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_历史_学科教学设计稿
单元(章节) 名称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单元(章节)总课时
课题名称 第3课 盛唐气象 教学课时:40分钟 课节 序号:
教学目标 唯物史观:掌握唐朝时期,唐朝与西藏的往来历史,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唐朝民族政策的 特点、这种政策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和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 史料实证:了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史实;掌握唐朝时期,唐朝民族政策、唐朝与西藏的往来历史。理解盛唐气象 历史解释:理解唐代经济的繁盛与唐代文化繁荣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分析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这种政策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和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感悟盛唐气象 时空观念:利用实物模型、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家国情怀:掌握唐朝时期,唐朝与西藏的往来历史,明确西藏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通过对唐朝诗歌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艺术极具特色,才华过人,而且热爱祖国,关心民间疾苦,具有高尚的情操和爱国情感,以此教育学生做人应当德才兼备。
教学重点 重点:唐与吐蕃交往的史实;光耀千古的诗坛
教学难点 艺术性、从历史角度去理解、欣赏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
教 法 讲授法、合作学习法
学 法 读图法和分析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不超过20分钟) 学生活动(不少于20分钟)
导学案 (自主学习不少于10分钟) 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爱我中华》,下图为拉萨布达拉宫)学生应该很熟悉《爱我中华》这首歌曲。这首歌唱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心声,表现了各民族爱我中华的强烈凝聚力,表达了人们团结一心、建设国家的雄心壮志。 唐朝时候周边有哪些少数民族呢?繁荣开放的唐代与周边的少数民族关系如何呢?唐朝“和同为一家”的民族关系是怎样出现的?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会找到答案。 二、展示课题:第3课 盛唐气象 展示核心素养目标: 唯物史观:掌握唐朝时期,唐朝与西藏的往来历史,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这种政策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和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 史料实证:了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史实;掌握唐朝时期,唐朝与西藏的往来历史。 历史解释:理解唐代经济的繁盛与唐代文化繁荣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分析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这种政策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和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 时空观念:利用实物模型、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家国情怀:掌握唐朝时期,唐朝与西藏的往来历史,明确西藏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通过对唐朝诗歌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艺术极具特色,才华过人,而且热爱祖国,关心民间疾苦,具有高尚的情操和爱国情感,以此教育学生做人应当德才兼备。 四、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经济的繁荣 1.(多媒体展示以下历史图片)史料解读 2.(多媒体展示问题:唐朝经济发展的表现)结合教材,要求分组学生从三个方面概括唐朝经济发展的表现 (农业:垦田面积逐渐扩大, 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 手工业:纺织业品种繁多,蜀锦冠于全国;陶瓷器生产水平也很高,越窑、 邢窑、唐三彩。 商业:商业十分繁荣,水陆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长安城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商业繁荣,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目标导学二:民族交往与交融 1.(多媒体展示以下两张历史图片)史料解读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在西藏地区,流传着一首赞美文成公主的诗歌: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粮食三千八百种,给吐蕃粮库打下坚实的基础;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各种手艺的工匠五千五百人,给吐蕃工艺打开了发展的大门;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牲畜共有五千五百种,使西藏的乳酪酥油从此年年丰收。 ——选自乌廷玉编写《隋唐史话》 (多媒体出示材料一地图,提出问题:吐蕃人生活在哪里,是哪个民族的祖先) 教师讲述:吐蕃族的基本概况?(吐蕃族生活在青藏高原,是今天藏族的祖先。) 2.(多媒体出示材料二人物,提出问题:简要介绍一下松赞干布的基本情况)读图结合教材,要求学生概括松赞干布的情况 (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的各个部落,定都逻些,实行了一系列发展生产、改革制度的措施。他还仰慕中原文化。) 3.(多媒体出示材料三,提出问题:简要介绍一下文成公主远嫁的基本情况)读材料三和课本知识,老师引导学生说出文成公主远嫁的情况及其影响。 答案提示:①情况:唐太宗时期,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谷物种子、药材、茶叶、工艺品以及历法、科学技术方面的书籍。还带去了很多手工工匠。 ②影响: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 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 两族的友好关系。 4.(多媒体出示问题:唐朝民族交融的情况)读教材,老师引导学生概述唐朝民族政策和民族交融的表现和影响 答案提示: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 表现:①汉族和一些北方少数民族杂居、 通婚,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②在朝廷中,有很多重要的官职由少数民族人士担任。③西北、西南等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唐王朝保持着友好而密切的联系。④唐太宗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唐太宗被尊奉为各族的“天可汗”。 目标导学三:开放的社会风气 1.图片展示(唐朝唐朝戴帷帽女子骑马雕塑) 2.