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任务单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一 学期 秋季
课题 《阿房宫赋》
教科书 书 名:统编部教材语文必修下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出版日期:2019年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陈忠烨 厦门市第三中学 高一6班 24号
学习目标
历经对比、揣摩、涵泳等体悟学习过程, 感受赋的文体特点,体会作者灌注其中的感情和气势;了解辞赋的讽喻功能,领会作者观点及其现实针对性。 鉴赏文章的说理艺术,学会在辩证分析与合理推论的基础上进行理性判断,养成大胆质疑、缜密推理的批判性思维习惯。 感悟作者剖析现实、针砭时弊、“疗救”社会的千钧之力,以及以天下为己任、持正守道的见识与情怀。
课前学习任务
1. 结合课下注解和工具书,自主梳理字词,疏通文意。能熟读全文,可在提示下接续背诵相关文句,阅读教师提供的“杜牧《阿房宫赋》集评”材料。
2. 回顾初中课文《木兰诗》的写法,对买办军用品、思念爹娘、得胜回家的描写极尽铺陈,可是对战争的描写一笔带过。体会概括与铺陈相穿插之法的点染。 3. 取景配文。假如此时你正置身于阿房宫这个景点,不禁有感而发,想要拍照片发朋友圈,你会取景何处?配上文中哪几句赋文呢?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揭开“阿房”面纱,开掘文体奥秘 1. 讲解语言要求言简意赅,请根据你对课文的了解,想一想在这些括号里填上什么样的词比较合适。 阿房之宫,其形可谓( )矣,其制可谓( )矣,宫中之女可谓( )矣,宫中之宝可谓( )矣,其费可谓( )矣,其奢可谓()矣。其亡亦可谓( )矣!嗟乎!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可( )矣! 2.请用一字概述你对阿房宫的印象:___________ 3.杜牧写作《阿房宫赋》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不是《阿房宫疏》而是《阿房宫赋》?选择“赋”这种文体有何深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赋体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铺采摛文”体现在哪些方面?再具体一些,体现在哪些修辞手法上?请结合课文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任务二】慧眼析辨史料,体会作者深意 文学作品与史实经常有出入,文学作品常带有作者个人的浓厚的主观色彩和较强的现实目的。古人说“牧之赋与秦事抵牾者极多”,现提供两则史料,请用你的一双慧眼,找出以下史料与《阿房宫赋》的不同之处。 材料一:(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吾闻周文王都丰,武王都镐,丰、镐之间,帝王之都也。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巅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阿房宫未成;成,欲更择令名名之。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乃分作阿房宫,或作丽山。 ——司马迁《史记》 材料二: “牧之赋与秦事抵牾者极多。如阿房广袤仅百里,牧谓‘覆压三百余里’。始皇立十七年,始灭韩,至二十六年,尽并六国,则是十六年之前,未能尽致侯国子女也,牧乃谓‘王子皇孙,辇来于秦,为秦宫人,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阿房终始皇之世,未尝讫役……歌台舞榭,元未落成,宫人未尝得居。” ——南宋赵与时《宾退录》 1.相悖处之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阿房宫赋》认为秦始皇建阿房宫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史记》认为秦始皇建阿房宫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相悖处之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阿房宫赋》记载的阿房宫的占地面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史记》记载的阿房宫的占地面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其他相悖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对比史料,你发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游客在参观阿房宫遗址时,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杜牧的写作与历史不甚相符,为什么要把“未亡而成”的阿房宫描绘得如此奢华?作为讲解员,你该怎么解答游客的疑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荐的学习资源
延伸拓展古人关于秦朝灭亡原因的若干观点 1、对秦统一初期的南郡有这样一段记载: 【今法律令已具矣,而吏民莫用,乡俗淫失之民不止......私好、乡俗之心不变】——《语书》秦墓竹简南郡此时入秦已五十余年,仍然盛行楚俗,不用秦法,可见以秦国为代表的关中文化和以楚国为代表的关东文化矛盾之剧烈,而文化上的冲突又具体表现在制度之上。秦朝的灭亡是帝国从军事国家向文治国家转型过程中,统治集团内部的不同政治势力之间矛盾激化导致的。 2、【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忠言未卒于口而身糜没矣。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阖口而不言。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谏,智士不谋也。】 ——《过秦论》汉代贾谊 不施行仁政,民心尽失;大臣失语。 3、【失在于政,不在于制。】 【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封建论》中唐柳宗元郡县制保证了公平,秦亡在于暴政,不在于制度。与历史对话,我们发现,这些观点都是基于已有史实,在辩证分析与合理推论的基础上进行的理性判断。 2. 助读材料 (1)《阿房宫赋》写作背景 宝历元年,十六岁的唐敬宗李湛继位,这位年轻的皇帝贪好声色,大兴土木,游宴无度,不视朝政,求访异人,希望得长生不老药。杜牧为了劝诫唐敬宗,写下了这篇文章。 (2)对《阿房宫赋》的评价 许东海先生评《阿房宫赋》的创作取向:“借由赋体铺采摛文的美丽语言进行其体国经野、义尚光大的讽谏职志”,这种创作实践“可视为杜牧意图以辞赋虚拟谏书的创作实践”。 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评:前幅极写阿房之瑰丽,不是羡慕其奢华,正以见骄横敛怨之至,而民不堪命也,便伏有不爱六国之人意在。所以一炬之后,回视向来瑰丽,亦复何有。 清代文学评论家李扶九盛誉《阿房宫赋》:古来之赋,此为第一。 (3)关于“赋” “赋”作为文学体制,起源于楚辞,至荀况始有定名,它出现于战国后期,到汉代才形成。关于赋的特点,《文心雕龙·诠赋》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铺采摛文”指在语言上要使用华美的词藻,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指通过摹写事物来达到抒发情志的目的。另外,赋也很讲究声韵的美,它把散文的章法、句式与诗歌的韵律、节奏结合在一起,借助于长短错落的句子、灵活多变的韵脚以及排比、对偶的调式,形成一种自由而又谨严、流动而又凝滞的文体,既适合于散文式的铺陈事理,又能保存一定的诗意。
3. 课后阅读 战国后期荀况的《赋篇》、《文心雕龙 诠赋》、郑岩《阿房宫 :记忆与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