣食住行、通信娱乐等都有了较大的发展,说明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④正确;题干没有涉及城乡之间的对比,而且“城乡之间的差距已经消失”本身也不符合事实,排除 ②。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11. 伤寒杂病论 原子弹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张仲景著成《伤寒杂病论》,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有力地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
12. 京师同文馆 杨利伟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洋务运动期间,创办了京师同文馆,是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培养了一批近代外交、军事和科技人才,揭开了近代教育改革的序幕;我国载人航天技术不断发展,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13. 王进喜 翟志刚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以王进喜为代表的艰苦创业精神,被誉为“铁人”精神;2008年,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14. 外争国权 百花齐放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五四运动中能体现其性质的口号是“外争国权,内除国贼”;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
15. 毛泽东 屠呦呦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56年,毛泽东(人物)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屠呦呦(人物)因领导科研团队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因此答案为毛泽东、屠呦呦。
16. 莫言 “辽宁舰”
【详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成果丰富。各领域作品形式多样,题材广泛,佳作迭出,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时代风貌。中国与国外的文化交流日益增多,文艺工作者、作品屡获国际奖项。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越来越大。
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号”于2012年9月25日正式交接入列。航空母舰的甲板长度为300m。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的交接入列,标志着我国海军开始具备远洋作战能力。2012年9月“辽宁”号航母正式交付中国海军,成为我国第一艘现代航母。
17. 屠呦呦 青蒿素
【详解】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由于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8.原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重视科技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科学家的个人努力;社会秩序稳定,经济持续发展等。
成就:1970年,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灿型杂交水稻;屠呦呦领导的科研团队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等。
影响: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促进经济发展等。
【详解】据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原因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重视科技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科学家的个人努力;社会秩序稳定,经济持续发展等。我国二十世纪70年代科技发展的成就有1970年,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屠呦呦领导的科研团队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等。科技发展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促进经济发展等。
19.(1)成果:北洋军阀释放了被捕学生;罢免了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个卖国贼的职务;中国代表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改变: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
作用:促进了民族觉醒,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减缓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进程(是列强未能把中国变成殖民地的主要原因);有利于最终洗雪百年国耻。
(2)时代精神: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勇于创新的精神。
巨大成就;1964年,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1966年,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实验;1967年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
(3)启示: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我们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伟大民族精神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组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新时代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传承革命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动员和敲舞各族人民风雨同舟,团结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坚定文化自信,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正能量;有利于增强人们的家国情怀,顽强拼搏,敢于担当,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等。(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取得的成果有北洋军阀释放了被捕学生;罢免了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个卖国贼的职务;中国代表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依据图B信息:“日军占领卢沟桥”可知,图B历史事件是七七事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七七事变后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依据图C信息:“在近代反侵略的进程中,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奋勇抗争,努力地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鼓舞了全国人民反帝爱国的伟大斗志······也正是中国人民怀着深厚的说|患意识,发扬自强不息,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经过一个多世纪艰苦卓绝的斗争,才有最终百年国耻的洗雪”可知,中华民族精神促进了民族觉醒,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减缓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进程(是列强未能把中国变成殖民地的主要原因);有利于最终洗雪百年国耻。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可知,两位先进人物是“铁人”王进喜和“党的好干部”焦裕禄。王进喜他率领1205钻井队艰苦创业,打出了大庆油田石油大会战第一口油井,并创造了年进尺10万米的世界钻井纪录,展现了大庆石油工人的气概,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中国工业战线的一面旗帜,展现出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铁人”精神。焦裕禄在兰考担任县委书记时所表现出来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被后人称之为“焦裕禄精神”。“铁人”王进喜和“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共同体现了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勇于创新等时代精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大批中国科学家们在“两弹一星”研制过程中取得以下成就;1964年,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1966年,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实验;1967年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
