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1传染病及其预防 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8.1.1传染病及其预防 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2-14 08:38: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8.1.1传染病及其预防 练习
一、选择题
传染病的特点是
A.只由病毒引起 B.只有青少年会患病
C.都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D.只通过呼吸道传播
下列有关预防蛔虫病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不喝不清洁的生水
B.蔬菜、水果要洗干净
C.便后要洗手,饭前可洗可不洗
D.粪便要经过处理杀死虫卵后,再作肥料使用
下列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属于保护易感人群的是
A.传染病人要及时隔离 B.病死的动物要深埋
C.按时做好预防接种 D.生吃瓜果要洗净
下列疾病中,属于传染病的一组是
A.白化病和高血压 B.水痘和糖尿病
C.结膜炎和脚癣 D.色盲和艾滋病
下列各项中通过接种疫苗能够预防的疾病是
A.牛皮癣 B.大脖子病 C.蛔虫病 D.流行性腮腺炎
下列防治流感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A.患流感后一定要大量服用抗生素 B.患流感后尽量少去公共场所
C.患者在打喷嚏时应掩住口鼻 D.注射流感疫苗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我国政府规定,对适龄儿童进行计划免疫,其目的是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以上都对
去某些热带国家旅游时,需要接种黄热病等疫苗获得“国际预防接种证明书”。黄热病是由黄热病毒引发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以高热、头痛、出血等为主要症状,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的,传染性强、死亡率高。下列关于黄热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A.黄热病毒是黄热病的传染源
B.黄热病毒的遗传物质位于细胞核中
C.消灭伊蚊可切断黄热病的传播途径
D.接种黄热病疫苗可使机体产生抗原
下列有关病原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病原体都是微生物 B.蛔虫属于病原体
C.细菌都是病原体 D.真菌都不是病原体
下列选项中,属于传染源的是
A.被污染的食物 B.乙肝患者 C.蛔虫 D.乙肝病毒
某医院接收一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后,及时对该病人进行隔离治疗,同时对病人的衣物和饮食用具进行严格的消毒。这两项措施分别属于
A.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 B.保护易感者、切断传播途径
C.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D.控制传染源、保护易感者
近期美洲出现了一种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的虫媒病,病原体为寨卡病毒( )。我国科学家现已证明,寨卡病毒与新生儿小头畸形有直接关联。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可以使用抗生素来治疗这种虫媒病
B.寨卡病毒属于细菌病毒
C.为了预防该传染病,要尽量消灭蚊虫,这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D.患者和寨卡病毒的携带者都是该病的传染源
新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新型冠状病毒可在细胞外繁殖
B.新型冠状病毒属于传染源
C.新型冠状病毒可以刺激机体产生抗体
D.通过体育锻炼可以切断传播途径
为研究接种流感疫苗对机体的保护效果,科研人员按流感疫苗接种覆盖率将某地人群划分为 组,比较 组人群接种 年后流感发病率,结果如图所示。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流感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
B.接种流感疫苗可以保护易感人群
C.接种流感疫苗只能保护群体中接种者
D.接种覆盖率越高,群体预防效果越好
在全国人民共同努力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防控疫情需要掌握科学知识,采取合理措施。下列各项中,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新型冠状病毒——引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原体
B.建立方舱医院收治轻症患者——控制传染源
C.痊愈者捐献的血浆用于治疗病人——非特异性免疫
D.公共场所定期消毒——切断传播途径
春季是传染病的高发期,下列对学校预防传染病措施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A.让患病学生离校接受治疗——控制传染源
B.按规定给学生接种疫苗——保护易感人群
C.要求学生饭前便后洗手——切断传播途径
D.教室每天都要开窗通风——控制传染源
月初刚果某地发现一人患上埃博拉病,该病是一种烈性血液传染病。针对该人的病情,下列措施中,错误的是
A.对与该人有接触的人员进行必要检查
