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2-14 00:01: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22年11月30日,神州十四号与神州十五号宇航员在太空会师彰显了中国航天的力量,在航天科技中运用了大量金属材料。下列有关金属材料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金属单质在常温下都是固体
B.合金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C.金属变成合金后,内部的组成和结构发生变化
D.钛和钛合金被广泛用于制造火箭、导弹、航天飞机
2.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物质分类错误的是
A.合金:青铜、生铁、不锈钢 B.酸:H2SO4、HNO3、NaHCO3
C.碱:NaOH、Ca(OH)2、NH3·H2O D.盐:NH4Cl、AgNO3、BaSO4
3.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性质与其用途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用作食品干燥剂 B.不锈钢耐腐蚀,用于制造医疗器械
C.氢氧化钠显碱性,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D.小苏打能与盐酸反应,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4.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称量NaOH固体 B.配制溶液
C.干燥氨气 D.测定溶液pH
5.对下列事实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洗涤剂清洗餐具油污—洗涤剂能溶解油污
B.百炼成钢—使生铁中碳等杂质的含量降低,达到钢的标准
C.利用膜法淡化海水—水分子可以通过淡化膜而盐中的离子无法通过
D.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H+和OH-结合生成H2O
6.下列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铁在氧气中燃烧
B.加热小苏打粉末
C.铁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D.制取氢氧化镁
7.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B.t2℃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之比为2:5
C.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溶液变为不饱和
D.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2℃降温到t1℃,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8.某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如图所示,其中X可能是
A.Ag+ B.Cu2+ C.OH- D.
9.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实验目的 A.验证样品中含有碳酸盐 B.探究合金及其成分金属的熔点高低 C.探究锌、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D.比较黄铜和铜的硬度
实验设计
A.A B.B C.C D.D
10.下列转化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A.Cu(OH)2→CuCl2 B.K2SO4→KNO3 C.MgO→Mg(OH)2 D.NH4NO3→NH3
11.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序号 物质 杂质 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
A CO2 CO 通过足量NaOH溶液,干燥
B Na2CO3溶液 Na2SO4 加入适量的Ba(NO3)2溶液,过滤
C Cu CuO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D NaCl溶液 MgCl2 加入适量KOH溶液,过滤、蒸发
A.A B.B C.C D.D
12.现将等质量且形状相同的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甲、乙、丙在生成物中化合价均为+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对原子质量:丙<乙<甲 B.金属活动性:乙<丙<甲
C.消耗硫酸的质量:甲<乙<丙 D.甲、乙、丙可能分别是锌、铁、镁
13.实验研究铁锈蚀影响因素,记录如下。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实验装置 序号 其他试剂 200s时O2的含量
① 干燥剂 21%
② 10滴水 15%
③ 10滴水和1.0g食盐 8%
A.②③中O2含量减少表明铁已锈蚀
B.①②证明水对铁锈蚀有影响
C.②③证明食盐能加快铁锈蚀
D.①②③证明炭粉对铁锈蚀有影响
14.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铁和铜都是金属,铁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则铜也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
B.常温下,碱性溶液pH都大于7,则pH大于7的溶液一定显碱性
C.复分解反应中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则有上述物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D.铝制品表面的氧化膜有保护作用,则铁锈对铁制品也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15.实验室中有一定质量的AgNO3和Mg(NO3)2的混合溶液,现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
