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第二单元
茶馆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修下册
初步导入
老舍茶馆是中外游客到访北京的一个重要景点,自1988年开业至今接待了近47位外国元首、众多社会名流和200多万中外游客,成为展示民族文化精品的特色“窗口”和连接国内外友谊的“桥梁”。而这个茶馆闻名遐迩的原因,也就是因为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和他的不朽之作——《茶馆》。
学习目标
1.了解老舍生平及其文学成就,了解《茶馆》及话剧知识。
2.揣摩人物语言特征,提升概括人物形象的能力。
4.了解旧社会国弱民贫、政治黑暗的现实,揭示旧中国必然走向灭亡的客观规律。
肆
知人论世
初读课文
深入感悟
拓展延伸
壹
贰
叁
壹
知人论世
(一)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8),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是我国“五·四”以来新文学的开拓者之一,现代杰出的语言艺术家,享有世界声誉的爱国主义作家,人民艺术家。其代表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剧本有《茶馆》《龙须沟》。
知人论世
相关链接
了解《茶馆》
《茶馆》代表了老舍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作品以旧北京城中一个大茶馆——裕泰茶馆的兴衰为背景,通过对茶馆及各类人物变迁的描写,反映了从清末民初到抗战胜利后三个不同时代的近50年的社会面貌,揭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社会的动荡、黑暗和罪恶,宣告了旧社会必将走向灭亡的命运。
知人论世
相关链接
了解戏剧
戏剧是一门综合的舞台艺术。根据表演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戏曲等;根据剧情的繁简和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根据矛盾冲突的性质和表现手法的不同,可以分为喜剧、悲剧和正剧。剧本是舞台演出的依据和基础,是戏剧的主要组成部分。剧本的主要特点:由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组成;有尖锐的戏剧冲突(矛盾冲突);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高度集中。话剧是一种以动作和对话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形式。
知人论世
(二)写作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文化艺术事业蒸蒸日上,一批老艺术家也重新焕发了青春,创作了一批优秀的作品。老舍在写现代题材的同时,又写了历史剧,主要是受1956年党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启示和鼓舞。老舍衷心拥护这一方针,并要为此做出贡献。老舍在回答为什么单写一个《茶馆》时说:“我只认识一些小人物,这些人物是经常下茶馆的。那么,我要是把他们集合到一个茶馆里,用他们生活上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不就从侧面透露出一些政治消息吗?这样,我就决定了去写《茶馆》。”
知人论世
(三) 题解
茶馆,是旧北京城中一个大茶馆——裕泰茶馆,也是反映社会变迁的集中展示地。
贰
初读课文
( 一)积累字词,疏通文意
戊戌(wù xū) 沏茶(qī) 侍候(shì)
赚钱(zhuàn) 眼拙(zhuō) 咂摸(zā)
初读课文
( 一)积累字词,疏通文意
①贵庚:敬辞,问人年龄。
②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③眼拙:表示没认出对方是谁或记不清跟对方见过面没有。
④咂摸:仔细辨别(滋味、意思等)。
⑤包涵:客套话,请人原谅。
⑥满面春风:形容愉快和蔼的面容。
⑦兵荒马乱:形容战时社会动荡不安的景象。
初读课文
( 二)理清结构,概括内容
课文选取部分,主要写了戊戌变法时期的四件事,分别是:刘麻子说媒,康顺子被卖给庞太监、秦仲义要办厂搞维新、常四爷谈国事被抓。
叁
深入感悟
感悟一:析形象
1.节选部分中出现了哪些人物?这些人物大致可分为哪两大类?