提出问题:结合图片和课本知识,说说唐朝社会风气的特点? 教师指出:当时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当时的社会风气兼容并蓄,人们多刚健豪迈的尚武。 目标导学四:多彩的文学艺术 1.(多媒体展示:李白、杜甫、白居易的画像) 2.(多媒体出示问题:李白的诗主要描写哪些方面内容)分组讨论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主要描写哪些方面内容? 答案提示:①李白的诗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抒发了昂扬的进取精神,表现出蔑视权贵、超凡脱俗的风骨。②杜甫的很多诗作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 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抒发悲愤凄婉之情。③白居易的诗直面社会现实, 揭示了统治者的腐化和人民的疾苦。 3.(多媒体出示问题:通过朗诵,同学们感受到李白诗歌有哪些特点)学生分组讨论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有哪些特点? 答案提示:①李白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李白因此享有“诗仙”的美誉。②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他被誉为“诗圣”。③的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妇孺都会吟唱,深受大众欢迎。 4.(多媒体出示表格:填写唐朝书法和绘画大家的基本概况简表) 艺术家代表作作品特点颜真卿《颜氏家庙碑》端正劲美,雄浑敦厚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方折峻丽,笔力险劲阎立本《历代帝王图》形态各异,神形兼备吴道子《送子天王图》落笔雄劲,风格奔放
五、课堂小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唐朝与边疆各族的关系,认识到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民族友好交流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和繁荣。主要内容有: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天可汗;唐与吐蕃的关系。 隋唐时期,我国取得了辉煌的科技成就,充分说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说明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我们应该发扬中华民族的勤劳刻苦和认真钻研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学生思考问题并回答 学生明确课题 齐读核心素养目标 1.结合课本,明确唐朝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相关史实。 和重大成果。 读图\阅读材料理解唐代民族关系及唐蕃关系 结合教材,自主归纳唐蕃友好关系的影响 结合材料与教师讲解,明确唐代民族关系的特点及其影响。 阅读课本,结合图片说说唐朝社会风气的特点 阅读理解唐代诗歌盛况及主要诗歌大家的成就及特点 填写唐朝书法和绘画大家的基本概况
教学设计 流程图 导入---练习 ---精讲-----记忆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A类:本课学过的知识线索 1\记忆要点 填表 B记忆要点 完成表格的填写。 C类:1\记忆要点填表
教学反思
练案 (提问学生不少于10人次) 1、“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否?停否?禾苗待我灌醉”。这首“调笑令”反映的是唐朝哪个生产工具使用时的情景( ) A.筒车 B.水排 C.曲辕犁 D.翻车 2、创新是一个国家与民族发展的动力,以下属于唐朝时期出现的创新技术或创新工具的是( ) ①曲辕犁 ②筒车 ③火药 ④司南 ①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3、你从盛唐款步走来…你从险关蜀道走过,贏得“诗仙”的美誉你在诗的世界天马行空,留下豪放飘逸;大笔一挥,磅礴气势让天下才子惊叹;执笔一顿,大唐盛世又多一份精彩。对材料中“你”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诗人名字——李白 B.诗人风骨——超凡脱俗C.代表作品——“三吏”“三别”等 D.时代精神——张扬个性 4、“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最能体现唐太宗这一思想的举措是( ) ①与吐蕃和亲,送去谷物种子、药材、茶叶以及书籍等 ②命张骞出使西域 ③任用少数民族首领在朝廷中担任重要官职 ④与边疆少数民族政权保持友好密切的关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5、“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对唐都长安遭安史之乱破坏的悲怆情怀。他的诗,与此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 A.李白 B.白居易 C.辛弃疾 D.杜甫 隋唐是经历了长期分裂后的两个大一统王朝,隋唐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探究一:制度篇】 材料一: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及第谣》 材料二:贞观初年,唐太宗视察御史府,看到新科进士们从金殿大门鱼贯而出,兴奋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有人写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1)材料一中的唐诗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史上的哪种选官制度 这种制度正式创立于哪位皇帝在位时期 其创立的标志是么? (2)唐太宗和武则天对这一制度的完善分别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3)结合以上材料谈谈这一选官制度的创立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探究二:经济篇】 材料三: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4)材料中描述的“此河”是哪一河流 开凿此河的目的是什么? (5)结合材料和所学写出此河的中心和南北起止点。 (6)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此河”的开通有何重要作用? (7)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 写出唐朝历史上哪些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推动了经济发展。 【探究三:民族篇】 材料四:唐太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资治通鉴》 材料五: (8)材料四体现唐太宗实行什么民族政策 唐太宗被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为什么? (9)写出材料五图片的名称及作者。图片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 写出这一事件有何影响。 (10)写出唐朝为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设置的机构。 (11)通过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谈谈你对唐朝民族交往的认识。 【探究四:感悟篇】 (12)综合以上内容,在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方面你获得了哪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