通过分析图中信息进行判断: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A.滤液中一定含有Ag+、Mg2+、Fe2+ B.滤渣的质量一定大于ag
C.滤液的颜色为浅绿色 D.现象X为有大量气泡冒出
二、填空题
16.价类图是以元素化合价为纵坐标、物质类别为横坐标绘制的图像,将散乱的知识联系在一起。如图是含铁元素物质的价类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点对应的物质所属的物质类别X为____。
(2)写出D点对应的物质与稀盐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3)图中E点对应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
(4)菱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CO3,FeCO3位于图中的____(填字母序号)处。
17.如表是KNO3和NH4C1分别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数据,绘制二者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KNO3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NH4C1 29.4 33.3 37.2 41.4 45.8 50.4 55.2
(1)据上表分析,KNO3和NH4Cl均属于____(填“易溶”或“可溶”)物质。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填字母序号)。
A.二者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曲线M为KNO3的溶解度曲线
C.a点对应的温度在30℃与40℃之间
(3)60℃时,处于c点的KNO3溶液为____(填 “饱和”或“不饱和”)状态,欲将处于c点的KNO3溶液转变为b点,可以采取的措施为____(填一种即可)。
(4)60℃时,饱和KNO3溶液中混有少量的NH4C1,应采用____(填“蒸发溶剂”或“降温结晶”)、过滤的方法提纯KNO3。
(5)若不改变溶剂的质量,将60℃时的155.2g饱和NH4C1溶液降温至10℃,能析出NH4Cl晶体的质量为____g。
18.学习了物质分类与转化规律后,某同学绘制了部分物质间相互反应的关系如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相邻两类物质的反应。
(1)在阴影部分①②③④中,属于中和反应的为_____(填序号)。
(2)反应②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
(3)反应③属于复分解反应,若利用反应③制取NaOH,写出符合要求的化学方程式____。
(4)宏观和微观相联系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根据下列微观示意图回答问题:
①图A是硫酸氢钠在水中解离的微观示意图,据图分析,该溶液中的阳离子是_____(填离子符号),向该溶液中滴加_____(填化学式)溶液既能降低该溶液的酸性又能生成沉淀。
②图B所示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微粒是____(写出微粒的符号),该反应对应上图中阴影部分____(选填序号①②③④)。
19.金属的发现与使用历史,体现人们对其性质的认识和科技发展水平。
(1)三星堆遗址新出土重要文物500多件,有青铜神树、金面具及玉石器等,多属前所未见的稀世之珍。
①青铜是金属冶铸史上最早出现的合金,制作材料是铜锡合金,锡元素符号为_____。
②黄金面具残片历经三千年依旧金光灿灿,从物质化学性质的角度解释原因_____。
(2)我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使用铁器。铁制品在生活中应用广泛。
①下列铁制品的用途中,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
②铁制品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发生锈蚀。请举出室外铁制品运动器材常采用的具体防锈措施____(写一条即可)。
(3)铝的利用距今100多年,现在铝的年产量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①铝制品在生活中不易锈蚀的原因是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无人机的用途越来越广泛,可以用于航拍、喷洒农药等。制无人机框架宜选用铝合金材料。该材料的优点是_____(写一条即可)。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人类大规模使用金属的先后顺序与金属活动性有关
B.金属资源是取之不尽的
C.将废旧金属回收利用可节约金属资源
三、流程题
20.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学习小组模拟化工厂生产流程,利用海水制取纯减和金属镁,设计方案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流程I为海水“晒盐”:由海水获得粗盐的结晶方法是____。
(2)流程Ⅱ为粗盐精制:粗盐中通常含有泥沙等难溶性杂质和Ca2+、Mg2+、等可溶性杂质离子。为除去上述可溶性杂质离子,将粗盐溶解并依次加入下列试剂:过量NaOH溶液→过量BaCl2溶液→a→适量稀盐酸。
①上述除杂过程中,a是_____。
③ 加入过量BaCl2溶液的目的是____。
③加入稀盐酸之前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
(3)流程Ⅲ为海水“制碱”:滤液A中碳酸氢钠是否饱和?_____(填“是”或“否”),流程Ⅲ中循环利用的物质X是_____(填写化学式)。
(4)流程Ⅳ为海水提镁: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母液中本来就有氯化镁,不直接进行电解来制取金属镁,而是经过了加石灰乳、盐酸等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
四、实验题
21.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一)下图是粗盐提纯和配制溶液的部分装置:
