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回延安》课件(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回延安》课件(共3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14 10:46:15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33张PPT)
回 延 安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1.感知这首诗的内容,体会诗人对“母亲延安”的感情。
2.朗读这首诗,把握其形式特点和语言风格。
3.理解诗中的地域文化特点和民俗内涵。
目 录
01 作者简介
02 写作背景
03 预习检测
04 整体感知
05 细读文本
06 总 结
作者简介
PART 01
贺敬之,现代著名诗人和剧作家。
1924年出生于山东枣庄的一个贫农家庭。15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6岁到延安,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17岁入党。
1945年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新歌剧《白毛女》,曾荣获1951年斯大林文艺奖金二等奖。
1946年离开延安,奔赴人民解放战争的新战场。抗战胜利后,曾在华北联合大学文学院工作.解放后到 北京工作。
诗作有《放声歌唱》《十月颂歌》《雷锋之歌》《中国的十月》《八一之歌》等。
写作背景
PART 02
延安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据地,勤劳勇敢的老区人民用生命和鲜血哺育了中国革命;延安是中国抗日战争的总后方,在物资极其短缺的情况下,广大军民开展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大生产运动,为夺取革命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延安在革命战争年代曾是中国共产党的指挥中枢和战略后方,中国共产党在这里运筹帷幄,作出了关系中国革命前途命运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为夺取全国政权奠定了坚实基础。这里孕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回延安》是一首采用民歌体形式写成的激情澎湃的诗篇、诗人以赤子之心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跳动着的脉搏——对“母亲”延安的那份永不泯灭的真情。
什么是民歌体?
民歌体 : 劳动人民创作的民歌,也包括诗人学习民歌而创作的具有民歌风味的新诗。
民歌体形式一般较为短小,大体整齐、押韵、易记易唱,便于流传是它的特点。另外,风格朴素、清新、真挚,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
不少诗人都有意识地向民歌学习,如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贺敬之的《回延安》等诗,都明显受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影响,从而具有浓郁的民歌风味。
预习检测
PART 03
生字检测
盏 登时 糜子 油馍 脑畔 眼框
zhǎn
dēnɡ

pàn
kuànɡ

词语检测
登时:
糜子:
油馍:
脑畔:
眼框:
民间用语:形容事物的发展迅速,马上,立即,犹当时。
禾本科、黍属一年生草本第二禾谷类作物。磨米去皮后称黄米。
油馍主要是由面团和油做成的饼状食物,形状类似于河南烙馍和山东的煎饼,但较之厚许多。
1、眼皮的边缘所组成的框儿:~里含着泪水。
2、眼睛周围的部位:他揉揉~。
方言。指窑洞外部顶上。
整体感知
PART 04
诗歌诵读
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手抓黄土我不放,
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双手搂定宝塔山。
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
红旗飘飘把手招。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
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
一头扑在亲人怀。
回延安
诗歌诵读
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
分别十年又回家中。
树梢树枝树根根,
亲山亲水有亲人。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
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
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
天南海北想着你……
诗歌诵读
米酒油馍木炭火,
团团围定炕上坐。
满窑里围得不透风,
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
“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
亲人见了亲人面
欢喜的眼泪眼眶里转。
“保卫延安你们费了心,
白头发添了几根根。”
团支书又领进社主任,
当年的放羊娃如今长成人。
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
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
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
长江大河起浪花。
十年来革命大发展,
说不尽这三千六百天……
诗歌诵读
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
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头顶着蓝天大明镜,
延安城照在我心中:
一条条街道宽又平,
一座座楼房披彩虹;
一盏盏电灯亮又明,
一排排绿树迎春风……
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
母亲延安换新衣。
诗歌诵读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
革命万里起高潮!
宝塔山下留脚印,
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门!
枣园的灯光照人心,
延河滚滚喊“前进”!
赤卫军,青年团,红领巾,
走着咱英雄几辈辈人……
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
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
身长翅膀吧脚生云,
再回延安看母亲!