B.向当地疾病控制中心汇报
C.把该人送到医院与其他病人一起住院治疗
D.对该人所居住的场所及其生活用具等进行全面、彻底消毒
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传染病,可经按蚊叮咬传播,其感染人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疗法,能有效治疗疟疾患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按蚊是引发人体感染疟疾的病原体
B.肝脏和红细胞是散播疟原虫的传染源
C.控制按蚊数量能有效预防该病的传播
D.用青蒿素治疗患者是保护易感人群
二、综合题(共2题)
由于近年来自然灾害频发,农业部向广大民众宣传了重大自然灾害后“人和动物疾病防控”知识,下图为宣传资料中的部分图片,请根据图片中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 图说明,在灾区一旦确诊疫情,应立即对患病的动物及时处理,采取 和 等措施,这在预防措施上属于 ;如发现急性传染病人,还要按规定做到早发现、 、早诊断、 和彻底治疗,防止 扩散。
(2) 图所示场景在传染病预防措施上属于 ,主要包括注意 卫生,加强 和 的管理,进行一些必要的消毒工作,消灭传播疾病的 ,减少 感染健康人的机会。
(3) 图说明灾区一旦发生疫情,应该以发生疫情的地区为中心点,向周边的受威胁区采取 措施。
阅读下面资料,并回答问题。
幽门螺杆菌是螺旋形弯曲的、微需氧菌,在大气或绝对厌氧环境下不能生长,是一种对生长条件要求十分苛刻的细菌, 年首次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活检组织中分离成功,是目前所知能够在人胃中生存的唯一微生物种类。它会引起胃黏膜轻微的慢性发炎,甚至会导致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与胃癌。
遗传学的研究表明,人类携带幽门螺杆菌已有十多万年的历史。幽门螺杆菌与我们是长期的伴佀,而非萍水相逢的过客。长期以来,幽门螺杆菌在几乎所有发育中的儿童体内都有分布。
幽门螺杆菌的出名,缘于一位澳大利亚的医生马歇尔,他用自己做“小白鼠”,证明幽门螺杆菌与胃溃疡之间的因果关系。 年,在检查确认自己的胃里不含有幽门螺杆菌之后,他吞下了一瓶幽门螺杆菌培养液。起初没什么症状,但几天后他开始出现消化不良,活体检测的结果确认了他的胃里有幽门螺杆菌,更重要的是,他患了胃炎。一个疯狂但勇敢的澳大利亚人喝下了幽门螺杆菌,患了胃溃疡病,因此证实了他的理论。当然,他的贡献也被人们铭记:马歇尔和他的研究团队获得了 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幽门螺杆菌是消化道寄生菌,其主要通过口—口传播、粪便—口传播。比如共餐、咀嚼后喂食、如厕不卫生等均可导致幽门螺杆菌人际间传染。幽门螺杆菌与人类的关系亦敌亦友:随着幽门螺杆菌的消失,胃癌发病率开始降低,但是食管癌的发病率却在逐年攀升。幽门螺杆菌还与哮喘之间存在负相关,携带幽门螺杆菌的人患哮喘的概率要比对照组低 ,科学家用小鼠做实验也证实了此结果。
目前,检测幽门螺杆菌的方法有很多,检查过程无痛苦、结果又准确的方式就是“碳 或是碳 尿素呼气试验”了,大多数的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患者都会通过药物治疗彻底将其杀死。
(1) 幽门螺杆菌属于细菌,它与酵母菌结构最大的区别是 ,因此幽门螺旋杆菌属于 (真核生物/原核生物)。
(2) 幽门螺杆菌生活在患者的胃黏膜表面,属于体内 (寄生/腐生)的生物,营养的获取方式是 。
(3) 幽门螺杆菌能够在人际间传播,“携带幽门螺杆菌的人”在传染病学中称为 ,幽门螺旋菌并不像我们所熟知的烈性传染病那样迅猛、强烈,其原因是 。
(4)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你认为幽门螺杆菌是该杀还是不该杀?请说明理由 。
答案
一、选择题(共18题)
1. 【答案】C
【解析】方法一:
传染病是有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的特点是传染性和流行性。
方法二:
传染病是有病原体(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的特点是传染性和流行性。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同时具备了以上三个环节,就可以传染和流行,C正确。
【知识点】传染病
2. 【答案】C
【解析】蛔虫病由感染性蛔虫卵引起的,要注意饮食卫生,预防感染,预防蛔虫病关键是要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严格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注意勤剪指甲,不摸污物;饭前便后要洗手,生吃蔬菜瓜果要洗净,加强粪便管理,不要随地大小便,故C错误;
故选C。
【知识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3. 【答案】C
【解析】A.传染病人要及时隔离,属于控制传染源,A不符合题意。
B.病死的动物要深埋,属于切断传播途径,B不符合题意。
C.按时做好预防接种,属于保护易感人群,C符合题意。
D.生吃瓜果要洗净,属于切断传播途径,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知识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4. 【答案】C
【解析】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流行性特点。水痘、结膜炎、脚癣和艾滋病属于传染病。白化病、色盲属于遗传病,高血压属于生活方式病,糖尿病是因为胰岛素分泌不足造成的疾病;
故选C。
【知识点】传染病
5. 【答案】D
【知识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6. 【答案】A