两类。
一类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势力及其奴才走狗,如西太后的走狗庞太监、吃洋饭的恶霸马五爷,特务宋恩子、吴祥子、流氓黄胖子,打手二德子,人口贩子刘麻子,江湖骗子唐铁嘴等等。
另一类是在这“三座大山”压迫下的各阶层的人们,如王利发、秦仲义、康顺子、康六、李三、小妞、乡妇、老人等等。
深入感悟
感悟一:析形象
2.请结合人物语言,分析王利发、常四爷、秦仲义等人的形象特点。
①王利发:作为大茶馆的掌柜,既有老实、善良(如悄悄向常四爷介绍马五爷的背景,劝他说话“留点神”,劝众茶客“莫谈国事”,包括对喝蹭儿茶的唐铁嘴的态度等),力图适应各种环境以求生存的一面,又有自私、精明、圆滑(如对秦仲义的奉承,对涨房租的搪塞)以求保全自己的一面。这种性格是由于家教“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使然,更是由社会动荡不安的环境和茶馆掌柜的职业特点决定的。
深入感悟
感悟一:析形象
2.请结合人物语言,分析王利发、常四爷、秦仲义等人的形象特点。
②常四爷:对神气十足的二德子说“要抖威风,跟洋人干去”;在全茶馆的人司空见惯,对刘麻子给太监买老婆不置一词的时候,只有他说“刘爷,您可真有个狠劲儿,给拉拢这路事”加以指责;对乡下人卖儿卖女现象的关注,对洋货充斥的感叹,以及“我看哪,大清国要完”的忧虑,都表明他是一个耿直、正派,看不惯社会丑恶,富有爱国之心的人。
深入感悟
感悟一:析形象
2.请结合人物语言,分析王利发、常四爷、秦仲义等人的形象特点。
③秦仲义:作为一个家道殷实的资本家、主张实业救国的维新派,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来到茶馆,有一种居高临下、咄咄逼人的气势。对王利发,摆出主子的态度;对常四爷买面给穷人的事表示不屑一顾;讲“实业救国”时颇有些自命不凡——只有自己懂怎样救国;与保守势力的代表人物庞太监针锋相对等等,处处显示着他的身份地位与性格特征。
深入感悟
感悟二:品冲突
1.文中从哪些地方反映了清朝末年黑暗腐朽、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
文章以众多事件,多侧面、多角度地反映了清朝末年黑暗腐朽、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如:①达官贵人为争一只家鸽而打群架;②荒淫无耻的朝廷老太监竟然娶妻;③八十二岁的卖耳挖勺的老人沦落街头;④饥肠辘辘的农家姑娘被卖入火坑;⑤常四爷因为一句话被捕入狱;⑥戊戌变法失败,帝国主义入侵。
艺术特色
①人物语言具有高度的个性化。老舍善于从人物的身份、思想、性格出发,让他们说出符合自己个性的语言。如王利发谦恭、周到,善于与各种人物打交道,对不同的人使用不同的语言,与他的掌柜生涯非常吻合。
艺术特色
②每个角色都在说自己的事,可是又都与时代相关联,从中折射出时代的影子。如常四爷“连鼻烟也得从外洋来”的感叹,康六倾诉自己卖女儿“那不是因为乡下种地的都没法子混了吗”等,都显示了洋货充斥、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
艺术特色
③丰富的潜台词。老舍主张写戏剧台词要“想的深说的俏”,他笔下的人物语言往往寥寥几句,却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内容。如民族资本家秦仲义和封建势力代表人物庞太监之间,表面问安奉承,骨子里暗藏杀机,每句话都是话里有话,耐人寻味。
课堂小结
本文节选部分描写清朝末年戊戌政变失败后的时代,在表面看似生意兴隆的裕泰茶馆里,却笼罩着一种凄惨、冷酷的气氛。破产农民康六被迫将十五岁的女儿卖给宫里的太监庞总管;正直、爱国的常四爷因为说了一句“大清国要完”被抓进监狱;一心想办实业的维新资本家秦仲义和卫道的顽固派庞太监唇枪舌剑。从第一幕中,暗示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扩大,宫廷生活的腐败与荒淫,流氓地痞横行霸道,农民生活痛苦不堪,正直的爱国者惨遭镇压。
肆
拓展延伸
拓展一:联系实际
曹禺曾称赞《茶馆》第一幕说“这第一幕是古今中外剧作中罕见的第一幕”。对于这“罕见”,有人认为是说老舍“大茶馆小社会”的构思,有人认为是说老舍“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编剧手法,有人认为是说老舍对事件与情节的处理。你赞成哪一种观点?为什么?
拓展延伸
拓展二:实际运用
请你根据本课所学知识,运用冲突创造出一个各色人物性格突出的剧本,并按照剧本排练一场话剧与同学们分享。
作业布置
1.完成本课配套基础习题。
2.请你根据本文所学内容,创造一个剧本。
要求:人物形象鲜明,冲突设置合理,不少于800字。
《茶馆》
感谢观看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修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