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基础训练】
1.(史料实证)《明史·郑和传》记载:“成祖……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材料反映了明成祖命令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 ( )
A.进行海外殖民,掠夺财富
B.收复台湾
C.宣扬明朝的富强和国威
D.加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2.(历史解释)一位跟随郑和出使西洋的明代宦官在他的回忆录里记录了船员们的四个活动场景,其中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
A.在越南抢夺当地居民的财物
B.出发前搬运精美的瓷器装船
C.拒绝伊朗使节随访中国的请求
D.在英国的利物浦购买新丝绸
3.(历史解释)郑和船队到达各国,先会见当地国王,表达明朝与他们通好的意愿,然后与当地居民和平贸易。郑和航海期间,许多国家的首脑和使臣,搭乘中国宝船来华访问。材料表明郑和远航 ( )
A.规模浩大
B.发展了与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C.时间跨度长
D.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4.(历史解释)胡椒,原产地是印度,郑和下西洋后,被引种到南洋地区,并被大量贩运到中国,首次成为大众消费品,甚至还被政府用来支付官员和士兵的薪水。这一现象 ( )
A.推动了明朝和南洋地区的贸易发展
B.直接冲击了明政府闭关锁国的政策
C.使得明政府垄断了南洋的胡椒生产
D.给明朝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财政负担
5.(跨语文)戚继光曾赋诗:“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诗中的“危”指的是( )
A.东南沿海倭患严重 B.新疆地区遭受侵略
C.东北地区遭到入侵 D.台湾被殖民者强占
6.戚继光练兵“用破格之号令,施极重之赏罚,严如霜雪,以立威信”。此举 ( )
A.造就能征善战的“戚家军”
B.导致军队内部矛盾重重
C.使军队对后金作战勇猛
D.成功驱逐沙俄侵略势力
7.(唯物史观)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至今仍被后人称颂。这是因为他所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 )
A.平定内乱的战争
B.反抗封建统治的农民起义
C.反抗外来侵略的战争
D.反对走私鸦片的战争
8.(跨语文、家国情怀)“小筑暂高枕,忧时旧有盟。呼樽来揖客,挥麈坐谈兵。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这首诗表现了戚继光的什么精神 ( )
A.爱国情怀 B.开拓进取
C.团结合作 D.坚忍不拔
9.(主题概括)图片承载着鲜活的历史。某班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以下图片,与这些人物相关的史实所反映的主题是 ( )
A.祖国统一 B.中外交往
C.民族团结 D.抵抗侵略
10.(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文献史料记载:“(16世纪前期)番夷佛郎机假朝贡,占据屯门海澳,时肆剽掠。”这里的“佛郎机”是指 ( )
A.满洲八旗兵 B.日本“倭寇”
C.葡萄牙殖民者 D.荷兰殖民者
11.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远航篇】
材料一 下面是15世纪东西方两次远洋航海对照表
项目 郑和下西洋 哥伦布到达美洲
首航时间 1405年 1492年
船只数量 200多艘 (大型宝船62艘) 3艘
(1)结合材料一并对比西方的远航,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特点。
材料二 郑和七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盛极一时。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等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他人一分财富。
——摘编自《郑和下西洋——伟大的和平使者》
(2)结合材料二,概括郑和与海外各国交往的特点。
材料三 中国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是在新形势下扩大全方位开放的重要举措。加快“一带一路”建设,不仅有助于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也有助于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一项造福沿线国家人民的伟大事业。
(3)根据材料三,说说中国倡议共同建设“一带一路”的现实意义。
【拒敌篇】
材料四 海防松懈,东南沿海的奸商勾引倭寇上岸,共同抢劫分赃。他们到处烧杀掳掠,使百姓的生命财产惨遭损害。
(4)材料四描述的是什么现象 当时政府采取了什么应对措施 结果如何
【感悟篇】
(5)通过对“远航篇”与“拒敌篇”的探究学习,你从中得到的最深的感悟是什么
【能力提升】
1.小说《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中写道:“明永乐三年到明宣德八年,郑和奉永乐皇帝之命七次出使西洋。”“永乐皇帝”指的是 ( )