【解析】要合理使用抗生素,使用抗生素对病毒引起的流感无效,A错误;
流感属于传染病,控制传染病的流行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B、C选项属于切断传播途径,D选项为保护易感人群,B、C、D正确;
故选择A选项。
【知识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7. 【答案】C
【解析】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者。计划免疫就是根据传染病的发病规律,按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给人群接种,使人体获得对这些传染病的免疫力。这里的人群是指对该传染病缺乏免疫力,注射疫苗后让他们体内产生抗体,提高自身免疫力,从而达到预防传染病的目的。因此在人群中进行计划免疫的目的是保护易感人群。
故选C。
【知识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8. 【答案】C
【知识点】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9. 【答案】B
【知识点】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10. 【答案】B
【解析】解答此题需要区别病原体、传染源、传播途径等概念。被污染的食物属于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健康人体所经过的途径。蛔虫是可以致病的寄生虫,是蛔虫病的病原体。乙肝病毒是引起乙肝的病原体。而乙肝患者是能传播乙肝病毒的传染源。
【知识点】传染病
11. 【答案】C
【解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所谓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可分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三个方面。隔离传染病病人的主要目的控制传染源,对病人的衣物和饮食用具进行严格的消毒属于切断传播途径。故选C。
【知识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12. 【答案】D
【解析】抗生素主要是杀菌,而这种虫媒病是由病毒引起的,因此不可以使用抗生素来治疗这种虫媒病,A错误;
寨卡病毒寄生在动物的活细胞内,因此属于动物病毒,而不是属于细菌病毒,B错误;
为了预防该传染病,要尽量消灭蚊虫,这属于切断传播途径,而不是保护易感人群,C错误;
患者和寨卡病毒的携带者都是该病的传染源,D正确。
故选择D选项。
【知识点】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13. 【答案】C
【知识点】病毒的营养方式、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14. 【答案】C
【知识点】传染病、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15. 【答案】C
【知识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16. 【答案】D
【知识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17. 【答案】C
【解析】ABD.向当地疾病控制中心汇报、对与该人有接触的人员进行必要检査、对该人所居住的场所及其生活用具等进行全面、彻底消毒,都是预防埃博拉病毒的有效措施,都正确。
C.把该名同学送到医院与其他病人一起住院治疗,可能会传染其他病人,因此应该隔离治疗,错误。
【知识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18. 【答案】C
【知识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二、综合题(共2题)
19. 【答案】
(1) 隔离;深埋;控制传染源;早报告;早隔离;病原体
(2) 切断传播途径;饮食;粪便;水源;媒介生物;病原体
(3) 免疫接种
【知识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20. 【答案】
(1) 幽门螺杆菌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酵母菌细胞内有成形的细胞核;原核生物
(2) 寄生;组织
(3) 传染源;幽门螺杆菌是螺旋形弯曲的、微需氧菌,在大气或绝对厌氧环境下不能生长,是一种对生长条件要求十分苛刻的细菌
(4) 不该杀;随着幽门螺杆菌的消失,胃癌发病率开始降低,但是食管癌的发病率却在逐年攀升。幽门螺杆菌还与哮喘之间存在着负相关,携带幽门螺杆菌的人患哮喘的概率要比对照组低
【解析】
(1) 幽门螺杆菌属于细菌,为原核生物,其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 集中的核区,而酵母菌是真菌,为真核生物,其细胞内有成形的细胞核。
(2) 幽门螺杄菌寄生在患者的胃黏膜表面,属体内寄生生物;胃黏膜属于上皮组织,能分泌黏液。
(3) 传染病在人群中传染和流行,要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携带幽门螺杄菌的人”在传染病学中称为传染源。幽门螺杆菌是螺旋形弯曲的、微需氧菌,在大气或绝对厌氧环境下不能生长,是一种对生长条件要求十分苛刻的细菌。所以幽门螺旋菌并不像我们所熟知的烈性传染病那样迅猛、强烈。
(4) 由材料可知,随着幽门螺杆菌的消失,胃癌发病率开始降低,但是食管癌的发病率却在逐年攀升。幽门螺杆菌还与哮喘之间存在负相关,携带幽门螺杆菌的人患哮喘的概率要比对照组低 ,科学家用小鼠做实验也证实了此结果,可见螺杆菌不该杀。
【知识点】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