(3)结合所学知识,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我们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伟大民族精神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组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新时代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传承革命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动员和敲舞各族人民风雨同舟,团结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坚定文化自信,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正能量;有利于增强人们的家国情怀,顽强拼搏,敢于担当,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等。(言之有理即可)
20.(1)内容: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2)方式:与外商开展经济合作(签订经济合作协议);引进设备和技术。
地位: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3)方针:“求同存异”方针。
变化:改革开放前,参与程度较弱,参与多边条约数量和领域均较少;改革开放后,参与程度加深,数量大幅度增加,全面涉及国际事务。
(4)原因:新中国成立,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自主;归国知识分子满腔的爱国热情;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新
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
成就: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等。
【详解】(1)依据材料一中国营工业企业实行厂长负责制情况表数据,并结合时间“1987年”,由此可知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有关,结合所学知识,1984年以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重点内容是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
(2)依据材料二“仅以深圳特区为例,从开始兴建到1983年,就和外商签订了2500多个经济合作协议”、“引进了一批设备和技术成果”,概括深圳经济特区对外开放的方式是与外商开展经济合作(签订经济合作协议);引进设备和技术。结合所学知识,深圳在对外开放中由一个默默无闻的边陲小镇迅速发展为国际化大都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3)结合所学知识,1955年,万隆会议在印度尼西亚召开,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及与会国家之间的分歧,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交往。依据材料三归纳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参与国际事务的程度有何变化,据“新中国自成立到1977年底,参加的国际多边条约总共不过31个”可知改革开放前,参与程度较弱,参与多边条约数量和领域均较少;据“从1978年到2004年底,中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多边条约已多达236个,仅1978年到1988年就签署、生效了122个”、“1978年以后中国参加的多边条约,超出了外交、人道主义法、海事、航运、少数联合国专门机构的章程等狭小范围”、“开始全面参与国际事务”可知改革开放后参与多边条约的数量明显增加、领域大幅度扩大,并全面涉及国际事务,再进一步得出参与程度明显加深。
(4)根据材料四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科技领域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据“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伟大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大批知识分子怀揣着建设新中国的理想,从欧美、日本等异国他乡纷纷回到祖国来”得出新中国成立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自主、归国知识分子满腔的爱国热情,再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我国在载人航天科技领域取得的成就: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等。
21.(1)民族区域自治。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
(3)会议:万隆会议。方针:“求同存异”的方针。
(4)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日建交;1972年尼克松访华;1979年中美建交。
(5)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
(6)图1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图2是东方红一号。图3中的人物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图4中的人物发现青蒿素。
(7)民族区域自治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奠定了基础;两岸统一是大势所趋,祖国统一一定能够实现;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为祖国取得的这些巨大成就感到无比自豪和骄傲;等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亦可)
【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作为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的基本政策。
(2)结合所学知识,邓小平在“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3)根据材料三“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体现的是1955年在印尼召开的万隆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日建交;1972年尼克松访华;1979年中美建交,都符合“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6)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1事件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图2是东方红一号。图3中的人物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图4中的人物发现青蒿素。
(7)本题是开放题,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民族政策、外交、科技成就等角度阐述即可,如:民族区域自治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奠定了基础;两岸统一是大势所趋,祖国统一一定能够实现;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为祖国取得的这些巨大成就感到无比自豪和骄傲等等。
22.(1)新中国成立或建立;中国结束了被奴役被侵略的屈辱历史,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结束,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了国家的主人。
(2)经济建设;改革开放极大地发展了生产力,增强了综合国力,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使中国走上了一条富裕安康的强国之路。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原因:这条道路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4)就业规模不断扩大;人均收入大幅度增加;住房条件持续改善。
(5)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人民群众艰苦奋斗;改革开放的政策等。
【解析】(1)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所谓“崭新的姿态”指的是,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结束了被奴役被侵略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了国家的主人。
(2)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把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根据材料“带领人民开创了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极大地发展了生产力,增强了综合国力,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使中国走上了一条富裕安康的强国之路。”可知改革开放极大地发展了生产力,增强了综合国力,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使中国走上了一条富裕安康的强国之路。
(3)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根据材料“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7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可知原因:这条道路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4)
根据材料“就业人员从40152万人增加到77640万人”可知就业规模不断扩大;根据材料“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974元”可知人均收入大幅度增加;根据材料“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分别比1978年增加30.2、38.6平方米。”可知住房条件持续改善。
(5)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能够取得举世瞩目伟大成就,在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人民群众艰苦奋斗;改革开放的政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