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课件(共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课件(共3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13 22:53: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数年以来,创造共和、再造共和的人物,也算不少。
说良心话,真心知道共和是什么,脑子里不装着帝制时代
旧思想的,能有几人?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
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
刷干净不可。 ——陈独秀《旧思想与国体问题》
据材料,说说陈独秀的革命目标指向何方?
资产阶级 改良政治制度
资产阶级 思想启蒙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里的继续
洋务运动
地主阶级 器物(技术)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资产阶级 辛亥革命
君主立宪制
民主共和制
陈独秀
八上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自主学习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标志、代表人物、主阵地、口号、主要内容是什么?
2、评价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

新旧冲突乱象生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新旧冲突乱象生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1914年底,北洋政府在北京举行祭天活动
1912年,孙中山主持中华民国成立后的国务会议
通过观察这两张图片,你认为辛亥革命后的“新旧冲突”是什么?
新:中华民国建立后的新思潮,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
孔子之道,自古常新,与天无极……本大总统躬膺重任,早做夜思,恢复孔教,立国之根本。
——1914年《大总统祭圣告令》
旧:封建思想并未得到清除,袁世凯上任后利用忠君、尊孔的旧思想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袁世凯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新思潮与旧思想的冲突,引起了知识分子的反思。

集结号起群英聚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阅读课本56—57页,归纳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要素。
兴起标志
代表人物
主阵地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发表《敬告青年》
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
《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
集结号起群英聚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第二卷起改名
从上海迁往北京
陈独秀《敬告青年》
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进取的而非退隐的;
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陈独秀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
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进退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反对封建礼教,追求民主与科学的强烈愿望
《妇女观》法Max'Rell著 陈独秀译
提出妇女问题,关注妇女解放。
王叔潜《新旧问题》“新者”即西洋文化;
“旧者”即中国固有文化。
回到1915
集结号起群英聚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陈独秀36岁 胡 适24岁 李大钊26岁 鲁 迅34岁
11901年留学日本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新青年》创始人
1910年留学美国共获得35个博士学位《新青年》主编
11913年就读于日本早稻田大学
《新青年》主编
1902年留学日本 《新青年》主编
集结号起群英聚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蔡元培,浙江绍兴人,中国近代著名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蔡元培在1916年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之后,着力营造“兼容并包”和“思想自由”的学术研究氛围,聘请了一大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到北京大学任教,使得北京大学不仅成为人才鼎盛、学术兴旺的全国最高学府,也成为大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大本营。
人物扫描
蔡元培
(1868年-1940年)
画家沈嘉蔚 1988年 油画《北大钟声》
集结号起群英聚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观察著名画家沈嘉蔚 的油画《北大钟声》(又名《宽容》,结合电视剧《觉醒年代》的内容,思考北京大学为什么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之一。
从图片可以看见持不同甚至相反政见的人同时在北大任教,有激进的胡适,也有保守的辜鸿铭,显示了北大博大的胸怀与新思想的魅力,所以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摇篮。
集结号起群英聚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北京大学校徽由鲁迅先生于1917年8月设计完成。"北大"两个篆字的上下排列,其中"北字"构成背对背的两个侧立的人像,而"大字"构成了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校徽突出的理念在于,要"以人为本";校徽的象征意义在于,北大当肩负开启民智的重大使命。
知识拓展

除旧布新铸国魂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除旧布新铸国魂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思想革命
新文化运动提倡男女平等、个性解放。大学是否应该开放女禁,成为当时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蔡元培、胡适等人都赞成大学开放女禁,很多女性也积极争取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1920年春,北京大学首次招收9名女生入学旁听,开创了中国国立大学男女同校的先例。
——《相关史事》


《女子世界》是专为女子创办的杂志。近日该杂志大量登载节烈女子事,主张男子多纳妻妾,要求女子独守贞操,反对婚恋自由。
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文化,提倡新文化。
除旧布新铸国魂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旧道德与新道德
三纲:
君为臣纲: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父为子纲:子女一切得听从长辈的安排
夫为妇纲:嫁鸡随鸡
五常:仁·义·礼·智·信
新道德:包括男女平等、个性解放,人格独立、权利平等。
知识拓展
除旧布新铸国魂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思想革命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迫压,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我们都不推辞。
——陈独秀《〈新青年〉
罪案之答辩书》


辛亥革命后百姓门户前的对联
民主
提倡民主与科学
除旧布新铸国魂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思想革命
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


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一只手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那红的还是一点一点的往下滴。 “包好,包好!这样的趁热吃下。这样的人血馒头,什么痨病都包好!”
——《药》
科学
提倡民主与科学。
民主
科学
Democracy
Science
(德先生) (赛先生)
自然科学和看待客观事物的科学观点。
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除旧布新铸国魂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口号
除旧布新铸国魂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文学革命
译文:楚军攻打宋国以援救郑国。宋襄公将要迎战,大司马公孙固劝阻说,“上天遗弃商朝已经很久了,君王要振兴它,不可,这样做是得不到宽恕的。”襄公不听。宋襄公和楚国人在泓水交战。


