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溜索》《蒲柳人家》同步练习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八课《溜索》《蒲柳人家》同步练习题(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14 16:45:47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溜索》《蒲柳人家》同步练习题
一 、单选题
1.下列画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滇西(diān) 马鬃(zōng) 瞟一眼(piáo)
B. 大惑(huò) 绷出(bēng) 一缕(lǚ)
C. 盘桓(huái) 脑髓(suǐ) 俯身(fǔ)
D. 呼哨(shào) 裤腰(kù) 脖颈(jǐng)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拨索 漫声 撒泄 歪身 B. 峡顶 弹出 咧开 闷雷
C. 翅膀 倘出 铃铛 天际 D. 倒垂 稠粥 绝璧 卸驮子
3.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猛听得空中一声呼哨,尖得直入脑髓,腰背颤一下。回身却见首领早已________到索头,抽身________下,拐着腿弹一弹,走到汉子们跟前。
A. 飞 跃 B. 跃 飞 C. 跳 跃 D. 飞 跳
4.下列加横线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 为使社会公众对出生缺陷防治知识 融会贯通,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健康委联合主办的“爱心传递防止出生缺陷”公益行,走进内蒙古的活动在呼和浩特启动。
B. 投票的结果一出来,众人都傻眼了, 面面厮觑,就连当事人杨林也没预料到会是这个结果。
C. 爱好不同的人阅读风格也 大相径庭,有的人独爱武侠小说,而有的人则偏爱社科读物。
D. 家教家风如种子破土,不可见却有 千钧之力。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即将到来的大学生运动会上,体育健儿们纷纷表示一定要充分发扬自身水平,取得优异的成绩。
B. 隔河对峙的两座山峰相距约六米左右,两座山都是笔直的绝壁。
C. “幸福”“幸福感”和“幸福指数”俨然已经成为时下中国的流行语。
D. 她是一位教师,不仅是全国人民的教师,而且是她的学生们的教师。
6.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壶口瀑布”“大雁归来”“安塞腰鼓”“驿路梨花”四个短语的类型相同。
B. “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这个句子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C. 莫泊桑,英国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
D. 明清科举考试制度规定每三年举行一次乡试。乡试中举,第一名称亚元,第二至十名称解元。
7.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现在,占据他心灵的全部是前方: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前方是未知的。未知的东西,似乎更能撩逗一个少年的心思。
B. 爷爷有一根光亮光亮的水烟袋,一抽烟,就喊:“火”!京京赶紧拿来纸捻子,点着火,递到爷爷手上。
C. 于是,一幕从来没有演出过的残酷的求生悲剧就开始了:病人一路爬着;病狼一路跛行着;两个生命在荒原里拖着垂死的躯壳,相互猎取着对方的生命。
