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故事二则《扁鹊治病》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7故事二则《扁鹊治病》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14 07:06: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扁鹊治病》教学设计含反思
【教学目标】
1.认识“拜、侯”等6个生字。
2.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表示故事先后顺序的词句,简要复述故事。
3.了解扁鹊给蔡桓侯看病的过程,懂得文章蕴含的哲理。
【教学重点】找出文章中表先后顺序的词语,复述故事。
【教学难点】体会到要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教学策略】
教法:阅读法、情境教学法
学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分享历史人物资料:韩非子、扁鹊、蔡桓侯
2.检查要求认读的词语。重点分辨“候” 与“侯” ,复习多音字“扎”。
3.课堂练习一:回顾课文,用填空的形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4.课堂练习二:连一连,初步了解蔡桓侯的病情由轻到重,医治方法也由易到难。
(二)梳理文脉,简要复述课文
1.出示“学习导航”,了解本课学习目标。
2.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表示故事发展顺序先后的词句,梳理文脉。
3.同伴合作学习,合作填写蔡桓侯病历。
4.运用表格,简要复述课文。
5.小结复述方法: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复述,注意课文中一些提示顺序的词句。
(三)品读课文,想象蔡桓侯的心理活动,理解人物形象
1.品读第一次拜见,补白,想象蔡桓侯的心理活动,体会扁鹊的诚恳和蔡桓侯的不以为然。
2.品读第一次拜见,补白,想象蔡桓侯的心理活动,体会扁鹊的担忧和蔡桓侯的固执己见。
3.品读第三次拜见,补白,想象蔡桓侯的心理活动,体会扁鹊的焦急和蔡桓侯的讳疾忌医。
4.从扁鹊和蔡桓侯的言行中,你看出他们分别是怎样的人?带着你的感受,讲讲这个故事。
(四)揭示寓意,领悟道理
1.这个故事是谁讲给我们听的?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做为一个伟大思想家,他想借此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他只是在讲治病吗?除了人生理上的疾病外,还可以给我们什么启示?出示新冠疫情中、美死亡人数对比图,分析原因。
比如对待自己的缺点、错误,也要像对待疾病一样,决不能讳疾忌医,而应当虚心接受批评,防患于未然。国家制度上的弊病,也要及时修正,采取救治措施,避免危机的发生。
3.学习成语“讳疾忌医”“防微杜渐”,运用成语概括寓意。
4.小结:讳疾忌医,自以为是,固执己见,让蔡桓侯付出了生命的代价!防微杜渐是我们的传统中医的智慧,更是做人的智慧。
(五)作业超市
1.搜集韩非子的名言,读给同桌听。
2.请你拟一份“蔡桓侯临终遗言”,把他得到的教训告知世人。
3.试着把《扁鹊治病》改编成剧本,在小组内演一演《扁鹊治病》这个故事。
【教学反思】
《扁鹊治病》取材于战国时名医扁鹊的传说故事。写扁鹊拜见蔡桓公,几次指出蔡桓公病在何处,劝他赶快治疗。蔡桓公坚信自己没有病,因而对扁鹊的态度由不相信,到不理睬,到最后的不高兴,致使延误了病情,小病酿成了大病,病入膏肓,无药可医。故事以蔡桓公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警示人们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这篇课文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最后一篇文章《故事二则》中的第一篇。本单元教材的人文目标是“时光如川浪淘沙,青史留名多俊杰”,以“历史故事”为主题,包含《王戎不取道旁李》《西门豹治邺》两篇精讲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故事二则》,以及口语交际“讲历史人物故事”、习作“我的心儿怦怦跳”和“语文园地”。
单元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习作的目标是“写一件事,能写出自己的感受”。本单元所选的3篇课文都是历史故事题材,通过主要人物的言行举止,表现人物的品质。
根据课文所处的位置以及课文导读的要求,我设置的教学目标准确恰当。从课堂效果来看,教学环节清晰,目标明确,返璞归真。我借助表格,让学生梳理表示时间顺利的词语,然后组织同伴合作学习,合作填写蔡桓侯病历,聚焦蔡桓侯的心理活动,在老师引领下一步步发现故事核心所在,进而简要复述故事,领悟道理:不能讳疾忌医,要防微杜渐。整节课清晰、明了,注重言语表达,又让学生进行思辨,课题组老师认为非常精彩!
但教无定法,研无定论。作为小课题“小学中年级语文作业策略研究”的典型课例,我认为自己做得成功的地方有:
一、有问题意识。本节课是围绕课题研究目标二“更新作业的设计理念,使中年级小学生的语言与思维能力同步发展”来选课并设计的。因为本单元重点训练“简要复述”这一语文能力,能很好地促进学生的语言与思维能力同步发展。本课设计的五大板块:预习-初读-品读-悟理-作业等,都紧紧围绕这一研究目标进行,既凸显了单元教学重点,又探索了课题必须解决的问题,是一堂较为典型的课题教学案例。
二、有练习意识。本节课围绕“语文作业”这一关键词,我设计了口语与书面两大板块的课堂练习。就拿“预习”板块来说吧。我设计的教学环节有如下四个:
1.分享历史人物资料:韩非子、扁鹊、蔡桓侯
2.检查要求认读的词语。重点分辨“候” 与“侯” ,复习多音字“扎”。
3.课堂练习一:用填空的形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4.课堂练习二:连一连。
第一、三环节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分享资料,概括内容,锻炼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概括能力。第二、四环节以口语训练为主,书面作业为辅,学生通过写“候”与“侯”分辨形近字的不同,通过连线练习,初步了解蔡桓侯的病情由轻到重,医治方法也由易到难。
三、分层作业,兼顾学生的兴趣与能力。本节课我以“作业超市”的方式布置课外作业,主要有以下三个内容:
1.搜集韩非子的名言,读给同桌听。
2.请你拟一份“蔡桓侯临终遗言”,把他得到的教训告知世人。
3.试着把《扁鹊治病》改编成剧本,在小组内演一演《扁鹊治病》这个故事。
很显然,对于语文能力较弱的同学,可以选择第1题来完成;对于理解能力、表达能力较强的同学可以选择第2题来完成;喜欢编剧、表演的同学可以选择第3题来完成。本次作业适量,一般学生都能在20分钟内完成。从学生完成作业的反馈来看,选择作业二的同学较多,看来这个故事真的是扎根在学生的心中了。
总之,本次课题研讨活动我收获颇丰,我深切地体会到,老师要关注学生的收获,要精心设计课堂练习与课后作业,让学生体会到语文作业的有趣、有效、充满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