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装饰柱(教案)人教版 美术 五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神奇的装饰柱(教案)人教版 美术 五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3-02-14 18:51: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神奇的装饰柱》教案
【教学内容来源】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15课《神奇的装饰柱》。
【教学主题】欣赏世界各地的装饰柱造型特点,用绘画、泥塑等形式制作具有特色的装饰柱。
【课时】共2课时,第1课时
【对应的课程标准要求】
第三学段(5~6年级)基本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愿望。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运用线条、形状、色彩、肌理和空间等造型元素,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合适的工具、媒材,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表达思想与情感。
【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课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美术学习内容,装饰柱,由于其古朴神秘、风格独特的造型和特殊的历史、精神内涵而备受人们的关注和喜爱。本课教材中的印第安人装饰柱、埃及装饰柱,以及我们家喻户晓的华表等,都表现出一种独具特色的美。引导学生了解装饰柱的特点、纹饰寓意,感受和表达装饰柱古朴神秘的艺术魅力及其所传递的历史和精神。
2、学情分析
五年级是《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第三学段的第一年,作为第三学段的开始,五年级的同学已经进入到表达性自我表现的意识上,主观意识较前两个学段有明显的增强。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看,正是自主意识开始形成的年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意识都逐渐形成完并完善。他们希望自己像成人一样去表达,但是尚力不从心。为此我们的教学应顺势而为,从人文性和技能技巧两个方面,帮助学生找到并巩固可以达成表达性自我表现的方式方法。
针对这一特点,在平日的教学中,应注重营造愉悦、轻松的学习氛围,运用多种活动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保持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让学生在游戏中理解教材内容,建立学生的表象。同时将所学到的知识进一步应用在生活中,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但由于学习要求的进一步提高,作品易缺乏表现力,还有部分学生完成作业的速度比较慢,缺乏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和坚定的美术学习目标。所以在教学中要加强关于学生思想方面的引导,让学生大胆表现的同时,增强作品的表现力与丰富性。关注学生主体性和个性化发展,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美术表达方式,并形成一定的审美观,关注学科特色,也注意学科的相互渗透,重视适合小学生的心理和认识发展规律,激发学生的活泼、朝气和对艺术的向往与憧憬。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使学生初步了解不同民族不同风格装饰柱的艺术特点和精神内涵,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收集资料、观察讨论、实践操作等学习过程,使学生了解装饰柱的造型、色彩特点,尝试用绘画、纸工、泥塑等方法制作装饰柱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祖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学艺术的热爱,陶冶审美情操,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装饰柱的造型和色彩特点。
教学难点:大胆想象,设计制作出小学新颖别致、色彩鲜艳的装饰柱。
【所需要条件】
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装饰柱图案、写实图片、废弃纸芯、彩笔、彩纸、剪刀、胶等。
2、学生:废弃纸芯、橡皮泥或彩笔、彩色卡纸、剪刀、胶等。
【评价任务】
1.学生能否自主收集资料,初步了解、分析装饰柱。
2.能否灵活运用身边材料设计制作具有特色的装饰柱。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通过欣赏09年出现在天安门广场的团柱导入)
师:这是哪里你们知道吗?
(教师解说)民族团结柱是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国庆的庆典背景之一。每根民族团结柱最底端的圆盘底座主要是水泥结构,柱身里面有钢筋支撑,外层是玻璃钢材质。
柱头和柱底选用的是人民大会堂柱体的造型,为莲花瓣和浮雕卷草纹图案。每根民族团结柱身上雕刻着一对身着节日盛装载歌载舞的青年男女,共同欢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柱子寓意着平等、团结、和谐的56个民族。柱头和柱子底座采用了人民大会堂东侧廊柱的式样,寓意着国家权力来自人民代表大会,五十六个民族共同建设民主政治、共同享有当家做主的权利。柱头和柱底选用的是人民大会堂柱体的造型,为莲花瓣和浮雕卷草纹图案。每根民族团结柱身上雕刻着一对身着节日盛装载歌载舞的青年男女,共同欢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柱子寓意着平等、团结、和谐的56个民族。柱头和柱子底座采用了人民大会堂东侧廊柱的式样,寓意着国家权力来自人民代表大会,五十六个民族共同建设民主政治、共同享有当家做主的权利。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装饰柱
二、讲授新课
1、自主探究初步感受装饰柱
师:国家盛大的庆典使用了装饰柱,你认识这是什么时候用的装饰柱吗?他又是什么造型的呢?
圆柱体的造型和人民大会堂的廊柱相同,他们在祖国60周年大庆上为会场的增添了很多气氛,不仅仅起到了装饰作用,而且体现了全国各民族大团结的鱼鱼
师:看来装饰柱不仅有展示和装饰作用,而且他们的造型和装饰都内含着很多的寓意? 板书:寓意
师:那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这些装饰柱蕴含了什么寓意,又是用什么纹样和造型来表达寓意的呢?
师:这是哪里你认识吗?