楚人伐宋以救郑。宋公将战。大司马固谏曰:“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弗听。冬十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
——古文观止
先秦左丘明《子鱼论战》
推倒旧文学,提倡新文学,倡导白话文。
除旧布新铸国魂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从前有个秀才到村里闲逛,看到一则征婚启事,上面写着:“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秀才觉得这姑娘很不错,就把她娶回家了,回家一看,秀才差点就晕过去了。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
其实是这样
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
我是这样理解
除旧布新铸国魂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新文化运动时期提倡白话文
过去我们的书面语采用文言文,比较难懂,阅读与书写成了少数读书人的专利。近代以来,要求简化文体、使用口语化的白话文的呼声越来越高,出现了些宣传白话文的报纸,如《无锡白话报》等。官方告示也有采用白话文的,但总的来说,白话文不是很普及。
新文化运动时,在胡适、鲁迅等人的倡导下,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胡适的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在当时都产生了很大影响。1920年,北洋政府下令在全国学校使
用白话文。
知识拓展
除旧布新铸国魂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后期:宣传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李大钊成为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新文化“新”在哪里?
“新”:提倡西方科学民主思想,提倡新道德观和新文学,提倡白话文。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宣扬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批判中国封建文化的运动。
所谓新者无他,即外来之西洋文化也;所谓旧者无他,即中国固有之文化也……旧者不根本打破,则新者绝对不能发生。
——《新旧问题》(《青年杂志》第一卷第一号)
除旧布新铸国魂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文化惊雷促觉醒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文化惊雷促觉醒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 一批受过新思想熏陶的青年男女,开始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主;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社会上出现了许多抗婚、逃婚、离婚等现象。
——《上海妇女志》
材料研读
根据材料并结合课本内容,分析归纳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文化惊雷促觉醒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毛泽东:“有很长一段时间,每天除了上课、阅报以外,看书,看《新青年》;谈话,谈《新青年》;思考,也思考《新青年》上所提出的问题。” ——周世钊《湘江的怒吼》
材料研读
根据材料并结合课本内容,分析归纳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文化惊雷促觉醒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北大中文系学生杨振声说:《新青年》“像春雷初动一般,惊醒了整个时代的青年。他们首先发现自己是青年,又粗略地认识了自己的时代,再来看旧道德,旧文学,心中就生出了叛逆的种子。一些青年逐渐地以至于突然地打碎了身上的枷锁,歌唱着冲出了封建的堡垒”。
材料研读
根据材料并结合课本内容,分析归纳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1915年,他考入北京大学国文系。
1918年,他受《新青年》影响,创办《新潮》杂志。
1919年开始,他发表了短篇小说《渔家》《贞女》《磨面的老王》等,反映社会现实,描写民间疾苦。五四运动爆发后,他参加了五四爱国运动。他后来致力于教育,成为民国时期著名的教育家。
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文化惊雷促觉醒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陈独秀: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鲁迅: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或者无意的骗子,汉字不灭,中国必亡!
根据材料并结合课本内容,分析归纳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局限性。
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倾向。
钱玄同:将所有的古籍束之高阁,废除汉字,采用“世界语”。
百余年再回首,我们应以怎样的态度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批判继承,与时俱进;
洋为中用,古为今用。
文化惊雷促觉醒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代表人物:
背景:
标志:
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
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尊孔复古思潮泛滥。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发表《敬告青年》
主阵地:
《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
课堂小结:知识归纳
主要内容:
思想革命: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民主与科学;
口号:
民主与科学
影响:
课本58页
文学革命:推倒旧文学,倡导白话文;
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
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
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1923年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根据材料说说中国近代化经历的三个阶段的大事件。
器物:洋务运动
制度: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






思想文化
中国近代化的特点:从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到西方政治制度再到西方思想文化,层层递进,逐步深入。
洋务运动
总结提升
戊戌变法
新文化运动
开启经济/军事/教育近代化
开启政治制度近代化
开启思想文化近代化

先贤精神永放光芒
实现中国梦 青春勇担当
如果说,百年前“新青年”的使命是“颠覆”,颠覆旧思想、打破旧文化。那么,百年后“新青年”的任务就是“建设”,重建文化自信,维护文化健康。
——习近平寄语
先贤精神永放光芒
实现中国梦 青春勇担当
救亡爱国
追求真理
批判革新
执着担当
我们应以学习继承先贤们的什么精神?
我们自古以来,
就有埋头苦干的人,
有拼命硬干的人,
有为民请命的人,
有舍身求法的人,
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先贤精神永放光芒
实现中国梦 青春勇担当
中考真题链接
1.(2021·广西柳州·6)袁世凯为了建立独裁统治,复辟帝制,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针对他的倒行逆施,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一场革新运动。这场运动提倡
A.自强求富 B.变法图强
C.三民主义 D.民主科学
(2021·湖北十堰·3)在民族危机不断加剧的情况下,一批又一批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下列口号或主张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变法图强 ②“自强”“求富” ③民主共和 ④“民主”“科学”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④②③ D.②③①④
【D】
【B】
3.(2021·湖南岳阳·24)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如果要你为这本杂志添加出版年代,按照当时中国的纪年法,正确的是A.民国三年 B.民国四年
C.民国1915年 D.公元1915年
(2021·内蒙古呼和浩特·5)新文化运动开始后,在陈独秀、胡适等人的倡导下,白话文成为时尚。学校开始使用白话文和新式标点,学者们还编写了许多白话书信,用民众通行的语言讲述新时代的思想,白话文逐渐普及。这一过程反映出
A.新道德战胜了旧的封建礼教 B.文学革命推动了思想启蒙
C.民主与科学改变了黑暗政治 D.新式教育取代了传统文化
中考真题链接
【B】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