D. 何大学问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年轻的时候,当过义和团、会耍大刀、拳脚上也有两下子。
8.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长到四五岁,就像野鸟不入笼,一天不着家,整日在河滩野跑。
②何满子在奶奶身边长大,要天上的星星,奶奶也赶快搬梯子去摘。
③奶奶八样不放心,怕让狗咬了,怕让鹰抓了,怕掉在土井子里,怕给拍花子的拐走。
④何满子却隐匿在柳棵子地里,深藏到芦苇丛中,潜伏在青纱帐内的豆棵下,跟奶奶捉迷藏,暗暗发笑。
⑤老人家提心吊胆,就像丢了魂儿,出来进去团团转,扯着一条亮堂嗓门儿,村前村后,河滩野地,喊哑了嗓子。
⑥等到天黑回家去,奶奶抄起顶门杠子,要敲碎何满子的光葫芦头;何满子一动不动,眼皮眨也不眨,奶奶只得把顶门杠子一扔,叫了声:“小祖宗儿!”回到屋里给孙子做好吃的去了。
A. ②①③⑤④⑥ B. ④①②③⑤⑥ C. ④②①③⑤⑥ D. ①②③⑤④⑥
9.下列对课文《溜索》分析、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赞美了马帮汉子粗犷豪迈的性格和勇敢无畏的精神,突出表现了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战、战胜艰险时镇定自若的品格。
B. 标题既点出了核心事件,也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的好奇心。
C. 牛不肯挪动半步的恐惧和溜索时流泪发抖,侧面表现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与“我”“战战兢兢”互相映衬,又与领队及汉子的勇敢无畏形成反衬。
D. “铃铛们又慌慌响起来,马帮如极稠的粥,慢慢流向那个山口”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马帮的密集和移动的缓慢。
二 、现代文阅读
10.阅读下列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漫话溜索
①在我国云南、贵州、四川山高谷深、水势险急处,往往可见以铁索、藤索或篾索联系两岸的桥,这种桥,即所谓“溜索”,因它以铁索、藤索或篾连系两岸,也称“索桥”。
②横断山河谷,水流湍急,岸壁陡峭,雨季河水猛涨,船和竹筏都难以渡江。于是,各式各样的索桥便成了这里的重要交通工具。
③溜索,古人称“撞”。《茂州志》中“悬撞度索”和《蜀中广记》中“度索寻撞之桥”等记载,都是先民们对溜索的描述。
④最原始的溜索是如何建造的,直到如今,在怒江沿岸的各族群众中还有种种传说。流传较广的一个传说是:当初,沿江种族民众在两岸各选一个臂力很好的精壮男子,在钓鱼线上各拴一石头,两岸对抛,一旦拴着石头的两条钓鱼线在江中相钩连缠绕,就由其中一方把钓鱼线徐徐拉上岸,一方面固定钩连,一方面在鱼线上拴好又粗又结实的藤绳,再由另一方徐徐拉动,最后藤绳横贯两岸,并被固定在两岸的溜柱上,用木棍绞紧,即成溜索。这个传说反映了怒江沿岸各族人民不畏艰难险阻征服自然的气概和智慧,也说明了溜索对怒江沿岸各族人民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⑤解放前,怒江上没有桥梁,洪水季节,两岸人民相互往来和运输物资无一不靠溜索。那时的溜索,一般是用两根一头高一头低的竹篾索或藤索组成,再架上底兜,过溜时,人、马都得捆在底兜上,离岸时用力推一下,靠“滑梆”在溜索上滑行,有时,还得手脚并用,沿索攀援。常常有人因滑梆和溜索出事坠入江中。解放后,人民政府关心两岸人民群众的出行安全,首先将竹溜、藤溜换成了钢丝溜,有些溜索还配上了滑轮。与此同时,还沿江修通了公路,架起了不少吊桥,交通变得安全方便多了。
⑥如今在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上,每隔一段都有一对钢质的溜索,一根溜过去,一根溜过来,都有坡度,过溜进既省力,又迅速。在怒江、澜沧江、金沙江沿岸的各族群众中,十来岁的小孩大多会过溜。有些靠近村庄的溜索,逢年过节,人们还把它当作游戏的工具,你溜过来,我溜过去,欢声笑语,别有一番风趣。