(1)如图1进行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的实验。操作顺序是____(填字母),其中B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为____。
(2)配制11%的氯化钠溶液100g。按如图2进行称量和量取,其它操作均规范无误,最终导致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填“大于”、或“小于”)11%。
(二)实验室模拟工业炼铁原理的实验如下:
(3)实验开始时应先通一氧化碳后再加热,目的是_____。
(4)在反应过程中,硬质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5)B装置内产生的现象为___,若将B装置改成C虚线框内装置,还起到的作用是___。
(三)用如图实验探究几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6)试管①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
(7)试管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8)你认为通过图所示的三个实验能否验证铁、锌、铜、银四种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强弱____(填“能”或“不能”)。
五、科学探究题
22.某实验小组为探究酸的化学性质,同学们设计并完成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试管A中观察到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黄色,是因为反应生成了____(填化学式),一段时间后有气泡产生,写出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____。
(2)写出试管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被,观察到紫色石蕊溶液变为_____色。
(3)同学们把试管C、D反应后溶液倒入烧杯E中,先观察到有无色气体,后有白色沉淀生成。
①该白色沉淀为____(填化学式),请你分析试管C内反应后一定剩余的物质是_____,试管D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共有哪些_____(填化学式)。
②大家将烧杯E内的物质进行过滤,对所得滤液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甲同学清想:NaCl;
乙同学猜想:NaCl、BaCl2;
你的猜想:_____
【设计实验】请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____ _____ 猜想成立
六、计算题
23.工业生产的纯碱中往往会含有少量的氯化钠,化学实践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来测定某品牌工业品纯碱的指标等级。实践小组成员进行的实验和有关数据如下图所示:
(1)实验过程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的目的是_____。
(2)计算该工业品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3)依据下表数据,判断该品牌工业品纯碱属于哪一指标等级?属于____。
国家标准规定工业品纯碱指标等级
指标项目 指标
I类 Ⅱ类 Ⅲ类
优等品 一等品 优等品 合格品
总碱量(Na2CO3计)%≥ 99.2 98.8 99.1 98.0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2.B
3.C
4.D
5.A
6.B
7.D
8.B
9.C
10.C
11.C
12.B
13.D
14.B
15.D
16.(1)单质
(2)Fe2O3+6HCl=2FeCl3+3H2O
(3)Fe(OH)3
(4)C
17.(1)易溶
(2)C
(3) 不饱和 增加溶质
(4)降温结晶
(5)21.9
18.(1)①
(2)置换反应
(3)Ca(OH)2+Na2CO3═CaCO3↓+2NaOH(合理即可)
(4) Na+、H+ Ba(OH)2(合理即可)
Zn、Cu2+ ④
19.(1) Sn 金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
(2) BD##DB 在铁制品表面镀锌(或在铁上涂油、在铁的表面刷漆等)
(3) 4Al+3O2=2Al2O3 密度小(或强度高、硬度较大等)
(4)AC
20.(1)蒸发结晶
(2) 过量碳酸钠溶液 除去硫酸根离子 过滤
(3) 是 CO2
(4) Mg(OH)2+2HCl=MgCl2+2H2O 富集提纯镁盐
21.(1) ACB 搅拌,防止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
(2)小于
(3)防止一氧化碳和玻璃管中的空气混合,加热时发生爆炸
(4)3CO+Fe2O32Fe+3CO2
(5)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收集一氧化碳
(6)有红色物质生成,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7)Cu+2AgNO3=Cu(NO3)2+2Ag
(8)能
22.(1) FeCl3 Fe+2HCl= FeCl2+H2↑
(2) HCl+AgNO3=AgCl↓+HNO3 红
(3) BaCO3 稀盐酸 NaCl、Na2CO3 NaCl、Na2CO3 稀盐酸 产生气泡
23.(1)检验碳酸钠是否完全反应
(2)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减少的质量为二氧化碳的质量,即21.4g+100g-112.6g=8.8g
设该工业品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该工业品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答:该工业品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99.1%。
(3)Ⅲ类优等品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