华表:古代宫殿、陵墓等大型建筑物前面做装饰用的巨大石柱,是中国一种传统的建筑形式。华表一般由底座,蟠龙柱,承露盘和其上的蹲兽组成。柱身多雕刻龙凤等图案,上部横插着雕花的石板。华表是一种标志性建筑,已经成为中国的象征之一。
师:华表寓意着吉祥,使用了什么装饰来表现吉祥的寓意呢? 生:龙,瑞兽、云纹。
师:这又是哪里呢?有是什么装饰柱呢?你认识吗? 学生欣赏
师:为什么这些传统的装饰柱都以龙为装饰纹样呢
师:龙的形象是很多动物特征的集合,是能保护和庇佑我们的图腾。龙渗透了中国社会的文化,除最多和最引人注目的饰物仍然是龙。因此,“龙的传人”、“龙的国度”也获得了世界的认同。龙是华夏民族的代表!是中国的象征!人的感情生:我们中国人喜欢龙,龙是民族的象征。
师:龙的形象是很多动物特征的集合,是能保护和庇佑我们的图腾。龙渗透了中国社会的文化,除最多和最引人注目的饰物仍然是龙。因此,“龙的传人”、“龙的国度”也获得了世界的认同。龙是华夏民族的代表!是中国的象征!人的感情是丰富的,表达的寓意也是多样的,下面你看这些装饰柱又表达了怎么样的寓意呢?
师:这个装饰柱表达了什么样寓意呢?
生:奥运会标志。
师:奥运标志有什么内涵呢?
生:舞动的北京,人文奥运
2、进一步分析柱体的造型。装饰柱不仅承载了多样的寓意,它的造型也各不相同,板书:造型 你来看这是圆柱体的装饰柱。 你猜猜这是哪里?
生:山西省博物院,
师:位于滨河西路的。山西省博物院主馆造型如斗似鼎,四翼舒展,象征着丰收富足与安定吉祥,以现代技术手段诠释了古人对建筑“如鸟斯革,如翚斯飞”的审美取向。门前装饰柱记录着华夏文明的历史变迁。 博物院门前的石质装饰柱,上面刻着山西文明的演变和变化。
师:华表、盘龙柱、博物院门前的装饰柱,圆柱体。那还可以是其他形体的吗?我们一起来看下面的装饰柱. 古庙的六棱柱和八棱柱、方柱、
师:柱子不光有装饰的作用,更多的具有支撑建筑的作用。
国外的图腾装饰柱,希腊神庙的人形柱 (欣赏)
师:柱体的造型归纳起来有,圆柱体、长方体,多边形柱体,和异型柱体
3、分析柱体的结构
欣赏了这么多造型的装饰柱,那我们能不能吧柱子的结构分析一下呢
生:(踊跃回答)
师:柱体分为柱头柱体柱基三部分
4、了解立体构成
柱体各部分的造型组合,加上我们富有寓意的装饰,形成了“空间艺术”。这样的空间艺术在很多大学设计训练中,形成了专业学科叫立体构成也称为空间构成。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设计师的装饰柱,看看能否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呢?
欣赏立体构成作品三、学生创新实践活动阶段
1、学生汇报自己搜集的装饰柱相关资料。
教师播放其他装饰柱图片和学生一同分析其所用材质与制作方法。
2、教材作品鉴赏
分析书中学生作品用材料。
他们在制作装饰柱的时候怎么不用木材和石材呢?(时间不容许、技术不到位。)
他们用了什么替代品?你还能想到什么他们没有用到的材料?(泥、面、胡萝卜、卷筒纸芯)
3、基本型加减法
我们也找来了这么多的材料,怎么将它们组合起来呢? 老师来教你一招,叫“基本型加减法”
(1)了解柱体基本形 (圆柱和棱柱)
(2)加法 (在基本型上添加装饰品 如绘画、剪纸、彩球、脸谱、挂盘等)
(3)减法 (在基本型上剪刻纹样,使其出现雕刻或镂空的效果)
三、学生创作
(1)以小组为单位创作一个独特的装饰柱。
欣赏书中作品,分析其设计主题,讨论你们的设计主题
(2)根据主题选择材料。
(3)分工合作,组合完成。
四、评价展示
1、推选组员将装饰柱到讲台上展示,让大家评说。(自评互评结合)
2、说说主题、材质、设计和组合方面的优点,提出改进意见。
3、体会美术创作的乐趣,感受团队合作的力量。
【教学反思】
上课前我给学生介绍了一下装饰柱让学生了解这堂课的学习内容,所以在课堂的一开始,在没有完全了解装饰柱及其特点的情况下,学生就已经迫不及待的想开始动手做了,而且显得特别有信心。于是,我改变了这节课原始的教学设计,向学生反问了两个关于装饰柱的问题,而学生因为对装饰柱的了解还不够,所以被我提出的问题给问住了。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就围绕这两个问题——装饰柱的特点以及手工制作装饰柱的要点进行了重点学习,而学生因为有了刚才的表现所以也学得比较认真。在这节课总结的时候我问了他们一个问题:通过课堂学习,你制作的装饰柱与你之前对装饰柱的了解还不够时想法有区别吗?那种更加符合装饰柱的特点?学生对后者表示了肯定,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祖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学艺术的热爱,陶冶审美情操,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保护意识。