(1)文章具体说明了哪些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引用怒江沿岸的传说,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随着社会的发展,你认为溜索将来还有无保留的必要?请说说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外婆的世界
李娟
①外婆大部分时候跟着我生活,有时也送到乡下由我妈照顾。我妈家大业大,又是鸡又是狗又是牛,整天忙得团团转。能专心照顾外婆的,只有我。
②我在阿勒泰,外婆便跟着我。我白天上班,她一个人在家。我每天下班回家,一进小区,远远就看见外婆趴在阳台上眼巴巴地朝小区大门方向张望。她一看到我,赶紧高高挥手。
③每到周六周日,只要不加班我都带她出去闲逛。逛公园的绿化带,逛超市,逛商场。每到那时,她被我收拾得浑身干干净净,头发梳得一丝不乱。外婆一手牵着我,一手拄杖,在人群中慢吞吞地走啊走啊,四面张望。
④看到人行道边的花,外婆喜笑颜开:“长得极好!我今天晚上要来偷……”看到有人蹲路边算命,外婆就用以为只有我听得到的大嗓门说:“这是骗钱的!你莫要开腔,我们悄悄密密在一边看他怎么骗钱……”在水族馆橱窗前,外婆举起拐棍指指点点:“这里有条红的鱼,这里有条白的鱼,这里有条黑的鱼……”水族馆老板非常担心:“老奶奶,可别给我砸了。”进入超市,外婆更是高兴,走在商品的海洋里,一样一样的细细地看,还悄声叮嘱我:“好生点儿,打烂了要赔。”
⑤除此之外,大部分时间她总是糊里糊涂的,总是不知身处何地,常常每天早上一起床,就收拾行李,说要回家,还老是向邻居打听火车站怎么走。但她不知道阿勒泰还没通火车。她只知道火车是她唯一的希望,火车意味着最坚定的离开。在过去漫长的一生里,只有火车带她走过的路最长,去的地方最远。只有火车能令她摆脱一切困境,火车是她最后的依靠。
⑥她总是趁我上班时,自己拉着行李悄悄跑下楼。有一次我回家,发现门把手上系了根布条,以为是邻居小孩子的恶作剧,就解开扔了。第二天回家,发现又给系了一根。后来又发现单元门上也有。原来,每次她偷偷出门回家,都认不出我们的单元门,不记得我家的楼层。对她来说,小区的房子统统一模一样,这个城市犹如迷宫。于是她便做上记号。这几根布条,是她为适应异乡生活所付出的最大努力。
⑦我很恼火。我对她说:“外婆你别再乱跑了,走丢了怎么办?摔跤了怎么办?”她之前身体强健,自从前两年摔了一跤后,便一天不如一天。我当着她的面,把门上的布条拆掉,没收了她的钥匙。她破口大骂,又哭喊着要回四川,深更半夜她拖着行李就走,我筋疲力尽,灰心丧气。第二天我上班时就把她反锁在家里。她开不了门,在门内绝望地号啕大哭。我抹着眼泪下楼,心想,我一定要赚很多钱,有一天一定要带外婆离开这里。
⑧我和她生活在一起,却终日在她的世界边缘徘徊——奇异的、难以想象的孤独的世界,如蚕茧般的世界。
⑨每天我下班回家,走上三楼,她拄着拐棍准时出现在楼梯口。那是我今生今世所能有的最隆重的迎接。每天一到那个时刻,她艰难地从她的世界中抽身而出,我向她百般承诺,带她回四川,坐火车回,坐汽车回,坐飞机回,想尽一切办法回。回去吃甘蔗,吃凉粉,吃一切她思念的食物,见一切她思念的旧人……但是我做不到。
⑩我妈把外婆接走的那一天,我送她们去客运站。再回到空旷安静的出租屋,看到门把手上又被系了一根布条,我终于痛哭出声……
(选自《文汇报》2017年4月19日,有删改)
文章写了“我”与外婆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2)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①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句中加线的词。
我每天下班回家,一进小区,远远就看见外婆趴在阳台上眼巴巴地朝小区大门方向张望。
②将第④段中画线的内容改成“这里有各种颜色的鱼……”好不好?为什么?
“这里有条红的鱼,这里有条白的鱼,这里有条黑的鱼……”
外婆在“我”家生活期间和离开时都在门把手上系了布条,目的有什么不同?