1956年3月9日, 延安
第一章表达重返延安时的激动之情,以及见到延安亲人时的喜悦之情,可以分两层:
一层写回延安时的心情,“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然后一 “抓” 一 “贴”两个动作, 再宕开一笔,“几回回梦里回延安”的持久愿望,最后“千声万声呼唤你”直抒胸臆,是从不同方面表达“激动”的心情。
二层写延安亲人“迎过延河来”,诗人竟然说不出来话来,唯有一个动作“一头扑在亲人怀”,表达的心情除了激动,还有喜悦。
这首诗共五章,下面按章分别归纳要点:
第二章迫忆当年在延安的生活,表达对延安的感激之情,当年的生活写得非常概略,只选取典型的事物和情景。
“小米饭养活我长大”“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等;
还有比喻性的描写,“树梢树枝树根根”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等。非常奇巧而含蓄地表达了延安对诗人的培养,同时这两句诗写在开头,又是起兴的写法。
第三章描写亲人欢聚时的热烈场面,表达亲人之间的喜悦之情,地点在窑洞,亲人活家常。
选取了几个典型人物——老爷爷、团支书、社主任等;
描述了热烈的场面
①团团围定炕上坐
②“满窑里围得不透风.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点出了所谈的话题 “我梦见鸡毛信来”“保卫延安你们费了心” “十年来革命大发展”等。
第四章描述延安城新面貌,表达对延安建设成就的赞美之情。
以“我”的眼光来看延安新貌,选取 “一条条街道” “一座座楼房” “一盏盏电灯”“一排排绿树”等典型事物来描写,以“母亲延安换新衣”总括这一新貌。
第五章回顾延安的光荣历史,展望延安的美好前程,表达诗人的惜别之情。
这是最后一节,点明与延安相关的地点——杨家岭、宝塔山、 枣园、延河,与延安相关的人物毛主席,赤卫军、青年团、红领巾等,表明这些革命传统在今天更加发扬光大,延安未来更加美好,“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全诗带着高亢的情绪结束。
细读文本
PART 05
1、这首诗的抒情具有怎样的特点?
这首诗抒情性总的特点是:直白、热烈、豪迈。
直白:诗人面对延安,面对延安亲人,面对读者毫无保留地直抒胸臆,这是那个年代诗歌创作的主流风格,也是仿照陕北民歌的风格。
热烈:诗人离别十年后回到日思夜想的第二故乡延安,不可遏制的情感喷涌而出,诉诸笔端。
豪迈:诗人抒发的是自己的情感,同时又抒写了一个“大我”的胸怀.这种情感和胸怀是革命者才有的,具有豪迈、壮阔的特点,而无狭小、局促之弊端。
2、这首诗具有怎样的民俗内涵?
其一,具有陕北特色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如前所述,“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 “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等,是陕北乡村才有的景观,读者未曾见过,所以读来新奇。
其二,打上革命记号的新民俗。
如“红旗飘飘把手招” “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家岭的红旗高高地飘”“枣园的灯光照人心”等描写,都带有红色意象,是那个年代的诗歌中经常见到的。
其三,具有陕北地方特色的人物形象、人物语言和人物行为。
如“白羊肚手巾红腰带”“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我梦见鸡毛信来一可真见亲人……'”等,都是简笔勾勒,显出人物的“土气”,同样具有民俗意义。
3、这首诗哪些语句运用了比兴、夸张和拟人的手法?
比.:就是比喻;兴:就是先说其他事物,引来要说的事物。
运用“比”的诗句: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母亲延安换新衣”“再回延安看母亲”将延安比作母亲,表示亲切和敬意。
“长江大河起浪花”比喻与亲人围坐在航上,说的话像江河的浪花一样没完没了。“头顶着蓝天大明镜”比喻延安的蓝天像大明镜,映照着美好的景象。
运用“兴”的诗句:
“树梢树枝树根根”一说树的梢、枝、根是连成一体的,以引起下句,说“我” 与延安亲人是一家人。此句也可视为比兴兼用。
3、这首诗哪些语句运用了比兴、夸张和拟人的手法?
运用夸张的诗句:
“双手搂定宝塔山”一似言宝塔山之小,“我”可以搂住,因为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诗人太想回到延安了,这显然是在梦中虚幻之事。
“千声万声呼唤你”表示一次次在心里呼唤延安,“千声万声”是夸张。
“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与亲人相见有很多话说,但是说“千万句”就是夸张了。
“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这是说“我”要把延安看个够,想到身上生出千万的腿和眼,是极度的夸张。
“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幻想能在天空自由飞翔,可以来回看望延安母亲,同样是夸张。
3、这首诗哪些语句运用了比兴、夸张和拟人的手法?
运用拟人的诗句: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唱和笑是人才有的行为,而这里的一条河,一个村也能
唱和笑,是诗人赋予它们以人的情绪和行为。
“红旗飘飘把手招”——这里的“飘飘”是常态,“把手招”是幻想,想象红旗有手, 向“我”召唤。
“延河滚滚喊声‘前进’”——赋予延河以人的行为,寓意革命形势大发展。
总 结
PART 06
《回延安》分为5个部分
第一部分:回延安, 是写回延安的激动喜悦
第二部分: 忆延安, 回忆当年延安生活
第三部分: 话延安, 是写亲人欢聚畅谈的
第四部分: 赞延安 , 是写延安城的新面貌
第五部分: 展延安, 歌颂延安光辉历史和展望未来
这是当代优秀抒情诗人贺敬之最有代表性的一首现代诗。
全诗以浓烈的情感、以民歌“信天游”的调子,采用白描、比兴等表现手法,抓取生活中的典型细节托物抒情,生动热烈地表达了诗人对延安人民的深厚感情,歌颂了延安人民对中国革命事业的巨大支持和积极贡献。
作业
你还知道哪些优秀的陕北的信天游民歌?你还记得哪些有特色的歌词?
请大家搜集一些“信天游”民歌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