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第八课金与南宋的对峙课时训练(含答案)
选择题
1.“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
A. 隋炀帝下江南 B. 安史之乱 C. 北宋与辽对峙 D. 南宋偏安江南
2.以下是对1005年宋辽之间的“澶渊之盟”和1141年宋金之间的和议的比较,其中它们产生的相同影响是( )
A. 推广了占城稻的种植 B. 维持了一定时期的和平
C. 减轻了中原人民的负担 D. 推动了中外贸易的发展
3.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请问辽、宋、夏、金、元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
A.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B.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C.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D.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4.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关于阶段特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封建国家的大分裂和民族交融加强
B.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
C. 宋元时期:民族政权并立与交流
D.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5.根据下列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的叙述,指出材料中①②③所代表的政权分别是( )
(女真人)击败了① 在东北地区居统治地位的游牧民,② 宋王为之鼓舞,决定收复此地……结果,导致了(女真人对)中国北部大规模的进攻。宋朝防御土崩瓦解,③ 朝廷只得留在中国中部的长江流域和南方地区。
金 北宋 南宋 B. 金 南宋 北宋 C. 辽 北宋 南宋 D. 辽 南宋 北宋
6.郭靖与杨康是金庸先生脍炙人口的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两个重要人物。请分析他们名字中的“靖”“康”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直接联系( )
A.西夏的建立 B.澶渊之盟
C.金朝建立 D.金灭北宋
7.北宋靖康年间,一位书生奋笔疾书:“恨金邦胡虏猖獗,哀两帝身陷塞北”,诗中的“两帝”是指( )
A.宋徽宗、宋钦宗 B.宋高宗、宋真宗
C.宋高宗、宋钦宗 D.宋高宗、宋徽宗
8.1127年,北宋灭亡,于同年在临安建立政权的南宋皇帝是( )
A.赵高 B.赵匡胤 C.赵构 D.赵光义
9.陆游《书愤》中有“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诗句,以诗中的“大散关”至淮水一线划定分界线,是以下哪个历史事件后出现的情况( )
A.宋金和议 B.辽宋和议 C.宋夏和议 D.金灭辽
10.国学大师陈寅恪曾说:“诗中有人,有景,有时,有事”,“诗史互证”、以诗词补证历史、疑史纠误,是一种重要的学史手段。下列诗句中可以考证南宋历史的是( )
A.“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题临安邸》)
B.“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苏颂《契丹帐》)
C.“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D.“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杜甫《忆昔》)
11. “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 ...对峙局面形成。”签署“盟书”的两个政权,其建立者分别是( )
A.赵匡胤、耶律阿保机
B.赵匡胤、元昊
C.赵构、完颜阿骨打
D.赵构、成吉思汗
12. 下列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辽朝灭亡 ②阿骨打称帝,建立金政权
③金军攻破北宋都城开封 ④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⑤金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
A.②①③④⑤ B.①②④⑤③
C.④③⑤②① D.②①④③⑤
13.南宋虽偏安于淮水以南,却是中国历史上经济发达、科技发展、对外贸易、对外开放程度较高的一个王朝。南宋建立者是 ( )
A.赵匡胤 B.阿保机 C.阿骨打 D.赵构
14.下列能大致反映两宋时期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
15.“……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这一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其作者是抗金名将
( )
A.鉴真 B.岳飞 C.李白 D.屈原
16.《金佗续编》记载:“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岳家军抵抗的是 ( )
A.契丹族统治者发动的掠夺性战争
B.党项族统治者发动的掠夺性战争
C.女真族统治者发动的掠夺性战争
D.蒙古族统治者发动的掠夺性战争
二、非选择题
17.“……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支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清晰地告诉我们,是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从古至今,我国成功的民族政策、良好的对外关系令许多国家称道。阅读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政权并立】
材料一 11世纪前期,党项首领元昊称皇帝,定都兴庆府,后创制了文字。1115年,女真族的完颜阿骨打正式建立女真政权。他模仿中原王朝制度,改革体制。
材料二 如图是中国古代某阶段示意图
【民族融合】
材料三 “……请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南宋 岳飞《满江红》
材料四 元朝时,许多汉族人来到边疆,开发了边疆;边疆各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与汉族杂居相处;不少波斯人、阿拉伯人来到中国定居,与汉、蒙、畏兀儿等族杂居……
【走向统一】
两宋时期,各个政权间不管是通过战争还是议和,客观上都大大促进了民族融合,历史向着统一方向发展着。
(1) 材料一中两段文字分别阐述了我国历史上由少数民族建立政权的情况。请判断这两段材料对应的两个政权名称分别是什么?
(2) 请写出材料二图中①、②分别代表的政权。
(3) 材料三描述的内容与历史上哪一重大事件有关?南宋统治者满足于现状,偏安江南一隅。请问,南宋最后被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灭掉?
(4) 材料四反映元朝时期通过迁徙杂居的形式,形成了新的民族。该民族是指哪个?
(5)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是哪个?它的统一有何重大意义?
1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005年,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下册》
请回答:
(1)材料中的辽是由哪个少数民族建的政权?
(2)根据材料指出,澶渊之盟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澶渊之盟?
(4)京剧《澶渊之盟》中的剧词“将舟船暂驻中流,寡人要一观黄河夜景”中的寡人是指历史上的哪位皇帝?
答案
1-5DBBDC 6-10DACAA 11-16CADABC
17(1)西夏、金。
(2)辽;金。
(3)岳飞抗金(南宋抗金);金和蒙古政权。
(4)回族。
(5)元朝。意义:元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制度:行省制度。
18、(1)契丹族
(2)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
(3)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但是澶渊之盟的订立有其积极的一面,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4)宋真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