(4)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外婆的世界”是怎样的世界。
(5)发挥想象,在文章结尾加上一段“我”对外婆的真情告白。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的识记能力。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有三种考查学生类型:音误、调误、音调全误。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对多音字的识记,切记据义定音。多音字,意义不同,读音也相应改变,因此要根据这个字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与判定读音。
A项中的“瞟”应读piǎo。故A错误。
C项中的“桓”应读huán。故C错误。
D项中的“颈”应读gěng。故D错误。
B正确。
故选B。
2.【答案】B;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辨析字形的能力。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这样在读写的过程中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
A.“拨”应为“拔”。故A不符合题意。
B.正确。
C.“倘”应为“淌”。故C不符合题意。
D.“璧”应为“壁”。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答案】A;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词语的辨析与运用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准确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从词语的含义、对象、程度、范围、感彩等方面加以比较辨别,要结合所给的词语含义和具体的语言环境来作答。
结合语境可知,“飞”和“跃”体现了领队当时的动作和精神品质。故A正确。
BCD错误。
故选A。
4.【答案】A;
【解析】略
5.【答案】C;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及修改能力。首先明确病句的原因有成分残缺、成分赘余、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学生平时要多交流,多做题,就会掌握其中的规律。A项句子搭配不当,应将“发扬”改为“发挥”;B项句子成分赘余,应删去“约”或“左右”;D项句子语序不当,应将“全国人民的教师”和“她的学生们的教师”调换位置。C项句子没有语病,故选C。
6.【答案】B;
【解析】A.有误,“大雁归来”是主谓短语,其他三个是偏正短事。
B.正确。
C.有误,莫泊桑,法国作家。
D.有误,第一名称“解元”,第二名至第十名称“亚元”。
故选:B。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短语类型、修辞、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7.【答案】A;
【解析】A.正确;
B.直接引用,感叹号应该放在双引号内;
C.表示解释说明用破折号,冒号改为破折号,两个分号都改成逗号;
D.顿号用于句中并列的词、词组之间较小的停顿。如果停顿较大就用逗号,所有的顿号改为逗号。
故选:A。
本道题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用法的掌握情况,注意结合标点用法和语境判断。
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
8.【答案】A;
【解析】通读语段,首句是②,写何满子在奶奶身边长大,备受宠爱。接着是①,写何满子长到四五岁,整日在河滩野跑。然后是③,写奶奶非常担心何满子。再接着是⑤,写奶奶提心吊胆,到处去找何满子,却没有找到。.接下里是④,写何满子藏匿的地方。最后是⑥,写何满子回来的情景。
故选:A。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
语句排序试题一般方法:1.揣摩语段的整体意义,理清选项内容所提供的信息和表达内容的主旨。2.分析选项内容与整体语段的语境联系。3.进行对比分析,排除干扰项。该类试题几个选项在语句的数量或内容上基本相同,只是顺序不同,或者语句的语调点不同,选择时,找准选项的相异点,以此为突破口,选出最恰当的一项。4.通读语段,看看整个语段衔接是否紧凑合理。
9.【答案】D;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说明文具体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注意应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提炼出题干的主要信息,找出与原文一致的内容,做出判断。
ABC项表述正确。
D项是用比喻写出了马帮的密集和流动的缓慢。故D项符合题意。
故选D。
【答案】⑴本文说明了什么是溜索、溜索的用途、溜索的建造、解放前后溜索的变化和使用情况。
⑵表明溜索的历史久远,说明了最原始的溜索是如何建造的,增添了文章趣味性,反映了怒江沿岸种族人民不畏艰难险阻征服自然的气概和智慧,也说明了溜索对怒江沿岸各族人民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⑶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1. 此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做这类题目的方法是:找出与题目相关的段落原文,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找准关键词,抓住主要信息,准确概括。通读全文,可以看出 本文说明了什么是溜索、溜索的用途、溜索的建造、解放前后溜索的变化和使用情况。

