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赵州桥 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11 赵州桥 说课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13 21:58: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赵州桥》说课稿
一、教材简析
《赵州桥》是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1课,此组一共有四篇课文,《古诗三首》《纸的发明》《赵州桥》《一副名扬中外的画》,本课主要写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2,3自然段通过对赵州桥的设计结构、精美的雕刻及石材坚固的描写,这些简洁、准确的语言,使学生体会到赵州桥是劳动人民智慧和才干,本次说课说的是第二课时。
1.教材分析
考虑本组课文的训练的内容是“深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国人的根”,因此,我又结合了《赵州桥》的特点(雄伟、美观、坚固)和三年级的学生认知特点,我制定了以下的三个目标:
(1)认识10生字,学会写14生字,了解2个多音字,通过字典查字典,联系文本了解新词(了解说明文的说明方式)。
(2)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开始学习复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3)理解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体会作者对劳动人民智慧的赞扬。
2.教学重难点
根据新课标对本学段学生提出的要求,及本班学生的情况,教学重点为,学生对古建筑的结构、材料和精美雕刻的了解,体会到赵州桥作为人民智慧的结晶,赞扬劳动人民的才干和智慧。
难点:体会作者对于劳动人民智慧和才干的赞美,提升民族自豪感。
二、说教法
为突破口重难点,实现教学目标,我选择了一下几种教学方式。
“以读代讲法”,人教版新课标中明确的指出了,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让学生在阅读中理解,阅读中体会情感。同时也在不违背原文意思的前提下,允许学生有自己的阅读体验,以朗读为主的,多种方式读为辅的读,有利于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加深理解和情感体验。
情景创设法,利用图片,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情景下,吸引学生注意力,入境才能有情,这样才能与文体、作者进行情感交流。
联想法,有一物到另一物的转移,开阔学生的思维,回忆旧知,记忆新知,主要利用在生字部分。
三、说学情
三年级学生处于低段向中段转变,学习的积极性依然很强烈,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很敏感,但是注意力时间任然不长,学习方法的选择很重要。
四、说学法
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而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参与者、组织者、参与者,因此我选择了以下两种学习方式,利于学生知识积累和能力的培养。
合作学习法,小组成员之间讨论,可以取长补短,锻炼学生口语交际和思维能力。主要是在尝试复述出文章的内容的过程。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去独立思考问题,独立去解答问题,主要用于识字部分。叶圣陶先生曾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五、说教学环节
1、图片导入(金门大桥,卢沟桥,引导,今天我们学习赵州桥,看看赵州桥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
2、初读课文,复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将学生分成三个小组,让一个小组读一个段落,并且复述本段的主要内容,请小组代表发言,成员补充。老师点评,坚持正确价值观的引导。这一过程是让学生知道,文本的一个主要内容。
3.重点段落研读。
(1)重点段落分析,首先,从最后一段入手,进入第四自然段学习,文中说到“赵州桥是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的体现,老师就要根据这句话提问,“从哪些段落可以看出赵州桥是人名智慧和才干的体现?”让学生在原文中找答案,因此,顺势进入2、3自然短的学习。
(2)学习2、3自然段,先让学生找一找赵州桥的特点,用笔勾画出来,学生能够找出赵州桥在第2段里的特点“雄伟”,引导学生进行表现雄伟的句子,再从句子里找出关键词,关键词包括桥长、桥宽、横跨等等。在引导学生看出现的一系列数字,用这一系列数字说明有什么作用呢?主要讲解的是“列数字”的说明方式。还要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列数字这个说明方法到底有什么作用。
(3)利用比较法,文中说赵州桥“桥长五十多米”“九米多宽”“横跨在三十七米”,举例说明我们的长江大桥的桥长、桥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使学生体会到长江大桥的雄伟,再平移到赵州桥身上,赵州桥也是雄伟的,这样就文中的抽象为学生生活中具体的感知。
(4)抓住原文中“这样的设计”提问:这样的设计到底是指什么呢?这样设计有什么作用呢?要求学生在原文中找出答案,这样有有利于学生对赵州桥结构的了解。学生知道了作用后,就要趁热打铁,继续提问,这样的设计说明了什么?学生自主回答,这是人们才干的体现,是人民智慧的结晶。
(5)学习带三段,首先提问第三组,第三段说赵州桥有什么特点呢?即是找关键词,学生能很快回答赵州桥的坚固、美观,再让学生找出写坚固美观的句子。引导学生发现3段的第一句话既写坚固又写美观,是一个过渡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坐用,要帮学生分析(承接的是什么,启下的什么)。
(6)提问学生,赵州桥的美观表现在那些地方呢?引出一个句子,有的…有的…还有的…所有的…,提问这是一个什么句子呢?学生能很快回答是一个排比句,除此以外,还要教给学生这里包含了一种新的说明方式,摹状貌。
(7)这段落的最后一句说,“所有的龙都在游动,真像活的得一样。”引导学生出书古人的雕刻“栩栩如生”,说明古人很聪明,很有智慧。
(8)回到最后一段,说明最后一段起到一个总结的总用。
(9)回到整体,体会感情。语言引导学生,观看老师的黑板,一起说出文章主要内容。回忆文本中利用列数字和摹状貌的说明方式说明桥的特点,再看看关键词语,体会对劳动人民的赞扬之情。
(10)作业的布置,其实是对今天所学新知识的巩固,也是对学生写作能力的一个培养,桥和者路,都是学生实际生活中常见的,所以也可以做到有话可说,有话可写。
(11)最后可以有一个数目的推荐,本组课文训练重点是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包括伟大思想家的优秀品格,神奇传说,精美的《清明上河图》,也有雄伟的古代建筑。学习此类文章不单单是学习本篇课文,更是对此类课文的一种学习知识和学习知识的积累。所以我推荐了《卢沟桥》《长城》两篇,给学生课外阅读,增加知识量。
六、板书设计
板书是文章的脉络,好的板书有利于学生对课文扥理解和记忆,本节课我的板书主要是让学生明白记忆生字和字形,理解到文章主要写了哪些内容,体会中国传统文化,为民族文化而自豪。
七、教学反思
预测效果,本节课可能学生掌握基本的说明方法,也可以模仿基本的句式,但在准确运用说明方法还有一定难度。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重此方面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