A.明太祖 B.明成祖 C.建文帝 D.崇祯帝
2.读图,指出郑和远航最远到达 ( )
A.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B.非洲西海岸和波斯湾地区
C.红海沿岸和阿拉伯半岛
D.印度西海岸和波斯湾地区
3.英国学者李约瑟评价说:“东方的航海家中国人从容温顺,不记前仇,慷慨大方,从不威胁他人的生存;他们全副武装,却从不征服其他民族,也不建立要塞。”这一评价体现了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是 ( )
A.船队规模大 B.友好交往
C.航行时间长 D.范围广
4.戚继光曾赋诗明志:“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诗中的“危”指的是 ( )
A.东南沿海倭患严重 B.新疆地区遭受侵略
C.东北地区遭到入侵 D.台湾被殖民者强占
5.七年级某班围绕“岳飞”“戚继光”展开研读历史人物的专题活动。以下是同学们对两人的看法,其中不正确的有 ( )
①两人都反抗外来侵略,是值得敬佩的民族英雄
②两人领导的战争性质不同
③两人领导的军队都纪律严明
④两人的活动均促成了南北政权对峙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6.戚继光祠堂中有一副对联,内容为“千秋隆祀典,百战著勋名”。下列能够体现戚继光“百战著勋名”的事件是 ( )
A.澳门反侵略之战 B.台州九战九捷
C.郾城大捷 D.澶州之战
7.明朝前期,我国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明朝中后期,中国与外来侵略势力的矛盾却日益尖锐,表现为冲突与战争。明朝对外关系的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我国 ( )
A.对外政策的变化 B.封建制度的没落
C.军事实力的落后 D.文学艺术的衰败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面是郑和下西洋系列纪念邮票
材料二 宣德六年(1431年),郑和自述:“自永乐三年(1405年)奉使西洋,迨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由是海道清宁,番人仰赖者,皆神之赐也。”
(1)结合所学知识,说说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突出特点。郑和下西洋体现了我国古代对外交往的什么传统
材料三 小筑暂高枕,忧时旧有盟。呼樽来揖客,挥麈坐谈兵。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韬钤深处》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与材料三中“但愿海波平”相关的历史事件。从材料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戚继光的什么精神
(4)明朝中后期,一些欧洲殖民者相继来到我国沿海地区,进行侵略活动。试举一例说明。
【素养拔高】
1.法国学者弗朗索瓦 德勃雷在《海外华人》一书中记载了郑和为说服明仁宗朱高炽保留宝船队时的一段话:“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海洋,危险亦来自海上……一旦他国之君夺得南洋,华夏危矣。”据此判断,这说明郑和 ( )
A.七下西洋实践了“天朝上国”的理念
B.船队主要用于扩大通商和控制南洋
C.具有海洋开放、财富、主权和忧患意识
D.这一言论和日益严重的东南倭患有关
2.南宋岳飞统率的“岳家军”北伐,从金军手中收复许多失地;明朝戚继光率领的“戚家军”南下浙江抗倭,多次击退倭寇的进攻。这两支军队能屡打胜仗的主要原因是 ( )
A.统治者反抗侵略决心坚定
B.军队训练有素,纪律严明
C.将士们对倭寇的深恶痛绝
D.朝廷国力强盛,防备森严
/答案/
【基础训练】
1.C
2.B 3.B 4.A 5.A 6.A
7.C 8.A 9.B 10.C
11.(1)时间早、规模大。
(2)和平交往、公平交易。
(3)有助于中国扩大全方位开放,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造福沿线国家人民。
(4)现象:东南沿海倭寇猖獗。措施:明政府派戚继光到东南沿海抗倭。结果: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5)感悟:强大的国力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屹立于世界的关键。
【能力提升】
1.B 2.A 3.B 4.A 5.B 6.B
7.B 明朝前期,我国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明朝中后期,中国与外来侵略势力的矛盾却日益尖锐,表现为冲突与战争。明朝对外关系的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我国封建制度的没落。
8.(1)郑和下西洋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2)特点:规模大,历时长,次数多,航程远,到达国家多。传统:和平交往,友好往来。
(3)戚继光抗倭。精神:驱逐倭寇、保卫海防、拯救百姓于水火、重义轻利的崇高精神。
(4)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素养拔高】
1.C 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