2.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引用材料作用的理解能力。文章中引用一些名人名言、诗句、故事等,从内容上来说,主要为了突出某个特点或主题,增加文章的说服力;而从结构上来说,是为了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除此之外,还有增强文章的文采的作用。通读全文,可以看出文章引用怒江沿岸的传说, 表明溜索的历史久远,说明了最原始的溜索是如何建造的,增添了文章趣味性,反映了怒江沿岸种族人民不畏艰难险阻征服自然的气概和智慧,也说明了溜索对怒江沿岸各族人民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3.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解答这类题要在对全文内容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对问题做出正确回答,答题要有自己个性化的观点。态度明确,理由充分即可。
【答案】⑴①外婆每天趴在阳台上等“我”回家;②“我”带她出去闲逛;③“我”解开外婆系在门上做标记的布条;④“我”上班时将她反锁在家里;⑤外婆被接走的那天,“我”看到外婆系在门把手上的布条,痛哭出声。
⑵①运用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外婆期盼“我”回家时的神态,表现了外婆在陌生城市的孤独和对“我”的依赖。
②不好。因为改后不符合说话者的身份。画线句通过对外婆质朴的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外婆在面对新鲜事物时的惊奇和兴奋。
⑶在“我”家生活期间,外婆是为了通过布条找到“我”的家;离开时系上布条,是为了提醒“我”她对“我”的爱和陪伴,以及对“我”的牵挂和不舍。
⑷①奇异的世界。她出来闲逛,喜欢东张西望,对周围的事物保持好奇。②难以想象的世界。她总是糊里糊涂,记不住回家的路。③孤独的世界。她在陌生的城市,没有朋友,没有熟悉的生活环境,是孤独的。④如蚕茧般的世界。她想回到家乡,那里有她思念的食物,有她思念的旧人,但她回不去。
⑸示例:外婆,对不起,是我太自私了,我没有能力带你离开这里,却希望你在我身边,以致忽视了你的孤独与无助,忽视了你对故乡的思念,让你受苦了。希望回到故乡后,你的世界能够不再孤独。
【解析】(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情节的梳理与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意,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章线索;然后根据文章内容,找到相关语段,结合关键语句,筛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细读选文可知,文章的主要情节可概括为:①外婆每天趴在阳台上等“我”回家;②“我”带她出去闲逛;③“我”解开外婆系在门上做标记的布条;④“我”上班时将她反锁在家里;⑤外婆被接走的那天,“我”看到外婆系在门把手上的布条,痛哭出声。
(2)此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及分析句子的能力。作答本题,首先要回到原文,找到加点词语在文中的位置,再结合上下文来分析加点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进而体会词语的含义。(1)“眼巴巴”形容急切地盼望,是对外婆的神态描写,充分表现了外婆对“我”的依赖,侧面反映出外婆在这陌生城市的孤独。(2)仔细分析文中画线句子与改后句子,会发现前者是分说,后者是总结性的,显然后者书面语色彩比较浓,不符合人物身份。
(3)此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提取关键语句,整合语言,做出概括回答。外婆在“我”家生活期间在门把手上系布条的目的可以从第⑤⑥段得知,是为了自己能找到“我”的家。外婆离开时再次系上布条,主要是她不舍得离开“我”,但又不得不离开,只好让布条来陪“我”,表现了外婆依然挂念“我”。
(4)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及情感变化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通读全文,理解文中记叙的事件和主要人物,然后再审清题意,分析思考,能明白文中体现出了作者(或人物)的什么思想感情,确定出文章的感情基调,最后再答题即可。她出来闲逛,喜欢东张西望,对周围的事物保持好奇。她总是糊里糊涂,记不住回家的路。她在陌生的城市,没有朋友,没有熟悉的生活环境,是孤独的。她想回到家乡,那里有她思念的食物,有她思念的旧人,但她回不去。
(5)此题主要考查学生个性化阅读文本,提出自己见解的基本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的探究题,解答此题,要首先明确自己的看法,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结合着文本的具体内容,联系现实生活,阐述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只要能言之有理即可。这是一道阅读拓展题,可以表达“我”对外婆的内疚之情和希望外婆回到家乡能生活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